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52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52集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fù)如是。

  【善知識!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空f什么叫〔定慧〕?前面講的是定慧的道理,現(xiàn)在是講譬喻。一般人不會譬喻,很容易談道理或談故事,或談新聞,他不容易以日常生活的方式來譬喻。很多道理用譬喻的方式很容易懂,大家要常用譬喻。[燈]喻定,[光]喻慧。燈光表面上看起來像在那邊如如不動,所以用來譬喻「定」的意思。如果燈沒有光,這個燈就沒有意義,就好像你家裝電燈都不會亮,那一點意義都沒有。裝電燈的目的就是要發(fā)亮才有用,所以光就是用。用什么?就是智慧,觀世音菩薩后面的一個圓光,就是智慧的意思,所以佛光普照就是開啟你的智慧。就像你晚上回家,電燈沒有開,一片漆黑,看不清楚,就像我們愚癡,什么真相都看不懂,什么是正確也不知道,因為你沒有開燈,沒有開燈就是沒有智慧,所以人生這條路走起來很坎坷、很辛苦。你要看清楚就要開燈,你人生要順利就要有智慧。

  【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體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復(fù)如是!考僭O(shè)沒有〔體〕,就不會產(chǎn)生作用!搀w〕就是〔定〕,〔用〕就是〔慧〕。[名雖有二,體本同一。]一般人常常認(rèn)為名詞不一樣,就是兩個,不是一個,其實雖然一個叫燈,一個叫光,但它本身不可分離,缺一不可,要同時保持平衡,所以才叫做〔定慧〕等持。

  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

  【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渴裁唇小舱獭?〔正〕就是正確,〔教〕就是教理,正確的教理,佛所告訴你的就是正確的真理。真理無有〔頓漸〕,一定是平等的,一定沒有說哪個比較差哪個比較好,哪個比較美哪個比較丑,哪個是圣人哪個是凡夫。從這個角度,我來引證剛才那個概念,你不要重圣輕凡!因為凡圣平等。任何一本經(jīng)典講的道理不會有錯,但為什么每個人聽來卻不一樣?就像你們每個人在聽我講課,但私底下探討卻不一樣,這一定是人的問題,不是法的問題。請問,聽我的課是越年輕的越有感覺,還是越老的?越老的。因為你們?nèi)松?jīng)歷不一樣,經(jīng)歷越多的越能觸動,所以每個人的感觸都不一樣。再來,你們個人來學(xué)習(xí)的心態(tài)不一樣,比如說有的人來聽《六祖壇經(jīng)》只是因為他心情差,聽師父說說、笑笑,覺得很快樂;蛩麃碛袀目的,因為跟家里人處得不好,想來聽聽這個概念。有的人則是因為好奇,來聽聽《六祖壇經(jīng)》到底在講什么。你有為悟道而來嗎?我們不要怪東怪西,是自己的問題,所以說〔人性自有利鈍〕,你不要跟人家說:「六祖講的是頓悟,你們那個法門是漸修!鼓氵@樣講原則上是有問題的。你們不要在哪里爭,沒有意義,都是人的問題。

  【迷人漸契,悟人頓修;】〔迷人〕為什么漸漸才能夠契入?因為他執(zhí)著深,所以只能夠慢慢來!参蛉恕碁槭裁茨軌蝾D修?因為他只要一點就破,他就是缺臨門一腳。有的人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只差人家一點,一點就通。但是你不要以為悟后就沒有事了,悟后才是真正的修,所以說悟后起修。沒有悟之前是摸索。人家問:「現(xiàn)在做什么事業(yè)?」有的人回答:「我現(xiàn)在專心在修行!拐媸腔璧梗覀冎皇窃诿。有人講你還在門外,但能夠在門外我就很贊嘆,因為你至少能夠找得到地址,有很多人連地址都找不到。

  【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自識本心,〕慧是用!残摹呈悄脕碛玫模覀円话闳说男氖悄脕頍┑。心用,我們常講用心,我們要用心來利益眾生、利益家庭,不要用這個心來折磨你自己,把你自己綁得動彈不得,這叫愚癡。[自見本性,]定是體。〔本性〕本來就如如不動,為什么?因為佛性無形無相,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故侵T法空寂,它時時刻刻都是定,所以才叫大定、常定、如如不動。你要能夠契入,才能夠去體悟。如果你了解體跟用,定跟慧,了解頓漸本來沒有差別,那為什么要安個假名叫頓跟漸呢?比如你考試不及格跟及格,為什么要安這些名呢?因為我們安個名,做件事,是拿來用的,但你不要安個假名來折磨你自己。比如說:「我每次做事情都做不成功!埂肝液艽煺郏 埂肝液苁!」「我很沒有用呢!」「我還不如去死!鼓銥槭裁磩(chuàng)造那么多名詞來折磨你自己呢?這些名詞對你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你為什么不創(chuàng)造:「我每一次的經(jīng)驗都是有價值的。我做這一次不能夠叫失敗,而是再一次證明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愿意一次一次地嘗試,這是磨練,就是透過這樣的經(jīng)驗讓我更知道我應(yīng)該怎么去做。」所以不可以叫挫折。鐵杵要磨成繡花針,你現(xiàn)在開始磨,你只磨一天一點動靜都沒有。這個概念是你走到哪里都一樣的。假名用對了對你好,對錯了對你不好。

  [立頓漸之假名。]為什么立〔頓漸〕呢?沒有辦法頓悟的人,我們就鼓勵他:「沒有關(guān)系,凡事都應(yīng)該慢慢來!」我們不可以說:「人家一說就懂,你說了那么多都不懂,你是十二生肖最后那個哦?!」這樣沒有用嘛。這樣的概念可以通世間很多的學(xué)問。有的人在鼓勵人家不知道怎么鼓勵,在安慰別人不知道怎么安慰,有的人沒有能力啟發(fā)別人。你去體會看看你到底有沒有能力做到。無論你要鼓勵別人安慰別人啟發(fā)別人,你一定要善用名詞,雖然它是假名,但因為眾生很執(zhí)著,所以這些名詞對他們有意義,不然你們?yōu)槭裁磩硬粍泳腿ジ拿?一個建設(shè)公司推出一個案子,他們也要去取個好名,一個廠商推出一款新車,他們也要用一個很響亮的車名,所以,會用都很好,不會用都被綁。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于相而離相;無念者,于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間善惡好丑,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并將為空,不思酬害。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浚畚掖朔ㄩT,]不是狹窄地指禪宗,講的是佛法。[從上以來,]遠(yuǎn)至三世諸佛,近至釋迦牟尼佛。[無念]為用,[無相]為相,[無住]為體,你能悟此三者,整部《六祖壇經(jīng)》你就悟了。大家要以《六祖壇經(jīng)》來修行,也要以這三個宗旨來修行。這三個中〔無念〕最重要,所以說以〔無念〕為宗旨。這三個名詞六個字,歸納起來是一個〔無〕字,〔無〕字參透你就大徹大悟!矡o〕字,直接了當(dāng)?shù)慕忉尵褪遣灰獔?zhí)著。佛法修行的方法就是叫你不要執(zhí)著,但你偏偏是執(zhí)著的,因為你根深蒂固的觀念就錯了,而且你不是這一輩子錯,你已經(jīng)錯很久了。你這口鍋已經(jīng)堆積了很多油污,不是用洗潔精可以洗干凈的。你說:「師父,那怎么洗?」不是用洗的,也不是扔掉,而是誤會一場,這叫頓悟。慢慢洗叫漸修,頓悟就是說根本沒有那口鍋,這不是說不承認(rèn)它,而是說沒有那些油垢,這叫本來清凈。你就說有那些油垢,那叫妄想執(zhí)著,叫你的無明,你的煩惱。用〔無〕這個字來破你所有的問題。

  什么叫〔無念〕?〔無念〕不是沒有念頭,這樣解釋是大錯,無念就是沒有妄念。那是什么念?就是正念,也就是凈念。妄念就是有念,有念就是有分別對待,你的心有很多的分別!矡o相〕為法體,一切都叫法,就叫一切法。一切用一個法來代表,法體本來就叫〔無相〕,實相就是〔無相〕,〔無相〕就是實相,這個〔無相〕就是叫你不要執(zhí)著這些現(xiàn)象,你現(xiàn)在眼睛所看到的現(xiàn)象,無論一切的人事時地物,你也是世間一切現(xiàn)象之一,請你不要執(zhí)著。你一執(zhí)著,你的人生就會苦不堪言!矡o住〕為本性,就是你的自性本來就是〔無住〕的。你問為什么?因為自性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它怎么會。克粤娲髱熣f自性是諸法空寂,它是〔無住〕的。怎么證明?自性是諸法空相,所以這只筆丟下去一定會掉下來,自性就像你現(xiàn)在看得到的空一樣,是〔無住〕的。但是我們偏偏沒有辦法體悟,無論好的壞的,所有的概念全部往內(nèi)心里抓,全部放進(jìn)去,越放越多,放到你苦不堪言。六祖大師從三個角度講,一,就是應(yīng)用,以你的心來應(yīng)用,心量的運用不可執(zhí)著;二,你面對世界的一切叫相,你不可執(zhí)著;三,你自己生命的本質(zhì)本來就是不執(zhí)著的。他從體相用來跟你講都不可以執(zhí)著,但是你做得到嗎?就像你叫人家:「放下不就好了嗎?」但是他就是沒有辦法放下。那就從理論開始來講,你明白這個理論之后,要去實踐,否則不見得會成為一個作用。我們常常講「知識就是力量」,但這句話講得不夠徹底,知識要通過實踐才能夠成為力量,所有的東西要透過實踐才有用。

  【無相者,于相而離相;】〔離〕就是不執(zhí)著,不可以解釋作「離開」。舉個例子,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可能離開這個世界。這個〔離〕就是說你面對所有的現(xiàn)象,你不應(yīng)該執(zhí)著。為什么?因為這個現(xiàn)象并不是真實的。你會說:「明明有,為什么不是真實的?」因為它會變化。理論是很清楚,別管這個理論你聽過幾遍,你還是要重復(fù)聽,聽到你時時刻刻有這樣的知見之后,你就不容易執(zhí)著。你可以隨便做任何一個實驗,你拿起手表,那個秒鐘就不停地動,它是會變的。動態(tài)的東西你容易觀察到,你現(xiàn)在站在路邊看車流量,人來人往你很容易觀察到,但是,你對你的另一半,對你自己的心肝寶貝,對你的家人、財富,在你的感覺上,你認(rèn)為它是不動的,尤其靜態(tài)的東西你不容易察覺到它變,我這樣一個人你也不容易察覺到變,尤其是朝夕相處的人。如果很久才見一次,就會說你最近比較瘦,就比較容易看得出來。你感情很好的都看不清楚,要若即若離反而看得很清楚。我看到你真的變了,不要等到你往生了,才知道會變。我們不要粗心到什么都看不到,所有的現(xiàn)象時時刻刻都在變,你不要執(zhí)著,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一樣的道理,這些現(xiàn)象就包括你生命所有的一切,你的家人財富事業(yè),你都不可以執(zhí)著。

  雖然明白這個概念,但是每個人的體悟都不一樣。有的人說:「錢夠用就好了,我不用再上班了。」有的人說:「到最后人死了兩手空空什么都沒有!惯@樣講話是不對的,因為錢是變化的,它就是一個工具。如果你賺錢是要來滿足你自己,它會讓你更無知,讓你欲望更大,欲望越大,你的痛苦就會越多。如果賺的錢一部分安家,一部分幫助別人,那賺錢就是菩薩道。有的人學(xué)佛法,他學(xué)得不對,不是執(zhí)著,就是什么都不要,這叫落兩邊,完全沒有智慧。你學(xué)了佛,智慧沒有開,比沒有學(xué)更糟糕,因為綁手綁腳。沒有學(xué)佛的人好好讀書,好好上進(jìn),反而做很多事情大家都能夠認(rèn)同。自從學(xué)佛之后觀念錯誤,開始綁手綁腳,人家看到你,不誹謗佛法都不行,你看你的罪過有多么重。你說:「我應(yīng)該怎么做呢?」我做個譬喻,天上有一片彩云,這片彩云你要去追逐它,你追不到,縱使讓你追到了,你也留不住它。這片彩云代表你這一輩子想要追求的所有一切,你努力一輩子,就是為了去追求天上那一片彩云。學(xué)了佛法之后,你說:「我不要去追了!惯@樣也不對;蛘吣阏f:「我干脆眼睛閉起來不要看!咕陀腥诉@么傻,那你長眼睛做什么!所以,不看也不對,追它也不對。不要去追它,因為你的智慧,你知道一切如夢幻泡影,你知道諸行無常。但是不追不是說不產(chǎn)生作用,你應(yīng)該靜靜地欣賞那一片彩云,你當(dāng)下在欣賞它,這是實際的,你有受用;欣賞它,但是不要去執(zhí)著它,這樣叫「做而不做」。你真的能懂這個譬喻,人生很多問題就能夠解開。

  一樣的道理,你家里面的那幾個小犬,有的是流浪狗,一天到晚不回家,有的是忠犬,整天待在家里。我們做父母就是這樣,太活潑的叫他不要常出去,不出去的你也煩惱,不知道他關(guān)在家里是自閉癥還是什么,就鼓勵他出去參加一些活動。這些事情你都要做,但是都不執(zhí)著,就是因為不執(zhí)著,你反而會做得很好,因為不執(zhí)著心很清凈,可以心平氣和,可以冷靜處理很多事,這就是一種智慧。為什么不要去執(zhí)著這個現(xiàn)象?你執(zhí)著它也沒有用,它會離你而去,你不用離開這個現(xiàn)象,現(xiàn)象自然就離開你,無論你遇到什么事情,是順是逆,是好是壞,現(xiàn)象一定會離開你。

  【無念者,于念而無念。】現(xiàn)象偏向于外面,〔念〕偏向于內(nèi)心。你常常在胡思亂想,一個念接一個念。你不要去執(zhí)著你內(nèi)在那些念頭,否則你必然起煩惱。什么叫不要執(zhí)著內(nèi)在的念頭?這不是很困難嗎?簡單地講,這個〔念〕就是一種心念,心念就是一種作用。作什么用?用過就好,做完就放下,就這個意思。舉個例子,人家對你說:「可不可以幫我提個水桶?它很重。」你說:「好,我?guī)湍闾帷!固崞饋砭褪且环N用,你不要提起來之后就不放,提到那里之后,自然就放下。提起來是個名詞,放下是一個名詞,名雖有二,體本同一,因為它們統(tǒng)稱都是作用,就是這樣用而已。你的心產(chǎn)生了作用,很多學(xué)佛的人怕自己心念亂起,這是不對的。心遇到境界,對境心當(dāng)然會起,你就讓它起來,讓它產(chǎn)生作用,好好地用。文殊菩薩在《華嚴(yán)經(jīng)》講一個名詞,「善用其心」!灿谀疃鵁o念〕,心念起來用過了就好了。

  【無住者,人之本性!窟@個概念原則上大家不能體會。現(xiàn)在說現(xiàn)象大家能體會,講你內(nèi)在的念頭大家也能體會,這個不能體會,因為你得見性,就像你的眼睛雖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但你就是沒有能力看到你自己的眼睛,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外面,這是迷的人。悟的人就像眼睛能夠看到眼睛,他能夠看到自己生命的本質(zhì),他是個大徹大悟的人,他明白。在禪宗當(dāng)中,心跟性有時候是沒有分的,雖然有時候我們?yōu)榱酥v解方便,說性是體,心是用,但在禪宗當(dāng)中常常不分,也就是體用一體的意思,所以經(jīng)文常常說本性、本心、自性、自心。如果你對本性的概念不能夠懂,我還是用心,心的本體產(chǎn)生的作用,〔人之本性〕就是心的本體,心的本體本來是無住的。我作個譬喻,比如說現(xiàn)在這個空,沒有形象,無形無相,必然就沒有重量,有形有相,必然有重量。接著,你的心是有形有相還是無形無相?照理講是沒有重量。但是你有沒有感覺過你的心有重量?你在什么情況下感覺心很沉重?什么叫「我的心情很沉重」?不是沒有重量嗎?它無形無相,但事實上你感覺到它很重,你不能騙你自己。你說這個心真的好妙!這用什么儀器來檢查?怎么形容它?到底是什么回事?為什么你能夠感覺到心的重量?因為你產(chǎn)生了執(zhí)著,因為你的無念變成有念,因為你內(nèi)心產(chǎn)生執(zhí)著,那個執(zhí)著讓你感覺到重量,你覺得你很沉重。但心的本來不是這個狀態(tài)的,就是因為你抓了它,讓你產(chǎn)生錯覺。你說有煩惱,事實上也是一種錯覺,你的心沒有重量,但你卻感覺得到,這樣它就在不斷地折磨你。當(dāng)你不執(zhí)著之后,你就能夠契入你生命的本質(zhì)。你問我:「師父,怎么才能夠開悟?」當(dāng)你不執(zhí)著了,你就能夠開悟。從這個角度來談,你的心之用相體,歸納起來就是那顆心。所以為什么佛法又叫心法?它東談西談都在談你那顆心。

  【于世間善惡好丑,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并將為空,不思酬害!浚凼篱g善惡好丑,]意。[冤之與親,]身。[言語觸刺欺爭,]口。談修行常講戒定慧,身口意。你要注意你的身口意,否則它們會造無量無邊的罪過。世間人的心常起善跟惡,常有好跟壞,講的就是我們心中的意念。你的心有這樣的想法,你的身就是一種行為。你對產(chǎn)生惡意敵意的人,就好像跟他是冤家,感覺比較親的人,就好像跟他是親家。冤親債主不是說壞人,有時候還是愛得要命的人,所以最親近的人反而傷害你最深。相好和不好都有問題,我們就會講話互相刺激對方,互相傷害,不然就是逞口舌之辯。

 。鄄榭眨莓(dāng)別人這樣對待你,你應(yīng)該用這種態(tài)度來面對。別人無論是怎么對待你,還是現(xiàn)象,只要是現(xiàn)象,就是緣起而形成,緣起的本質(zhì)就是性〔空〕。若是它沒有〔空〕,它不會產(chǎn)生那個作用,就是因為它〔空〕,它才會一直變。所以當(dāng)你遇到這樣的境界,看到世間的人用身口意這樣來對待你,你應(yīng)該怎么應(yīng)對呢?一,無欺之人,就是沒有欺負(fù)我的人。二,無被欺之我,沒有被欺負(fù)的我。三,無欺爭之事,沒有被欺負(fù)爭執(zhí)的事。這三點你要能體悟到〔空〕,你要不斷地觀察和思維。不然你認(rèn)為「我明明被別人欺負(fù)得很厲害!鼓阌龅骄辰绯3]有辦法因應(yīng)。

  [不思酬害,]如果你沒有體悟到空,你一定會反擊的。我們一般說:「我不會報仇,我只會以牙還牙!刮覀冎v話諷刺別人,法律是不會判你的罪。但是以因果的角度,你是要承擔(dān)很多問題的。如果你體悟到空,誰能傷害你?就好像我們拿萬箭去射虛空,任何一支箭都沒有辦法射到。因為自性本來無一物,所以并將為空。你要用這樣的角度去體悟你的自性,這樣你就是無敵超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