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七講話 附 靜坐身儀解說
附靜坐身儀解說
靜坐身儀,照通途來說就是坐姿,而坐姿就是跏趺坐。此處解釋跏趺坐是根據(jù)西藏所傳。西藏由印度直接傳入,說法一致。其余異說,一概不從。亦不批評。信此說則從之,不信則聽之。在此自我意識高漲的末法這世,諍之,徒然興訟,沒有好處。
佛法中的靜坐,為的是修道,不為強身,更不為延年益壽。即使的助于此,也只作點福報的增上緣。因為罪、福果報自其業(yè)力的定限,是不能有太多改變的。
既然是藉靜坐來調(diào)心修道,則坐姿的規(guī)范,適當(嚴格地說是正確)與否。就非常重要了。
在沒有談到坐姿之先,應(yīng)先注意靜坐的一項在原則。猶如前面所說,坐姿是跏趺坐,一般叫它為盤腿。盤腿固有其重要性,但調(diào)心更為重要。所以跏趺坐是為調(diào)心而設(shè),不是為盤腿。初學靜坐的人,千萬不要去為訓練盤腿受苦,學浪費寶貴的時光,那是不值得的。跏趺坐的方法有難有易,也有變通的方法。初業(yè)行者自不必說,即使是久修的人,也應(yīng)當舍難從易為要。易則易于調(diào)心,難則心難就范,這是不易這理。若是不遵守這個原則,由優(yōu)越感作崇,硬要強求自己、表現(xiàn)自己,那是舍本逐末,不但是顛倒行,還有可能受到或輕或重的傷害,不能掉以輕心!
話歸正傳,下面當條述靜坐身儀。
第一、足跏趺坐
跏趺坐,簡則但名趺坐,趺同跗,古時腳背之名。故跏趺坐是把兩足交結(jié)收攏,以腳背放在股(大腿)上,形成兩膝與臀部為三鼎足而坐,這種坐法能使身體平穩(wěn)安定不動。
跏趺坐的方法的二:一、雙跏趺坐或全跏趺坐,俗稱雙盤;二、單跏趺坐或半跏趺坐,俗稱單盤。
雙跏趺坐先收左腳,把左腳背放在右股之上;后收右腳,把左腳背放在左股之上,交結(jié)盤腿而坐。這種坐姿態(tài),一般說來,頗為困難,要懂得特別訓練的方法,才能做好,但非必要。
單跏趺坐亦先收和左腳,腳掌向上,放在右股之下;再收右腳,腳背放在左股之上,交結(jié)盤腿而坐。這種方法并不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便可習慣,是很輕松舒適的坐姿。
不過,不論是雙跏趺坐或單跏趺坐,臀部與雙膝都要著地,不得有一處懸空,雙膝端間的距離和雙端到鼻尖,約成等邊三角形;必要時,還可放寬兩端間的距離。如果是單跏,臀部可用柔軟蒲團作適度的墊高。兩膝端的間距,還可寬到把右腳踝骨放在左腳踝骨的腳跟凹處,這時左腳掌的外側(cè)在右股內(nèi)側(cè),并緊靠臀部;右小腿則在左腳掌上,右腳正好在左腳大小腿上之間。
跏趺坐不論單雙,效果都是一樣——能使身體重心平衡,久坐無礙。
至于單跏趺或雙跏的姿勢,都是右腳壓左腳,這道理是:法順右轉(zhuǎn),不應(yīng)與之相違。
如果因年齡和體型關(guān)系,實在不能趺坐,兩腳交叉坐亦非不可。但不可久坐,以防氣血下墜,導致腳腫。若發(fā)生這種狀況,下坐后須緩緩經(jīng)行,待腳的脹感有所舒解后,再行從事別的工作或活動。
總之,坐次要以舒適,或以很快學得舒適為要。坐位不論床或地板,下面都要墊著軟適的墊子,讓身心很快能平靜下來。初學的人,要把不舒服減到最低限度,和盡快能排除不舒服的障礙。
第二、手等持印置臍下
等持印即定印,這是安置手的姿勢。在此,印就是姿勢的意思。仍依右壓左順法的理趣,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兩拇指指尖相接,平放在臍下腳跟和踝骨之間的上面,放在臍下的手掌,以大拇指相接處對準臍心,臍在人身正面的中間。拇指相接處對準它,則兩臂平衡,不致的左右傾斜的現(xiàn)象,用意是在使氣血運行沒有障礙。
第三、背脊伸直
坐姿要使背脊伸直,當足跏趺坐定后,腹部稍稍前挺,但不可過分用力,以腰臍間三紋隱去為度,如背脊不直,則氣脈不暢,必然成為修禪定的障礙。
第四、兩肩平張
兩肩平張,即兩肩、兩脅手肘要像張開的鳥翅膀一樣。這樣,兩手掌相疊時,才能左右手指平行,如果兩脅收攏,手肘向后,像跑步的姿勢,那就不是兩肩平張了。
第五、頸曲
頸稍曲,輕壓喉結(jié)。因為咽喉是呼吸了孔道,呼吸太粗,則引心亂;若用心控制呼吸,既難收調(diào)心之功,又將成氣逆、胸悶。甚至呼吸困難等疾病。故只能利用其出入孔道稍稍制之,令妄念逐漸減少。但要注意,是輕壓喉結(jié),不可用力壓緊,妨礙自然呼吸。
第六、舌抵上顎
口唇自然合,舌抵上鄂齒齦處,牙齒不可緊咬;或略合或松開,聽其自然。此法肢令口中津液不斷,不口渴心煩。注意!津液要吞,不可吐。
第七、目不動
眼自然平視。所謂平視,實是順曲頸的姿勢,沿鼻端前面看出去,視線停在四指處(約與鼻相齊),或自取適宜的視量。視覺的寬度,約以當人的面部為準,如是看定后,不瞬、不動(初業(yè)不習慣,稍動亦無妨),輕松自然。如覺開眼不能適應(yīng),全閉亦可,惟以前者為適當。
結(jié)說
此即西藏通途所稱的七支坐法:初支足、二支手、三支脊、四支肩、五支頸、六支舌、七支眼。此七支亦合名靜慮五法:一、足跏趺坐,二、兩手印置臍下,三、脊直肩張,四頸曲壓,五、舌抵上顎及適宜視量。
行者靜坐,衣服宜寬松,褲帶、襪帶、領(lǐng)扣都宜放松。室內(nèi)光線,取其適度,夜間不可全無燈光,適度的光線對心明了分是有裨益的。
最后,附兩幅坐姿圖,以供參閱,前一是自《量度造像經(jīng)》,后一則是請人畫的。坐像上所加的三角形,請閱文中的“第一、足跏趺坐”說明。又,以此三點取等邊三角形說,系一南傳佛教人士告知,經(jīng)長時的觀察、印證,的確可取。故取之與有心人共享。
- 上一篇:禪七講話 外一篇 參話頭開悟解疑
- 下一篇:佛法的基本知識 自序
- 般若心經(jīng)略說(一)
- 般若心經(jīng)略說(二)
- 般若心經(jīng)略說(三)
- 般若心經(jīng)略說(四)
- 禪七講話 自序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一日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二日 疑·疑情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三日 無頭公案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四日 離心意識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五日 修行歧路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六日 祖師的權(quán)便
- 禪七講話 甲篇禪七·話頭禪 第七日 禪宗的獨特家風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一日 直心與參禪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二日 趨向不露頂處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三日 牧牛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四日 貴眼正不貴奇特行履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五日 德山的悟緣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六日 自悟自證
- 禪七講話 乙篇乙亥新正禪七講話 第七日 向無下手處參
- 禪七講話 外一篇 參話頭開悟解疑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