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抽型的網(wǎng)絡游戲

  137、沒事找抽型的網(wǎng)絡游戲

  偷菜,時下最流行的名詞,是繼各類“殺人游戲”之后的一種“盜竊游戲”。因“偷菜游戲”瞬間躥紅網(wǎng)絡,席卷網(wǎng)民生活。于是,“今天,你偷了嗎?”便成為大家見面的招呼語。數(shù)百萬都市白領成為“偷菜”隊伍中的主力軍,每天在“偷”與“防偷”中樂此不疲,甚至定鬧鐘半夜起床“偷”菜。

  家住南方花園小區(qū)24歲的姚飛,是某區(qū)縣法院的一名公務員。自從去年8月份深陷“開心農場”偷菜游戲后,姚飛每天的空余時間都被“偷菜”占據(jù)。他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密密麻麻記錄的是所有好友菜園里蔬菜的成熟時間,“只要時間一到,不管我當時在干什么,都要想方設法上網(wǎng)收菜、偷菜”。和朋友們KTV聚會,他還惦記著哪些蔬菜、果實該摘了,誰家的雪蓮正在怒放等;爬山時,也會突然情不自禁摸出手機上網(wǎng);聚會時,常因惦念“偷”菜分神而說錯話……朋友們都說他已走火入魔。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姚飛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異常,感覺“偷菜”已像一把無形的枷鎖架在自己脖子上,“現(xiàn)在不是我在玩游戲,而是我被游戲給玩了”。痛定思痛,姚飛決定戒“偷”,回歸現(xiàn)實生活!捌鋵嵥>昧撕蟀l(fā)現(xiàn),‘偷菜\’這玩意兒,真是無聊透頂!

  佛教是如何看待“殺人和盜竊”游戲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為什么有的人在內心喜歡偷盜、殺人的游戲?這是源于人內心種種的不凈和惡習。依佛法說:我們的身心是由身、口、意三業(yè)組成,互相依存。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先經過意識——大腦思考后,才說出口,發(fā)為行動,這就是人的身心結構。當我們在意識里不斷熏習,種下殺人、偷盜的壞種子,并且不斷地在虛擬世界中上演這種損害自己身心健康的游戲,那么,這種惡劣的心靈污染日積月累遲早會形成一種強大的惡習推動力。當某一天,在現(xiàn)實中遇到不順利、不如意時,這種殺人的怨恨心態(tài)就馬上現(xiàn)行,造成不必要的自傷和社會傷害。

  一位居士說:她的一位好友玩虛擬“偷菜”游戲上了癮。一天,她們去郊游,看到農民的蔬菜非常好,這位習慣玩虛擬“偷菜”游戲的人就忍不住偷農民的菜。結果,偷得太多,被人發(fā)現(xiàn)后抓住差點挨打,最后,賠錢才算了結。這個偷菜的人以前品質不錯,就是因為玩虛擬“偷菜”游戲上癮,分不出虛擬與現(xiàn)實,結果,遇到可以偷的菜就情不自禁下手偷盜,這就是偷盜惡習的表現(xiàn)。至于殺人的游戲,亦是如此。君不見一些少年罪犯因為長期玩虛擬殺人游戲,模仿殺人,結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不順時,瞋心大發(fā)就持刀殺人,手段之殘忍是人們意想不到的。這種種的犯罪行為皆是從意識——“虛擬殺人、偷盜游戲”潛移默化熏陶而來。

  可見,這種“犯罪游戲”禍害無窮,道德君子和明智之人當遠離,有識之士亦當聲討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