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下)
師參東寺。東寺問。汝是甚處人。師云。廣南人。東寺云。我聞廣南有鎮(zhèn)海明珠。是否。師云是。東寺云。此珠如何。師云。黑月即隱。白月即現(xiàn)。東寺云。還將得來也無。師云。將得來。東寺云。何不呈似老僧。師叉手近前云。昨到溈山。亦被索此珠。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東寺云。真師子兒。善能哮吼(蔣山勤云。東寺只索一顆。仰山傾出一栲栳。)師禮拜了。卻入客位。具威儀再上人事。東寺見乃云。已相見了也。師云。恁么相見。莫不當否。東寺歸方丈。閉卻門。師歸舉似溈山。溈山云。寂子。是甚么心行。師云。若不恁么。爭識得伊(保福展云。仰山大似蚊子上鐵牛承天宗云。仰山識得東寺。強說道理。即不可。設使溈山去也未能得與東寺相見在。)
師問東寺云。借一路過那邊還得否。東寺云。大凡沙門。不可只一路也。別更有么。師良久。東寺卻問。借一路過那邊得否。師云。大凡沙門。不可只一路也。別更有么。東寺云。只有此。師云。大唐天子。決定姓金。
師在中邑謝戒。中邑拍口。作和和聲。師從西過東。中邑又拍口。作和和聲。師從東過西。中邑又拍口作和和聲。師當中而立。然后謝戒。中邑云。甚么處得此三昧。師云。于曹溪印子上脫來。中邑云。汝道。曹溪用此三昧。接甚么人。師云。接一宿覺。師云。和尚甚處得此三昧。中邑云。我于馬大師處。得此三昧(瑯玡覺云。愁人莫向愁人說。)師問。如何得見佛性義。中邑云。我與汝說個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內(nèi)有一獼猴。外有獼猴。從東邊喚猩猩。猩猩即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師禮謝。起云。適蒙和尚譬喻。無不了知。更有一事。只如內(nèi)獼猴睡著。外獼猴欲與相見。又且如何。中邑下繩床。執(zhí)師手作舞云。猩猩與汝相見了。譬如蟭螟蟲。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頭叫云。土曠人稀。相逢者少。(云居錫云中邑。當時若不得仰山這一句語。何處有中邑也崇壽稠云。還有人定得此道理么。若定不得。只是個弄精魂腳手。佛性義在甚么處。玄覺云。若不是仰山。爭得見中邑。且道。甚么處。是仰山得見中邑處。)師參巖頭。巖頭舉起拂子。師展坐具。巖頭拈拂子置背后。師將坐具搭肩上。而出。巖頭云。我不肯汝放。只肯汝收。
師與長沙玩月次。師云。人人盡有這個。只是用不得。長沙云。恰是倩汝用。師云。爾作么生用。長沙劈胸與一踏。師云。[囗@力]。直下似個大蟲。(長慶棱云。前彼此作家。后彼此不作家。乃別云。邪法難扶保福展云。好一個月。只是用力太多。被他踏破。卻成兩個。人人盡道。岑大蟲奇特。須知仰山有陷虎之機德山密代云。更與一踏。瑯玡覺。云。李陵雖好手。爭兔陷畬身徑山杲云。皎潔一輪。寒光萬里。靈利者。葉落知秋。阘茸者。忠言逆耳。休不休。已不已。小釋迦。有陷虎之機。老大蟲卻無牙齒。當時一踏。豈造次。驀然倒地非偶爾。眾中還有緇素得二老出者么。良久云。設有。也是掉棒打月。)
師參古堤和尚。古堤云。去。汝無佛性。師叉手近前三步應諾。古堤笑云。子。甚么處得此三昧來。師云。我從耽源處得名。溈山處得地。古堤云。莫是溈山的子么。師云。世諦即不無。佛法即不取。師卻問。和尚從甚處得此三昧。古堤云。我從章敬處。得此三昧。師嘆云。不可思議。來者難為湊泊。
師到虔州處微。處微問云。汝名甚么。師云;奂。處微云。那個是慧。那個是寂。師云。只在目前。處微云。猶有前后在。師云。前后且置。和尚見個甚么。處微云。吃茶去。
師。后開法王莽山。問僧。近離甚處。僧云。盧山。師云。曾到五老峰么。僧云。不曾到。師云。阇黎不曾游山(云門偃云。此語。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溈山秀云。今人盡道。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只知捉月。不覺水深。忽若云門。當時謹慎唇吻。未審。后人若為話會。然水母無目。求食須假于蝦黃龍心云。云門仰山。只有受璧之心。且無割城之意。殊不知。被這僧一時領(lǐng)過。黃龍。今日更作死馬醫(yī)。乃拈拂子度與僧。僧擬接。便打溈山哲云。仰山可謂光前絕后。云門雖然提綱宗要。鉗錘天下衲僧。爭奈無風起浪諸人還識這僧么。親從廬山來黃龍震云。仰山已是失去鼻孔。云門更下注腳。有什么救急處。我即不然。近離甚處。云。廬山曾到五老峰么。云。不曾到。只向道。別甑吹香。供養(yǎng)此人。)
上堂。汝等諸人。各自回光返照。莫記吾言。汝無始劫來。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難頓拔。所以假設方便。奪汝粗識。如將黃葉止啼。有甚么。是處亦如人將百種貸物與金寶。作一鋪貸賣。只擬輕重來機。所以道。石頭是真金鋪。我這里是雜貨鋪。有人來覓鼠糞。我亦拈與他。來覓真金。我亦拈與他。時有僧問。鼠糞即不要。請和尚真金。師云。嚙鏃擬開口。驢年亦不會。僧無對。師云。索喚則有交易。不索喚則無。我若說禪宗。身邊要一人相伴亦無。豈況有五百七百眾耶。我若東說西說。則爭頭向前采拾。如將空拳誑小兒。都無實處。我今分明向汝說圣邊事。且莫將心湊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圣末邊事。如今且要識心達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時后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v饒將情學他亦不得。汝豈不見。溈山和尚云。凡圣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僧問。如何是祖師意。師以手于空作此彇相示之。僧無語。
師謂第一座云。不思善不思惡。正恁么時作么生。座云。正恁么時。是某甲放身命處。師云。何不問老僧。座云。正恁么時。不見有和尚。師云。扶我教不起。
師問僧。甚么處來。僧云。幽州。師云。我恰要個幽州信。米作么價。僧云。某甲來時。無端從市中過。踏折他橋梁。師便休(侯寧勇云。放爾三十棒。)
師見僧來。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云。喝即不無。且道。老僧過在甚么處。僧云。和尚不合將境示人。師便打。
有梵師。從空而至。師云。近離甚處。云。西天。師云。幾時離彼。云。今早。師云。何太遲生。云。游山玩水。師云。神通游戲則不無。阇黎佛法。須還老僧始得。云。特來東土禮文殊。卻遇小釋迦。遂出梵書貝多葉與師。作禮。乘空而去。自此號小釋迦(東林總云。者方商量。如麻似粟。盡道這碧眼胡兒。來無蹤去無跡。直是光前絕后。若不是仰山也難為縱奪。諸禪德。殊不知。這碧眼胡兒。騰空而來。騰空而去。一生只在虛空里作活計。有什么光前絕后大小仰山。被他將兩杓惡水。驀頭澆了也。當時集云峰下。自有正令。何不施行。大眾且道。作么生是正令咄黃龍新云。大小仰山。被爐僧熱瞞。更出貝多梵書。涂湖一上。如今更有異僧。乘空而至云巖門下。喚來洗腳泐潭準云。可惜仰山放過這漢。當時若是寶峰。便與擒住。須教維那僧堂前撞鐘集眾。責狀趕出。況佛法不當人情。既稱羅漢。諸漏已盡。梵行已立。為什么不歸家穩(wěn)坐。只管游山玩水。昭覺勤云。驅(qū)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是從上爪牙。這羅漢具許多神通妙用。到仰山面前直得目瞪口呿。何故。鶴有九皋難翥翼。馬無千里謾追風大溈泰云。大眾。仰山。只知準前趁鹿。不知身。隨網(wǎng)。羅尊者偶爾成文。頗有衲僧氣息。若人會得。許爾倒捋虎須。)
師住東平時。溈山令僧。送書并鏡與師。師上堂。提起示眾云。且道。是溈山鏡。東平鏡。若道是東平鏡。又是溈山送來。若道是溈山鏡。又在東平手里。道得則留取。道不得則撲破去也。眾無語。師遂撲破。便下座(五祖戒云。更請和尚說道理看。驀奪打破。)
僧參次。便問。和尚還識字否。師云。隨分。僧以手畫此○相拓呈。師以衣袖拂之。僧又作此○相拓呈。師以兩手作背拋勢。僧以目視之。師低頭。僧繞師一匝。師便打。僧遂出去。
師坐次。有僧來作禮。師不顧。其僧乃問。師識字否。師云。隨分。師乃右旋一匝云。是甚么字。師于地上書十字酬之。僧又左旋一匝云。是甚么字。師改十字作卍字。僧畫此○相。以兩手拓。如修羅掌日月勢。云。是甚么字。師乃畫此(卍)相對之。僧乃作婁至德勢。師云。如是如是。此是諸佛之所護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善自護持。其僧禮謝。騰空而去。時有一道者見。經(jīng)五日后遂問師。師云。汝還見否。道者云。某甲見出門騰空而去。師云。此是西天羅漢。故來探吾道。道者云。某雖睹種種三昧。不辨其理。師云。吾以義為汝解釋。此是八種三昧。是覺海變?yōu)榱x海。體則同然。此義。合有因有果。即時異時。總別不離隱身三昧也。
師因一梵僧來參。師于地上。畫半月相。僧近前。添作圓相。似腳抹卻。師展兩手。僧拂袖便出。
師問僧。近離甚處。云。南方。師舉柱杖云。彼中老宿。還說這個么。云。不說。師云。既不說這個。還說那個否。云。不說。師召大德。僧應諾。師云。參堂去。僧便出。師復召云。大德。僧回首。師云。近前來。僧近前。師以柱杖頭上點一下云。去(云門偃云。仰山若無后語。爭識得人。)
師。一日在法堂上坐。見一僧從外來。便問訊了。向東邊叉手立。以目視師。師乃垂下左足。僧卻過西邊叉手立。師垂下右足。僧向中間叉手立。師收雙足。僧禮拜。師云。老僧自住此。未曾打著一人。拈柱杖便打。僧便騰空而去。
師。指雪師子問眾。有過得此色者么。眾無對(云門云。當時便好與推倒雪寶顯云。云門只解推倒。不解扶起。)
師臥次。僧問云。法身還解說法也無。師云。我說不得。別有一人說得。云。說得底人。在甚么處。師推出枕子。溈山聞云。寂子用劍刃上事(徑山杲云。溈山。正是憐兒不覺丑。仰山。推出枕子。已是漏逗。更著個名字。喚作劍刃上事。誤他學語之流。便恁么承虛接響。流通將去。妙喜雖則借水獻華。要且理無曲斷。即今莫有傍不肯底出來。我要問爾推出枕子。還當?shù)梅ㄉ碚f法也無天童華云。若是劍刃上事。寂子何曾會用。忽有個僧出來。問法身還解說法也無。向他道。我說不得別有一人說得。又問說得底人在甚處。只向他道。三生六十劫。靈隱岳云。仰山。從前一條脊梁。硬如鐵。被這僧連拶。便乃四楞塌地。溈山。一期忍俊不禁。不知失卻一只眼忽有僧問。冶父法身。還解說法也無。便與攔胸一踏踏倒教伊起來。作個灑灑落落底漢。不見道。犀因玩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華入牙。)
師閉目坐次。有僧潛來身邊立。師開目。于地上作此(水)相。顧視其僧。僧無語。
師攜柱杖行次。僧問。和尚手中是甚么。師便拈向背后云。見么。僧無對。
師問一僧。汝會甚么。云。會卜。師提起拂子云。這個。六十四卦中。阿那卦收。僧無對。師自代云。適來是雷天大壯。如今變?yōu)榈鼗鹈饕摹?/p>
問僧。名甚么。云。靈通。師云。便請入燈籠。云。早個入了也。(法眼別云。喚甚么作燈籠。)
問。古人道。見色便見心。禪床是色。請和尚離卻色。指學人心。師云。那個是禪床。指出來看。僧無對(玄覺。云忽然被伊卻指禪床。作么生對伊。有僧云卻請和尚道。玄覺代。拊掌三下。)
問。如何是毗盧師。師乃叱之。僧云。如何是和尚師。師云。莫無禮。
師共一僧語。旁有僧云。語底是文殊。默底是維摩。師云。不語不默底。莫是汝否。僧默然。師云。何不現(xiàn)神通。云。不辭現(xiàn)神通。只恐和尚收作教。師云。鑒汝來處。未有教外底眼。
問。天堂地獄。相去幾何。師將柱杖畫地一畫。
師。住觀音時。出榜云。看經(jīng)次。不得問事。有僧來問訊。見師看經(jīng)。旁立而待。師卷卻經(jīng)問。會么。云。某甲不看經(jīng)。爭得會。師云。汝已后會去在。其僧到巖頭。巖頭問。甚處來。云。江西觀音來。巖頭云。和尚有何言句。僧舉前話。巖頭云。這個老師。我將謂被故紙埋卻。元來猶在。
僧恩[益+(邰-臺)]問。禪宗頓悟。畢竟入門的意如何。師云。此意極難。若是祖宗門下。上根上智。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禪靜慮。到這里總須茫然。云。除此一路。別更有入處否。師云。有。云。如何即是。師云。汝是甚么處人。云。幽州人。師云。汝還思彼處否。云。常思。師云。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處樓臺林苑人馬駢闐。汝反思底。還有許多般也無云。某甲到這里總不見有。師云。汝解猶在心。信位即得。人位未在。云。除卻這個。別更有意也無。師云。別有別無即不堪也。云。到這里。作么生即是。師云。據(jù)汝所解。只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后自看。[益+(邰-臺)]禮謝之。
僧問。大耳三藏。第三度為甚么不見國師。師云。前兩度是涉境心。后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見。
溈山問師。百丈再參馬祖因緣。此二尊宿意旨如何。師云。此是顯大機大用。溈山云。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幾人得大機。幾人得大用。師云。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余者盡是唱導之師。溈山云。如是如是。
溈山。舉百丈野狐話問師。師云。黃檗常用此機。溈山云。汝道。天生得從人得。師云。亦是稟受師承。亦是自性宗通。溈山云。如是如是。
溈山。舉百丈問黃檗。甚處去來。黃檗云。大雄山下。采菌子來。百丈云。還見大蟲么。黃檗便作虎聲。百丈拈斧作斫勢。黃檗遂與百丈一摑。百丈吟吟而笑便歸。升堂謂眾云。大雄山下。有一大蟲。汝等諸人。也須好看。百丈老漢。今日親遭一口。問師。作么生。師云。和尚怎生。溈山云。百丈當時便合一斧斫殺。因甚么到如此。師云。不然。溈山云。子又作么生。師云。百丈只解騎虎頭。不解把虎尾。溈山云。子有險崖之句。
溈山。舉南泉問黃檗。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黃檗云。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南泉云。莫便是長老見處么。黃檗云。不敢。南泉云。漿水錢且置。草鞋錢教誰還。黃檗休去。問師云。莫是黃檗構(gòu)他南泉不得么。師云。不然。須知黃檗有陷虎之機。溈山云。子見處。得與么長。
黃檗。在南泉為首座。一日捧缽。向南泉位中坐。南泉入堂見乃問。長老。甚年中行道。黃檗云。威音王已前。南泉云。猶是王老師兒孫下去。黃檗便過第二位坐。南泉便休。溈山云。欺敵者亡。師云。不然。須知黃檗有陷虎之機。溈山云。子見處。得與么長。
溈山。舉黃檗示眾云。汝等諸人。盡是[口+童]酒糟漢。與么行腳何處有今日。還知大唐國里無禪師。么時有僧云。只如諸方匡徒領(lǐng)眾。又作么生。黃檗云。不道無禪。只是無師。問師。作么生。師云。鵝王擇乳。素非鴨類。溈山云。此實難辯。(溈仰師資。鼓唱拈評。機語盡多。如具臨濟錄中者。茲不重載。)
[大/歲]上座。因到百丈。百丈云。阇黎有事相借問得么。[大/歲]云。幸自非言何須譗螲。百丈云。收得安南。又憂塞北。[大/歲]擘開胸云。與么不與么。百丈云。要且難構(gòu)。要且難構(gòu)。[大/歲]云。知即得。知即得。師云。若有人知此二人落處。不妨奇特。若辯不得。大似日中迷露。
舉五峰問僧。甚么處來。僧云。莊上來。五峰云。汝還見牛么。僧云。見。五峰云。見左角見右角。僧無語。五峰代云。見無左右。師別云。還辨左右么。
有一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法師云。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云。將無佛處來。與某甲唾。法師無對。溈山云。仁者卻不仁者。不仁者卻仁者。師代法師云。但唾行者。又云。行者若有語。即向伊道。還我無行者處來。
師。接機利物。為宗門標準。再遷東平。將順寂。數(shù)僧侍立。師以偈示之云。一二二三子。平目復仰視。兩口一無舌。即是吾宗旨。至日午。升座辭眾。復說偈云。年滿七十七。無常在今日。日輪正當午。兩手攀屈膝。言訖。以兩手抱膝而終。閱明年。南塔涌禪師。遷靈骨歸仰山。塔于集云峰下。謚智通禪師妙光之塔。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