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釋佛義

  略釋佛義

  宗教信仰是心靈上虔誠的寄托,信仰應了解教義與道理,才不至于落入迷信或盲目的遵循。中國是文化悠久的國家,中國的文化及道德思想是舉世景仰的;文化和道德思想間接地帶動了宗教哲學。因此,佛教浩瀚隱賾的哲理,隨著歷代高僧大德及士大夫的弘揚,終于在中國落地生根了。

  佛學是一門教導覺悟的學問,要解除人生宇宙的迷夢,得自在解脫,必當研修佛法,欲研修佛法,首先,當先了解佛義,才算對佛法有了基本的認識。

  佛(佛陀)—覺者、智者

  佛有三身—(一)法身

  (二)報身

 。ㄈ⿷

  佛有十種德號—如 來

  應 供

  正 遍 知

  明 行 足

  善逝世間

  無 上 士

  調(diào)御丈夫

  天 人 師

  佛

  世 尊

  如何成佛—(一)發(fā)四弘愿

  (二)發(fā)菩提心

 。ㄈ┬菩薩道

  佛(佛陀)

  佛,是梵語“佛陀耶”的簡稱,譯為“覺者”或“智者”。覺有本覺、始覺、究竟覺、自覺、覺他和覺滿等六種。以下讓我們一一來介紹。

  一、本覺——一切眾生本具如來(佛的別稱)智慧德相稱為本覺。本覺是人人本具,不假修為:覺本覺即是佛,迷覺本覺即是生死凡夫。所以古德有云:“眾生在凡,迷此本覺而為不覺眾生;雖不覺,而此本覺佛性未嘗遺失。”又在大乘經(jīng)中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此即謂本覺佛性是自性本有。

  二、始覺——一切眾生本具天真佛性,但因無始流轉(zhuǎn)生死,迷而不覺,今幸逢善知識開導或經(jīng)典指引方始覺悟;本具佛性無始一定迷之,今始覺悟故名始覺。

  三、究竟覺——眾生由本具佛性(本覺)“內(nèi)熏之因”,遇佛法善知識(了知佛法的人)開導及經(jīng)典指引“外熏之緣”,因緣具足,方始覺悟(始覺屬事)。覺悟己,以始覺智照本覺理(本具佛性屬理),時時回光返照自心,照破一切妄想、煩惱、迷惑,惑盡智圓復本心源,究竟清凈,豁然大覺,是名究竟覺,亦稱名為佛。其次,覺依他兩方面而言有三:

  一、自覺——即是依本覺內(nèi)熏為因,善知識及經(jīng)教外熏為緣,生起始覺之智,了知吾人身中有不生滅性,如能稱性(本性)起修,必得成佛;自覺是不同于凡夫迷而不覺的,自覺是依自利方面而言的。

  三、覺他——覺他屬菩薩行,以自覺之理輾轉(zhuǎn)教化他人,令他人亦能覺悟,發(fā)心修行,出離生死。覺他是不同二乘人(聲聞、緣覺),唯獨自利心,無利他悲愿。

  覺滿——自覺屬慧足,覺他屬福足,;兩足尊方堪稱——佛;是故自覺、覺他二種功行圓滿(覺滿)即是佛。自覺圓滿斷五住煩惱:(一)根本煩惱;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一切無明。(二)枝末煩惱:三界一切見、思二惑;見惑,諸種妄見,邪分別計度道理而起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思惑,思慮世間事物而起之妄惑、貪、?、癡、慢、疑等)。又得了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等四智菩提,智慧具足。覺他圓滿方面,必經(jīng)三大阿僧?劫(無量劫)修行,并住百劫修福,福、慧滿足,則堪稱為覺行圓滿的人。覺者的“覺”之一字,又有覺察與覺悟二義。從凡夫地說,“覺察”功夫即是對于自己心中煩惱障,念念警覺注意,時時不被它所擾,如此日久煩惱即漸伏漸斷,本性功德顯現(xiàn)。次說“覺悟”,就是用以對治所知障。有了所知障,即對于一切所知境界,昏昧無知或知而帶有錯覺,覺悟就對所知一切境界清醒、分明。譬如一人昏睡,則不識知方向,夢中顛倒故;然待清醒,一一分明。從上幾個釋義我們得知,“佛”并非一般世間人所誤解崇信的神明或偶像;只是充滿理智及大智慧的智者。

  再次,“佛”的另一釋義:智者,智是指智慧,專指佛法般若的智慧,與世智辯聰?然不同。眾生心性本自清凈光明,具足般若智慧,但由無始以來一念不覺“無明”而障蔽了心性,致使本自光明的心性,隱而不顯,眾生慶逢佛法,依教修持自可轉(zhuǎn)識(無明的作用)成智,轉(zhuǎn)煩惱成菩提,心性本有智光漸次顯現(xiàn)矣!依智慧顯露淺深可分為三種智:

  一、一切智——指能知法總相的智慧,亦是能了知一切萬法不離因緣所生,無有自性,所以是空;譬如:磚、瓦、石頭、水泥等合成房屋,但由于“緣成”故無有不變的實體。小乘四果羅漢,大乘十住菩薩,同斷見思二惑,即開一切智。

  二、道種智——此智能知法之別相,蓋因菩薩利他悲愿切,從空出假,應緣度化,非同小乘羅漢入偏空涅?,不度眾生,唯求自了生死。然度化眾生,必須了知,佛“道”法,利各“種”根器眾生心理。佛法與眾生,雖是緣生性空,無有自性(空相),但他們卻都是緣生現(xiàn)有,各各差別不同。此是別教十行菩薩,斷三界內(nèi)外塵沙惑,能應用諸佛道法,廣利群生之智慧。

  三、一切種智——此智是通達總相、別相的智慧;此智唯佛究竟圓滿,唯佛知一切道及一切種,無一事而不知,無一事而不辨。此則斷根本無明煩惱,見空有不二中諦理、通達總相別相的佛智慧,由此可知,佛是智、覺圓滿的大覺之人;在自行與化他都做到了圓滿、究竟至善的境界;人格、修養(yǎng)、智慧及福報亦已圓滿。佛有三身

  一切眾生雖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本具佛性),而在道德、智慧、福報比較上,凡夫與佛實有天壤之別。在身方面,凡夫則積聚業(yè)報以成身;佛則不然,業(yè)盡識(識情)空故,而有法、報、應三身。

  一、法身佛——屬理積聚,乃積聚真如理法以為身,真如理法,無始無終,圓滿清凈,遍一切處(無形亦無相,盡虛空,遍法界);因此,法身佛亦名為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

  二、報身佛——屬智慧積聚,積聚一切種智以為身,真智圓滿;有始無終,一切妄惑清凈、圓滿(此屬法身理體所現(xiàn)之“相”);所以報身佛亦名為圓滿報身慮舍那佛。

  三、應身佛——屬功德積聚,積聚無量功德以成身。經(jīng)三大阿僧?劫勤修菩薩道,積聚;,百劫種相好,時至極熟,應緣出現(xiàn),有始有終(此屬法身理體所起之用);應身佛亦名千百億化身佛。佛有十種德號

  我們一般都稱“佛”或“佛陀”。但在一般經(jīng)典內(nèi)另有十種德號的稱呼,而每個德號各有它特殊的意義。讓我們共同來研討,每個德號的意義及釋義。

  一、如來——此表佛五蘊中的色蘊(五蘊;色、受、想、行、識)。“如”表法身不動的理體,“來”表佛法身理體有隨緣應化之用;這也就是佛為度眾生,隨緣而示現(xiàn)的妙色身。

  二、應供——此表佛五蘊中的受蘊。佛是世出世間的圣者,也能受九法界眾生的供養(yǎng)(九法界: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聲聞、緣覺、菩薩),而能三輪體空(能受、所受、受物清凈),且受不可思議妙樂,故稱應供。

  三、正偏知——此是佛五蘊中的想蘊。一般凡夫眾生顛倒執(zhí)著在有,但三乘圣者(聲聞、緣覺、菩薩),證偏空而不究竟,惟佛能正偏而知一切諸法。

  四、明行足——此是佛五蘊中的行蘊。佛是;蹆勺愕氖フ撸魇潜砘,行是表福,;蹆勺阕鸸史Q為明行足。

  五、善逝世間解——此是佛五蘊中的識蘊。生滅既滅,寂滅現(xiàn)前,證入涅?是為善逝。依體起用,能解世間一切事理,是名世間解。此德號亦含有菩提義。

  六、無上士——此德號含崇高義。菩薩通稱法身大士而有佛為上,惟佛圓凈無明,圓證法身,無一能比,故稱無上士。

  七、調(diào)御丈夫——此德號含善調(diào)義。佛具慈悲方便,攝受眾生,具威德能力,能折伏剛強難化的眾生,故稱調(diào)御丈夫。

  八、天人師——此德號有師范義。佛具無量福德智慧,堪為人間及天上的導師。

  九、佛——此德號是最常見,亦是家喻戶曉的,含有覺智義。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圣者,故名為佛。

  十、世尊——此德號具有尊敬義。我們世間六道凡夫及出世間三乘圣賢,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皆沐佛恩德,故稱為世尊。

  以上十個德號是佛的通號,依佛經(jīng)云:佛名在劫初諸說上皆有萬名,眾生漸鈍則滅為千名,眾生愚昧則滅為百名,眾生更愚則滅為今之十名。而釋迦牟尼佛在人界成道,故應之而立十號。以上十個名號是最常見的,身為佛弟子應當對它們有基本的了解才對。

  現(xiàn)在我們居住的世界中,最常聽聞的佛名,可說是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了,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則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以下我們將兩位教主更詳細地介紹一下。

  佛名號都各自有他不同的意義;這兩尊佛亦不例外。釋迦,譯云能仁,代表此佛具足悲德;牟尼,譯云寂默,代表此佛具足智德;悲智二德雙運是釋迦牟尼佛的特色。釋迦牟尼佛,依一般經(jīng)書記載是在三千余年前,中印度迦毗羅國凈飯王的太子,俗名悉達多,姓喬達摩。太子十九歲時,舍去富貴,出家修道,參訪外道六年,后又在雪山苦行六年,于三十一歲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成道,證了佛果,說法四十九年,八十歲在拘尸城外娑羅雙樹林下入滅(涅?);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此世間,一期應化的事跡。據(jù)梵網(wǎng)經(jīng)云,釋迦牟尼佛早遠劫已成佛,大悲度生之故,而來此示現(xiàn)八千返,由此可知,佛菩薩的悲愿實在偉大。

  釋迦牟尼佛,成佛因地乃經(jīng)三大阿僧雙劫(無量劫),行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又住百劫修福因,是;蹆勺愦笥X的圣者。他所教化的世界,就是我們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娑婆世界(亦名:堪忍世界)。所以,我們一向稱他為“本師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譯云:無量壽、無量光;代表此佛法身壽命無量,此佛智光遍照法界,身光徹照十方無量。所以“彌陀經(jīng)”云:“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劫,故名阿彌陀。”又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阿彌陀佛,又譯云:無量覺,阿,無之意;彌陀,量之意;佛,覺者意。故念彼佛名時,即是念念提醒我們趨向覺悟,轉(zhuǎn)迷成覺。阿彌陀佛現(xiàn)居過此世界十萬億佛士之西,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依“彌陀經(jīng)”云:“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由上得知,阿彌陀佛也是發(fā)廣大因愿修行,行滿果圓的成就者。彌陀因中(依無量壽經(jīng)載)為轉(zhuǎn)輪圣王,聞世自在王佛說法,從佛出家,名曰法藏比丘,對佛發(fā)四十八大愿,莊嚴極樂,依正二報,發(fā)廣大因愿歷經(jīng)兆載永劫修行,爾后行滿果圓。故知彌陀果德。真實不虛,F(xiàn)今所成西方極樂凈土,九品四士接引十方世界,念佛愿生彼國眾生,亦是真實不虛的。釋迦徹底悲心,無問自說彌陀經(jīng),亦多番贊勸受持此經(jīng)不可思議功德。又彌陀四十八大愿中第十八愿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所以,一心稱念彌陀圣號求生西方凈土,以滿菩提大愿,實是現(xiàn)今我末法眾生,至簡至易的法門。

  以上,我們略為介紹兩位常聞的佛。但,十方三世亦有無量無邊的佛,繁而難述,謹此兩位與我們較有緣者,概略介紹。如何成佛

  釋迦牟尼佛當時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成道時嘆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這也是說,眾生平等自性,各各本具,只要如理如法的修持,即可證得。但,到底要如何才可證得平等自性而成就佛果呢?

  第一、要發(fā)四弘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發(fā)四大愿是愿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基礎。

  第二、要發(fā)菩提心:(一)直心:正念真如(自性)。(二)深心;愿修一切善法。(三)大悲心:愿度一切眾生。發(fā)菩提大道心,是發(fā)心修行成佛的因地心。

  第三、要行菩薩道:(一)自利:依聞、思、修,成就戒、定、慧三學,得自在與解脫。(二)利他;修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萬行,成就萬德莊嚴。自利,慧足成就;利他,福足成就。;蹆勺阕,即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

  結(jié) 語

  在覺者方面釋之,佛是究竟覺悟的大覺者,是覺行圓滿的;蹆勺阕,是破煩惱障得涅?,破所知障得菩提的究竟成就者;在智者方面釋之,佛得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的大智慧者。佛乃親證法、報、應三身的成就者,且有十種不同的德號。最后,我們亦研討了兩位常聞的佛及如何成就佛果,希望如此,您對佛義有概略地了解。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