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指歸九 結語
【問】平常都說極樂世界,有九品蓮臺。這是什么意思呢?
【答】凡是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都不是肉骨凡胎,皆是從蓮花里頭生出來的。我們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念佛人,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就生出一朵蓮花來。蓮花下,又有各種的寶臺,所以叫作蓮臺。念佛的人越多,池里的蓮花也越多。念佛的人功夫越大,池里的蓮花也格外茂盛(上面回向偈中的莊嚴佛凈土,就是這個意思)。及至念佛的人快要死了,阿彌陀佛,持這朵蓮花,與觀音勢至等菩薩大眾,來接此人。此人的神識,托此蓮花中。往生西方,等到蓮花開了,就可以看見佛菩薩的金面,聽見佛菩薩說法,漸漸明白佛的道理,慢慢的就和菩薩一樣了。但是往生的人,平日念佛的功夫不同,行善的大小不同,所以蓮花開的快慢也不同。按著蓮花開放的快慢,分成九等,這就是平常說的九品蓮臺了。最好的,叫上品上生,一生到西方,蓮花立刻就開,立刻可以見佛。這非得根機很大,功德很好的才能。最下等的,叫下品下生,要經過很多年代,蓮花才開。我們念佛越多越好,就是為了往生的時候,品位高,見佛見得快。不過就是下品下生,也已了卻生死,脫離輪回,早晚一定見佛,一定成佛。比生在天上人間,要好了不知幾千萬倍哩!
【問】像我們這些愚笨的凡夫,罪業(yè)深重,就是下品下生,恐怕也沒有希望。仗著念佛的功德,再世還得為人。即使不能再得人身,在陰司里少受點罪也是好的,是不是呢?
【答】千萬不要存有這個念頭,存這種念頭,就沒有往生的希望了。要知道,佛是最慈悲的,他的法力是無邊的。他曾說過,不管什么人,就是有極大罪惡的人,只要肯懺悔自己的罪過,肯誠心念佛,佛一定來接他。佛是不說瞎話的,像你這樣懷疑,對于往生是很有妨礙的。
【問】向來念佛的很多,成功的很少,都是吃了這個虧嗎?
【答】有許多人都吃了這個虧,但也不一樣。有些人很隨便,今日念明日不念,閑時念,忙時不念,好時念,病時不念,危急時念,無事時不念,這樣念佛法,凈念不相接續(xù),是不中用的。再有一般人,念佛是裝給別人看的,口里念佛,心里沒有佛,這種念佛,和佛也不發(fā)生關系。有的人,以為活著的時候念佛,到陰司里可以當前用,這等人甘心作鬼,是無心想到西方去的。在有等人念佛是為的求兒女,求富貴,求長生,求神仙。這等人的志向是在求人天福報,極樂世界他也不愿意去,自然沒有他的分,你想真為了生死而念佛的人,既然很少,往生西方的人怎會多呢?
【問】難道念佛專為死后打算,活著的時候,一點好處沒有嗎?
【答】不是那么說。念佛的人,當然在生前也有許多好處,不過不好用心去求罷了。因為生前的好處,就算求到了,也不過幾年幾十年的事。而生到極樂世界的好處,卻是永永遠遠無窮無盡的。我們以念佛這樣極大的功德,僅僅換了一點天上或人間的福報,那不等于拿著無價的珠寶,去換了一根糖棒來吃嗎?
【問】這本書看完了,我想再看幾本別的書籍,不知道什么書容易看?
【答】可以看勸世白話文,初機凈業(yè)指南,阿彌陀經白話解釋,飭終津梁,印光法師文鈔等書。這些書流通的很廣,可以請幾本來看。如果再想多看,可以找真正研究佛學的人,請他指導你應該看些什么書。自己胡亂的看,恐怕看得不適合,可能會無益而有害。在這里還有一句應該囑咐的話,就是我們沒有才干,沒有學問的人,最好少看書,多念佛。其實你能夠把這本小書看懂了,記住了,照上面所說的確實去做,管保你一定往生。
【問】現(xiàn)在到處多有架乩扶鸞的,降壇的,非仙即佛,照著他們的教訓學,不是更可靠些嗎?
【答】我說自己胡亂看書,無益而有害,就是為著這個,各處的乩壇,多半是一些有靈氣的鬼,假托著先佛的名字來降壇。他們的靈氣大小不同,所以有的俗濫不堪,叫人看了要嘔。有的能舞文弄墨,作詩作詞。他們說的話,雖都是勸人為善,但和佛所說的道理卻不一樣。相信他們的話,至多不過得一點人天福報。至于要脫離輪回,超生極樂,應該徹底服從佛的教訓,一切旁門外道和架乩扶鸞的書籍,都不能看。一般見識淺的人,往往分不清好壞,看見許善書上,都有佛菩薩的名字,便當作真正的佛學書籍看,那是很有害的,所以我說最好少看書,多念佛。
【問】那么您說的這些話,就可靠嗎?
【答】可靠。因為這不是我憑空造出來的,都是古往今來,對于佛學很有研究的人說過的。不過那些書很多很深,普通人看不懂,我把其中要緊的意思,變成通俗的言語來說,使得無論是誰,都能夠明白罷了。
【問】從古到今那些名人的話,就一定沒有錯嗎?
【答】他們說的話也不是他們自己的意思,都是佛經上有的。經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難道講了半天,你還不信佛的話嗎?
【問】我那能不信,佛教誠然可推崇,不過您對其他教門這么不客氣的批評,您難道不相信其他教門的人,也來反對您的話嗎?
【答】不怕,因為剛才已經說過,這些話不是我自己的意思,都是直接間接從佛經得來的。他們要反對佛,自然有佛來承當,與我何干。
【問】您的話句句都好,不過性很不好,今天談的話又太多,我覺得有點模糊了。請您再取簡單了當?shù)闹卣f逼遍,不知您還耐煩嗎?
【答】可以,我且分成幾條來說:
一、 要知人的神識不滅,因果報應是真時的。要脫離六道輪回,必須學佛。
二、 信仰不好的教門害處很大。佛教的教理最高深,宗旨最純正,歷史最久遠,信徒最眾多,所以我們應該信佛教。
三、 佛教的法,法門很多,大概多很難學。最方便最容易的,莫如凈土宗所以我們學佛,應該學凈土宗。
四、 修凈土的人該信這個世界真苦,極樂世界是真樂,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只要我們一心念佛,臨終佛自然來接引,一定不會錯。
五、 修凈土的人,必須愿意脫離這個世界,必須愿意往生極樂世界,也必須一切眾生,同生極樂世界。
六、 修凈土的人,應當時常誠心念佛。佛號不離口,念珠不離手,最好能念到一心不亂,就的確可靠了,但不容易達到一心不亂,尤其以信愿最為重要。
七、 念佛的人,應該尊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并照著自己的力量,隨時隨地多行善事。
八、 學佛的人,應該把念佛行善等一切功德,完全回向凈土。不可但求消災免難,或求天上人間的一切好處。
九、 學佛的人,應該隨時隨地勸人念佛,自己的眷屬親戚朋友更為要緊。以便臨終的時候,好得到他們的幫助。
十、 學佛的人,不可相信外道的書籍。遇有佛學上不明白的地方,應該請真正研究過佛學的人指導,不可聽信旁門外道的瞎說。
以上十條,你只要能記住,信得真,往生西方是穩(wěn)穩(wěn)當當。我可以預先為你祝賀祝賀了。
【問】現(xiàn)在我對于佛教,已經絲毫沒有疑問,決定如法實行了。將來我得以脫離苦海,決定往生極樂,全是沾了您的光,我將怎樣報答您呢?
【答】我不敢受你的報答,我把學佛的好處和方法,老老實實告訴人,是學佛的本分。但愿你著照著我的話多多念佛。同時多勸別人念佛,這樣你的蓮品可以增高。更希望你生到西方,見佛聞法證的無生法忍以后,早日回到這個世界上來,把一切在苦惱中的眾生,完全度脫,那我就很感恩了。
其人已經徹底無疑,欲仗佛力加被,以期了無障礙,同于佛前禮拜回向云:
一、 回向真如時際,心心契合。
三、 回向法界眾生,同生凈土。
又說偈曰:
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愿將以此勝功德,回向法界諸有情,普愿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附 成復初痛改前愆發(fā)露懺悔文
弟子成復初,隴右頑夫,成紀蠢子?偨鞘茏x,道本未知。唯喜宗儒,先入朱注。以明道纘孔孟之統(tǒng),紫陽集諸儒之成,步步趨趨,無行不服,硁硁兢兢,無言弗從。見其直詆異端,力辟釋道,從此依傍口吻,常食唾余。自以為排左道而衛(wèi)圣學,孰知其遮目睛而詈日昏也。閑有諍友,投以芥針,辯若懸河,證以今古。但以我執(zhí)甚堅,反增臆見。常謂后世圣人,豈能誣乎二氏。歷代師范,決不詿乎片辭。倘其教略有可取,則諸公當為頌揚。今責徒必逮其師,故擊鼠常破其器。矧宋元真儒之多謗,明清學士之橫訶。是故倚愈重而信愈堅,膽益大而詞益厲。加以門戶極嚴,不許窺柱下天竺之書。硯友力助,甚至斥陰陽鬼神之說。由是運五洲之鋼鐵,鑄成大錯。涅元神之腦筋,迷盡夙慧。斯時也,謗書充乎篋笥,口業(yè)愈乎泰獄。罪將溢乎黑籍,病已入乎膏肓。千苦備經,百方莫愈;驀@其理學被譴,天道無知。不得已閉閣自思,口過猶昧。管子有言,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將通之。一朝憬悟,忽覺獲疚之因。于是仰天椎心,悔不欲生。吞刀刮腹,恨不立凈。甫知群儒謗道,無非是己非人之情。三教同源,舉行覺世牖民之道。從此尊崇佛老,不敢訕黷,以孔孟為依歸,不以程朱是則效也。但宿業(yè)之重,如鰲戴山。消愆之遲,若劍磨礪。遂復持長齋而懲酒,衣道服而旋髽,唯歸命乎至真,又遑恤乎非笑。斧鐫板,剜眉批,爇稿文,謝朋友。時時修性,冀見原于佛仙。夜夜焚香,轉乞憐于上帝。蓋抱痀而自怨自艾者,于茲二十有五載矣。念白駒之過隙,不時垂淚。悲憨獸之罹阱,何日歸林。總期詆訾焚毀,嘲謔涂扯者,無業(yè)不洧。頂禮贊嘆,信受奉持者,無法不學。然而恫瘝仍切,罪障未除,豈少至誠,未足感格。夫一鐙能屏千年之暗,星火能燒萬重之山。慝雖比于五逆,懺已越乎十年。血嘔竭于心中,顙叩腫于蓮下。天意尚不可測,愚頑當復何為。或者隱惡未暴,種識潛藏。用是徹底供呈,發(fā)露懺悔;侍旌笸,仰祈共知。諸佛菩薩,冀垂加被。放光照我,俾我罪障滅而心目光明。運悲攝我,俾我凈業(yè)熟而蓮品超勝。愿以此發(fā)露懺悔功德。令現(xiàn)在同人,已受毒者,同改曲心,未受毒者,各行其道。共稟大通無我之圣訓,咸遵一視同仁之嘉謨。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有情,同圓種智。恭干
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季冬弟子成復初百拜頂禮
跋
跋曰,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人若知因果,自可格除人欲,遵循天理。以復其本具之良知,則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皆由此而擴充發(fā)現(xiàn)矣。佛法者,世出世間諸法之根本也。自后漢入中國,千八百余年,由圣君賢相,通人達士之護持提倡,得以遍布中外。其間雖有三二暴君拘士,辟駁毀除,然皆仰面唾天,適足自污。宋之程朱,閱佛大乘經典,親近禪宗知識,以期竊取其義以自雄。由未遍閱諸經,遍參各宗知識,遂竊取佛經全事即理,及宗門法法頭頭會歸自心之義,以釋儒經,竟成執(zhí)理廢事之邪見。如曰,天即理也,豈真有冕旒而王者哉。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人死之后,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判斫舂磨,將何所施。又氣已散矣,令誰受生。初由執(zhí)理廢事,繼成斷滅頑空。于是大張己見,深辟佛法。謂佛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理,乃為騙愚夫婦奉教之根據(jù),實無其事。此后凡屬理學,皆偷看佛經,皆力辟佛法,不究道之根本,唯以斗庭固執(zhí)。從此治心治身治國治世之法,但存皮毛,了無根本。歐化一至,靡然風從,竟成廢經廢倫,殺父殺母,實行獸化之現(xiàn)象,為自有生民以來之大亂。究其根原,皆由辟因果輪回之學說以釀成之。自程朱以后,學者凡天姿聰明,無不受此遺毒。舉皆自命衛(wèi)道,而不知其畔道也大矣。致大多數(shù)人,畢世無由聞道。亦有始陷覆轍,后痛改悔,自愍愍他,自傷傷他,欲以己之迷執(zhí),作一切人之殷鑒,如甘肅秦安成復初者,又復何限。按其子凈念書云,家嚴自十六七歲,即受程朱遺毒,以辟佛老為己任。惜所居偏僻,佛經殊難一見,又無弘法高僧,超格達士可親近。遂以程朱所說,為千古不易之定論。從茲輒依其說以辟佛老,實絕不知佛老之所以。由其妄辟佛老,并將素所崇奉儒教真正宗旨,亦復迷昧。幸宿植善根,天鑒愚誠,俾其病困多年,以期自反。初則猶謂天道無知,繼則大悟己見悖謬。從茲痛改前非,力修凈行。效了凡之立命,法凈意之革心。雖得心地光明,仍舊目睛昏翳。方知不暴己過,終難消業(yè),倘陳宿愆,尚堪利人。因茲作懺悔文,印送同人,以自己之迷悟,作來哲之法戒。祈光題跋,冀廣流通。因略表受病之原委,期有心世道人心者,同挽頹風,同敦儒行。同修凈業(yè),同沐佛恩。同格人欲之幻物,同致本具之良知。庶可明明德以止至善,持佛號以生西方。罔念作狂,克念作圣,以身作則,普度群迷者,其在斯乎。
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元月立春日釋印光撰
凈語一凈語序
夏蓮居居士著
己亥歲,在重慶,侍先舅父南昌梅公講席,每談及當代佛教學者,必首推夏蓮居先生。念祖素諗舅父不輕許可,因乘間請道其詳。梅公曰此未易言,可少語汝。吾與蓮公師兄,同受戒于安慶地藏庵慧明老法師。蓮公所會集之漢、吳、魏、唐、宋、五種原譯無量壽經,慧老認為古今第一善本,曾共同持經在佛前攝影留為印證紀念。四明觀宗寺諦閑老法師,于蓮公佛學亦為重視,燕京拈花寺省元禪師,為臨濟正宗嫡傳,與蓮公尤為至契。省老最后遺偈,有單提一念人難信,直至離念始不疑。欲知離念真境界,唯尚一念乃發(fā)機。即親筆書與蓮公者,蓮公答以四詩,其中有拋向虛空誰印可,拈花笑倒老禪師之句。此詩到后,省老當即示滅,遠近競傳,嘆為希有,曾載凈語集中,慧老諦老省老三大德,對于蓮公相重若此,則其學行見地概可知矣。又數(shù)年抗戰(zhàn)告捷,調職返都,晤岳父龍友蕭老先生,始知于蓮公為辛亥袍侶,草函為介,因聞蓮公門風甚峻,欲謁而止者凡數(shù)月,及得叩見,倍荷獎誨,乃益感先舅梅公相知相信之深,而數(shù)十年來南梅北夏并稱者,非偶然也。念祖幼承母訓,及舅氏講論,知向佛乘,幸受諾那貢噶兩上師傳承之密法,然于儒佛顯密禪凈各宗,稍窺要旨者,實由我?guī)熒徆喾讲甙l(fā)啟誨,有以育成之。此念祖所永服膺銘勒,莫敢少渝者也。凈語者為我?guī)焹粽n之余,隨機偶成,上卷系令嗣東庵運生兩兄錄存者,已于廿五年前印行海內外,其下卷則由長白黃一如居士輯錄而成,既共合為一編,問序于念祖。自愧弗文未足,仰贊高深,謹就夙所聞于舅氏梅父,及顯密禪教諸大德,推重事實,略述如上。古來凈土之詩,當以永明、中峰、楚石、諸大師之作為絕唱。蓮池、蕅益、省庵、徹悟、諸師繼之。自此而下,漸成通套,幾乎千篇一律。吾師蓮父所作,皆其自道甘苦,直書所見,無一語相襲,無一篇雷同,雖名為修凈之作,實則與禪教顯密均能融會貫通,深入顯出,能令讀者當下心領神會。近代作者未見其匹,此皆有目共睹,非念祖一人阿好之私言,可以質諸十方而無疑也。吾師生平,無時不在學中,故其著作宏富,純從親身體驗而來,立言精當,語無泛施。在文藝方面,除因避亂散失者外,尚存有渠園外篇十數(shù)種,關于佛學最重要,則有會集之[無量壽經],及秦唐兩譯‘阿彌陀經’,‘凈修捷要’,‘會譯引證記’,‘寶王三昧’,‘長壽懺法’,及‘觀音寶典’三種合參。至其會集大經之緣起,均詳載于先舅父梅公所作之序文中。我?guī)熥院M鈿w來,嚴戒收錄弟子,念祖幸由梅蕭兩公困緣,忝列門墻,備聞經論,嘗語念祖曰,真佛徒必能勤儉愛國,佛徒必能嚴守戒律,佛徒必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凡與以上數(shù)則相反者,皆系邪見謬種,波旬眷屬,非本師迦文教下人也。于此可見吾師于世法佛法理解行證為何如矣。師之志行已見于黃一如居士節(jié)錄,王一葉所撰渠園詩序殘稿中,不再贅述。尚有須待補充者吾師每云,佛法中惟凈上宗可以三根普被,因其于一切時一切處,皆能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此與康藏大呼圖克圖即身成就之諾那祖師所云,密宗紅教,乃頓中之頓,亦如中國凈土宗,所謂一句彌陀攝萬法之意相同。白教大德貢嘎呼圖克圖,一見蓮師即曾親告念祖曰,堪任無上密宗之金剛阿阇黎,僅見此一人耳,又云,禪宗達摩祖師口訣,精要了當,直指人心,即大密宗之口訣,可見禪密凈土相即不二,皆圓滿究竟總持陀羅尼微妙章句。念祖以為讀凈語,倘用此等眼光觀之,方不負吾師之深心,與諸大德開示之要路耳。
弟子江陵黃念祖謹序
凈語二凈語上卷
題指月錄(二首)
其一
初祖來東土 教外傳佛意 笑殺寶志公 活埋梁武帝
一葦可渡江 九年但面壁 怪哉此頭陀 真不立文字
既已絕言說 胡為復招忌 屢毒不肯死 忍痛緣何事
后來見神光 面目翻然異 無法與安心 開口又說偈
更予四卷經 秘密為授記 前后若兩人 直似小兒戲
我欲一問之 只履竟西去 從此起葛藤 糾纏永難息
其二
攫取衣缽去 惠明追不回 十載獵人隊 謬被龍?zhí)焱?/p>
失口說風幡 晴空起霹雷 身似菩提樹 高坐明鏡臺
勸人勤拂拭 到處惹塵埃 硬道無一物 空拳誑啼孩
明明神秀語 重新說轉來 化為曹溪水 滔滔遍九垓
留下悶葫蘆 輾轉費疑猜 何處問大通 此意空徘徊
再題指月錄答艮齋
昔年讀此書 拊掌連稱妙 今日重翻來 掩卷成一笑
葛藤千七百 岐途二十年 怕作純功夫 專學口頭禪
說來句句空 行時步步有 掩耳盜鈴漢 虛空笑破口
我佛正法眼 傳燈賴諸祖 徒說盤中甘 那知耕作苦
既而禮天臺 又思習密宗 腳踏十字路 帆祝兩面風
詞章與金石 性理兼事功 棄置雖已久 觸著猶憧憧
往來宗教間 入海欲算沙 針針未見血 步步不到家
眼翳而腹空 說食豈能飽 摸象更捫燭 無事常擾擾
妄念紛紛來 馳求難自己 昨是今又非 顛倒情見里
順迷逆復退 貪去嗔又起 尚未忘得失 何況絕憂喜
粗境猶迷向 細微可知矣 一病經三載 客氣漸漸消
妄想隨之減 猶如退水潮 靜中細檢點 所學無一可
親故凋零盡 看看輪到我 攬鏡一長噓 不見舊時顏
僅余皮遮骨 已無膽包天 如斯而已乎 不禁徹骨寒
佛師父母恩 未報殊難安 業(yè)海猛回頭 連呼錯不止
此等閑伎倆 何能敵生死 昏夜觀明星 南無無量壽
險哉此一轉 否則佛難救 從此發(fā)慚愧 更作鈍功夫
笑自由他笑 愚但安我愚 日暮途尚遙 何堪弄蹉跎
一門深入去 誓欲出娑婆 生老病死苦 恩怨癡嗔貪
完全打迭起 并入一句參 放下舊活計 閉門學齋公
佛外百不知 諸君恕癡聾 持名兼持戒 信愿為資糧
缺戒成魔侶 無愿墜荒唐 一卷六字經 轉破千年暗
眼明志愈剛 天變道不變 人云我念佛 我說是佛念
教內有真?zhèn)?諸佛齊稱贊 撕破舊布衫 掃盡柏樹子
踢倒少室山 掀翻曹溪水 喚回盧行者 牽轉老達摩
與他同合掌 共念阿彌陀
幻余吟(十一首)
廿年憂患三年病 客氣半隨妄想消 垂老幸知歸宿處 一聲佛號海全潮
文章兩漢詩三唐 性理程朱到陸王 教下宗門忙不了 之乎者也誤時光
閉門禮誦學齋公 苦樂忙閑一句中 惹得虛空開口笑 老蓮非復舊阿蒙
古有真修百不管 我今愿學百不知 清磬數(shù)聲香一炷 華池寶樹影遲遲
自呼自醒還自知 念佛見佛成佛時 三際一心無先后 馬鳴龍樹是吾師
聞薰聞修經有訓 心作心是我無疑 聽佛軒中銘座語 拈香先禮雁門師
客來不必問如何 靜對焚香念彌陀 一句彌陀非是少 遍窮三藏未云多
戒定慧學三無漏 信愿行三是資糧 我有神通三妙用 持名頂禮更焚香
甫晨已午又斜陽 誰向時光惜命光 人自談心我念佛 任他掩口笑頹唐
說與旁人渾不解 只有消歸自己休 三載閉門無一字 今朝約略述來由
虛空非大心王大 金石豈堅愿力堅 不斷葛藤千七百 那知教內有真?zhèn)?/p>
自課(六首)
念佛緣何尚未熟 思量卜度誤功夫 掃凈狐疑老實念 更莫模糊掐數(shù)珠
唇皮雖動意紛紜 己尚不聞佛豈聞 真念始能得真感 自欺只可引魔軍
念來字句用心聽 自喚自醒還自應 妄想千般都莫管 聲聲佛號要分明
廣明教理疑方去 死盡偷心念自真 圓顯本空澄眾染 當前一句見三身
佛在我心中念我 我在佛光中念佛 佛念念心心念佛 若待融通是兩物
依正莊嚴是妙有 一心稱念是真空 即境即心成絕待 稍存能所非圓融
答人問話且自勘也(十八首)
人生多病未堪羞 有病不知最足憂 久歷歧途識甘苦 荊榛叢里我回頭
認漚棄海昔年事 鼻孔撩天未識羞 我比迷人加一倍 者番舉著汗先流
入海算沙閑活計 尋枝摘葉舊通家 面皮脂粉重重洗 始倩麻姑癢處抓
略洗鉛華已可憎 廬山真面更無情 有情不是春風面 野渡無人舟自橫
未脫衣裳難洗澡 剛披柳絮怕迎風 從來富戶不夸富 越是窮人偏講窮
但盡凡情無圣解 須知圣解即凡情 掃除見網談何易 才說掃除見已生
臨機豈得避刀槍 不是兒童戲一場 赤手空拳容易會 牽前補后事難商
棒頭死去方能活 詐死佯活總不堪 金豈畏爐泥怕水 雷生數(shù)語是司南
投針見血方知痛 持棒掠空事豈干 磨出秦時舊鏡子 借人照己膽先寒
宗門最忌談境界 教下止許論功夫 除卸行持無見地 半瓢不是整葫蘆
舉來便會何曾會 看去似知實未知 我把棒槌作針用 終須鉆透這層皮
不貪玄妙不求奇 莫討便宜莫自欺 識得平常見玄妙 真能老實是便宜
雙眼若明行自穩(wěn) 三心未發(fā)信非深 庭前薝卜香如許 墻外余芳未暇尋
腳根無線似飄蓬 才出迷途又失蹤 欲得八風吹不動 須從一句定綱宗
舊雨高才憶兩人 談玄嘲凈自成音 歸途一步迷來路 望斷懸崖沒處尋
一句合頭千劫債 片言錯答野狐身 妄譚般若尤堪懼 抱病掩關懶見人
薝卜林中幻化身 拈來寸草作金針 阿誰智訖情枯后 方信蓮居不負人
行人各自有因緣 把手強牽總枉然 滿地蓬蒿付灰燼 始堪耕種作良田
兒憶母(三首)
慈親德慧世間稀 端坐西歸原不違 罪苦癡兒逃逝去 飄零十載尚無依
天涯踏遍漸知非 佛外別無向上機 欲報親恩惟念佛 幾回西望淚沾衣
兄北弟東妹京華 那堪老病各天涯 夢回空有思親淚 未到西方不是家
勸戒(三首)
持來凈器方盛乳 失去戒珠易入魔 身口未嚴禮懺廢 波旬鼓掌笑呵呵
縱未全持先戒殺 戒殺尚難說甚么 此心已與佛相背 安得慈尊愿力加
果報相尋事可哀 誰從因地識輪回 漫天劫火炎炎里 都自殺生一念來
不覺
不覺沉淪苦 難期道味親 夢長憐故舊 病久惜精神
有福方持戒 無緣枉勸人 圣狂分一念 未可委前因
常談
小智不如愚 淺人每自喜 馳求難挽回 顛倒扶不起
平實與商量 嗤為常談耳 道在平常中 惜君未曉此
良師
病是良師友 銷融妄漸休 身曾經九死 志愈藐千伙
一室唯供佛 三年不下樓 半生慚悔處 棄海認浮漚
書感
卞和抱璞空余洎 豫讓吞聲尚有身 嬰臼肝腸賁育膽 雪中斷臂爾何人
賣漿者
路傍關去雜貨店 門內擔來豆腐挑 雜貨般般別處販 豆?jié){滴滴自家熬
寄雷生
感君毒棒連三月 警我迷頑廿九年 今日相酬唯一語 須知凈土外無禪
客笑
老病掩關意漸閑 客來翻笑性情偏 手中一串菩提子 拈起依然個個圓
戒嗔
須燎執(zhí)燭渾無事 羹污朝衣翻慰人 喜怒由心豈在境 如何學道苦生嗔
蓮味
市果盤蔬久厭餐 隔墻桃李本無緣 前年種得白蓮子 今日嘗來味更鮮
大病中口占二偈辭世(二首)
生已無可戀 死亦奚足厭 本來無生死 生死由心現(xiàn)
了知諸法空 始信一切有 西方有極樂 有佛無量壽
問東答西(九首)
莫道心情太寂寥 情懷自愧未全消 蓮居佛法無多子 僅識西方路一條
非我念佛佛念我 東方未識故疑西 一方正后方方正 初步迷時步步迷
凈不須禪禪須凈 未能知有豈知空 西方依正莊嚴地 不是幡兮不是風
不是風兮不是幡 思量擬議隔重關 何勞更舉無生話 一句彌陀萬境閑
勸人學佛猶容易 令識西方事大難 為底梅花香未放 因無徹骨一番寒
有人問我西來意 合掌向西念慈尊 我只歸元無二路 任他方便有多門
共說修行須徑路 徑中捷徑唯西方 曹溪剩語人人曉 放下壇經細酌量
若非諸佛勤護念 至今仍不識西方 聞道已遲敢自棄 惜哉載卅好時光
普被三根濟三有 圓超圓攝無量門 誰能自念勸人念 是即名為報佛恩
某君喜談禪,見輒滔滔。予唯默對,怪而告詰,賦此報之。(兩首)
笑指湖心月一丸 澄懷似此許談禪 眼前便是三生石 火內誰開五色蓮
天女維摩宜并解 南能北秀未容偏 縱然吸盡曹溪水 也應空山坐十年
路滑莫輕上石頭 布衫一領出青州 阿誰問衣無生話 且坐吃茶歇去休
掃卻庭前柏樹子 牧來露地水牯牛 鐵圍山下黑風急 試看橋流是水流
題天青蕉白荷盤研
荷盤研露寫新詩 甘作詩人亦是癡 洗凈世間文字習 寫經畫佛傍蓮池
梅月古研
鐵干冰心玉一枝 移來栽向硯頭池 寒香徹骨月華滿 正是蓮居晚課時
無悶(兩首)
狂心果歇方無悶 世不能知道始尊 九死余生契此語 紛紜幻跡更何論
兩字渠園亦幻余 園非是我我非渠 浮生有境終歸幻 除卻蓮邦未可居
今昔(兩首)
風云湖海昔猶龍 經卷蒲團此禿翁 傀儡登場兩出戲 個中誰是主人公
人嘲龍性隨云去 我幸禿翁是少年 白業(yè)堂前新活計 華池學種未開蓮
題凈土詩鈔
愛讀五家凈土詩 中峰楚石到蓮池 靈峰西去省庵寂 百偈徹公亦總持
禿毫
半管禿毫吾不貧 課余偕爾樂殘春 寫來都是家常話 留贈他年同樣人
聽佛軒課余宴坐(兩首)
踏破疑城信愿專 個中甘苦未須傳 幾回欲逸脫韁馬 一線孤牽上水船
病久確知念佛好 魔多反使道心堅 迷云障霧重重過 瞥見澄潭月影圓
坐閱空花又一年 唯期寡過厭談玄 每將妄習從心洗 漸覺佛聲逐念圓
動靜相依清凈戒 根塵齊攝寶王禪 樂邦苦海歷然在 何去何從莫問天
今人粗窺唯識,便撥凈宗是非余,斗諍堅固,目睹現(xiàn)狀,慨然而已。
法門無量本圓通 那得分張矜異同 幾訐名言添教海 一聲佛號滿虛空
西方要訣經疏在 東土嫡傳性相融 唯識何嘗輕凈土 慈恩莫忘舊宗風
經行
少壯俄頃老病侵 幾人未老惜分陰 樂邦路穩(wěn)牽誰走 世道歧多聽自尋
幸有一長唯念佛 了無可說且觀心 空堂叉手經行久 忘卻秋宵月滿林
家人晚課(六首)
鬧市聲中念佛堂 一家凈課晚瑯瑯 譚玄不學龐居士 自有蓮風四面香
般若菩提共一行 童嬰半解禮空王 大孫七歲嫻梵唄 也唱阿彌相好光
贊□引開六字經 蓮居記數(shù)最分明 輪珠百八徐徐轉 坐看兒孫繞佛行
圣解凡情不用消 洪名才舉海吞潮 自他三世何曾隔 萬億途程未是遙
魚磬聲聲凈客塵 聽時更比念時真 阿翁半世為奴仆 幸得彌陀作主人
宗門回首袁宏道 儒教翻身彭二林 欲問風光在何許 虛空一片海潮音
幻余室幻語,運兒節(jié)錄第五卷,舉似省元禪師。頗蒙印可,題二偈,賦此報謝(五首)
工迥更耕岡光江 南無西方是故鄉(xiāng) 欲叩宗門問境界 翻嫌境界是文章
歧途歷遍足生繭 苦;仡^鬢已絲 薄有善根堪自信 樂邦路穩(wěn)漸能知
離念未能方念佛 是心是佛久無疑 全身已在含元殿 更把長安問向誰
縱能離念還須念 不念彌陀念阿誰 眾生無盡愿無盡 念佛何嘗有已時
半生踏著一條路 夢話寫成幾句詩 拋向虛空誰印可 拈花笑倒老禪師
奈爾何(二首)
不念彌陀念六趣 非歸凈土歸娑婆 兩條道路分明甚 背佛趨魔奈爾何
此事本來也太奇 頓教一念越三祇 佛云難信誠難信 萬億人中一二知
答任城靳艮齋居士(三十一首)
放下昔年舊葛藤 鈍根久不慕傳燈 尚余一句彌陀在 萬法皆空愧未能
唯堪念佛兼持戒 根器如斯敢自欺 此是蓮居立腳處 和盤托出報君知
塵根雖小法非小 直向西方路豈偏 六字真經含萬象 何來大小與偏圓
公嫌念佛執(zhí)心重 我恨執(zhí)持尚未堅 千萬句能如一句 那時重與論偏圓
傳戒法師老慧明 教吳念佛意難傾 不施棒喝但無語 頗怪此翁太世情
無言即是三頓棒 覿面失機敢怨人 當日云何不知痛 只因習氣遍全身
多生習氣油中面 一句彌陀暗室燈 照破無明從此始 宗風敬謝嶺南能
曾修止觀禮天臺 枯坐經年解未開 那知三觀三摩地 都自一心一句來
觀即是能境是所 能所熾然妄豈除 舉體在纏遑說斷 從頭更作鈍功夫
地水火風悉是假 生老病死又成空 中道畢竟在何處 一句彌陀空假中
復遇禪師號省元 堅云念佛勝參禪 馳求我更尋方便 念久原來在佛邊
真言宗遇白尊者 灌頂曾傳六字明 顯密圓通佛一句 千潭月朗水同清
攝禪歸凈從來有 離佛談心未始聞 百千經論分明在 早已從頭說與君
君觀真如論三昧 我甘老實依蓮池 有愁莫向無愁說 除卻阿彌總不知
念念洪名大圓鏡 聲聲佛號水清珠 無量壽光體相用 更于何處見真如
千圣齊臨遮不住 萬牛共挽豈回頭 虛空縱令有時盡 我此持名永未休
直趨無上菩提路 破釜沉舟自主張 我有愿王作法鎧 饒他棒折愈生光
宗乘教海兩汪洋 那有功夫論短長 八教五宗吞一口 持名而外更何商
能知怯弱勝輕狂 愿切行專鐵變鋼 莫負凈宗真法乳 梁唐兩譯細參詳
君已見性稱斷縛 我猶學地作功夫 境界相懸難湊泊 何堪依樣畫葫蘆
三量齊彰說非量 繩本全麻認作蛇 不是葫蘆不肯畫 畫成早已變冬瓜
敢把冬瓜印自己 未聞佛法作人情 欲將不肯酬高誼 沖口彌陀又一聲
都攝六根學勢至 返聞自性奉觀音 此真我佛異方便 向上一機莫漫尋
能念心外別無佛 所念佛外豈有心 直指單傳無過此 莫將落葉作黃金
是心平等無高下 徑路修行有易難 蟻子上山帆順水 如何并作一般看
斯世無如我敬公 相期自不與時同 年來頗抱杞人慮 第一嚴防豁達空
公垂耳順我知非 駒隙晨光恨熹微 欲仿匡山邀伴侶 可憐眼底故人稀
此事豈容再蹉跎 快哉一語抵長歌 若要不墜蹉跎路 只有彌陀念得多
濁世相期與相愛 明公而外更何人 佛恩難報各珍重 誓向今生度此身
若人專念彌陀佛 是名無上深妙禪 真?zhèn)鹘虄确置髟?教外何須慕別傳
敢詡金剛不退心 難將片語昧前因 這重公案誰拈卻 問取蓮花國里人
卜居示兒(四首)
槐西老屋氣清疏 十載播遷暫此居 凈掃廳軒先供佛 旁開畦圃為栽蔬
漸無廣廈庇寒畯 頗愿佳兒讀父書 福地須從心地卜 祥光每集德人廬
阿翁笑比石頭頑 恥效兒童說苦酸 五十家居三四載 半生哀樂萬千端
但聞王謝淪傭保 幾見庭柯集鳳鸞 客邸幸能蔽風雨 不堪南望水天寒
懶從秦燼問渠園 海市干城久等觀 究竟堅牢唯佛土 往時遷執(zhí)誤儒冠
老懷漸覺災涼少 汝輩勿忘世路艱 陋巷可居人莫陋 眼中宮闕幾興殘
了緣未易且隨緣 借境觀心境自寬 過眼暫時分好丑 到頭半點不相干
蒲團坐破乾坤小 佛號持純妄念單 剎那詩魔妨凈課 應知結習斷除難
贈某居士(十六首)
如何習凈又吟哦 從古詩人妄想多 珍重余光多念佛 更莫平地起風波
若問如何出愛河 只有彌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樂土 倘生不免墮娑婆
誤人第一是多疑 疑網纏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純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關念阿彌 念得疑情連蒂斷 到此方知我是誰
泥牛入海隨波散 在冶良金色更光 道力須從境上煉 不是閑話說一場
宇宙生死大疑團 其余枝葉總無干 若從枝葉疑將去 欲破疑根事恐難
心地常飛六月雪 火內方開五色蓮 子細思量無別術 單提一念要勤專
舍身不難舍念難 此是學人第一關 欲乘寶筏渡苦海 切莫尋常被眼瞞
念佛不難斷疑難 疑根便是鐵圍山 此關不破終成誤 甘露每同毒藥看
道人須學石頭頑 那有功夫說苦酸 煉得此心頑似鐵 風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夢何須說 執(zhí)夢為真更笑人 般般過去都成夢 只有當前一句真
疑心凈盡見真心 凡圣良田一念分 全在功夫綿密處 非關慧解與多聞
正念堅持即是慧 思量卜度轉成癡 掃除自己閑枝葉 除卻阿彌百不知
病根深處無須諱 肯念彌陀已得醫(yī) 萬行莊嚴勤警惕 念頭才起愿王知
生處熟時熟自生 熟來一念也相應 但肯勤添灶下火 何須過慮釜中冰
無心始可登覺路 有口只宜念彌陀 佛號萬千猶患少 世緣半句已嫌多
飛月蓮觀
一字含千埋 圓明萬象賅 息風通覺路 心水潤華臺
皓月孤懸處 紅蓮八葉開 果能觀自在 即得見如來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念佛聲
檐際椿杉次第青 今春首度到階庭 鄰家笑語遙相顧 常聽此翁念佛聲
學法(二首)
佛法貴精不貴多 洪濤萬里一帆過 竹頭木屑空飄泊 不解成舟難渡河
佛法貴精不貴多 也應多里廣搜羅 剝蕉釀蜜絲抽繭 杵欲成針須耐磨
神珠
我有神珠曠代珍 光明四徹照迷津 兒童不識珠無價 只好隨緣舉似人
會校無量壽經粗竣敬題二偈(二首)
傳譯獨多來最先 五年讀校亦前緣 慈尊加被成斯本 遍放神光照大千
此是凈宗第一經 詳賅圓頓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 雖欲暫聞亦不能
- 上一篇:趙樸初的人間佛教及其特點
- 下一篇:歧路指歸八 念佛人臨終的準備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