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 羅睺羅
我們要時時謹慎:
戒慎因果不昧
在舉手動中
深信一念之過
自障業(yè)力生
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不管是舉手動足,無不都是在因緣果報中,若是一個舉動錯誤,就造了因,一個表情,開口動舌有錯誤,那就結(jié)了惡緣。我們?nèi)羰怯辛藧阂驉壕,當然那就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yè)隨身。
因,就像是一顆種子,一生無量,所以我們不要想說,這一點點事情,犯了就犯了,有什么要緊。
有,那棵大樹,就是在這顆種子里面,所以我們每一顆種子,每一個因,我們都要很細心,要戒慎,記得因緣果報不昧,日常生活就是戒慎就對了,看到什么事情,要做,要先想一下,對或不對?不對的事情,絕對不能做。
若是無心的犯錯,就是因為習氣,我們平時就是有這個習氣在,我們并不是專程要去得罪人,但是說話,開口動舌中,有時候一句無心的話,也會破壞了人的道心,或者是一句無心的話,也會令人埋怨在心里。
所以我們的習氣一定要改,改得讓我們能口說好話,看到人我們就要說好話,有什么事,我們看了不順眼,但是我們也要善解,若有什么事,讓我們很不高興,還是要包容。
我們?nèi)裟苌平獍,心念開闊,即使是有的人故意要來刁難你,你若能善解,能夠包容,一分的惡緣就改為善緣。
所以我們要心存寬念,善解、包容,我們?nèi)暨@樣,慢慢改過了,我們將那分驕傲的心,變成了寬容善解的心,那分愛罵人的習氣,變成了好話鼓勵,這樣的習慣,若能如此,就能轉(zhuǎn)惡緣為善緣。
所以我們?nèi)粘I钪,要記得戒慎,對人、對事、對物,我們自己要如何去表達,這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的。
我們要知道,一念之過,自障業(yè)力生,自己障礙自己,這個業(yè)力就生起了,這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有造了這樣的因,所以自己就有障礙的果報。
看羅睺羅,羅睺羅譯為「覆障」,自己障礙自己,也障礙別人,這有層層的障礙,叫做覆障。
羅睺羅
此云覆障
昔因塞鼠穴六日故
因在胎中六年
故曰覆障
佛陀在經(jīng)典中曾經(jīng)說過,因為羅睺羅,他的母親,耶輸陀羅,懷孕六年才生,等于是六年的時間,在胎獄里面不見天日,這就是自障。
再來就是母親,他的母親懷孕六年的時間,我們要知道,女人懷孕就是十個月,但是,她是六年,六年的時間,在這當中人人懷疑,尤其是佛陀出家了,耶輸陀羅,她才說她懷孕了。
要知道印度女人的貞操,是很重要的,所以在這當中,不只是宮中的人,其實,全國的人民,抱著懷疑的心,甚至還有瞋,他們憤憤不平,一個國王的媳婦、太子妃,雖然太子離家了,出家去了,但是太子妃不應(yīng)該有貞操失節(jié)。
所以整個國家的人,對她誤解,開始的時候肚子大,大家知道她有身孕了,但是六年的時間,都還沒有生,這六年累積了,讓人人這種的懷疑,我們?nèi)绻诔,耶輸免難,火焰化紅蓮,這段贊。
里面這段文,那就是在描述耶輸陀羅,那時候真的是受盡了苦難,別人生孩子,是人人歡喜,她生孩子,是全國的人都憤怒,甚至皇宮里面的人,除了懷疑,又加上人人指責,所以國王無法諒解,他們那里地方就是,女人如果失掉了貞節(jié),就要用火燒。
所以就用一個火盆,燃起了很旺的火,耶輸陀羅抱著她的孩子,幼小的孩子,在那個火堆旁邊,她向天禱告說:「我這個孩子,真的是悉達多太子的,我沒有犯錯,我假使真的犯了錯,我甘愿母子跳入火坑中,就葬身在火坑里,假使我沒有犯錯,應(yīng)該天要保佑我,以天為證!
說完之后,她就抱著她的孩子,跳入那個火坑,忽然間就是化蓮,那個蓮花浮出在火上面,好像火上面一朵很大的蓮花,把她托住了,所以母子還是在那蓮花上面,安然無恙。
所以大家看了之后,感覺不可思議,若是如此,應(yīng)該就是悉達多太子的孩子,所以開始全國都相信了,舉國歡騰。
一直到十幾年后,佛陀成佛了,度了眾生,僧團已成,回到皇宮里面,耶輸陀羅趕快叫她的兒子,那個時候還很小,叫他拿著供養(yǎng)的歡喜丸,奉上佛陀。
可愛的羅睺羅,真正的天真無邪,他也不知道哪一位是他的父親,反正都是出家人,再一次的試驗,到底他的父親是誰?這個孩子這么小,他捧著歡喜丸在僧眾中,竟然來到佛陀面前,他獻上了歡喜丸。
佛陀微笑,納受了,大家很歡喜,父子天性,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不管怎么樣,總是羅睺羅的這個傳說,六年懷胎才出生,這就是已經(jīng)人人都是這樣接受了。
為什么羅睺羅,會在母親的肚子里六年,才出生呢?佛陀就說起了羅睺羅他的因果。那就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很調(diào)皮的孩童,他看到一只老鼠一直跑一直跑,這只老鼠鉆進一個洞穴里面,他很調(diào)皮,就拿了一塊石頭,將那個洞堵住,而且旁邊還用土,把它掩蓋起來。
這個孩子貪玩,過了六天以后,才想到那只老鼠,在那個洞穴里面,不知道還活著嗎?他去把它挖開了土,搬開了石頭,老鼠出來了,奄奄一息。
佛陀說,這就是羅睺羅的過去生中,雖然童子戲,就是孩子貪玩,無心之過,但是這只老鼠六天,在洞穴里面,那種暗無天日,受饑餓,這樣老鼠心有恨,等到了它出來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這就是他所造的因,所以他過了幾世,都是受這樣的報。
所以,又有另外一個故事,有一個修行人,他在行腳的時候,突然感覺到,很口渴,所以看到一口蓮花池,他彎下去將蓮花池的水,捧起來喝,喝了之后,才感覺到,這個池應(yīng)該有主人,我沒有經(jīng)過主人的允許,我就在那里捧水來喝,我應(yīng)該要趕快去懺悔。
但是主人在哪里?不知道,所以只好就向國王,跟他說:「我有罪,我剛才很口渴,在一口池的旁邊,我捧了水來喝,這一口池的主人是誰,不知道,但是你是一城之主,所以我應(yīng)該要向你懺悔。」
那個時候國王覺得:「這哪有什么?在路上走,水,人人可以喝,你哪有罪?他就說,沒有經(jīng)過主人允許,我就先喝,這樣我就是有罪,國王,你要處罰我!
我很忙,剛好太子從那里走過去,他說:「來,把這個人帶到后花園,去走一走,等到我有空,我再來跟他講話!
這位太子,年輕的太子,他就把他帶到那個地方,他說:「不然你先站在這里!
但是孩子也是覺得,他還有其他的事情,很貪玩,就跑掉了,這個修行者,站在那個的地方,一樣,六天,不敢坐、不敢動,這樣又沒有吃,又沒有喝。
到了六天后,國王想到,那個修行人后來(去哪了)呢?問他的太子,他說:「你叫我把他帶去花園,我把他帶去了。」結(jié)果趕快去看看,還是站在那個地方。
就這樣,國王趕快把他請來,向他道歉,就跟他說:「這就是對你的處罰,六天的處罰!
這個故事,佛陀又接著說:「那個太子無心之過,讓一個修行者,六天受饑餓,所以這樣,他也是又造了這個因,這就是過去的羅睺羅!
看,羅睺羅曾經(jīng)堵過老鼠洞,也曾經(jīng)經(jīng)過了,讓修行者六天的時間,像這樣,所以一層一層,無心之過,會惹來這輩子,除了自己在胎獄六年,又障礙了他的母親,這就叫做「覆障」,這重復(fù)重復(fù)的障礙。
所以,佛陀覺得這個孩子,已經(jīng)在皇宮出生了,應(yīng)該要趕快,度他出家,好好來修行,但是他的父王哪里愿意,他的母親哪里肯,耶輸陀羅聽到的時候,很震驚,趕快把她的兒子,趕快牽著一直跑,跑到樓上去,但是目犍連尊者,他騰空把孩子又帶出來,所以羅睺羅,也是佛陀用心要度他出家。
這么小的孩子,要有人教導他,所以他就選擇舍利弗,作為羅睺羅的師父,所以羅睺羅是舍利弗的弟子。
但是羅睺羅小時,在僧團里,也是很調(diào)皮,不過在佛法中,就是密行第一,雖然外形看起來很調(diào)皮,但是他的內(nèi)心,也是默默的,也是有在修行。
總而言之,這就是在佛陀的弟子中,現(xiàn)在我們舉出了二十一位,各有過去,各有優(yōu)點,各有因緣。
如是眾所知識者
總結(jié)二十一人
才德兼?zhèn)?/p>
為人宗仰故
我們要相信因緣果報,這是因果不昧,所以我們必定要戒慎,平時要很小心,要好好地知道我們的舉手動足,開口動舌,待人接物等等,我們必定要很用心,不要有一念偏差,一舉之錯,若是一念偏差,一個舉動的錯誤,同樣是因果不昧,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 不執(zhí)著空與有,踏實走在菩薩道上
- 怎么看待壽命的長短?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
- 學佛者要具備兩種忍——“法忍”與“生忍”
- 佛教徒有三類,到底哪一種人才是正信的佛教徒呢?
- 時時守好自心,分秒觀照當下的一念心
- 心存善念不求回報,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凈之愛”
- 世間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開
- 婆羅門向佛陀請教人死后靈魂會到哪里去?
- 驚嘆!嫉妒心讓他輪回千百世都與佛敵對
- 大魚舍身
- 乞兒成富
- 水中金像故事
- 靜思語錄50條
- 羅睺羅的眼淚
- 證嚴法師:談一談缺失
- 要能轉(zhuǎn)苦為樂,才能時時自在
- 發(fā)愿行菩薩道便要謹防五種心魔
- 若能透徹此理,便能善解難看的臉或難聽的話
-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是因為得失之心
- 其實,要當菩薩是很容易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