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二十、二十一課、綜合指要

  第十九、二十、二十一課 綜合指要

  1.釋尊說小乘教十二年,說大乘教三十七年,共四十九年。中間由淺及深,由末及本,由權及實,由方便及究竟,次序排得極為合理。后世學佛法者,如精力充沛,最好也照此修學,切不可執(zhí)定任何一說,而非其余,因為有始有終,有小有大,才是完整的教法。彼此之間,如一部機器,拆開則皆成零件,有智慧的學者,是要統(tǒng)全局來觀察,才能了解設教的所以然也。

  2.佛雖生于印度,然而佛法并不是印度所獨有,否則便成為私寶,不是大公無我之教。吾人只要看它南傳北傳,移植國外的情形,就知道佛法是世界性的,幸虧經過移植,才有今昔的繁榮,否則他在印度本土,早就消滅了。所以明帝夢金人,騰蘭載白馬,達摩的東來,玄奘的西去,都是極關重要的舉動,后果前因,蛛絲馬跡,煞是耐人尋味,好像事皆前定,并非偶然,時至今日,我們這兩個目光,尚及看未毀之經,這兩個耳朵,尚及聞未滅之法,單是這一點因緣,已不知幾生修到, 聞而不行,真是可惜。

  3.空有之爭,由來已久,起初小乘執(zhí)有,龍樹提婆以畢竟空義破之,后來學者執(zhí)空,無著世親又以如幻有義破之。他們說空說有,都是為了對治法執(zhí),后人不知此意。遂各據一義,以相抨擊。其實空也不對,有也不對,中道實相,是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的,若是但見一端,已是徐六擔板,執(zhí)以攻人,更是罪過。學子做工夫,須在空有之間,參悟出一個所以然來,要到了親見有一宗:說空又不是空,說有又不是有的物事,才算大局底定,否則一生全在黑漆團中,摸來摸去,何曾透得一些光明。

  4.老莊才是真正的道家,至東漢張道陵,倡煉丹符咒之術,已涉怪異,失卻清凈無為宗旨,為有識之士所摒棄,此道教之所以亡。佛教傳入西藏,亦尚咒術,末流所及,流于妖妄,失卻戒定寂滅宗旨,為正修之士所不取,此紅教喇嘛之所以衰。于此可知:修道貴在靜定,縱有法術,非至不得已,決不顯神通奇跡,所以攝摩騰偈中才說:「顯通希有事」。后來黃檗禪師參學時,見一僧踏水而渡,有如平地,師即呵之為「自了漢」,此僧反贊黃檗為大乘根器,非彼所能及?芍曳ㄖ兴F者,在器識不在神通,學者初入佛門,當向平易近理處,多所研習,則去道不遠,若貪求神異,即入魔境。戒之!

  5.僧尼同寺,當然不可,吾人看到漢明帝敕建十寺,城外七寺安僧,城內三寺安尼的事實,就可知:中國最初建寺時,是僧尼分居,即以前中國大陸,也是僧寺內,不許有一女性,尼寺人,不許有一男性,而今則男女混雜,體統(tǒng)全無,佛法如何不衰,假如要整頓佛教,應先從這一事做起。

  6.當騰蘭二尊者來華時,朝廷頗優(yōu)禮之,由是道眾上表,表中自述能「吞符餌氣,策使鬼神,入火不燒,履水不溺,」這就是他們自夸本領了。豈知縱使真有些法術,在佛法的眼光看來,是不解我法二空,是不修定慧了業(yè),是認心外有法,是與無為的宗旨相背,是和涅槃寂靜的法印不符。何況經過試驗之后,證明他們并沒有這些本領,只是說謊。學者初入佛門,是要立志修證戒定慧,立志念佛,求生凈土,切勿弄錯了宗旨,走入神奇怪異之途,流于吞刀吐火之類。須知佛門中,此種舉動,并不足取,惟有三無漏學,才是最崇高而難得者, 舍此取彼,是舍本求末矣。

  7.舍利何以惟出家人才有?因為它是戒定慧所凝結,若論守戒習定,出家人比較利便,在家有妻子俗事,使心分散,其戒行亦不如出家之精純高潔,所以身后便沒有舍利,但亦有例外的。此外還應注意一事:外道外教,雖亦標榜修道,然而身后決沒有舍利,這就可以看出:他們的修行方法,是有錯誤,可惜世人,不知道在這一事實上,分別真?zhèn),而惟向物質方面追求,貪圖微利,出賣了無量劫的慧命,如小孩把名貴字畫換糖吃,曷勝浩嘆,古人說:黃鐘毀棄,瓦缶雷鳴,就是目前的現象。

  8.小乘上座和大眾二部,一再分裂,成為二十部派,其所持的見解,多一偏之見,不必深究也。學佛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破見思惑?出三界輪回,了分段生死,此事如棋力酒量,屬真實工夫,絲毫假借不得。學者如自度無此把握,不能今生成辦者,則當念佛名,仗佛愿,生佛國,以念佛為主修,禪律教為副修,相附并行。至于考據,那簡直不需要,理由是:生死海深,菩提路遠,那有閑情,查及不干已事。昔摩訶俱羅,讀十八種大經,二六時中,不暇剪爪,號為長爪梵志。永明壽禪師,日夕課佛號數萬,行百零八種佛事。像這樣發(fā)憤精進,恐怕連吃飯洗腳,皆成問題,又安有工夫,稽考別人傳記。若是看經看論,當領悟其中要點精義,除此之外,皆是閑文字,如果皮糖紙,棄之可也。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