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的大智慧(二十六)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經”,含義是什么呢?
所有的經典,如《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都是通用的通題。“經”的梵文叫“修多羅”,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契經”。“契”是什么意思呢?“契”的意思是上契諸佛妙理、下契眾生之機,無有顛倒、彎曲。上契諸佛妙理,是說“經”與諸佛所證真理相應,絕對是無半點邪偏顛倒歪曲之處。“下契眾生之機”就是佛適應眾生根機而說法。講經說法要針對眾生的根機而設,比如他是幼兒就講幼兒園的法,是小學生就講小學生的法,他是研究生就講研究生的法。佛都是因病予藥,不同的病給不同的藥,佛講經說的法是針對眾生的不同根性而開示。如果人家拉肚子, 你還給他吃瀉藥,那就麻煩了,是便秘才給瀉藥,對不對?所以,要因病予藥。同時,說的法還要符合諸佛所證的理,不能偏離,偏了就出問題了。所以,講經說法要“上契諸佛妙理,下契眾生根機”,兩者都要符合,要“契理”、“契機”的。這就是“契”的意思。
在不同的經論里祖師大德對“經”的意思,有不同的解釋,我們也要有所了解。
如《雜阿毗曇心論》里說“經”有五種含義:
第一,“經”是“出生”之義,就是告訴我們經可以涵蓋一切法,包括宇宙萬物的性相,出生一切智慧功德。
第二,“經”是“涌泉”之義,所告訴我們的義理就像如“涌泉”一樣的。什么叫涌泉?“經”的意味就像涌泉一樣不斷,每讀誦一遍就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受用,像涌泉一樣意味無盡。
第三,“經”是“顯示”之義,用語言文字來闡發(fā)義理。“經”是開示諸佛所證的理體。
第四,“經”是“繩墨”之義。過去木工要用一條線沾了墨汁,用釘子釘住一頭后,拉直一彈,整條木頭上就有一條很直的直線,鋸出來的木頭就很直了。繩墨是用來辨別邪正、或者是彎曲、還是正直。
第五,“經”是“結鬘”之義,結鬘的意思是“貫穿”。古時候的人頭發(fā)很長,要把頭發(fā)扎到頭上,然后盤個結,再用一個叉子把它串起來,這樣頭發(fā)就不亂了。如果不這樣處理,頭發(fā)就會散亂下來,把臉目都遮住。結鬘的目的就是貫穿、連貫,不令散亂。所以,佛陀講“經”是井井有條,說得一清二楚的。
關于“經”的含義,第二種解釋是:“貫,攝,常,法”。
“貫”的意思是什么呢?貫”是把佛所說的義理貫串起來,不會散亂。如佛珠,我們要用繩子把它串起來,要不然佛珠一粒粒散亂在地上,怎么能一下子抓起來?用繩子把它串起來就好拿了。佛所說的義理是很多的,用經典的形式把佛所說的義理完整地貫串起來。
“攝”的意思是什么呢?攝持眾生,是經典的另一個作用,令眾生有緣得度。如果我們不讀誦經典、不學經典的話,怎么能夠理解佛所說的道理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經典可以攝持眾生,一步一步的引導,最后逐步讓眾生得度。
“常”的意思是貫徹。佛講的道理,不管是現(xiàn)在也好、未來也好、再過幾百萬年也好,都不會改變的。絕對的真理,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不會被后來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理論所推翻,是恒常不變的。真理無論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適用。如果我們不明白真心本性,就會苦海無邊……佛法的這些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天下如是。不像科學、哲學等世間理論會被后來的理論所推翻。佛發(fā)現(xiàn)的是真理,絕對永遠都沒有辦法被推翻的,一切時、一切處都如是適用的。
“法”,法就是法則。法則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在中國是這樣,在美國也是這樣,在臺灣也是這樣,甚至跑到月亮、太陽、外星球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個法則、真理不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改變而改變。
我們學了法以后,就要真正的行法、真正的護法。不要以為我們穿了這件衣服(僧衣)就有護法,要反省我們是否與法相應?出了家如果還是一天到晚放逸,一天到晚貪嗔癡不斷,那么就沒“法”了。沒正法,龍?zhí)熳o法怎么來護你呢?關鍵的問題是我們要好好修行,好好地在日用中與法相應,護法神才來護我們。不是說你剃了頭、穿了這身衣服就有護法。沒這回事。我們要與法相應,就必須要好好修行。這就是法則。
關于“經”的含義,第三種解釋是,“經”者,“徑”也,就是路徑。什么路徑呢?就是眾生成佛作祖、悟明心性、親證實相的路徑。佛講的是什么?是教我們怎樣成佛作祖、怎樣度眾生、怎么樣見到自己的真心本性、證得實相般若的方法和路徑。
“經”的第四種解釋,“經”者,“修”也,“行”或者“修”的意思。什么意思呢?一切圣賢依之而修而行。佛講的道理絕對正確,佛講的方法也是適合眾生的根機的,就是一切賢圣也依之而修而行。不管是哪個佛,都是佛佛道同。無論是釋迦牟尼佛,還是西方阿彌陀佛,他們不會打架的,不會講別的佛說的不對。不論哪個佛所說的道理,也即是阿彌陀佛所說的道理。我們世間人就不同了,經常就有“我不同意你說的”……佛不會這樣的。釋迦牟尼佛說的法,也就是阿彌陀佛講的法。“佛佛道同”,是這個講法。我們世俗人開會,為什么會有我不同意你的意見呢?因為沒有證悟實相,都是妄想,所以所想的所說的話都是錯的或偏頗的,他的意見是站在他這個角度看的,但她又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看,說的就是不同意見,無法一致。佛都是離相的,不會著相,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是一樣的,所以佛佛絕對是道同的。我們卻不是實相知見,所以說出來的都是偏的。
“經”的第五種解釋,“經”者,真理也。“經”者,可以說是真理。什么叫真理呢?就是一切時、一切處都是這樣的。不論是在美國或跑到星星、月亮、銀河系、太陽系,都是一樣,皆是如此不變的義理。如果說美國人和東方人講的不同,不一定是我們正確,美國人講的也不一定對。只有佛所證的,它是一切時、一切處都必然正確的,“萬法如是”的真理。
關于《心經》的經題,前面講了幾節(jié)課,最后歸納下,整個經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個字合起來是這樣解釋——這是一部教眾生依照般若智慧的妙法修行,幫助眾生度脫生死煩惱苦海,達到究竟安樂的涅槃彼岸、親證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本性的經典。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的大智慧(二十六)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 上一篇:《心經》的大智慧(二十五)
- 下一篇:《心經》的大智慧(二十七)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二)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四十一)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四十)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九)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八)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七)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六)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五)
- 《心經》的大智慧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四)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三)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二)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一)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三十)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九)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二十八)
- 《心經》的大智慧(一百二十七)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