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佛教徒團結起來 為實現(xiàn)和諧世界的崇高目標勇猛精進
全世界佛教徒團結起來 為實現(xiàn)和諧世界的崇高目標勇猛精進
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 圣 輝
2004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中韓日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上,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界八位高僧共發(fā)大愿,向世界發(fā)出在中國舉辦“世界佛教論壇”的《倡議書》,得到包括中韓日三國佛教領導人在內的各國佛教界的熱烈響應。在中國政府的熱情支持下,經(jīng)過積極籌備,諸緣具足。今天,來自各國的大德長老聚會美麗的杭州,參加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這是中國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的盛會,諸佛加被,龍?zhí)?a href="/remen/huanx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歡喜。在此,我代表中國各民族佛教徒,向不遠萬里前來參加論壇的各位大德長老,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親切的問候!
一
2500多年前,釋尊在菩提樹下悟道,以無上的智慧初轉法輪,創(chuàng)立了偉大的佛教。2500多年后,佛教二乘并驅,三系爭輝,經(jīng)教浩瀚,譯著充棟,龍象輩出,名賢迭涌。佛教的智慧之光,不但為眾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而且普照于各門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蔚然成為世界燦爛文化中的一支巨流,其勢宏大,奔騰不息。眾生深蒙法乳,三界同沐佛恩。
佛陀以無與倫比的智慧觀察宇宙人生,從“緣起”和“佛性”的根本觀點出發(fā),發(fā)現(xiàn)了人生的“三世兩重因果”,在這一因果網(wǎng)絡之中,眾生的一切所作所為(業(yè))都無一例外地會得到報應。把“自利利他,饒益眾生”,拔除眾生痛苦,離苦得樂作為根本教義。佛教的這種根植于三世因果基礎上的攝受人心的理念,包含著深遠的智慧和博大的關愛,眾生通過三學、五戒、四攝、六度、十善、八正道等,降伏心魔,凈化心靈,可以達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境界的修成,在于人們降伏內心的貪、?、癡三毒,到達清凈無垢的彼岸。這就是本屆論壇的主題——“和諧世界,從心開始”。佛教所說的“心”,是指人們的思維活動。小到個人,大到大千世界,凡人類的一切物質生產活動和意識創(chuàng)作活動,眾生一切苦樂感受,無不由心發(fā)起,由心主導。經(jīng)云:“一切諸法,以心為本。由心清凈,獲得人天殊勝快樂;由心雜染,便墮地獄及至傍生貧窮之苦。”又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心垢故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在大千世界,心為諸法之本。
二
既然心為諸法之本,那么如何以堅強的毅力和高深的智慧主導自己的心,這是實現(xiàn)人與天地萬物和諧的關鍵。佛陀教人們通過對心靈的凈化,達到人與天地萬物的和諧。其調整心態(tài)的方法,略舉如下六點:
心師,即不盲從于心,不讓其隨心所欲導致種種罪惡產生,經(jīng)云:“愿作心師,不師于心”。
護心,經(jīng)云:“若不護于心,隨順于諸欲,恒弛散放逸,一切無不為。若善護于心,不隨順諸欲,無弛散放逸,一切皆防護”。
治心,經(jīng)云:“若人善治心,則除諸過患,離過乃智人,于苦則不受。”又云:“勿以惡加人,但當自治心。”
正心,經(jīng)云:“若善正心者,常順法觀察,不為過所使,如日光除暗。”
攝心,經(jīng)云:“云何名攝伏于心?所謂思念一切白法,不失利益智故。”
凈心,經(jīng)云:“心惱故,眾生惱;心凈故,眾生凈”。“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隨其心凈則一切功德凈。”又云:“心清凈故,世界清凈;心雜穢故,世界雜穢。我佛法中,以心為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
佛教的一切法門,以明心為主;一切行門,以凈心為要。心是指導人們身、口、意三業(yè)的總闡門、總關鍵。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經(jīng)云:“無諸惡故,名為善心。”“善惡之事,自由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戒行之德,應之自然。”為此,佛陀教導人們:要通過調心、攝心、安心,做到心無掛礙,則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妄想。
三
人類社會的和諧幸福,取決于物質與精神的相互交融與相互依存;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需要人類精神品格和精神境界的相應提高。而高度精神品格和精神境界的實現(xiàn),只有通過人類心靈的高度凈化才有可能。在佛教創(chuàng)立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站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高度上審視人生,可以看到:人類在科學技術、物質文明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由于忽視了人類對貪欲心的控制,心靈沒有得到同步凈化,也就無法帶動社會精神品格的相應提升和社會道德的自我完善。受貪欲的業(yè)力所感,眾生心靈被貪欲與?恨所控制,危害世界和平和人類和諧的根源依然存在,這是導致世界不和諧的主要原因。
當今國際社會:一方面,全世界一年生產的物質財富,可以滿足全人類過上許多年的富裕生活;另一方面,貧困人口卻以十億計。一方面,科學技術將世界變成地球村,并且可以送人們到太空旅行;另一方面,各國的核武器足足可以毀滅地球上百次。一方面,人類過上了史無前例的舒適生活;另一方面,自然界卻有上千萬個動、植物物種遭到滅絕。一方面,人們希望世界和平;另一方面,局部戰(zhàn)爭和恐怖主義卻頻仍發(fā)生。面對這種狀況,國際社會的廣大有識之士,曾經(jīng)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眾生被染欲愚冥所覆,貪欲蒙垢之心沒有得到凈化,不和諧的根源沒有根本消除。這一嚴峻形勢,給世界和平的崇高事業(yè)提出一個重大新課題:以凈化心靈、提高人們精神境界為主導,是達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際和順,社會和諧,人間和美,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徑,只有以凈化眾生心靈為首要選擇,才能建立起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新世界。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有63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還有上百種宗教(包括民間宗教)、數(shù)千個宗派。所有這些,構成了今天我們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間,和平共處,相互依存,是人類夢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世界和平的主導力量。然而,導致領土占有、資源爭奪、軍事占領、經(jīng)濟封鎖、恐怖襲擊等丑惡現(xiàn)象不斷發(fā)生。舉辦“世界佛教論壇”的宗旨,就是為世界佛教法門兄弟們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探討如何用佛教“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的教義,用智慧、慈悲、平等、和合的教義凈化眾生的心靈,提升眾生的精神品格與精神境界,建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友好關系,實現(xiàn)心凈則國土凈,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的理想境界。通過舉辦“世界佛教論壇”,不斷探討新的弘法領域、開拓新的弘法空間、開創(chuàng)新的弘法方法、達到新的弘法效果。為凈化人心、化導社會、促進和平、保護生態(tài)的崇高事業(yè),發(fā)大愿力,成大功德、放大光明。
四
中國佛教,歷史上與朝鮮半島、日本、越南和其他亞洲佛教國家有很深的友好關系,曾經(jīng)為人類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在已故喜饒嘉措大師和趙樸初居士率領下,我們恢復了與韓國、日本佛教的傳統(tǒng)友好關系;發(fā)展了與越南、蒙古、泰國、緬甸、尼泊爾等亞洲國家的傳統(tǒng)友誼;開創(chuàng)了與歐洲、美洲、澳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佛教組織的友好聯(lián)系;中國佛教界參加了眾多的國際宗教和平組織與宗教和平會議,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
特別值得告慰的是,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國家經(jīng)濟得到快速發(fā)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復。中國推行以鄰為友,與鄰為伴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的經(jīng)濟和文化,不斷融會到世界經(jīng)濟和世界文化的發(fā)展之中。國家呈現(xiàn)出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盛世景象。中國佛教得益于這一大事因緣,各項弘法利生事業(yè)有了長足發(fā)展,自身建設得到加強,與世界各國佛教界的友好交流也方興未艾。1995年,根據(jù)趙樸初居士提出的中韓日三國佛教“黃金紐帶”關系的構想,中韓日三國佛教界共同創(chuàng)立了“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歷時十年,連續(xù)召開了八次大會,對于發(fā)展三國佛教的親密關系,維護亞洲與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世界佛教論壇”的《倡議書》,就是中國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八位高僧有鑒于“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成功舉辦的殊勝因緣,對機當即提出來的。這一功德無量的倡議,首先得到中韓日佛教領袖們的大力支持。在中國舉辦“世界佛教論壇”,可以讓中國佛教界與世界各國佛教領袖們,在更大的范圍和更廣闊的領域,共同為世界和平事業(yè)承擔更大的責任,做出更大的貢獻。“世界佛教論壇”與“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是互相輝映,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的關系。“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所鍛造的三國佛教“黃金紐帶”關系,將繼續(xù)譜寫新的篇章。
五
為了熱烈響應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提出的“和諧世界,從心開始”的主題,茲提出幾點建議,就教于與會各位善知識。
1、以“明心”凈化內心世界。和諧世界來自于心靈的凈化。佛教以明心作為凈化眾生心靈的首要法門,以提升眾生的精神品格與精神境界,這一理念對于饒益人天眾生,建立人與人、人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友好關系,實現(xiàn)心凈則國土凈,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的理想境界,具有無上福慧功德。
2、以“祈禱”爭取世界和平。祈禱是佛教弘法利生的重要儀式,對于普演微妙法,一心無亂想,感念諸天護持佛法,祈愿諸佛菩薩慈光加被,具有無量功效。全世界佛教徒通過開展和平祈禱活動,在不斷凈化自身的同時,向全世界發(fā)出祈愿和平的宏大悲愿,在世界范圍內播下和平的種子,以造福于眾生和天地萬物,具有無上;酃Φ隆
3、以“平等”善待有情眾生。中國有句古語,叫做“不平則鳴”。“眾生平等”是佛教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平等的;酃Φ莊嚴自己的身心,進而莊嚴大千世界,以求世界的永久和諧。我們要遵照佛陀的教誨,平等對待一切有情眾生,做到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宗教與宗教、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平等,最后達到大千世界一切平等,化干戈為玉帛,化暴戾為祥和,具有無上福慧功德。
4、以“慈悲”拔除眾生痛苦。佛陀降生時就立下“三界皆苦、吾當安之”的宏誓大愿。慈是與眾生樂,悲是拔眾生苦。經(jīng)云:“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我們要以慈悲的心懷,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無私奉獻,普度眾生。使天地萬物感受到佛陀慈悲濟世的宏大誓愿,救眾生永出苦海,得大安樂。
5、以“六和”促進佛教團結。佛教的“六和敬”精神,即“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是佛教包容、寬容、圓融、交融的精神顯現(xiàn),充滿了深廣的智慧和宏大的悲心。為了莊嚴國土,莊嚴世界,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莊嚴自身。發(fā)揚“六和敬”精神,實現(xiàn)世界佛教各宗派之間、各語系之間、南傳與北傳之間、各國佛教界之間的寬容、圓融、團結與合作,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以佛教內部的和諧世界,促進世界和諧,具有無上;酃Φ。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又是熱愛和平的宗教,佛教作為世界各宗教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我們的命運同整個人類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對人類的和平與幸福肩負著重大的責任,時代賦予我們維護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我相信,以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舉辦為契機,世界佛教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紀元。讓我們在三世諸佛的護佑下,為人心清凈、人類和諧、世界和平發(fā)大愿力、擂大法鼓、轉大法輪,為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新世界而努力!
全世界佛教徒團結起來,為實現(xiàn)和諧世界的崇高目標勇猛精進!
- 上一篇:時代需要我們佛教大有作為
- 下一篇:試論三論宗的性空思想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如瑞法師:修行人要勤求佛道,遠離放逸,把當下價值最大化
- 靜波法師:不去執(zhí)著又能做好事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 夢參法師: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本源法師:佛教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入世的
- 靜波法師:佛教徒不被人看重的是什么?說的和做的是兩回事
- 太虛大師:學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識
- 界文法師:佛教的慈悲觀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師:“科學”、“貿易”、“單位”這些名詞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師:佛教“牧!笔鞘裁匆馑?就是在修心
- 明海法師:佛教徒可以燒紙錢給亡人嗎?
- 宏海法師:修學法門都要有慚愧精進的心
- 正如法師:精進向上 掌握命運
- 大安法師:佛教經(jīng)典與道教經(jīng)典可以同時誦嗎?
- 靜波法師:怎樣精進?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根本在大乘經(jīng)中多有闡發(fā)顯明
- 宏海法師: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