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成史觀

  緣成史觀

  一

  ──十九年十一月在巴縣監(jiān)獄講──

  承縣長與典獄長等邀來講演,因向知各位對于人群社會之改造很具熱忱,特將佛學之可應用人生實際之改良者與各位談談。

  我前在德國柏林講學時,曾遇一研究經(jīng)濟學者,他說:他對研究經(jīng)濟學之結果,認為馬克斯之經(jīng)濟學不甚圓滿。蓋馬克斯雖為德國人,當其著書時則在倫敦,其感觸者皆為倫敦之環(huán)境,故其經(jīng)濟學之取材,完全根據(jù)倫敦社會情形之報告與調查表。然倫敦之社會是工商業(yè)最先進、最發(fā)達之社會,其情形之顯而易見者有其兩種:一為少數(shù)的資產(chǎn)階級,一為多數(shù)的無產(chǎn)階級。由生活之不平等,顯然有兩階級之對峙,故其經(jīng)濟學,以資本為掠奪而來,主張階級爭斗,以收為社會公有。但其他歐、美、亞各國之情形頗不相侔;僅根據(jù)倫敦一特殊市場之社會情狀,而決定改革全世界經(jīng)濟之辦法,其立說之基礎不能穩(wěn)固,可想而知。且對于倫敦社會,亦僅為片面之觀察,不能完全適用。故其經(jīng)濟學,實犯論理上以偏概全之錯誤。然此經(jīng)濟學者,又表示對其唯物史觀,卻承認為社會哲學的真理,以為社會變遷完全是以物的變遷為主因。我當時告訴他說:你于經(jīng)濟學研究很深,所以知道馬克斯經(jīng)濟學有偏缺點;若于哲學方面亦能作一番深切之研究,將亦發(fā)見馬克斯唯物史觀的偏缺毛病。

  復次、本年在北平講佛學時,有許多大學生來聽講。有持陳某在天津大公報上的一文──大致謂:他的思想是根據(jù)于物的,而且東西洋學術與人類之道德亦皆是以物為根據(jù)的──,來問我對他這一種議論的意見。我當時遂有答復的一番談話,亦曾登載于大公報。大意謂:他說根據(jù)于物,須先認清甚么是物。中國的“物”之一名,可成為一種很普泛之意義,自桌、凳之為物、地球之為物,以至心的現(xiàn)象之為物,與虛空之為物等,莫不可以叫做物。物乃是一種概念或意義,而與佛法之“法”的名義相同。如此、則思想名字言說所及之意義,無不是物,則亦無根據(jù)于物或不根據(jù)于物的區(qū)別;說根據(jù)于物,不等于廢話么!世俗所謂的物,大概是指見得到、拿得到的,若一個人身、一間房屋、一個皮球等,即謂為物。然在科學上觀察起來,所謂物,不過是長短、廣狹、深淺、輕重等可測量的數(shù)量,其次、則軟硬、澀滑、色、聲、香、味等感覺之現(xiàn)象而已。然感覺現(xiàn)象隨感覺之不同而異,無普遍之定相;而測算到的數(shù)量雖較為固定,然亦為意識上的現(xiàn)象而已。除感覺到的現(xiàn)象與測算到的數(shù)量之外,實別無所謂的物的存在。世俗所謂的物,不過綜合感象與數(shù)量所構成的各概念而已。所以英國的羅素謂:心或物,都是感象與數(shù)量的構成品。根據(jù)此種最新的科學,舊時所謂唯心論與唯物論,皆不能成立。故現(xiàn)今哲學有趨重組織論之勢,謂一一事物皆為許多關系條件所組成,如原子為電子集成之問題,而電子亦無離開其集團而單獨存在的。由是、存在的皆團體,而集成團體的因緣,又甚復雜而交互出入相通。

  從此意義上看來,即與佛所謂一切事物皆由眾多因緣所生所成者相同。以之而為宇宙人生社會之變化的觀察,則向來說為唯心史觀的、唯物史觀的、唯理史觀的,皆據(jù)一方面為立足點,以偏概全,不無錯誤。但人之運用思想,如人走路一般,為便利起見,有歸納成簡單公式,以為趨向標準的需要。然由此雖得一時便利,而如果偏執(zhí)一邊徑行直前,則往往利猶未見而弊已先現(xiàn)。故吾人雖不能不有一種基本的思想,以為動作的標準,而不可不求之較為圓通貫徹的思想。由此、我今來介紹一個“緣成史觀”。

  緣、謂許多關系條件,由許多關系條件完備的聚集以成為各種事物,故名緣成。由眾緣于離合、聚散、生滅、增減、時時變化,而事物遂亦時時變化,故謂之宇宙的緣成史觀。人生為宇宙中之一部份,故人生亦由眾緣關系而成種種之變化。不過、人生因有了人生特殊的函素與組織方式,故又特成人生的緣成史觀。說到人生社會史觀,在中國歷史上的觀點是政治的,可名為政治史觀。政治有了變化,而全國因之而有變化。若三四百年以前之歐洲,及紅海兩岸諸國,可說為宗教史觀;因其時此各民族之觀念與行動,皆隨宗教而轉變的。又若德國之畢斯馬克謂:德國之能戰(zhàn)勝法國及建立聯(lián)邦,是由小學教育之普及,故亦可謂為教育史觀。至于近代歐美的社會,以趨重于經(jīng)濟,乃成為經(jīng)濟史觀──馬克斯的唯物史觀亦其一種。所觀察的,雖皆為整個社會的變遷,以其所依以觀察的根據(jù)點不同,而其所見到變遷之情形亦異。如各人在各方面觀察桌子,其所立之方向不同,或光線與視覺等等不同,而其觀察到之現(xiàn)象亦有不同;故如上政治史觀等等,皆不能得到社會變化之完全真相。舉凡學術思想,往往因少數(shù)人之主張不同,致社會蒙其影響。若知政治等等皆為致社會變化的眾緣中之一緣,而建立為社會的緣成史觀,則較為平實可靠,且圓滿可通矣。由宇宙以至人生、社會,皆為一貫的緣成史觀。以之應用于實際行動,則見一個人、一階級、一國家之利益,皆由眾人、眾階級、眾國家的互相利益關系所集合成功的,并不能離開對方的種種關系,而得有此方之利益存在。故一舉一動所發(fā)出之各種言論思想與實施工作等,皆足影響到其他的各方面去;故欲此方之利益,須兼謀其他各方之公同利益方能達到,絕不能以損害他方為手段,而可達到自方之利益的。此所謂:利他則成自他兩利,害他則成自他兩害也。如戰(zhàn)爭、爭斗以損人益己為目的,然歐戰(zhàn)之結果,敗者固覺痛苦,而勝者亦因生命財力之損失,其感受之痛苦殆不亞于敗者。故須與其他國家謀共同之利益,方可實現(xiàn)國際的和平安樂,以至得成大同的世界,完美的社會。能根據(jù)緣成史觀而應用到人生道德行為上,實為改善人生社會的光明坦途。我此說、是根據(jù)于佛學中“諸法眾緣生”之一言的,而各種佛學大抵皆是闡發(fā)此一言之義的。諸君如感到興趣、要想研究者,請從各種佛學書中去研究!(克全記)(見?硪黄冢

  二

  ──十九年十一月在成都臨時執(zhí)法處講──

  今天應劉處長之邀,來此向各位──指被禁人等──談談佛理,我很欣悅,而且是很愿意的!因為現(xiàn)在世界惡濁,社會虛偽,有些人于此環(huán)境中,見到或承受一種--自以為是的--理論;根據(jù)這種理論,發(fā)為言行。察其用心,甚為真實,作事甚為努力;無如他們所執(zhí)之理,并非真理,故反不為社會所容而受束縛;到這般情形,言之可悲可憫!如今要拋棄從前誤執(zhí)之理,只憑那番真實心,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改作人己兩利的善行,由是漸次的和平的棄邪趨正,方能完成優(yōu)美極樂的世界。

  佛理上真美善的境界,非憑真實心不能達到,所以我今天亦樂于向各位略談一二:佛學上所謂真理,并非佛個人所創(chuàng)說,而是萬事萬物原來如此的真實性相。真相云何?就是宇宙萬有,非由其外或其內、一種單獨原因所造成,每事每物,皆由許多關系條件──在佛典上謂之緣──充足完滿而后發(fā)生,故宇宙非神造、非唯物、非唯心,乃眾因緣展轉變化而成立。宇宙如此,人生亦然。大之說到國家,說到社會,小之說到各個人,無不待種種關系條件而存在。由此原理,推察人類歷史,可謂之曰緣成史觀。須知諸法眾緣生,并非有單獨的本體為之主宰;談到此間,就該知道唯神論、唯物論、唯心論之錯誤。中世紀以前,歐洲人多主唯神論、認為一神創(chuàng)造世界人類眾生;至十六七世紀以后,始知唯神之說,在因果律上不能成立,于是多數(shù)學者主張唯心,以為宇宙乃由人人各個的精神所顯現(xiàn);至十八九世紀,科學比較進步,唯心論因無實證而被推倒,乃有唯物論起而代之──從宇宙說到人生,都認有簡單獨立的物質為基本;又于此中,注重經(jīng)濟,而認生產(chǎn)方法之變化,為社會變化之原因。然此種種,都是落伍的舊思想,入二十世紀以來,科學更為進步,最近的相對論,已證知物理的現(xiàn)象,皆由時間、空間、主觀許多關系集于一點而顯出,其中有一關系變更,則物象隨之變更。哲學據(jù)此而有組織論,這就與佛理中緣生之義相接近。概括的說,就是宇宙人生,不是唯么唯甚所能表現(xiàn),而是各個體相互之間,都有許多待以成功的關系。以上是談理。

  由此理論,見諸行事,既是一切彼此為緣,便無敵對,既無敵對,就用不著爭斗;欲為一部份謀利益,必須為其他各部份謀利益,各階級與各個人都是如此。有人認錯,以為損害他部份,方能利益我的一部份,實屬大謬。依上緣生之理,他部份都是我這一部份成立之緣──我對他亦然──。那末,害人的結果,必至人我兩害。所以、對他方面,斷不能認為敵對而起爭斗,行為總須存普遍利益的心,行普遍利益之事,方能達于佛學上──就是真理上真美善的結果。(克全記)(見?痪硎欢冢

 。ǜ阶ⅲ 原題‘臨時執(zhí)法處禁閉室中之說法音’,今改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