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錯能改 善莫大焉(一)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
──釋迦世尊成道佛七
寬運法師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大家歡喜!今天大家發(fā)心來到西方寺念佛,那怕只是念上一天的佛呀,這都是大家的福德因緣,所以應該懷著一個感恩的心;試想如果沒有佛法,我們對于自己的人生可能就會一片茫然;所以今天我們能夠學佛、能夠聽聞佛法,這實實在在是很大的福報。
我這兩天抽了一些時間,重新再細讀了《四十二章經(jīng)》,這部經(jīng)是由印度傳入我們中國東土的第一部經(jīng)。相傳在東漢明帝永平七年的時候,曾派遣十八位使者,其中有郎中蔡愔、博士王遵、中郎將秦景等到印度求法;直至永平十年,才東返洛陽,用白馬馱經(jīng),并邀請當時印度兩位大德,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一起來到中國。
明帝見了非常的高興,于是在洛陽建了一座白馬寺,作為譯經(jīng)的場所,從此成為中國第一座佛寺!端氖陆(jīng)》就是在當時所翻譯的第一本佛經(jīng),也就是由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共同翻譯的。
這部經(jīng)在體例上和其他的經(jīng)典,稍有不同;因為在佛陀成道之后,很多外道的比丘,聽聞佛法之后,內(nèi)心產(chǎn)生了許多疑惑,于是將他們不懂的或疑難的地方,提出來向佛陀請教;這些問題計有四十二段,每一段都有其重要的意義,且可自成一章,合起來共有四十二章,故以為經(jīng)名。
不過,我們現(xiàn)在所讀到的經(jīng)文,并不是問答式,而是佛陀的語錄,就好像我們?nèi)寮业摹?a href="/ctwh/jing/13j/lunyu.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論語》一樣,是一本老師跟學生對答的語錄。這部經(jīng)其中蘊含很深刻的道理,但行文卻甚為淺白,我覺得讀后很能受益,所以今天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洛陽的白馬寺,不知道大家去過沒有?有時間可以去看看,這個道場還是相當莊嚴的。
《四十二章經(jīng)》首先教我們的就是「修身之道」;因為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在思想、語言、行動上,也就是在身、口、意這三個方面,經(jīng)常犯有十種過錯;在行動上很容易犯殺、盜、淫三種過錯;就是我們?nèi)菀?a href="/remen/shashe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殺生、容易偷盜、容易淫欲或邪淫,這都是我們身體上的過失。在言語上,由于我們經(jīng)常要說話,所以容易犯上兩舌、惡口、妄言、綺語四種的過失。而在思想上,也就是意識上則容易犯上嫉、恚、癡,即貪、瞋、癡三種過失。但是如果我們能生起慈悲心的話,自然就能做到不殺生,同時亦不會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更不會邪淫;當然,如果真能做到不邪淫,那么身業(yè)自然就會清凈。就是因為我們做不到,如果真的能做得到,我們的身體就不會犯毛病,就不會有過失。所以我們也要經(jīng)常善護自己的身體,讓它不要有過失。我們最容易犯的過失,在身體上就是前面這三種。
其次是不挑撥是非,不以惡語傷人,不說無事實根據(jù)的話;我們說話一定要有事實根據(jù),不能信口雌黃,隨便亂說。還有,不說好聽的話去迎合、奉承人家;能夠做到的話,自然就會口業(yè)清凈;我們的口業(yè)清凈了,自然就會覺得很自在。可見,我們的口所犯的毛病實在很多,不過亦外乎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這四種過失。如果我們能做到不犯的話,那么口業(yè)就自然會清凈。
至于意業(yè)方面,我們亦很容易犯上過失;見到人家成功,我們有時會產(chǎn)生妒忌,其實人家成功我們應該歡喜、贊嘆;同時,我們更不要隨意的忿怒,所謂「無明火起三千丈」,由于無明的驅(qū)使,我們很容易就會生起忿怒的心,這都是不應該的。所以我們學佛之后,就不要隨意忿怒,而且還要明辨是非,分清楚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如果做到的話,就是意業(yè)清凈。
上面所說的十種過失,其實就是我們個人修身的基本條件,如果我們都犯了,就不能成圣,也不能成佛;相反地,這十種惡行,如果我們都能夠約束自己、制止自己不犯的話,自然就會走上十條善路;因為我們做人應該有原則,沒有原則的話,我們就會犯毛病,所謂「無規(guī)矩不足以成方圓」,這是我們一個佛教徒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將來成圣、成佛是絕對有可能的;這也就是「十善」,十善修得好,將來就可以生天,不過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以禪定作為基礎。這個「十善」啊,聽起來似乎好容易,其實要真正做到的話,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難;那做不到的話,會怎么樣呢?大家都知道,我們?nèi)擞袝r候很容易做錯事,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做錯事了,應該怎么辦呢?在佛教里就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趕快「懺悔」;我們經(jīng)常說的「披露懺悔」,就是把自己所犯的過失,在師長或善知識及大眾面前講出來。
如果我們知道懺悔,一旦懺悔,就表示已經(jīng)知錯了,加上趕快改正錯誤,努力重新做好人、做好事,這樣的話,惡習與罪業(yè)就會慢慢減輕,終至于完全消除;我們還有機會成為賢人、圣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完美的人;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犯了錯,既不知懺悔,亦不肯趕緊滅除這種為惡之心,這樣的話,罪業(yè)就會慢慢累積,愈來愈深,成為墮落三涂的種子,最終無法自拔,誰也救不了你,最終還是要落入三惡道里去受報、贖罪;到那時候那,再去改過,再去修行就已經(jīng)為時己晚矣!(未完待續(xù))
- 上一篇:業(yè)障很重,精神提不起來
- 下一篇:知錯能改 善莫大焉(二)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