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
提問九:
剛才大師提到,生命在「中陰身」時不得不受生,已生則不得不變老。請問大師,中陰身是什么,他跟我們的生命有什么關系與影響?
星云大師答:
人死之后,下一期再投生前的精靈,稱為「中陰身」,也就是一般俗稱的「靈魂」,但佛教不稱為「靈魂」,而稱做「中陰身」。
陰,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所和合的報身。當人一期壽命終了的時候,有質礙的「色身」不動了,「受、想、行」也失去了作用,這時只有「心識」會飄飄渺渺的要找一個未來的歸宿。但未來是上升天堂?還是繼續(xù)投生人間?或是墮到地獄、餓鬼、畜生?都還沒有決定,這個階段就叫「中陰身」或「中有身」。
中陰身,可以說分開了前生與今世,但也連系了今世與前生,它介乎生死之間,是此生與來生之間的一個過程,一個階段,所以叫「中有」。也就是說,人生百年以后,舊房子似的身體已毀,新房子似的軀體尚未遷入,中間這段過渡時期的生命主體,便是「中陰身」,或叫「中有身」。
中陰身非精血和合而成,非血肉相連之軀,它是一個約一呎大小的形體,像一股冥冥的光,在虛空中如蜉蝣一樣飄呀飄,飄到哪里去,全憑業(yè)重,或憑過去的記憶與習慣而投胎。所以凈土宗說,「臨命終時」一念「阿彌陀佛」,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臨終的一念,關乎往生的去處,因此很重要。
中陰身以識為依,以香為食,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到歸宿,亦即經云「善尋當生之處」。而其歸宿是否容易找到,還要看根器而定。如《涅槃經》說:
上根者轉生,只在一念之間。
中根者轉生,要十五天。
下根者轉生,則要七七四十九天。
民間習俗中,有為亡者做「超渡」、「頭七」、「三七」、「七七」等儀式,就是這個道理。
關于「超渡」佛事,有人質疑,人都死了,誦經真的有用嗎?根據《地藏經》說,誦經的功德,七分之六生者自利,亡者只能獲得七分之一,所以最好能趁著生前多做一些善事功德。因為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所做所為,難免有一些過失。我們所造下的罪業(yè),就像石頭,把石頭丟到水里,必然會沉下去;透過誦經功德,就像搭乘法船,把石頭放在法船上就不致沉淪,而能度過生死彼岸。
誦經真能超渡罪業(yè)?何以知道?舉個例子,幾十年前臺灣白色恐怖時代,如果常喊「三民主義萬歲」、「總統(tǒng)萬歲」,要辦護照出國比較容易,要找職業(yè)也比較容易;念「三民主義萬歲」、「總統(tǒng)萬歲」都有用,念經為什么沒有用呢?
有個笑話,有位法師在講經時,一再強調稱念「阿彌陀佛」的好處多多,諸如可以消災、延壽、吉祥如意……。
有一位年輕人不以為然:「哼,講得太神奇了吧!一句『阿彌陀佛』就有這么大的功用?我才不信!狗◣熜南,對這種人即使講再深的道理他也聽不進去,于是不客氣的對那位年輕人說:「你講什么?混蛋。」年輕人一聽:「出家人怎么可以罵人?」說著便卷起衣袖,作勢要打架的樣子。老法師這才緩緩的說道:「你看,『混蛋』才二個字,就有這么大的力量,何況『阿彌陀佛』是四個字呢!」
中陰身雖然無形無相,肉眼看不到,但他六根具足,狀如三尺小兒,具有神通,能夠穿越銅墻鐵壁,去來迅速,無所障礙,只有母親的子宮以及佛陀的金剛座不能穿過。
中陰身見男女交合,對未來的母親生起強烈的愛念,出生后即為男孩;對父親生起需求的愛意,出生后即為女孩。生男生女,中陰身的入胎出胎,就此而形成。如果墮入地獄,中有自身先感受風寒霜雪的逼迫,見到熱地獄的火焰,生起暖想愛觸,以身投去,即會墮入八熱地獄;若是為熱浪盛火所逼害,見到寒氣,欲想獲得清涼,以身投入,就會墮入八寒地獄。
人死之后,既然有輪回的存在,為什么我們對于前世過往的事卻沒有一點記憶呢?如經上說:「人生真是苦,孫子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里煮!沟降资鞘裁词刮覀兺鼌s過去,愚癡顛倒,甚至將過去世的祖母納娶為妻子呢?
根據中國民間流傳的《玉歷寶鈔》一書的記載,人在投胎之前,一旦喝了「孟婆湯」,就會忘掉過去的種種。西哲柏拉圖則認為靈魂投胎前要經過酷熱的沙漠,口渴難忍,飲用「莫愁河」的清涼河水,再去轉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對于過去生中的點點滴滴將遺忘盡凈。羅馬人則相信人在投胎時所經過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對于前生往事奈何再也思憶不起來了。
佛教主張,人之所以會忘掉過去的事,是因為有「隔陰之迷」。陰指的就是「中陰身」。由于這個「中陰身」的隔離,使我們忘記前生的種種造作,不知身為何道眾生?
也許有人會很遺憾的說:多可惜,如果我們有宿命通,沒有隔陰之迷,能夠知道自己的過去未來,人生不是很愜意自在嗎?人類果真有了神通就很快樂嗎?譬如我們能夠測知過去,當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墮為豬馬牛羊的畜生道,那時將情何以堪?當我們預知自己只剩下三年的生命,還能悠游度日、逍遙生活嗎?有了他心通,看到對方美麗的笑容里面卻包藏禍心、口蜜腹劍,能不痛心疾首、觳觫憤恨嗎?沒有神通,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處,多么灑脫自在!
因此,宇宙人生的發(fā)展,有它自然的軌則,各安其位,遵循它的變化秩序,才能得其所哉。眾生由于「隔陰之迷」,換了個好身體,忘記了不好的過去,何嘗不是很美好的事呢?
- 上一篇: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下一篇:佛教對「人生命運」的看法
- 昔生未了今須了,此生度取累生身的解釋
-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的解釋
-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的解釋
- 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
- 金鴨香消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的解釋
- 天地銷歸何處去,微塵幻現(xiàn)奈他何的解釋
- 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的解釋
-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解釋
- 性定伏魔朝朝樂,妄念不起處處安的解釋
- 多年古鏡要磨功,垢盡塵消始得融的解釋
- 夢里堆藏總是金,一場富貴喜難禁的解釋
- 人來謗我我何當?且忍三分也無妨的解釋
- 生死河邊箇破舟,七穿八落半浮沉的解釋
- 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的解釋
-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的解釋
- 懷恨難入菩提道,應修寬恕及慈悲的解釋
- 閉關容易守關難,不肯修行總是閑的解釋
-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的意思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