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成佛的過程!

  我們看經(jīng)文,他是這個過程是怎么產(chǎn)生的?

  經(jīng)云:現(xiàn)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奮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好,佛陀成佛有三個過程。第一個過程叫做身心的安住。這個身心的安住就是從現(xiàn)五濁剎到第四行的跏趺而坐。這個是第一段,我們先解釋第一段。佛陀既然,當(dāng)然佛陀是示現(xiàn)啦,佛陀本來是一個清凈的法身,從這個清凈法身里面依他的大悲心,他變現(xiàn)一個果報體來到人世間來陪我們成長,所以他是示現(xiàn)在五濁的惡世當(dāng)中,既然佛陀示現(xiàn),我們知道佛陀既然來到人世間,他不能壞世間的假相,這個很重要。

  《金剛經(jīng)》講:菩薩觀一切法空,不壞世間的假名,假相,假用,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上一堂課說過,佛陀出生其實他不需要父母的因緣,他隨時可以變現(xiàn)一個果報體出來。但是要跟人世間一樣,那么既然是示現(xiàn)就要隨順眾生,示有塵垢。既然他是一個血肉之軀,他就有污垢,他就要流汗,所以他就有這個洗澡的問題,那么他恒順眾生的相狀,就示現(xiàn)身上有種種的污垢,我們知道佛陀當(dāng)時在印度,他那個修苦行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就吃一顆麥,一麻一麥,根本沒有時間洗澡的。

  那么這個時候,在藏經(jīng)上說,佛陀修了這個六年的苦行以后,他突然間覺悟一個道理,他想眾生貪著五欲的相狀,這個讓一個人身心放逸,沒辦法修學(xué)圣道,但是你太過的辛苦搞得你精神體力都不夠,也不能修學(xué)圣道。所以他覺得說,一個人要成就圣道,必須要走中庸的道路,你也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快樂,但是不能弄得自己身體太虛弱,所以這個時候佛陀就覺悟到中庸之道以后,他就離開了苦行林。

  那么離開苦行林,第一件事他做什么呢?先洗澡,把身上的污垢洗干凈。因為他知道他心中的道,菩提道即將出現(xiàn)。內(nèi)心要清凈,要先求色身的清凈,所以他這個時候沐浴金流,這個金流就是尼羅河,尼羅河怎么叫金流呢?因為尼羅河它那個時候,古印度的時候,它那個里面的沙是金色的,太陽照下去閃閃發(fā)光所以叫金流。那么他洗完澡的時候,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那么佛陀洗完澡的時候,他那個時候太虛弱,他爬不上岸,這個天人就把這個樹枝,把它壓下來讓佛陀能夠抓到樹枝,他就從池水里面,尼羅河里面慢慢地走出來。走出來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吉祥的征兆,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征,表章功祚。那么這個時候天上很多的飛鳥,這彩色的飛鳥,我們都知道動物有第六感,對不對,動物雖然不善于溝通,沒有我們很復(fù)雜的語言,但是它一種直覺,你看地震來的時候老鼠就知道了。那么這個佛陀即將成就大道,他那個大功德即將出現(xiàn),這個鳥類是知道的,這鳥類就跟隨佛陀慢慢慢慢的走上這個成佛的道場,那么這是一種非常吉祥的征兆,來表章功祚,這個祚就是功德,來表達佛陀的功德,這種大功德,圓滿的功德即將成就,這種動物都受到他的感召。

  那么這個時候,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 ,那么這個時候有一個牧牛人,他把這個吉祥草,這個吉祥草古代是非常柔軟,很有彈性的草,這個時候,就幫佛陀鋪在一個石頭,我們叫做金剛座,就是一個大石頭,佛陀要坐之前這個牧牛人就把這個草先鋪上去,這個時候佛陀結(jié)跏趺坐,這個時候的佛陀還做了一件事情,我們再補充一下,他受了牧羊人的這個羊乳粥。他洗完澡以后,有一個牧羊人就供養(yǎng)他一個養(yǎng)乳粥,羊乳熬成的粥是比較稠的,像粥一樣的羊乳粥。那么這個時候的佛陀,他洗完了澡,也吃了東西,這個時候身心安座,這個時候就是表示他的心已經(jīng)寂靜下來了,那么是一個成道的方便。

  再看第二段,降伏魔道。那么這個時候,佛陀在成道之前他還要做一件事情奮大光明,使魔知之。在藏經(jīng)上說,佛陀在成道之前他就思維,三世諸佛要成道之前,都一定要做一個動作,降魔。所以他必須遵守這個軌則,所以他就用神通力讓身體放光,讓六欲天的天王,這個魔王知道說我要成道了,你要障礙我,趁現(xiàn)在趕緊過來。那么這個時候通知魔王,當(dāng)然我們知道魔王的心情,是希望大家陪他在三界流轉(zhuǎn),所以有一個人要成佛,成佛以后要宣揚真理,這件事情魔王是不高興的,所以魔王一定要阻礙這件事情,魔率官屬,而來逼試,魔王就帶了很多的他的眷屬,呵責(zé)佛陀說,叫太子,你現(xiàn)在不準(zhǔn)坐在這個地方,趕緊起座,你要在這個地方我就要傷害你了,那么這個時候佛陀怎么做呢?

  制以智力,皆令降伏。佛陀用智慧的力量,這個智慧的力量我們解釋一下 。其實佛陀是用了兩件事情,從藏經(jīng)上說,用智慧跟慈悲。佛陀先用智慧開導(dǎo)魔王,他跟魔王說:你是不能傷害我的,你過去生造了一個寺廟,而且那一生你很精進,持了八關(guān)齋戒,你以兩種的善業(yè)力,但是你這個人貪愛生死,沒有發(fā)菩提心,所以你這個安樂的果報跑到魔王去了。享受魔王的福業(yè),他說你就蓋一個寺廟,受持了八關(guān)齋戒這么一點魔王的福報力。佛陀說我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的地方,我踏遍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塊土地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你隨便指一塊土地都有我曾經(jīng)為了利益眾生,而舍生命的地方。魔王不相信,說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佛陀說,我說的話如果是真實的話,大地證明之,佛陀以手按大地,這個時候大地六種震動,證明佛陀說的話是對的。但是這個時候魔王還是不相信,就使令魔軍用箭射這個太子。那么佛陀先用智慧開導(dǎo)他,他也不服從。這個時候佛陀用慈心三昧,現(xiàn)出慈悲的光芒,慈悲無障礙。這個時候魔軍的箭射到佛陀的身上,佛陀以大悲心的感化都變成蓮花掉下來。這個是佛陀的降魔,以智慧跟慈悲使令魔王降伏,那么這個是在成佛之前他的一個降魔的過程。

  第三個是正式成佛。得微妙法,成最正覺。佛陀在安座以后,降魔以后,最后終于成就了微妙不可思議的道法。

  這個微妙道法我們解釋一下,有些道法不一定是微妙不可思議的,比方說我們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罪招感痛苦的果報,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也沒有什么高深,對不對?世間的善業(yè)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yè)招感痛苦的果報,這個是很容易清楚的。無常,這個也沒有什么高深,你只要心靜下來你就會發(fā)覺你今天跟昨天不一樣,小時候的你跟長大的你身心世界都變化了,色身也改變了,思想也改變了,只是我們執(zhí)著,有一個不變的我,那是你打妄想捏造出來的。所以善業(yè)的道,那個因果的道跟無常的道,都不能講微妙不可思議,因為這個容易理解。最難的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佛陀在空性當(dāng)中不障礙一切法的緣起,在緣起當(dāng)中又能夠安住空性,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個不可思議,就是《楞嚴(yán)經(jīng)》說的離一切相,又能夠即一切法,他能夠跟相狀接觸的時候,他不沾染相狀,但是在相狀里面佛陀來修六波羅密的法,借相修法。

  大乘佛法的修學(xué)是怎么回事,先懂因果,斷惡修善,這是基本功。但是第二個就是否定,佛法是先否定再肯定,諸位要知道否定門入,肯定門出。佛法先否定相狀的存在,這個相狀只是讓你痛苦的,它會帶動你放逸的,它會啟動你生死業(yè)力的。你看佛陀在這個修解脫道的時候,那把這個相狀是罵得一文不值,不凈,苦,無常,無我,一無是處。你看所有的跟讓我們離相的《金剛經(jīng)》《般若心經(jīng)》乃至于《楞嚴(yán)經(jīng)》對相狀都是呵責(zé)的,都是否定的。但是你看佛陀到了《法華經(jīng)》跟《華嚴(yán)經(jīng)》就不一樣了,佛陀開始贊嘆相狀,他說相狀是不會障礙你的,你要把前面丟掉的相狀再借回來了,所以《法華經(jīng)》就把相狀借回來了,叫借相修心,你要藉眾生的相來布施,你要藉眾生的相來修持戒,藉眾生的相來修忍辱,所以這個叫真空妙有,借相修法。所以這個微妙道就是佛陀從前面的無常無我,他離開了相狀他選擇了出家,但是成佛以后,我們看到佛陀又來到人世間弘揚佛法。但是這個時候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還是昨天的青山,夕陽已經(jīng)不是昨天的夕陽了,就是佛陀的心態(tài)不同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佛陀是經(jīng)過了兩個過程:第一個,從假入空,佛陀先從相狀里面離開進入空性,這個叫解脫道。比方說佛陀的出家,修苦行,修禪定,這個時候佛陀十一年,一個人都沒有見,完全的修出離之道,叫做從假入空。但是他成道以后他開始從空出假,原來相狀沒有好壞,損益在人。就像藕益大師說的,一把刀子,你善加利用,它割除毒瘤,你不好好利用它傷到你的身體,刀子沒有好壞,那么我們剛開始要先對相狀要遠離。因為相狀會讓我們攀緣產(chǎn)生一種愛取,弄得我們很痛苦。但是你遠離相狀以后你還記得總有一天你還得把相狀找回來,因為你要成就萬德莊嚴(yán),你還得靠這些相狀,你還得借相修心借假修真,假藉這種因緣的假相,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叫做得微妙法,佛陀進入了不二法門,他知道相狀跟空性是可以平衡的,這個就是天臺宗的即空,即假,即中,這件事情不可思議。

  他同時在因緣當(dāng)中,他能夠離一切相,又能夠即一切法,不可思議。凡夫是單邊的執(zhí)著相狀,二乘人是單邊的遠離相狀,這個都不對。他能夠走入中道他能夠借相修法,這件事叫做得微妙法。那么當(dāng)然佛陀是經(jīng)過有過程的,佛陀先從安樂道的因果的思想,到解脫道的無常苦諦的思維,到最后的進入中道的思想,他知道這個真空妙有的道理,這個時候他正式成佛了,那么這個就是佛陀的一個從解脫道而邁入了菩提道,就是他得到的這個中道的第一義諦的智慧,真空妙有的智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