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大慧門下選例四則
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大慧門下選例四則
大慧門下選例四則
一、晦庵彌光
泉州教忠晦庵彌光禪師,閩之李氏子,兒時寡言笑,聞梵唄則喜。十五依幽巖文慧禪師圓頂,猶喜閱羣書,一日卅︰既剃發(fā)染衣,當(dāng)期悟徹,豈醉於俗典邪?遂出嶺,謁圜悟禪師於云居,次參黃檗祥、高庵悟,機(jī)語皆契,以淮楚盜起,歸謁佛心。會大慧寓廣,因往從之。
慧謂卅︰「汝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看!箮熍e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卅︰「佛心即不然,總不恁麼來時如何,劈脊便打,從教徧界分身。」慧卅︰「汝意如何?」師卅︰「某不肯他,後頭下個注腳。」慧卅︰「此正是以病為法!箮熞闳粺o信可意;圬ΙU「汝但揣摩看。」師竟以為不然。經(jīng)旬,因記海印信禪師拈卅︰「雷聲浩大,雨點(diǎn)全無!故紵o滯。趨告慧,慧以舉道者見瑯邪,并玄沙未徹語詰之。師對已,慧笑卅︰「雖進(jìn)得一步,只是不著所在,如人斫樹,根下一刀,則命根斷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斷命根乎。今諸方浩浩說禪者,見處總?cè)绱?何益於事。其楊岐正傳三四人而已!箮煈C而去。翌日,慧問︰「汝還疑否?」師卅︰「無可疑者!够圬ΙU「只如古人相見,未開口時,已知虛實(shí),或聞其語,便識深淺,此理如何?」師悚然汗下,莫知聽(疑為「所」)詣。
慧令參究「有句無句」;圻^云門庵,師侍行。
一日問卅︰「某到這里,不能得徹,病在甚處?」慧卅︰「汝病最癖,世醫(yī)拱手。何也?別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樂田地,須是死一回始得。」師疑情愈深。後入室,慧問︰「吃粥了也,洗鉢盂了也,去卻藥忌,道將一句來!箮熦ΙU「裂破!够壅鹜蓉ΙU「汝又說禪也。」師即大悟。(以上錄自《五燈嚴(yán)統(tǒng)》卷二○,《卍續(xù)藏》一三九.八八三─八八四頁)
二、懶庵鼎需
福州西禪懶庵鼎需禪師,本郡林氏子,幼舉進(jìn)士有聲,年二十五因讀《遺教經(jīng)》忽卅︰「幾為儒冠誤!褂ゼ,母難之,以親迎在期,師乃絕之卅︰「夭桃紅杏,一時分付春風(fēng);翠竹黃華,此去永為道伴。」竟依保壽樂禪師為比丘。一錫湖湘,徧參名宿,法無異味,歸里結(jié)庵於羗峯絕頂,不下山者三年。
時妙喜(大慧)庵於洋嶼,師之友彌光,與師書云︰「庵主手段,與諸方別,可來少況如何?」師不答。光以計(jì)邀師飯,師往赴之。會妙喜為諸徒入室,師隨喜焉。妙喜舉︰「僧問馬祖︰『如何是佛?』祖卅︰「『即心是佛』,作麼生?」師下語,妙喜詬之卅︰「你見解如此,敢妄為人師耶?」鳴鼓普說,評其平生珍重得力處,排為邪解。師淚交頤,不敢仰視。默計(jì)卅︰「我之所得,既為所排,西來不傳之旨,豈止此耶?」遂歸心弟子之列。
一日,喜問卅︰「內(nèi)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麼時如何?」師擬開口,喜拈竹篦,劈脊連打三下,師於此大悟,厲聲卅︰「和尚已多了也!瓜灿执蛞幌,師禮拜,喜笑云︰「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遂以偈印︰
「頂門竪亞摩醯眼,肘後斜懸奪命符;
瞎卻眼,卸卻符,趙州東壁掛葫蘆!
(以上錄自《五燈嚴(yán)統(tǒng)》卷二○,《卍續(xù)藏》一三九.八八六─八八七頁)
三、開善道謙
建寧府開善道謙禪師,本郡人,初之京師,依圜悟,無所省發(fā),後隨妙喜,庵居泉南,及喜領(lǐng)徑山,師亦侍行。未幾,令師往長沙,通紫巖居士張公書。師自謂︰「我參禪二十年,無入頭處,更作此行,決定荒廢,意欲無行!褂讶俗谠,叱卅︰「不可在路,便參禪不得也。去!吾與汝俱往!箮煵坏靡讯,在路泣語元卅︰「我一生參禪,殊無得力處,今又路途奔波,如何得相應(yīng)去?」元告之卅︰「你但將諸方參得底,悟得底,圜悟、妙喜為你說得底,都不要理會。途中可替底事,我盡替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須自家支當(dāng)!箮熦ΙU「五件者,何事?愿聞其要!乖ΙU「著衣、吃飯、屙屎、放尿、馱個死屍路上行!箮熿堆韵骂I(lǐng)旨,不覺手舞足蹈。元卅︰「你此回方可通書,宜前進(jìn),吾先歸矣!乖椿貜缴,師半載方返,妙喜一見而喜,卅︰「建州子,你這回別也。」(以上錄自《五燈嚴(yán)統(tǒng)》卷二○,《卍續(xù)藏》一三九.八八八─八八九頁)
四、薦福悟本
饒州薦福悟本禪師,江州人也。自江西云門,參侍妙喜,至泉南小谿,於時英俊畢集,受印可者多矣。師私謂其棄己,且欲發(fā)去。妙喜知而語之卅︰「汝但專意參究,如有所得,不待開口,吾已識也!辜榷,有聞師入室者,故謂師卅︰「本侍者,參禪許多年,逐日只道得個『不會』!箮熢嵵ΙU「這小鬼,你未生時,我已三度,霍山廟里退牙了,好教你知。」由是,益銳志,以「狗子無佛性」話,舉「無」字而提斯。
一夕,將三鼓,倚殿柱,昏寐間,不覺「無」字出口吻,忽爾頓悟。後三日,妙喜歸自郡城,師趨丈室,足才越閫,未及吐詞,妙喜卅︰「本胡子,這回方是徹頭也!
(以上錄自《五燈嚴(yán)統(tǒng)》卷二○,《卍續(xù)藏》一三九.八九二頁)
- 禪定是達(dá)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dá)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yàn)椴缓椭C,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yàn)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jǐn)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yīng)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yuǎn)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bào)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shí)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shí)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shí)念佛,重在一生堅(jiān)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cái)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jiān)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bào)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bào)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bào)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dú)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禪門驪珠集 第八篇 臨濟(jì)至楊岐的禪師 楊岐方會
- 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克勤圜悟
- 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清遠(yuǎn)佛眼
- 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南堂元靜
- 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大慧宗杲
- 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大慧門下選例四則
- 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高峯原妙
- 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鐵牛持定
- 禪門驪珠集 第九篇 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中峯明本
- 禪門驪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云谷法會
- 禪門驪珠集 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無明慧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