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大師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三、作人希望

  四三、作人希望

  世間作人,倦眠晨作,饑餐渴飲,類皆已易數(shù)十寒暑;或望購愛國獎券作富翁,或望造時世之豪杰,諸如此類無不知之熟矣,豈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應(yīng)討論歟?雖然,人富不易求也,茍如是之簡單者,則世間現(xiàn)狀,不應(yīng)紛亂若此。

  果欲希望作一人格完整之人,當認清下列三點:

  (1)生活問題

  (2)倫理問題

  (3)精神問題

  (1)生活問題——概括之則為“衣”、“食”、“住”、“行”、“樂”五者,無論何人,雖不曰皆衣綾羅,食珍饉,而粗衣糙食乃至住行等,皆必有相當預(yù)備。然則何所自而來歟?自然有歟?應(yīng)分有歟?當知不然。然則自農(nóng)人而來(P 459)歟?曰:“亦不盡然;使農(nóng)人無造農(nóng)作品之鐵工及木土、縫工等,能耕乎?”然則自農(nóng)工二者而來歟?曰:“亦不盡然:使無人教育研究發(fā)明者,則生活當永陷于野蠻之民族狀態(tài)而無有進展矣!比粍t自農(nóng)、工、教育三者而來歟?曰:“亦不盡然:使無有軍事、政治、法律之保障,則內(nèi)生之爭執(zhí),外來之侵奪,則不能解決矣!

  故知生活情形,茍稍加思索,實不如是之簡易!能由個人之行動而波及于全世界,如投毒藥于缸中,則全缸之水皆有毒。吾人茍不守范圍,而以欺詐爭奪手段取得生活代價者,實屬害群行動,其受法律之制裁,乃屬自投羅網(wǎng),并非法律自來絕我。今欲作一個有人格之人,必須明了我個人與國家之關(guān)系,盡我之心,竭我之力,作一分之供獻,方有我個人一分生活之代價。一人如此,一家如此,一國如此,則一國之生活安;推及于全世界,則世界安。如壘磚成墻,一個二個,雖不見有何力量,然離開一個二個之外,又何能成為墻?墻成而取去一個二個,雖不見大損,然使全墻如此,墻仍能存在乎?此所以生活問題之解決,必自各個國人認清其自身之責任始。(P 460)

  (2)倫理問題——我一家之諍吵不寧,彼廣州各家無與也,彼各省各家無與也,彼倫教無與也,彼巴黎無與也;雖然,一家如此,十家百家千家乃至全國如此,則全國之大家庭不安,推理及之,全世界亦如此。由彼此爭執(zhí),勢必各執(zhí)有理,不能解決,求諸公斷,又豈非自投法律之羅網(wǎng)歟?故欲得社會間相互之安全,必須人人具有禮義廉恥之德育。知此德育,乃我個人生活安全之應(yīng)負責任,非他人之所強迫,然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愛婦順,乃至應(yīng)世接物必以仁德為歸。進而深思寄此世間,暫時假聚,如大劇場;生老病死,是大苦聚。轉(zhuǎn)眼生離死別,彼此互相哀憐之不暇,更何有爭端而起?若然,則禮義廉恥等之德育,日益現(xiàn)前,倫理自教矣。

  精神問題:人遺我以佳音,饋我以禮物,我必謝之;人加我以惡言,予我以杖責,我必報之!此因果感應(yīng)也。今世一般憂國憂時之士,恨政治不上軌道,生靈痛苦,于是群起高呼,倡主義以救國;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孰是歟?孰非歟?總其大派,有下列之三:(P 461)

  (圖缺)

  我乃一無家庭之僧人,以客觀態(tài)度論之,保守派對歟?張勛要拖辮子戴花翎,康有為、梁啟超要保帝位,向物質(zhì)文明進化開倒車。急進派對歟?他們要主張大屠殺。故審時察世權(quán)衡利害,當然惟以改良穩(wěn)健者為皈依。然而治標莫如治本,茍今后國人不能深明因果,知有來生之輪轉(zhuǎn)苦趣,惟以一種虛榮之公德,及法律之懲罰以范圍之者,則欲國家趨于軌道,殊難斷言。今有顯然事實,如懲治貪污條例如是之嚴,而貪污未嘗無。在個人心內(nèi),則每當一事臨前,公理與私欲之交戰(zhàn),勝負究竟誰屬,捫心自問而知。夫何以知人必有輪回歟?試問現(xiàn)前人物,從何而來歟?世間美物,茍微細觀之,雖小至一芥子,莫不具有“因仍為果,果后為因”之輪回性在。若仍有疑,可研究佛學(xué)中之唯識學(xué),此宗詳明吾人眼耳鼻舌身意造業(yè)感果之交互關(guān)系!(P 462)

  若果明乎因果,知有輪回,則做人應(yīng)當分為二種:

  (1)做現(xiàn)在人——守法律,盡責任,教倫理,睦親友,是謂做現(xiàn)在人,現(xiàn)生安樂。

  (2)保持未來不失人身——佛門五戒

  (圖缺)

  守此五者,能保來世不失人身,謂之“持戒力”。

  得人身矣,而貧窮苦楚愿之乎?設(shè)不愿者,又當施人以財物,此謂“布施力”。

  得人身矣,財亦具矣,而身形丑惡愿之乎?設(shè)不愿者,又必斷之,以人罵我,我安忍受之,乃至種種非禮加我,我亦安忍受之,此謂“忍辱力”。(P 463)

  得人身矣,財亦具矣,身相亦圓滿矣,而身體不強,漸漸懈怠墮落愿之乎?設(shè)不愿者,又必于諸善法,勤加精進,一心不退,此謂“精進力”。

  得人身矣,財亦具矣,相貌亦圓滿矣,身亦強健不懈怠矣,而神經(jīng)錯亂,舉動恍惚愿之乎?設(shè)不愿者,又當常常一心,專注一境,屏諸邪念,此謂“禪定力”。

  得人身矣,財亦具矣,相貌亦圓滿矣,身體亦強健無懈怠矣,精神亦不錯亂矣,而知識平庸,不能擔負社會國家偉大事業(yè)愿之乎?設(shè)不愿者,必當常讀釋迦牟尼文佛之教典,開豁心地,然后博及群書,發(fā)菩提心,廣度眾生,此謂“般若力”。

  是故吾人茍欲求現(xiàn)生之安寧,必須盡責任、教倫理。欲求來世不失人身,必須守持五戒。欲得未來多富饒財、身相莊嚴、智慧圓滿,又必須繼之布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力。(P 464)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