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法要 二、禪堂開示的修行方法 九 用功人的兩種難易
9 用功人的兩種難易
用國辦道人,就其工夫的淺深,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的難易。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習氣放不下來,無明貢高,嫉妬障礙,貪瞋癡愛,懶做好吃,是非人我,漲滿一大肚皮,那能與道相應?或有此是個公子哥兒出身,習染不忘,一些委屈受不得,半點苦頭吃不得,那能用功辦道?他沒想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個什么人出家的;蛴行┳R得幾個文字的,不曉得古德語錄中問題,是在驗學人的淺深;便自作聰明,終日尋章逐句,說心說佛,將古人言句作解會,作這種說食數寶的勾當,還自以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著一場大病,便叫苦連天,或臘月三十到來,便手忙腳亂;生平知解,一點用不著,才悔之不及。更有一種人,曲解了本來是佛,不屬修證的話。便說本自現(xiàn)成,不必修證,終日閑閑散散,任情放逸;膹U光陰,還自稱出格人,隨緣自在,這種人將要吃大苦頭。
有點道心的人,又摸不著一個下手處,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終日煩煩惱惱,自怨業(yè)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蛴幸屯肫疵,憤憤然揑拳鼓氣。挺胸睜眼,像煞有介事,要和妄想決一死戰(zhàn);那知妄想卻拼不了,倒弄得吐血發(fā)狂;蛴信侣淇;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來;蛴袑⑿那笪;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個大妄想,砂非飯本,求到“驢年”也決定不得悟;蛴信鲋粌芍o香的,便生歡喜心;那僅是盲眼鳥龜贊木孔,偶然碰著,不是實在工夫;又多一層歡喜障;蛴徐o中覺得清清凈凈很好過;動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坐在死水中過日子。諸如此類,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頭實在難,有覺無照,則散亂不能“落堂”(工夫上軌道的意思);有照無覺,又坐在死水里浸殺。
用功雖說難,但摸到路頭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功的易呢?沒有什么巧,放下來便是。放下個什麼?便是放下一切無明煩惱。諸位同參呀!我們這個軀殼子一口氣不來,就是一具死尸,我們所以放不下,只因為將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愛憎取捨;若認定這個軀殼子是具死尸,不去寶貴他,根本不
把他看作是我,還有什么放不下?只要放得下,隨時隨地,不論行、住、坐、臥,動靜閑忙,通身內外冷冰冰只是一個疑念,平平和和不斷的疑下去,不雜絲毫異念;一句話頭,如倚天長劍,觸其鋒者,滅跡銷聲。還怕什麼妄想?有什么麼打得你的閑人?那個去分動分靜?那個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覺清凈,早已不是清凈;怕落空,已經墮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以只要識得路頭,則運水搬柴,無非妙道,鋤田種地,總是禪機;不是一天盤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辦道的。
什么是老用功的難呢?老用功用到真疑現(xiàn)前的時候,有覺有照,仍屬生死;無覺無照,又落又亡。到這境地實在難,很多到此灑不脫,站在百尺竿頭,沒法進步的。有等因為到了這境地,工夫有些微把護,又沒有遇著什麼打不開的境界,便自以為無明斷盡,功夫到家;那曉得天天坐在無明窟里過日子還不自知。忽然遇著一個境界,便打不開,作不得主,依舊隨它去了,豈不可惜!或有等到了真疑現(xiàn)前的境地,空中發(fā)點慧,領略了古人幾則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為大徹大悟,吟詩作偈,瞬目揚眉,稱善知識,這種人自誤誤人,罪過無邊。又有等把達摩老人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本面目”的涵義錯會了,便以坐在枯木巖邊為極則,這種人以化城為寶所,認客地作家鄉(xiāng),婆子燒庵,就是罵此等死漢。
什么是老用功的易呢?到這時只要不自滿,不中斷,綿綿密密做去,綿密中更綿密,微細中更微細,時節(jié)一到,桶底自然打脫。如或不然,找善知識抽釘拔楔去。寒山大士頌道:“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頭二句是說獨露真常,不屬一切,盡大地光皎皎地無絲毫障礙;第三句是說真如妙體,凡夫固不能識,三世諸佛也找不到我的處所,故道無人識;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喻這個境界;最后二句怕人們認指作月,故特別警醒我們,語言文字,都不是禪呀!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