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西方極樂世界的有與無
前 言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yīng)。”?①時值末法,人根陋劣,佛教法門雖千差萬別,但唯凈土法門,自利利地,帶業(yè)往生,普利群機(jī),出離苦海,超凡入圣。畢竟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間,畢竟人的根性是避苦而求樂。于是,凈土法門就有了無限的生機(jī)。如《阿彌陀經(jīng)》佛陀無問自說的殊勝,《大乘起信論》中,馬鳴菩薩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②只是,對于凈土的有與無,人們依舊疑惑,以至于影響了人們的歸信凈土。有感于此,后學(xué)淺薄,卻妄想試圖說明這樣一個并不是輕易就能解決的問題。希望以此堅固自己的信心。
一、凈土的安立
(1)、凈土依據(jù):依念佛的因緣而安立。諸佛菩薩慈悲開示念佛法門,安立凈土,接引眾生離苦得樂。《法華經(jīng)》“方便品”中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③《佛藏經(jīng)》中,有“念佛品”,探討念佛法門的殊勝。?④《大智度論》卷二十二中,于無想定后,次第說“八念”,其第一念即是“念佛”?⑤。佛菩薩開示念佛的經(jīng)論,何止成千上萬。可見,“念佛”是佛菩薩倡導(dǎo)的最簡單易行的解脫法門。而凈土法門,正是由“念佛”所成就的。盡管,“念佛”還可以成就“禪波羅密”,或者,也可以成就密宗的“本尊法”。而《楞嚴(yán)經(jīng)》卷六中說:“方便有多門,圣性無不通”?⑥,此也正同于《中觀論》第二十四中所說:“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B231?。”?⑦那么,從“念佛”而成就其它法門,以達(dá)到“上山千條路,同仰一月高”的菩提境界,也是可能的。只是,對于一般人的因緣,更適應(yīng)于用凈土法門了生脫死。
(2)、凈土的種類與極樂世界的殊勝。因為眾生各有因緣,即對哪一尊佛有緣,那么,通過念哪一尊佛所感召的凈土也不盡相同。如東方藥師凈土,兜率內(nèi)院的彌勒凈土等等!無量壽經(jīng)》第五中說,阿彌陀佛因地之時的法藏比丘,聽世間自在王佛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⑧可見,即有二百一十億佛凈土。對此,法藏比丘發(fā)愿成佛之時,對契機(jī)眾生成就四十八愿的西方極樂凈土。
在眾多的凈土之中,對娑婆世界最為有緣的,當(dāng)屬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個中原因,實在是娑婆世界無量諸苦的眾生,避苦而欣樂的愿望所致。就一般眾生而言,要解決現(xiàn)實中的種種遺憾、缺陷,加之更突出的人生歸宿問題,面對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等種種依正莊嚴(yán),無疑會產(chǎn)生巨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所以,中國歷來就有“家家彌陀佛”之說;更有凈土“帶業(yè)往生”的特點。如《那先比丘經(jīng)》中說,帶業(yè)往生猶如大石置于船上。此中,大石比喻人所造的重業(yè),船比喻為佛力加被。?⑨而阿彌陀佛的慈悲愿力更勝一籌。自然而然地,人們會選擇西方極樂世界為自己的歸宿。
至于說,由“阿彌陀佛”名號悟入實相理,證得般若智慧,達(dá)到上品上生,只能說是理事圓融。同時,也允許就事相上用功而下品下生,此可謂雅俗共賞,普利群機(jī)。雖然超越了一般人的認(rèn)識范疇,但卻能包融一般人的觀念,并以此為立宗的基礎(chǔ)。一如《百論》“舍罪福品”中,先依福舍罪,然后依空舍福。可見,一句阿彌陀佛,同樣有一個隨緣的過程。其最終目的,自然是圓證菩提。
2?關(guān)于凈土的存在問題
(1)、極樂世界真實不虛,即“生者決定生”,此正是本文所要闡述的問題。事實上,凈土的存在,是就現(xiàn)象界而言的。而現(xiàn)象界對一般人的認(rèn)識,總是實實在在。就此角度而言,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是毫無疑問的。如是,凈土的真實性可以確定下來。因為,我們這個世界的觀念,是二元相待。于是,對于娑婆世界的種種苦相,在二元的觀念里,需要一個比之現(xiàn)前更好的世界導(dǎo)引眾生。于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jīng)》中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10?并有種種依正莊嚴(yán)二報。眾生于是欣然而往。可見,西方凈土的真實性,是佛菩薩站在眾生的位置而說的。從這樣的角度出發(fā),極樂世界是一個必然的真實存在。正因為如此,對于那些被各種痛苦所纏繞的眾生,無異是一個最好的歸趣。在《彌陀要解》中,同樣能夠證明西方凈土的真實:
信事者,深信只現(xiàn)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xiàn)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不同莊生夢蝶一般無實。11
?
此中之事,即是指眾生分上的隨緣安立,是世間的真實?梢:“生者決定生。”
(2)、極樂世界與天堂的區(qū)別。“西方凈土”是教化眾生的方便和手段,而不是終極目的,就象《法華經(jīng)》中所說的“化城”一般;又如《大乘玄論》說有五種凈土:“一、凈,二、不凈,三、不凈凈,四、凈不凈,五、雜土”;??12?又引《仁王般若經(jīng)》:“三賢十圣住果位,唯佛一人居凈土”。13由此可見,凡是沒有究竟圓滿菩提果位的往生者,必然都要繼續(xù)努力。因為,成佛才是目的。而上帝所主宰的天堂,則是一個永恒而不可以越位的所在。信我者升天堂。在那里,大家都是上帝的子女,卻根本無法成為上帝。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所在。進(jìn)一步說,世界沒有第一因,所謂上帝造人無有是處。如此看來,天堂之說本身就難以讓人信服。所以,兩廂比較,西方極樂世界和天堂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二、凈土的非安立
1?關(guān)于凈土的不存在問題
(1)凈土的無自性。此是對執(zhí)著實有極樂世界的否定,是就另一角度,即對圣者而言。要知道,極樂世界是緣起法的存在。因為,它不是原來固有的存在,只是阿彌陀佛教化眾生的一種方便,即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各種因緣具足的結(jié)果,所以,不能算是絕對真實。況且,一切現(xiàn)象界的存在,本是遷流不住、剎那變化不定的,即是無自性。如《十二門論》“
觀因緣門”中說:
“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14
或者,也如《中觀論》“觀四諦品”中說:“眾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無”??15?。由此可知,并沒有一個真實存在的西方極樂世界。應(yīng)當(dāng)說,這是就事物的本質(zhì)界而言的。事實上,一切宇宙萬有都是緣起的假象。假象不是直象,而一般人卻以為是真象。如是,自然掙脫不出現(xiàn)象界的束縛。于是,應(yīng)當(dāng)從實有的緣起中,通達(dá)無有自性的空。正如《心經(jīng)》所說的,“色不異空”,《金剛經(jīng)》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16?。那么,定位極樂世界空而無實,也是完全合理的事。只是,一般人很難接受。(2)、所謂往生西方。即“去者實不去”。以上所說西方極樂世界,緣起無自性是空。那么,往生極樂世界,也就成為了不可得。如《肇論》“物不遷論”中說:“法無去來,無動轉(zhuǎn)者。”又說:“諸法本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又說:“觀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又如:
“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復(fù)何怪哉!17?
可見,一般人以為的動轉(zhuǎn)與來去等觀念,正受到挑戰(zhàn),往生的問題也成其為不可能。我們可以進(jìn)一步來探討這個問題。所謂“生”,《中觀論》“觀因緣品”中說: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18
此中,關(guān)于四種生的可能性被否定后,得出結(jié)論:諸法無生?梢,諸法無生是事物的真實相。再進(jìn)一步探討無生的問題。如果不能往生西方的話,而現(xiàn)見從甲地到乙地,兩點間有一位移的空間,又做何解釋呢?《中觀論》“觀去來品”中說:
“已去無有去,未去無有去,離已去未去,去時亦無去”。19
這真可謂實實在在的沒有往生的觀念了。此即是“去者實不去”。
2?凈土有無之間的關(guān)系
(1)、從二諦看凈土。前面肯定了極樂世界的存在,然后又否定了西方凈土的真實性。這實在讓人感到莫棱兩可、產(chǎn)生誤全,甚至無所適從。更有甚者,落入斷滅空中。而佛教所說的是,“寧可執(zhí)有如須彌山,不可執(zhí)空如芥子許”,正是為對治撥無因果的斷滅空的。那么,怎樣認(rèn)識空與有呢?《大品般若》“具足品”中說:菩薩摩訶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世諦第一義諦??20?;《中觀論》“觀四諦品”中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21?;《百論》“破空品”中說:
諸佛說法常依俗諦第一義諦,是二皆實,非妄語也。22?
可見,二諦是多么重要!如此看來,極樂世界存在問題,可以說是:也有也沒有。因為:對一般人而言,絕對是有;就圣人而說,又實在是空。實際上,這是對極樂世界一種事物上,產(chǎn)生不同的兩種看法。如果以為有是有,或者空是空,那么,空有兩者之間就沒有了關(guān)系。而二者卻是一。之所以如此,如《肇論》“物不遷論”中說:“宗途屈于好異”??23?,所以,產(chǎn)生了空有二邊之見。事物的真實相是: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一如《心經(jīng)》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是“平等不二”,或者是“非有非空”。因為:有是非有,空是非空。如果一定說有或一定說空,分明都是一種錯誤。如是,則空有相異!洞笾嵌日摗肪硭氖姓f:“離是二邊,行于中道,是為般若波羅密”??24?。如是,非有非空即是中道無所得。既是無所得,那么,為什么要定說空有呢?只是方便說空有罷了。如《維摩經(jīng)》“佛道品”中說: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dǎo)師,無不由是生。??25?
此即是從根本生方便的用,以此教化眾生。如是,對于不信凈土的眾生,即說凈土真實不虛;對于已然誠信的眾生,為遣其執(zhí),又說凈土無自性空。即“色不異空,色即是空”。若又執(zhí)于空,則應(yīng)對之以:“空不異色,空即是色”。或者,可以這樣認(rèn)為:極樂世界是建立在世俗諦上的。就眾生分上是真實不虛。只是,就第一義諦的角度看,自性空無。若然執(zhí)有空無,則又要遣其空無。卻又有空有兩種方便。這種超越,對一般人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要循序漸進(jìn),切不可倒因為果。
從探討的結(jié)果看:就世俗諦出發(fā),極樂世界不是虛構(gòu)的。即“生者決定生”;而當(dāng)下又是第一諦,西方凈土了不可得。即“去者實不去”。如能體會于此,則對于西方彌陀凈土的有與無:即是無二無別,則能圓融無礙。那么,又有什么奇怪的呢?進(jìn)一步,則能恒順眾生,自受用并教化于他人,直至成就無上菩提,善莫大焉!
(2)、關(guān)于“唯心凈土,自性彌陀”。應(yīng)當(dāng)說:第一義諦、不二平等、無所得等,正是“唯心凈土,自性彌陀”的立足點。正因為如此,所謂“唯心”之心,即是“真心”,或“清凈心”!独銍(yán)經(jīng)》卷一中,“七處征心”,了不可得;《彌陀要解》中說:“吾人現(xiàn)前一念心性,不在內(nèi),不在外,不在中間”??26?。此中,不可得心,即是第一義諦,即是不二平等,也即是真心,如是,《觀經(jīng)》中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27?,才有意義,所謂“真心”也稱“理體”。如《彌陀要解》中說: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現(xiàn)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xiàn)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xiàn)前一念心中所現(xiàn)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28?
由此可知,在一念心中:理事圓融,無二無別。那么,西方極樂世界,即是心中之影像。如是:即有即心,即心即有。事實上,十法界依正都是一心之所變現(xiàn)。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dāng)于眾生心內(nèi)耕耘。如是,在一念心內(nèi),或者自性之中,悟得自他不二。那么,我們的胸襟將會因此而拓展,達(dá)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么,我們要往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則是自己心內(nèi)所變現(xiàn)的凈土,自然會無所障礙。
當(dāng)我們體會到了“心”的微妙,那么,就應(yīng)當(dāng)在心上下功夫。如《維摩經(jīng)》“佛國品”中說:“若菩薩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29?而在這個凈心的過程中,因為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在持誦“阿彌陀佛”名號的過程中,觀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yán),也即是回歸“一念心”的過程。如《彌陀要解》中說:
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芍^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故云: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30?
在回歸一念心的過程中,,因每個人精進(jìn)的程度不同,于是,西方凈土才有了九品蓮臺的不同。這并不意味著不平等,實在是,走向平等路上的人有先后罷了。而最終的目的卻沒有什么不同。
三、結(jié)語
佛法中,對西方凈土的探討,感受的是:佛法的圓融。無論極樂世界是有,還是無,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即使已經(jīng)通達(dá),也要謹(jǐn)慎從事。切不可以隨便言說空無的問題。因為一般人無法接受,更容易失去信心而誤入歧途,事實上,專注于一境:“阿彌陀佛”,用心一處,受用無盡。因《無量義經(jīng)》“說法品”中說:“無量義者,從一法生”。31?如是,怎么可以不于此安身立命?至少下品下生,也不至于一不小心,流浪生死。更何況遠(yuǎn)非如此呢!當(dāng)然,若然已經(jīng)通達(dá),所對之緣也已成熟,那么,又何所妨礙于說空說有呢?只是,應(yīng)契機(jī)為善。
注解:
、佟惰べぱ婵谝,康熙癸酉年,寶華山本,13頁。
、凇洞蟪似鹦耪摗,大正藏32,951中原文:“如經(jīng)中說,若善男子善女子,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諸善根回向愿生決定得生,常見彼佛信心增長永不退于彼聞法觀佛法身,漸次修行得入正信”。
、邸妙法蓮華經(jīng)》“方便品”,大正藏9,9上。
、堋斗鸩亟(jīng)》念佛品,大正藏15,784中——785中。
、荨洞笾嵌日摗肪矶,大正藏25,221——228。
、蕖独銍(yán)經(jīng)》卷六,大正藏15,130上原文:“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對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
、摺吨杏^論》卷二十四,大正藏30,P33上。
、唷斗鹫f無量壽經(jīng)》卷上,大正藏12,267上——下,引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本。
、帷赌窍缺惹鸾(jīng)》,大正藏32,701下。
?10?《佛說阿彌陀經(jīng)》,大正藏12,701下。
?11?《阿彌陀經(jīng)要解》,大正藏37,364下。
?12?《大乘玄論》卷五,大正藏45,67上。
?13?《仁王般若波羅密經(jīng)》,吉藏大師引《仁王經(jīng)》文。
?14?《十二門論》觀因緣品,大正藏30,159下。
?15?《中觀論》觀四諦品大正藏30,33中原文:“眾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無”。
?16?《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姚秦羅什譯大正藏8,749上。
?17?《肇論、物不遷論》大正藏45,151中。
?18?《中觀論》觀因緣品,大正藏30,2中。
?19?《中觀論》觀去來品,大正藏30,3下。
?20?《大品般若波羅密經(jīng)》卷二十五具足品,羅什譯大正藏8,405上。
?21?《中觀論》四諦品,大正藏30,32中。
?22?《百論》破空品,大正藏30,181下。
?23?《肇論、物不遷論》,大正藏45,151上。
?24?《大智度論》卷四十三,大正藏25,370上。
?25?《維摩詰所說經(jīng)》佛道品,大正藏14,549下。
?26?《阿彌陀經(jīng)要解》,大正藏37,364上。
?27?《觀經(jīng)》第八觀,大正藏12,343上。
?28?《阿彌陀經(jīng)要解》,大正藏37,364下。
?29?《維摩詰所說經(jīng)》佛國品,大正藏14,538下。
?30?《阿彌陀經(jīng)要解》,大正藏37,365下。
?30?《無量義經(jīng)》說法品,大正藏9,385下。?????
- 上一篇:布施簡單易行契理契機(jī)的修學(xué)法門
- 下一篇:修心訣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本源法師: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真正實現(xiàn)壽命的無量
- 夢參法師:學(xué)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極樂世界嗎?
- 靜波法師:接受四念處觀
- 靜波法師:有利可圖時,不要總是希望自己得到好處
- 靜波法師:不去執(zhí)著又能做好事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 靜波法師:以布德為棄履
- 大安法師: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的人還會退轉(zhuǎn)嗎?
- 靜波法師:因緣觀是觀事物存在的假象是不真實的
- 靜波法師:病苦是對治貪欲的良藥
- 靜波法師:無人無我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 靜波法師:要舍得同別人一起來分享慈悲和智慧
- 靜波法師:待人好就是待自己好
- 仁德上人:極樂世界的宗旨是無我
- 靜波法師:云居禪師十后悔
- 靜波法師:先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你好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jìn)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dá)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jì)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lán)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jì)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jì)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jì)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jì)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jì)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xué)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xué)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jì)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jì)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rèn)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jī)]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