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口業(yè)

凈界法師:什么是口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口業(yè)

  我們看這個天人的口業(yè)有四種,我們請合掌先念一遍:

  四、不妄語——止善:止虛言誑他之惡行。作善:行實語之善行。

  五、不兩舌——止善:止構斗兩邊之惡行。作善:行和合之善行。

  六、不惡口——止善:止惡言加人之惡行。作善:行軟語之善行。

  七、不綺語——止善:止綺側乖理之惡行。作善:行有義語饒益之善行。

  我們簡單的說明一下,在天人的因地的妄語戒,它也是有止作兩種善,從斷的角度來說,斷除虛妄虛言欺誑他人之惡行,這個作善呢是講真實語。

  在律上說,說你這個人經(jīng)常說謊話,除了你造罪以外,你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你的心就變成彎曲了,你的心不直了,你的心變成邪曲以后,有什么問題呢,與道不相應。

  你看經(jīng)典看了半天,你就覺得這個道跟你好像有距離,就是你的心,心不入道。別人聽完經(jīng)以后,聽得很清楚,你聽了以后,你不知道法師在講什么,因為你的心是彎彎曲曲的,你就不是直,所以你的心跟道之間就有距離了。所以這個地方要注意,雖然小妄語本身是過失不重,但是你時間長了以后,它會產(chǎn)生障道,因為你的心彎曲了。

  第五,不兩舌,這個兩舌就是斗構兩邊,向此說彼,向彼說此,使令兩方產(chǎn)生彼此的對立。應該怎么辦呢,多講和合語,向甲方贊嘆乙方的功德,向乙方贊嘆甲方的功德,使令雙方和合無諍,這個是不兩舌。

  不惡口,它的斷呢,是斷除惡言加人之惡行,它作善呢,是講柔軟語,多講鼓勵贊美的話,這個是不惡口。

  不綺語呢,它是斷除綺,這個綺就是華麗,這個側就是不正,這邪惡的,華麗而邪惡的,違背世間業(yè)果道理的惡行,這種讓一個人放逸,講一些靡靡之音等等,風花雪月的這些話呢,都應該斷。這個作善呢,就講一些有意義的,讓一個人增上的話。

  這個口業(yè)我們解釋一下,這個口業(yè),在菩薩戒是很重視口業(yè),諸位你打開菩薩戒,殺盜淫妄四根本戒不談,后面六條的增上戒,有好幾條跟口業(yè)有關系的。在六增上戒當中,有兩條是很重要的菩薩戒,這個是關鍵根本,根本中的根本,其中一條就是跟兩舌有關的,叫做自贊毀他戒。

  第二個跟惡口有關的,就是說四眾過戒,這兩條戒很重要。因為為什么重要呢,古人說,因為它很容易犯到,你不小心你的菩提心就失掉了,破壞菩提心,因為它是根本重戒。

  我們先談談不兩舌引申的自贊毀他,這個不兩舌,它這個菩薩戒的制定,偏重在團體跟團體之間的和合。菩薩戒意思就是說,佛教會攝受眾生,它有設立很多的團體,每一個團體都有它的特色,也就是說每一個團體都不可取代,我不能取代你,你也不能取代我。

  所以佛教的修學是多元化的,他這個時候參加這個團體,得到這方面的利益,另外的時候呢,他禮拜幾又去參加另外一個,得到另外一個利益,這個是非常好的。所以團體跟團體之間必須要合作,那這樣子,才能夠使令廣大的眾生受益,因為沒有一個人在一個團體里面,得到他所有需要的養(yǎng)分,不可能。

  他必須要透過這個團體,得到這方面的殊勝的功德,他必須透過另外一個團體,得到殊勝的功德。所以佛教的合作就變成很重要,這個就必須要靠菩薩之間,要互相的講和合語,這個和合語,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來做一個引證。

  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這個齊桓公是稱霸天下,齊桓公有傳了幾代以后,他有一個子孫叫齊景公。齊景公這個人,你看歷史上這個人不怎么樣,但是他的好處呢,他用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宰相叫晏嬰,所以使令他在諸侯國,他有一定的威德力。

  齊景公他有一個嗜好,他工作忙完以后,他喜歡打獵,他特別喜歡一匹白色的駿馬。他經(jīng)常工作之余,就是騎著這匹白色的駿馬,在山中奔馳,他覺得非常的快樂。但這個白色的駿馬,有一天被這個養(yǎng)馬人養(yǎng)死了,這個當然這個是大事情,養(yǎng)馬人被抓起來被綁在這個殿上。

  這個齊景公,一聽說他的白馬被養(yǎng)死了,非常生氣,暴怒啊,就拔起他所佩的刀,就跑過去,看那個意思,是要一劍把對方給刺死。這個時候晏嬰趕快跑出來,把他擋在前面說:大王,慢,這個小事不用你親自操刀,我?guī)湍阕觥K桶汛笸醯牡稉屵^來,他用刀就指著前面跪在前面那個養(yǎng)馬的人。

  他說:你該死,你犯了三條重罪:第一個,你把這個大王最心愛的馬給養(yǎng)死,使令大王暴怒,所以你該死,乃至于要殺你,所以你該死,這第一個。

  第二個,你該死,如果大王把你給殺死了,這個時候,齊國人民就議論紛紛,說大王這個人沒有威信,就為了一只小馬,為了一只馬就把人給殺了,老百姓就會對大王,失去了擁護愛戴,這樣子造成了齊國的政局不穩(wěn)定,所以你該死。

  第三個,你該死,這件事情傳到諸侯國去,這些諸侯就議論紛紛,說齊景公就這么一點出息,為了一匹馬把一個人殺死了,使令齊國的威德喪失,那會招感諸侯的對我們的侵略,所以你因為這三件過失,你該死。

  齊景公聽了以后說:算了,算了,別殺了。

  晏嬰的一句話,他做了三種功德,第一個,他拯救了這個養(yǎng)馬人的生命,這第一個;第二個,他保住了齊景公在國內(nèi)的威信;第三個,他保住了齊國在整個諸侯國的威德,使令整個內(nèi)部的政局安定,使令這個國跟國之間,減少了爭亂,就這么一句話。

  其實我們佛教徒應該向晏嬰學習,我們應該要多多的促進佛教團體彼此間的互相合作,促進佛教的這種多元化發(fā)展。

  因為佛教是很難,哪一個團體能夠具備所有的福德智慧資糧,不太可能,所以必須要靠菩薩來穿梭其間,使令這個團體之間的合作來提供眾生一個修學的機會。這個就是為什么,佛陀制定不能自贊毀他,應該要多講和合語。

  我們再看看兩舌,講講惡口。這個說四眾過,這個在菩薩戒也是重罪,四眾過這條戒,佛陀在制惡口的時候,佛陀先講一個故事,來說明為什么佛陀要制這個惡口,會把惡口的罪制得這么重。

  佛陀說,在劫初的時候有一個農(nóng)村,這個農(nóng)村有個農(nóng)夫,他養(yǎng)了一匹牛,這匹牛叫獨角牛。他這個農(nóng)夫呢,白天就帶著牛去田里工作,晚上就帶了;貋,所以他跟牛就有深厚的感情,給這個牛很好的房子,很好的飲食,很好的生活設施。

  這個牛呢,也很感激這個農(nóng)夫,有一天黃昏的時候,工作忙完的時候,兩個就慢慢走回家的時候,這個牛就說話了,說:主人啊,你對我這么好,我很想報答你。怎么報答你呢?它說:我聽說在隔壁村莊,有舉辦這個斗牛比賽,一個人交這個十金。

  斗牛比賽呢,就是兩只牛中間擺一個繩子,看誰把誰拉過去。他說:我這個牛,沒什么本事,但是我力量很大,你幫我報名,我肯定可以幫你贏錢,這主人說:你有把握嗎,說:沒問題。好,就報名了。

  比賽那一天,按照規(guī)矩要介紹自己的牛,這個農(nóng)夫一上去的時候,他說:我這個牛有四個特點,第一個他頭上只有一個角,他一出生就一個角;第二個,我這個牛干不了細活,他只會做粗活,力量很大,他要是干細活,不是把那個破壞,就把這個碰壞,干不了細活;

  第三個特點,我這牛力量很大,再重的東西都能夠把它搬動;第四個,我這個牛工作勤勉,特別的努力,講完以后就比賽了。

  比賽的時候,竟然出乎意料,第一輪的時候這個獨角牛就輸?shù),輸(shù)粢院,當然兩個人就悶悶不樂回家,這主人就說了這都是你,要我參加這個比賽,你看,我輸了十金,主人就很生氣,這牛也很委屈,它說:你不能怪我。這為什么不能怪你呢?

  你介紹我的時候,你把我的缺點也講了,優(yōu)點也講了,我這個獨角牛,我天生只有一個角,這是我的缺點,這是我人生的缺陷。第二個,我干不了細活,這也是我的缺點,我聽到我的缺點以后,我的心就沮喪了,我就沒有這個氣勢了。

  那主人說:怎么辦呢?牛說:沒關系,我們再去比一次,再交十金,你下一次介紹我的時候,前面兩條就別講了,你就講我的優(yōu)點,我這個力量很大,做事又勤勉。這個主人就知道了,下次比賽的時候,他就贊美它的優(yōu)點,果然這個牛就一鼓作氣,就得到冠軍了。

  佛陀在講完這個故事以后,佛陀說,我們佛弟子應當講柔軟語。就是說,圣人例外,凡夫都是需要鼓勵的,他來做工作的時候,你鼓勵他,他就得到激勵,下次更用功。所以我們一句話,會讓一個人能夠努力的、積極的斷惡修善度眾生,當然你一句話,也可能會破壞他對三寶信心。

  所以說這個惡口,在整個菩薩道也是很重要,兩舌這一部分,偏重在團體之間的合作,惡口,偏重在個人菩薩道的修學。但這兩個在菩薩戒,佛陀在十重的戒法里面,都把它當做兩個重點,都是重罪,因為這兩個影響很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