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圣言量和祖師著作為兩大參照系

  確立凈土五經(jīng)一論的圣言量和中國凈土宗十三位祖師的著作為兩大參照系

  【大安法師

  東林寺作為凈土宗的祖庭,確立這兩個參照系是有這么一個用意,念佛法門佛教當中的特別法門,是不可思議的圓頓大法,其事理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所以我們就要把圣言量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依據(jù)佛陀在涅磐時所提出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了意不依不了意,依意不依語。這四依法來建立的。一般世間的人常常會把圣言量很淡化的處理,這是什么原因呢,一者可能對圣言量沒有耐心去讀,另一方面至誠肯切度不夠。所以他就會本能的去尋找世間的某個人某個法師,我們常常聽到有些信眾在判別一個知見是否正確的時候,他常常會說,這是某某法師說的,那么某某法師說的是否對呢,他當然說對,因為他知名度最高,他把知名度的高低作為判別的標準他可能就會冒很大的風險。所以凈土法門這個特別法門一定要以圣言量做判別知見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凈土宗五經(jīng)一論就是我們所依據(jù)的根本經(jīng)典,一定要把五經(jīng)一論的知見建立起來,爛熟于胸,這就是我們掌握的判別標準。一個法印,所有古今中外善知識無論是知名度多高,只要和圣言量符的我們接納,根圣言量有距離的違背的我們就不能接納,這是一個嚴肅的原則問題。第二個以凈土宗祖師作為參照性。這些能夠成為中國凈土宗十三位祖師的都是在修證方面得到念佛三昧的,都是成就往生的,都是具有大慈悲心來利益度化眾生德業(yè)非常豐盛的,依據(jù)祖師的觀點著作也不會錯,就好象我們要走一條陌生的道路一個目標,總要問一個走過的人,我們就會覺得可靠保險,如果你問一個他本身也沒有走過的人,這樣風險就比較大,這就是古人講的“欲問山中路,須問過來人!边@些祖師熟習。當我們把握了這兩個參照系之后,我們就得到一個判別是非標準的參照系,這兩個參照系我們一旦掌握之后,一切相似法一切等等的說法都在這兩個參照系之下原形畢露,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這個時代,各種見解非常多相似法非常多的時候離開這兩個參照系我們就會一頭霧水,甚至會誤入岐途。但是這兩個參照系的建立需要我們慢慢定下心來,因為圣言量五經(jīng)一論還是比較深的,祖師的著作要讀起來也需要耐心,F(xiàn)在好多人都沒有對祖師的著作好好讀過,有幾個把《印光法師文鈔》讀過的?把《凈土十要》完全讀過的?當這些主要的典藏祖師的著作都沒有讀過的時候,他就很危險,因為他心里根本沒有一個標準,當他聽到別人說這說那,他憑著自己的感覺走。聽多以后這種感覺對他暗示越來越大。有時候我們要他去讀《印光法師文鈔》他就會問是印光大師大還是某某法師大,這樣問。我們看到這樣的情況,所以東林寺就把凈土五經(jīng)一論圣言量和祖師的著作做兩個參照系,是非常有心要的,正確的,也是符合佛陀的教示。東林寺弘法就圍繞著這兩個中心點去開展的,現(xiàn)在講《無量壽經(jīng)》,原來講《往生論注》《觀經(jīng)四貼疏》《徹悟禪師語錄》《印光大師文鈔》都不離開這兩個參照系.

  居士:東林寺為何確立凈土五經(jīng)一論的圣言量和中國凈土宗祖師的著作為兩大參照系?

  法師:東林寺作為凈土宗的祖庭,確立這兩大參照系意謂:念佛法門是佛教中之不可思議的圓頓大法,其事理境界惟佛與佛方能究竟,所以宜以圣言量作為至高標準。

  佛陀在涅槃時所開示的四依法亦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世間的人每每將圣言量淡化處理,是因為對圣言量沒有深入、懇切的體悟,常常省心省時地看看光碟、小冊子之類,知見混亂,莫衷一是。所以凈業(yè)行人一定要以圣言量作為判別知見是非邪正的標準。

  凈土宗五經(jīng)一論就是我們所依據(jù)的根本經(jīng)典,一定要把五經(jīng)一論的佛之知見建立起來,才能生起我們的正信、正行。

  第二個以凈土宗祖師著作作為參照系。能被后人推尊為凈土宗祖師者,悉是獲證念佛三昧、成辦往生的,是故讀祖師的著作可靠,依教修行,不至有走錯路、走彎路的風險。

  凈土一法,惟佛無問自說。凈宗祖師依教奉行,得念佛法門之真實利益,教行理果在佛言祖語中完整體現(xiàn),等同一味。所以我們凈業(yè)行人掌握佛言祖語的精髓,就獲得了判別是非的標準,其他邪知邪見及相似法在這面明鏡前便原形畢露。

  在這個見濁日熾的末法時代,提倡并實施凈土五經(jīng)一論圣言量和祖師著作理念作為參照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東林寺的弘法就圍繞著這個核心來開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