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人類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托而探求于宗教;各種宗教也為了人類和諧的共存而制定各自的道德準(zhǔn)則。佛教,嚴(yán)格言之,它是非宗教亦非哲學(xué),它是——佛陀的教育;但是,佛陀也不例外地制定了眾生共存的準(zhǔn)測,在佛法中稱之為——戒律。戒是防非止惡的作用,律是和合僧團(tuán)的軌范,戒律,從佛教整體性來看,其目的無非要使人們依教奉行而達(dá)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而已。所以在大智度論中談及佛法的修學(xué)有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何為諸惡?何為眾善?如何防非止惡,廣行眾善是我們本文所要研討的。

  通俗迷心—心念引因果、心念為惡源

  防止諸惡(五戒)—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

  通俗迷心

  在還未深入研討善法與惡法之先;讓我們先共同來研討一般人所迷惑善惡及顛倒因果的問題。一般人往往在于自己心理上無法了知,心念是一切善惡及因果的總根源。華嚴(yán)經(jīng)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又云:一點動則萬變,江村煙雨蒙蒙。這就是言心念是一切因果善惡之本。佛法對人生的看法是建立在三世因果上;一切萬法不離因果,善因得善果,惡因則得惡果,而我人命運果報之源則建立在心念上。所以心中的起心動念,直接影響了身、口二支的行為,又由于身、口慣性地行為,無形之下也造成了習(xí)慣及性格了,正由此即造成了未來命運的果報矣。因此,我們認(rèn)為修行的基礎(chǔ)功夫,當(dāng)先學(xué)曾子一日三省己身的功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又更進(jìn)一步地,深省到起心動念,善念或惡念之間。從上面對于心念深刻的研討,我們得知佛法的修學(xué)是從心念上下手的。但一般人們,當(dāng)您向他們言及修行及學(xué)佛,他們總回答:“我的心好,何必學(xué)佛呢?”由此可知,一般人對于自己的心理是迷惑不知的。

  據(jù)佛法的唯識學(xué),對心理上有很詳細(xì)的分類。我人的善心所只有十一個,而惡心所卻有二十六個之多。下面,就讓我們依唯識學(xué)一一簡要地介紹它們。善心所十一個包括有:

 。ǎ保┬

 。ǎ玻精進(jìn)

 。ǎ常⿷M

 。ǎ矗├

  (5)無貪

  (6)無?

 。ǎ罚o癡

 。ǎ福┹p安

  (9)不放逸

 。ǎ保埃┬猩

 。ǎ保保┎缓。

  惡心所二十六個包括有:

 。ǎ保┴

 。ǎ玻┼

 。ǎ常┌V

 。ǎ矗┞

 。ǎ担┮

 。ǎ叮⿶阂

  (7)忿

 。ǎ福┖

 。ǎ梗⿶

 。ǎ保埃└

 。ǎ保保┱N

  (12)諂

 。ǎ保常

 。ǎ保矗┖

 。ǎ保担┘

 。ǎ保叮⿷a

  (17)無慚

  (18)無愧

 。ǎ保梗┎恍

 。ǎ玻埃懈怠

 。ǎ玻保┓乓

 。ǎ玻玻┗枭

 。ǎ玻常┑襞e

  (24)失念

  (25)不正知

 。ǎ玻叮┥y。由唯識學(xué)的分類可知,我們的心,惡心所是多于善心所的,造作惡業(yè)的比例是多于造作善業(yè)的;因此,墮落惡道的機(jī)會是多于生于善道的,所以時時檢點自己實是修行者的當(dāng)急要務(wù)。又,一般人言:“心好,何必學(xué)佛!”這種觀念是迷惑不知的。

  從上文我們即知修行當(dāng)好好的觀心,修心,去惡從善的根本乃由心地上下手用功。但,成圣賢與成凡夫之分乃在乎一念之判而已,從博地凡夫只要嚴(yán)察自心,戰(zhàn)戰(zhàn)兢兢,成圣成賢是絕對可能的;相反地,如果博地凡夫不嚴(yán)察自心,未斷一切惡,永遠(yuǎn)沈渝生死苦海是難以避免的。

  至于凡夫如何能離苦得樂,如何克念作圣呢?佛法中的四正勤則是最有效地方法。四正勤即是:

  (一)已生惡當(dāng)令斷

  (二)未生惡使不生,此兩點就是——諸惡莫作。

 。ㄈ┪瓷飘(dāng)令生

 。ㄋ模┮焉剖乖鲩L,此兩點就是——眾善奉行。

  我們?nèi)绻茉诖朔椒ㄉ吓τ霉π蕹郑帜茏龅剑?ldquo;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此惡法能斷,善法增長,意念則能漸趨于清凈矣!智慧當(dāng)然也會日日增長,佛法的體悟也會漸趨于——正見。所以有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此句話即是一切修持法門之本。

  現(xiàn)在我們已知要轉(zhuǎn)凡成圣當(dāng)依四正勤去努力,諸惡為何?佛法上如何防止諸惡?下面,就讓我們從五戒與十善來研討,五戒:

 。ǎ保┎粴⑸

 。ǎ玻┎煌当I

 。ǎ常┎恍耙

  (4)不妄語

 。ǎ担┎伙嬀

  這是道德的最低準(zhǔn)則,也是保人身、防惡道的根本;十善——

 。ǎ保╇x殺生

 。ǎ玻╇x偷盜

 。ǎ常╇x邪行

 。ǎ矗╇x妄語

  (5)離兩舌

  (6)離惡口

 。ǎ罚╇x綺語

  (8)離貪欲

 。ǎ梗╇x嗔恚

 。ǎ保埃╇x邪見,這些包括了身三業(yè),語四業(yè)及意三業(yè),其實,它們也是五戒的詳細(xì)分類,為了究竟離十惡,我們可進(jìn)一步地做下列幾項:

  (1)救生

 。ǎ玻布施

  (3)梵行

 。ǎ矗┱\實語

 。ǎ担┖驼娬Z

 。ǎ叮⿶圮浾Z

 。ǎ罚┵|(zhì)直語

 。ǎ福┎粌粲^

  (9)慈悲觀

 。ǎ保埃因緣

  果真能依循以上十項,身、口、意三業(yè)已算趨向清凈了,但,這樣還是屬于消極的防非止惡而已,更進(jìn)一步地當(dāng)積極的行善才對!

  結(jié) 語

  以上幾點,我們概略地了解,心念引因果,心念是惡源;一般人迷心不知自心中惡心所多,又,圣凡之分判是在一念之間;四正勤是修學(xué)之根本,諸惡分身三業(yè),四口業(yè),意三業(yè),但五戒及十善是防非止惡之本;六度波羅蜜,普賢十大愿王及發(fā)菩提心是積極地行善。有了這些基本概念,相信您對——“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句話也該有了概略地了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