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二 初心修悟要法 4 修悟六原則
4 修悟六原則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難遺。此中病痛,略舉一二。
第一、不得貪求玄妙
以事本來,平平貼貼,實實落落,一味平常,更無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還同未悟時,依然只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覆第更無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實。蓋由吾人知解習(xí)氣未凈,內(nèi)熏般若,般若為習(xí)氣所熏,起諸幻化,多生巧見,綿著其心,私謂玄妙,深入不舍。此正識神影明,分別妄見之根,亦名見刺。比前?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細(xì)流注生滅,亦名智障,正是礙正知見者,若人認(rèn)以為真,則起種種狂見,最在所忌。
第二、不得將心待悟
以吾人妙圓真心,本來絕待,向因妄想凝結(jié),心境根塵,對待角立,搶起惑造業(yè)。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單單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與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將去,若工夫到處,自然得見本來面目,何須早計?若將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亡根株。待至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絕待真心,將謂別有故耳。
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厭,多成退墮。譬如尋物不見,便起休歇想耳。
第三、不得希求妙果
蓋眾生生死妄心,元是如來果體。今在迷中,將諸佛神通妙用,變作妄想情慮,分別知見;將真凈法身,變作生死業(yè)質(zhì);將清凈妙土,變作六塵境界。如成做工夫,若一念頓悟自心,則如大治紅壚,陶镕萬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來果體;即此妄想情慮,元是神通妙用。換名不換體也。永嘉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門,則取舍情忘,欣厭心歇,步步華藏凈土,心心彌勤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礙正知。轉(zhuǎn)求轉(zhuǎn)遠(yuǎn),求之力疲,則生厭倦矣。
第四、不可自生疑慮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絕見聞知覺。脫去故步,望前眇冥,無安身立命處。進(jìn)無新證,退失故居。若前后籌慮,則生疑心,起無量思算,計較得失,或別生臆見,動發(fā)邪思,礙正知見。此須勘破,則決定直入,無復(fù)顧慮。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處,更加精釆,則不退屈。不然則墮憂愁魔矣。
第五、不得生恐怖心謂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頓歇,忽然身心脫空,便見大地?zé)o寸土,深至無極,則生大恐怖。于此若不勘破,則不敢向前;蛞源嘶磉_(dá)空,當(dāng)作勝妙,若認(rèn)此空,則起大邪見,撥無因果,此中最險。
第六、決定信自心是佛
然佛無別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猶若虛空,若達(dá)妄元虛,則本有法身自現(xiàn),光明寂照,圓滿周?,無欠無余。更莫將心向外馳求,若舍此心別求,則心中變起種種無量夢想境界,此正識神變現(xiàn),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凈心中,本無一物,更無一念,凡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今之做工夫人,總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虛妄,將此妄想,誤為真實,專只與作對頭。如小戲燈相似,轉(zhuǎn)戲轉(zhuǎn)沒交涉,弄久則自生怕怖。
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捉了,拋向一邊。此如捕風(fēng)捉影,終日與之打交涉,費盡力氣,再無一念休歇時。纏綿日久,信心日疲,只說參禪無靈驗,便生毀謗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墮之。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無他,蓋由不達(dá)常住真心,不生滅性,只將妄想認(rèn)作法耳。者里切須透過,若要透得此關(guān),自有向上一路。只須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處,不管是善是惡,當(dāng)下撇田切莫與之作對。諦信自心中本無此事,但將本參話頭,著力提起,如金剛寶劍,魔佛皆揮。此處最要大勇猛力、大精進(jìn)力、大忍力,決不得思前算后,決不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纏繞。如脫?之鷹。二六時中,于一切境緣,自然不干絆,自然得大輕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第一步工夫得力處也。
以上數(shù)則,大似畫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語耳。本非究竟,亦非實法。蓋在路途邊,出門一步,恐落差別岐徑,枉費心力,虛喪光陰。必須要真正一門,超出妙莊嚴(yán)路,所謂“行步平正,其疾如風(fēng)。”其所行覆,可以日劫相倍矣。
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須從者里透過始得。
圣嚴(yán)識 憨山德清(西紀(jì)一五四六——一六二三)是明末四位偉大高僧之一,七歲時即起生死去來之疑,十九歲出家受戒,聽華嚴(yán)玄譚至十玄門海印森羅常住處,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后閱而悟,作偈曰:“死生晝夜,水流花謝;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峯禪師問其何所見,答曰:“夜來見河中兩泥牛相門,入水去,至今絕消息。”又一日粥罷經(jīng)行,忽立定,光明如大圓鏡,山河在地影見其中,既覺,身心湛然,了不可得,因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內(nèi)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大虛空,萬象森羅徒起滅。”
上面所錄第二篇,原收於《憨山大師夢游集》卷第二,也即是全集的第一篇文章,原作無標(biāo)題,乃是的法語。從其內(nèi)容看是一篇開示修悟法門的好文章,故曾被近世禪宗廣泛的重視而收在《禪門日誦》之中,題為。本書將之加上今題并增列子目,以便閱讀者一目了然。
至於憨山大師的傅記,則有,今亦被收在《憨山大師夢游記》卷五十三及五十四,另有,則被收於同書卷五十五。他被稱為明末四大師之一,是一位教理及禪觀并重的高僧,教理重於華嚴(yán),禪定重修實悟。
- 禪定是達(dá)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dá)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jǐn)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yīng)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yuǎn)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