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法
141、斗法
一個居士說:學佛后,懂得了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提前知道要發(fā)生不愉快時,就能保持有效克制;但面對突發(fā)事件,還是會先暴跳如雷,然后慚愧不已,深深不安。
清凈講了一個關于“冬蟲夏草的傳說”:
關于冬蟲夏草的生長,一般人對其感到神秘莫測,前人曾有詩云:冬蟲夏草名符實,變化生成一氣通。一物竟能兼動植,世間物理信難窮。其實,冬蟲夏草是一種昆蟲與真菌的寄生共存體。蟲是蟲草蝙蝠蛾的幼蟲,菌是蟲草真菌。每當盛夏,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體小身花的蝙蝠蛾便將千千萬萬個蟲卵留在花葉上。繼而蛾卵變成小蟲,鉆進潮濕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莖的營養(yǎng),逐漸將身體養(yǎng)得潔白肥胖。深秋,氣溫漸冷,蝙幅蛾幼蟲將球形的子囊孢子作為食物吞入腹內,尚未消化便冬眠為蛹,這就是“冬蟲”。
春天,氣溫開始回暖,如果子囊孢子真菌首先蘇醒,獲得了生長的條件,便在蟲蛹腹內吸收其營養(yǎng),萌發(fā)菌絲,蟲蛹便被作為真菌的肥料枯竭而死。幼蟲雖死,體內的真菌卻日漸生長,直至充滿整個蟲體。來年春末夏初,蟲子的頭部長出一根紫紅色的小草,高約二至五厘米,頂端有菠蘿狀的囊殼,這就是“夏草”。但如果是蟲蛹首先蘇醒,消化系統(tǒng)恢復,則把子囊孢子消化掉,成為自己成長的營養(yǎng),從而化作蝙蝠蛾。
由“冬蟲夏草”的斗法可知,如果我們不能控制情緒,就會被情緒所控制,而勝利的先決條件就是看斗爭雙方誰先獲得蘇醒。在戰(zhàn)場上,紅軍和藍軍是如此;在股市上,莊家和散戶是如此;在博弈時,黑子和白子是如此;在修行中,正念和煩惱也是如此。是故,修行人“當勤精進,慎勿放逸”,以確保二六時中,正念現(xiàn)前。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四:
佛告王曰:我有一法,修行增廣,現(xiàn)在未來,多所饒益。所謂修行,不放逸法,現(xiàn)得利益,來世亦利。譬如大地,能生百谷,一切草木一切善法,亦因不放逸生,不放逸增長,不放逸廣大。大王,猶如大地,一切種子,因地而生,因地增廣,一切眾生,因不放逸,亦復如是。一切根香中,黑堅實香,最為第一,此事亦爾,一切善法,因不放逸。堅實香中,赤栴檀為第一,此事亦爾。一切善法,因不放逸為本。不放逸者,是實法因,不放逸者,善法生處。一切華鬘中,乾陀婆梨琴華鬘,最為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余如上說。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