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輪回背景
第三章 輪回背景
馬哈咖沙巴與拔陀迦比羅原是發(fā)愿要成為過去第十五佛蓮華上佛(Padunmutara)的大弟子,蓮華上佛出現(xiàn)在過去十萬劫前,而他的主寺座落在有鵝城(Hamsabati)附近的安隱鹿野苑。㈠
富有的地主夫婦
那時,未來的馬哈咖沙巴是個富有的地主,名為韋提訶(Vedeha),而拔陀是他的妻子。有天韋提訶去寺里,坐在大眾中,佛在那時宣布摩訶尼薩巴(Mahanisabha)長老,是他的第三順位弟子,苦行第一。韋提訶聽了很喜歡,就邀請佛陀與全部僧團隔天到他家里用餐。
韋提訶發(fā)愿成就苦行第一
當佛陀與比庫們在他家用餐時,韋提訶看到摩訶尼薩巴長老在街上托缽,他出去邀請長老加入聚會,但長老婉謝。于是他拿起長老的缽,裝滿食物再還給他。
當韋提訶回到屋里時,他問佛陀長老謝絕的理由。佛陀解釋;「善男子!我們受邀到家里用餐,但那位比庫只靠托缽乞食;我們住在城里的寺院,但他只住在森林里;我們住在有屋頂?shù)牡胤,但他只住在空曠處!?/p>
韋提訶聽到這個說法,心中異常歡喜,于是他思維:「就如油燈也會灑油,我為什么只滿足于阿拉漢果?我將發(fā)愿成為未來佛諸沙門行者中,苦行第一的弟子!
然后,他邀請佛陀與僧眾到他家里用餐一周,并供養(yǎng)所有僧團三衣,頂禮佛陀,并說出他的愿望。蓮華上佛觀察未來,看見他的愿望會實現(xiàn)。于是為他授記:「從現(xiàn)在起十萬劫后,有佛名茍答馬(Gotama)出現(xiàn)于世。你會成為他第三位上首弟子,名為『馬哈咖沙巴』!
拔陀發(fā)愿成就憶念宿命第一
至于拔陀,則受到憶念宿命第一的比庫尼所激勵,發(fā)愿在未來佛座下獲得這種成就。她也受到蓮華上佛印可,說她將可如愿。
貧窮的婆羅門夫婦
馬哈咖沙巴與拔陀迦比羅下一個前世記載發(fā)生在很晚之后,在茍答馬(Gotama)佛之前第六佛——維巴西佛(Vipassi)的教化時期。
好樂求法的(一衣者)
這次他們是貧窮的婆羅門夫妻,兩人窮到只有一件上衣,因此每次只有一個人能外出。在這個故事中,該婆羅門因此被稱為「一衣者」(ekasataka)。
雖然我們很難想象這種赤貧,但更難想象的是,在如此赤貧之下,他們的心并不窮。馬哈咖沙巴與拔陀兩人從前就是如此,雖然身為貧窮的婆羅門夫妻,但他們的生活卻非常和諧,快樂并不因貧窮而減少。
有一天,毘婆尸佛將舉行一個特別開示,兩人都很想去參加,但只有一件上衣的他們,無法同時出席,于是妻子在白天去,丈夫則在晚上去。當婆羅門聽到布施功德的開示時,內(nèi)心深深受到感動,于是他想將僅有的一件衣服獻給佛陀。但在他下定決心后,又感到很不安:「這是我們僅有的上衣,也許我最好先和妻子商量。沒有上衣我們?nèi)绾芜^活?如何替換呢?」
無我的布施
最后他還是排除一切疑慮,將衣服放在佛陀腳下。做完之后,他不禁鼓掌歡呼:「我勝利了!我勝利了!」國王此時在簾幕后聆聽開示,聽到歡呼并問明原因后,便送了好幾套衣服給婆羅門,之后并請他擔任宮廷教士,這對夫妻的困境也從此結束。
由于無我布施的結果,這婆羅門死后轉生天界。離開天界之后,他又成為人間的國王,仁慈地對待子民,并布施供養(yǎng)當時的沙門。拔陀當時是他的皇后。
婆羅門夫婦
至于拔陀,她曾是一個婆羅門少年的母親,這個少年是菩薩(未來佛)的學生,他想出家成為沙門。馬哈咖沙巴就是她那時的丈夫,阿難達(ananda)則是她的兒子。
拔陀希望她的兒子在出家之前,多認識世俗生活,但對年輕婆羅門來說,這種認識卻是以一種鉆心刺骨的方式降臨。老師的老母瘋狂地愛上他,甚至準備為了他殺死自己的兒子。這次絕望的激情相遇,讓他徹底厭離世俗生活,他的父母也同意他出家修行(Jat.61)。
另一次,馬哈咖沙巴與拔陀是一對婆羅門夫妻,有四個兒子,分別是未來的菩薩、阿奴盧塔(Anuruddha)、沙利子(Sariputta)與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這四個人都想出家,起初這對父母不答應,但之后了解到出家生活的果報與利益,最后連他們自己也出家(Jac.509)
梵天所轉生的夫婦
在另一世中,有兩個村長,他們是好朋友,決定如果他們的小孩是異性,長大后就結婚,結果真的如他們所愿。
但這兩個小孩在前世中是梵天界的天神,因此他們毫無性欲,最后在父母同意下,選擇出家的生活(Jat.504).
破鏡重圓的地主夫婦
在諸多故事里,拔陀在過去世唯一錯誤的行為是:在介于兩佛出現(xiàn)的某個時間,拔陀是地主的妻子。有一天,她和小姑吵架,這時一位獨覺佛(pacceka)正好前往她們家托缽。㈡當小姑供養(yǎng)獨覺佛食物時,拔陀想讓她難堪,便拿起獨覺佛的缽,將食物倒掉,并裝滿泥巴。然而,她立刻就后悔了,拿回缽以香水洗凈,并盛滿香甜可口的飯食,然后將缽還給獨覺佛,并請求他原諒自己的無禮。
由于這行為的業(yè)報混雜著黑暗與光明,拔陀在下一世便擁有財富與美貌,但身體卻發(fā)出可怕的惡臭。她的丈夫——未來的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因無法忍受臭味而離開她。但由于她很美麗,仍有人前赴后繼地前來求婚,不過后來的結局都一樣。
她非常失望,感覺人生無趣,為了處置財產(chǎn),她融化所有飾品做成一塊金磚,帶到寺院,供養(yǎng)為了紀念剛入滅的咖沙巴佛(Kassapa)而建造的塔。她以至誠心獻上金磚,結果身體又再度變香,首任丈夫——馬哈咖沙巴也來帶她回家。
從梵天轉生人間
在該世的前兩世,拔陀是巴拉納西國(Benares)的皇后,時常贊助好幾位獨覺佛。有感于他們的突然死亡,她舍棄世俗皇后的生活,在喜馬拉雅山禪修。藉由出離與禪定的力量,她轉生到梵天,馬哈咖沙巴也是如此。在梵天那世之后,他們就轉生人間為畢缽離馬哈咖沙巴于拔陀迦比羅。
從這些事我們發(fā)現(xiàn),兩人的前世都曾在梵天過清凈的生活,也都曾一再出家。因此,在最后一世保持獨身生活。放棄一切財產(chǎn),并追隨佛陀教法,成就阿拉漢果,對他們來說并不困難。
原注
、宕耸率歉鶕(jù)SN16:11的注釋,其中并未提到拔陀,她是出現(xiàn)在Ap.ii,3:7,v.245,她說在韋提訶說他的本愿是成為蓮華上佛的偉大弟子時,她是他的妻子。她自己的本愿事跡則記錄于《增支部.是第一品》的注釋。
、妾氂X佛(pacceka):見【導論】注8,頁54.關于這件事與接下來的生平,請參考SN 16:11的注釋
譯注
、僖馈肚鍍舻勒摗匪f,共有十三頭陀支,是佛陀所允許超過戒律標準的苦行,包括糞掃衣、三衣、常乞食、次第乞食、一座食、一缽食、時后不食、林野住(aranna,古譯:阿蘭若、阿練若)、樹下住、露地住、冢間住、隨處住以及常坐不臥。這些苦行有助于開發(fā)知足、出離與精進心。
、讵氂X佛(pacceka):意譯為「緣覺」、「獨覺」,是指無師而能自覺自悟的圣者,或是指不從他聞,自覺悟十二因緣真理的圣者。
- 上一篇:第二章 阿拉漢比庫尼—拔陀迦比羅
- 下一篇:第四章 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