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身生活與法身生活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于法源寺

  前言

  1、色身和法身的生活是要兼顧的

  2、法身生活是什么?

  3、戒定慧為法身生活的要素

  4、證明法身生活比色身生活更為重要

  5、缺了法身生活比較缺了色身生活更為利害

  6、餓死法身慧命的結(jié)果又是怎樣?

  7、證明法身怎樣也會餓死

  8、貪嗔癡的厲害

  9、色身生活和法身生活所得到享樂的一種比較

  10、追求法身生活的方法

  結(jié)論

  前言

  所謂色身:乃是佛教一種述語,在一般人叫做身體,它是攬父精母血及四大種的地水火風(fēng)所構(gòu)成,而具有鼻目嘴等五官及兩手兩腳之四肢,圓顱方頂,有形有質(zhì)之一個人的軀殼,謂之色身。

  一切飲食起居動作等叫做‘生活\’,所謂既有這個色身,當(dāng)然要依賴飲食等各方面來維持生活,才能夠生存于世間,這叫做色身生活。

  法身:也是佛教的一種述語,它的道理很深奧,范圉很廣博,非短時間所能說明。簡單來說,理智所成的法性之體叫做法身——是清凈離垢妙極之身,非同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穢生滅之身,乃個個不無,人人本具之佛性也。在佛經(jīng)上有處稱它為心(真心)或稱為性(本性),是名異而義同。然而有人稱它為精神,其實(shí)精神二字不過是人的一種精靈神氣而已,只可拿來做心的表示,不可當(dāng)為事實(shí)。換句話說,要把它當(dāng)做代用品的看法,不能切實(shí)地去承認(rèn)它為真心。假使要普遍而使人易懂的話,這個講題也無妨改為‘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可是在座的諸位都是佛教徒,還是根據(jù)佛教的名詞來講,家內(nèi)人說家內(nèi)話比較親切一點(diǎn),今就依照這個題目講下去。

  1、色身和法身的生活是要兼顧的

  人生在世,無論那一個都需要生活,然而要維持這色身的生活,誰也不能逃而免了衣食住之三要素。因?yàn)橐履鼙I?食能養(yǎng)身,住能安身,三者缺一不成,人生如果缺欠了物質(zhì)生活的衣食住,色身上就要受到困苦。因此世人一生勞動不息,奔忙至死,總為著這三件事,固然這是人生不可缺的事,然若只為此則同一般動物,此生彼滅是毫無人生的價值,故人生豈只為穿衣、吃飯、住房子而來的嗎?若此則成為衣架、飯桶了,怎能談得上萬物之靈呢?可是此外還有一個法身慧命的生活,也要衣食住的啊!況且這法身生活比較色身生活還來得重要,奈何世人毫不加意地任憑這個主人翁凍餒著,卻一向都不去關(guān)心它,委實(shí)太沒打算哩!可說是眾生的一種顛倒吧!當(dāng)知色身和法身的兩種生活卻要兼顧的理由是缺了色身生活,就要受到饑寒等的困苦,缺了法身生活是會被一切煩惱所禍害。

  試看:我們當(dāng)比丘(譯為乞士)的乞士二字的解釋,乞有外乞和內(nèi)乞的兩種意義,外向檀越(施主)乞化食糧以養(yǎng)色身,內(nèi)向佛法乞求真理以資慧命(法身)叫做乞士,這不是明顯地對我們開示色身和法身都要生活嗎?

  2、法身生活是什么?

  色身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軀,當(dāng)然要依賴物質(zhì)的衣食住來生活,然而法身是無形無相的理智之體,卻用不著這些東西。究竟什么是法身的生活呢?簡單來說就是佛法。然而佛法中最重要的綱領(lǐng)要算戒、定、慧三無漏學(xué),尤其是為佛教修學(xué)人唯一不可缺的條件,那末戒定慧就是法身的衣食住了,這戒定慧三字為法身生活上最緊要而不可缺一的三要素。這法身生活也可以叫做心靈生活,是以道德和真理是心靈的生活。

  3、戒定慧為法身生活的要素

  然而怎樣以見得戒定慧為法身生活呢?我來舉一個譬喻:‘戒\’猶如衣,因?yàn)榻淠芊婪侵箰?好像衣能蔽體御寒。‘定\’猶如住,因其定能靜慮證心,好像房屋可供休息安住。‘慧\’猶如食,因其慧能斷惑證真,好像飲食能除饑渴之苦(如斷惑),得到飽滿之樂(如證真)。

  我們?nèi)绻軌?a href="/remen/shouch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受持戒學(xué),即不起貪心,因而能得到知足無求之樂,自然沒有貪的煩惱來侵?jǐn)嚩惺艿胶蔚鹊?a href="/remen/tongku.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痛苦,且能令我們一心精進(jìn)修行,這就是法身生活上的衣,正如衣服充足的人非僅為著嚴(yán)飾身體之用,同時也不致受到寒凍之苦,或裸裎之丑。

  能受持定學(xué)的人,自能降伏嗔怒煩惱,常護(hù)寂靜輕安之樂,心不受妄想散亂所攪,能夠?qū)V鞠虻?這就是法身生活上的住,正如有家有室的人,自然得到安身之樂,同時也免受那瓢泊無歸之苦。

  能夠修持慧學(xué)的人,自無愚癡行動,且能明解真理,證悟圣道,即心常朗然,得到無限的樂趣,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這便是法身生活上的食,正如飲食豐裕的人,盡管享受飼滿之樂,并且不受饑凍所苦。

  反過來說:我們學(xué)佛的人,如果不能守持戒律的話,則易起貪欲等心,追求世間五欲,念念不舍,常為貪等煩惱所苦,終至做出破戒違道的種種壞事來,玷污佛門,被世擯斥,自招苦報,遺害一生,這樣一來,您看苦不苦呢?這就是法身缺少了衣的生活。若擴(kuò)言之,世間無論何人,如沒有戒律者,非僅常被貪心等的煩惱所侵?jǐn)?感受到種種的苦悶,乃至影響到一生的行為做出犯法違理,奸淫竊盜等的一切壞事來,結(jié)果被法律制裁,非但受身體上刑罰之痛苦,同時心理上難免要受著懊惱悔恨的打擊,正如沒有衣服穿的人,不是僅受寒凍之苦,赤身露體還是一種極丑陋的事。

  我們學(xué)佛的人,如不修禪定的話,則心常散亂,妄想奔馳,像無羈野馬一樣,不易制止,自然易被一切境界所搖動,沒有一定的宗旨和趣向,無論修那一種的行門都不容易成功,到底道業(yè)無成,誤了一生,是多么可惜呢!這就是法身缺少了住的生活。擴(kuò)而言之,無論何人,如果沒有定力者,非僅常受嗔恚等的煩惱來惱亂心靈而感痛苦,乃至能影響到一生的行為。所謂無決斷性,凡事沒有把握,像水一般決之東流則東流,決之西流則西流,無論何等事業(yè)都不容易做成,到底無所成就,同時也免不了心靈上要受到無趣向和安慰的痛苦,這不是像沒有家屋住的常在歧路彷徉,無所歸宿一樣痛苦的嗎?

  我們學(xué)佛的人,若不修智慧的話,則邪正莫辨,真假不識,對于任何的事理都分不清楚,盲修瞎煉,容易做出那非因計因,非果計果的邪行來,怎么談得到修無上道,證佛圣果的話呢?懵懵然的空負(fù)一生,一點(diǎn)真理也不懂,不是很可憐嗎?這就是法身缺乏食的生活。擴(kuò)而言之,無論何人,如果沒有智慧,非僅不明圣道,不識真理而已,乃至能夠影響到一生的行為,不知善惡,不識因果,認(rèn)假作真,以是為非,一生胡作妄為,到死也做不出像樣或正當(dāng)?shù)氖聛?反而做出許多亂七八糟的癡呆行為出來,渾渾噩噩地過著愚癡生涯,空負(fù)一生,一點(diǎn)目的也沒有,這種人您看怎樣?不是像沒有飯吃,受那饑餓困苦一樣的可憐嗎?

  由此觀之,戒定慧為法身生活的要素,雖是一種譬喻,若細(xì)加研究,似乎還是一種重要而切實(shí)的事哩,大家以為然否?如果法身沒有戒定慧的滋潤生活,我想也會像色身受到凍餒的困苦——貪嗔癡等的煩惱,侵?jǐn)囍撵`所受的痛苦就是法身的凍餒哪!

  4、證明法身生活比色身生活更為重要

  復(fù)次,色身生活縱然得到美滿,可是若無法身生活來保護(hù)它,恐怕不能夠如意安享!比如:遇到一種拂逆之事,心理有點(diǎn)煩惱不快樂,盡管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紡絲,住的是洋樓杰閣,坐的是沙發(fā)、大理石椅,總覺得不如意,我敢下一個武斷:心靈如果沒有得到了安慰,任您怎么吃得佳、穿得美、住得好,結(jié)果得不到實(shí)際的享樂。我舉一個故事來證明:從前有一位大富翁,家財萬貫,高樓大屋,錦衣玉食,嬌妻美妾,一切的一切都是俱足美滿無缺,照物質(zhì)方面看來,可謂極盡人生的富貴了,不知要怎樣的享樂才對,可是他每日為著妻妾的賭氣和吵鬧,以及家庭瑣事,種種的風(fēng)波,一切的環(huán)境,攪得心常不安,痛苦難堪,日夜在煩惱窟里過生活,嗔怒愁怨,時不離刻,弄得精神憔悴,身形枯瘦,雖然錦簇花團(tuán),總覺得坐臥不安,炊金饌玉都不適口......。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法身生活來保護(hù)它之所以然。這法身生活的意思,也可以稱為道德的心理生活,還是一種內(nèi)心的道德修養(yǎng)。

  講到這里,我不厭煩的再來申明一種意思,我們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修養(yǎng),那就是沒有道德的人了,雖然僥幸給它得到了功名富貴,榮極一時,可是推究它的根源,不是由爭奪而有,便是從欺詐得來,甚至謀害人命者。例如:貪官污吏的發(fā)財,是由峻削民膏所得來的,這一類人慣用那恃權(quán)威倚勢力的手段來欺侮貧弱,壓迫良善,侵害民胞,您看這種人能夠得到如意長久的享樂嗎?那天災(zāi)人禍,因果循環(huán)的報應(yīng),豈能逃免呢?我想不久終有倒楣之一日。迨其失敗時,所獲得的結(jié)果是怎樣,我不忍說,也不忍聞。就是末倒楣時,也難免要受一般人的咒罵和仇視,以及含冤者伺隙尋仇的不安,故若不是有道德的修養(yǎng),根本就獲不到安全的享樂?雖美滿色身生活,固然是人生所要求而且最歡迎的,可是同時也少不了道德修養(yǎng)的法身生活來保護(hù)它,尤其是要以法身生活為主體,色身生活次之。理由是:若得到充分的法身生活,就是缺欠些色身生活也覺不怎樣要緊,而法身生活是絕對不容缺的。曠觀古來許多大德高僧,他們的物質(zhì)生活都是粗衣淡粥,或者巖棲澗飲,在常人看來非?炭,且認(rèn)為是一種無聊的可憐生活,可是他們呢?沒有一切塵勞煩惱所牽累,聲色貨利所誘惑,以天地為家,以法界為心,無掛無礙,心無拘束,所行自在的能隨緣,這種法身生活的樂道境界是何等超絕呢?這不是法身生活的享樂勝過色身生活的一種明證嗎?我再來舉一個證明,孔子在“論語”上贊嘆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朝聞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將至’。這都是真理生活戰(zhàn)勝物質(zhì)生活的一種表示。至于\‘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也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色身和法身的兩種生活都能夠得到圓滿無缺,那是再好沒有了。

  5、缺了法身生活比較缺了色身生活更為利害

  我們生在世間上,自豪為萬物之靈的一個人,如果單單為著物質(zhì)的享樂,仆仆一生,勞勞一世,同萬物而生滅,是毫無意義的!不是有所謂空負(fù)人生的嗎?肯發(fā)心學(xué)佛修行的人,也就能夠?yàn)榉ㄉ碇\生活,這可謂不負(fù)人生了!要知道缺點(diǎn)些物質(zhì)方面的衣食住,不過是色身的生活上受困苦些。如果法身的生活有虧,那就更厲害了,非僅一生的心靈上,會常受貪嗔愁恨等種種煩惱的痛苦而已,乃至能造出一切惡業(yè),依業(yè)受報,絕對跳不出因果律之外,結(jié)果要受到怎樣的苦報,當(dāng)然是依自己所做的惡業(yè)而判斷的,所以上面我說過,‘法身生活比較色身生活更為需要\’,就在這一點(diǎn)。

  6、餓死法身慧命的結(jié)果又是怎樣?

  沒有衣食住的生活,色身就不能夠生存,可是沒有戒定慧的生活,法身也會餓死的。然而死了色身,不過世間減少了一人而已,倒也不見什么妨害。如果餓死了法身的話,那就不得了呀!是會遺禍社會、國家,原因是被這貪嗔癡所作弄,做出那殺盜淫,強(qiáng)暴橫逆的一切壞事來,攪亂天下,侵害人類自由,為國家盜賊,為社會毒蟲,乃至死后受因果的報應(yīng),被驅(qū)使到什么地方受怎樣的痛苦,卻是不堪設(shè)想——地獄呀!餓鬼呀!畜生呀!那是沒有一定的,根本就是沒有戒定慧的生活,餓死了法身的所由來。我剛才不是說過嗎?‘法身生活有虧損那就更厲害了,......’。反過來說,能依這無漏學(xué)的戒定慧來剿滅這貪嗔癡的三大惡魔——依戒滅貪,依定滅嗔,依慧滅癡。這貪等的惡魔如果滅掉,那么,再不會被它侵?jǐn)嚭瓦z害,非僅心靈上不受到任何的煩惱,乃至絕對受不到什么死后惡報的痛苦,自然而然的獲到解脫自在,究竟安樂。這就是法身充足了生活所得的一種好結(jié)果。

  7、證明法身怎樣也會餓死

  這人人本有的法身,是俱足無量勝妙功德,可是我們一點(diǎn)也得不到受用,實(shí)在太冤枉。然而要怪誰呢?罪源是在自己失打算,不肯給法身謀生活,一味讓它餓死,怎么如此殘忍呢?講到這里也許會有人要起了疑問:法身既然不生不滅,怎樣又說會餓死呢?古德告訴我們:‘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念頭就是貪嗔癡等的煩惱。我們沒有戒定慧的培養(yǎng),得不到法身的功德妙用,好像餓死一樣,這是一種譬喻,如果我們能夠修持戒定慧來滅掉貪嗔癡,不是打得念頭死嗎?貪等煩惱一滅,我們各人本具的法身就出現(xiàn)了,不是許汝法身活嗎?因是我倡導(dǎo)戒定慧為法身生活,立意在這里。

  8、貪嗔癡的厲害

  依照上來所說,這貪等三毒確為一切煩惱的根本,一切罪惡的兇首,一切生死的根源。因其貪心一起,則五欲叢生,用心計較,非理追求,因而造出一切惡業(yè)來。嗔心一起,無天無地,弒父弒母的五逆罪惡,亦敢為之,古人所謂:‘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你看可怕不可怕?且當(dāng)其嗔怒猛烈時,如火燒心,其痛苦更不可言喻,癡心一起,事理均迷,如夢如醉,是非顛倒,邪正莫辨,因而做出一切壞事來。這貪等的煩惱,非獨(dú)能令我們心靈上得不到安寧,而常感著痛苦而已,甚至能推我們墮地獄,驅(qū)我們做畜生,拖我們?nèi)ヅ鹘?你看可怕不可怕?

  9、色身生活和法身生活所得到享樂的一種比較

  話說回來,總之,物質(zhì)上的衣食住是色身方面的生活,而佛法的戒定慧是法身方面的生活,物質(zhì)方面的生活雖然得到美滿——就是舉世罕有的榮華富貴,還不過是色身的一種享樂而已,尤其是這物質(zhì)方面的享受是樂中帶苦的,其中間不能純粹享樂故,況且多數(shù)是由苦中求來的,又無永遠(yuǎn),最久不過數(shù)十年借給我們受用罷了。如果得到充分的真理生活是法身的安樂,這是純樂無苦,是究竟絕待的一種勝妙安樂,非世間一切諸樂可能比較,也不是常人能夠妄想得到的,究竟怎么的一種安樂呢?就是所謂:‘親證真如\’(法身)——它的境界是不可思議,俱足‘常樂我凈\’四德,不生不滅(常),解脫自在(我),寂滅永安(樂),絕諸垢染(凈),這就是法身生活得到的一種最高度的殊勝妙樂之境界。道教也有一句‘親證無為\’,但恐怕還不是‘親證法身\’的圣境萬分之一。這種理智的法身生活所得到的安樂境界,絕對不是物質(zhì)上的鮮衣美食等的生活享樂所能夠同日而語的。所以歷代古圣先賢,都為安身立命而向這條路跑的。

  10、追求法身生活的方法

  然欲達(dá)到上面所說的那種勝妙安樂的境界,我敢斬釘截鐵地說;非向法身生活上追求絕對不可能的。追求的方法是:一心向佛法中的三學(xué)去進(jìn)取,勤修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發(fā)慧——向攝心的戒學(xué)精進(jìn)而禁止一切惡念,心常清凈,自然地不做壞事,那有什么煩惱痛苦,或受任何苦報呢?解脫自在就是由這里得來的。即向靜慮的定學(xué)精進(jìn),能夠遠(yuǎn)離一切顛倒妄想,自然獲得清安寂靜之樂。向破惑的慧學(xué)精進(jìn),能夠得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依一切智斷見思惑,依道種智斷塵沙惑,依一切種智斷無明惑,三惑的煩惱既然完全滅掉,那么三德的法身自然顯現(xiàn),由此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這就是證著法身了!大家能夠如是依法受持精進(jìn)不退,保證您們有一日準(zhǔn)會得到安身立命的。

  結(jié)論

  話說多了,我來作一個總結(jié)論:上面所講的一大堆是談色身和法身兩方面的生活都不可缺的,要維持色身的生活,是向物質(zhì)方面的衣食住追求,方能夠得到飽暖等的安樂,然要合乎道德的生活,要培養(yǎng)法身的慧命,當(dāng)向佛法中的戒定慧精修,自然能獲到解脫等的安樂!其中所舉的譬喻,不出三種:(一)若缺物質(zhì)方面之衣食住的色身生活,就要感受饑寒等的困苦。譬意是:若缺了佛法方面之戒定慧的法身生活,就要受到貪嗔癡等的煩惱之侵害。(二)欲免去身體上的饑凍等痛苦,當(dāng)依賴物質(zhì)方面的衣食住來維持。譬意是:要除心靈上的貪嗔癡等煩惱,當(dāng)用佛法方面的戒定慧去對治。(三)物質(zhì)方面的衣食住得到豐裕,色身的生活自然能夠享受飽暖等的安樂。譬意是:佛法方面的戒定慧受持精嚴(yán),法身的生活自然獲得解脫等的安樂?偠灾:戒定慧是比喻衣食住,貪嗔等是比喻饑凍等的痛苦,解脫等的安樂是比喻飽暖等的享樂。諸位仔細(xì)體會吧!大家今生有緣,能夠遇到佛法,切莫錯過機(jī)會,當(dāng)依法奉行,切實(shí)地去精修戒定慧的三無漏學(xué),來培養(yǎng)這人人本有的法身慧命,不要乖乖地讓它餓死,方不愧為佛的弟子。或者諸位能夠一心念佛修行,也就是修持三無漏學(xué)了。因?yàn)橐恍哪罘饎t不起惡念而能三業(yè)清凈就是戒,一心念佛不起妄想散亂就是定,一心念佛正念昭彰信愿堅固就是慧。

  好!有機(jī)會再講。南無阿彌陀佛!

  祝諸位精進(jìn)。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