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講義 釋人題
金剛經(jīng)講義 釋人題
江味農居士著
(乙)次,釋人題。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晉時,內有各王爭政,外有五胡亂華。于是群雄割據(jù),全國擾亂。陵夷至于東晉之末,北方久已淪為異域,從無寧日。前后有十六國,姚秦,即十六國中之一也。迨劉裕滅晉稱宋。而齊、梁、陳繼之,名曰南朝。北則為元魏、周、齊,名曰北朝。然后一統(tǒng)于隋,而歸于唐,斯民方得少少蘇息也。
姚秦建都長安,國號曰秦。為別于前秦苻氏,故稱后秦。亦稱姚秦,國主姓姚故也。當前秦苻堅建元九年,(亦云十三年,)有異星見于西域分野。太史奏曰:當有大德智人,入輔中國。堅曰:朕聞龜茲有羅什,襄陽有道安,得非此二人耶。于是先禮致道安法師。復遣驍騎將軍呂光,率兵七萬伐龜茲,意在得什也。龜茲兵敗。光得什,返至西涼。聞苻堅為姚萇所弒。光乃自據(jù)涼土,稱三河王。并留止什。姚萇既弒苻堅。稱帝。屢請什師,呂光不允。萇卒,其子姚興嗣位。復請,亦不允。光卒后,傳至呂隆。姚興伐之,遂迎什師至長安,奉為國師。使沙門僧枳、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集于什師門下,大興譯事。時在姚秦弘始三年也。吾國法運由此而盛。在佛教中,關系之鉅莫過于此。當在西涼時,呂光但以什多智計,重之,初不弘道。姚萇亦因聞其計謀之名而請之耳。姚興則信奉三寶者也。
凡能弘揚佛法者,稱為法師。經(jīng)律論三藏皆通,則稱三藏法師,名尤隆重。
鳩摩羅什,梵語具云鳩摩羅什婆,什婆亦作耆婆。父名鳩摩羅炎,天竺人也。家世國相,將嗣相位,辭避出家,東度撋旱麮龜茲國王,聞其棄榮,郊迎之,請為國師。強以其妹名耆婆者妻之,生什。兼取父母之名,名鳩摩羅耆婆。天竺俗尚如此。其母后又生一子,名弗沙提婆。乃慕道苦行,遂出家。時什年七歲,亦俱出家。鳩摩羅什,義為童壽,謂童年有耆老之德也。日誦千偈,凡三萬二千言,(每偈三十八言。)自通其義。隨母至罽賓,禮盤頭達多為師。攻難外道,能折服之。國王日給上供。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彌十人,為營掃灑,有若弟子。其見尊崇如此。年十二,復隨母還龜茲,游沙勒。小乘教義,無不通達。沙勒王請升座說法。暇則博覽外道經(jīng)論,四韋、五明、陰陽、星算,莫不畢盡。妙達吉兇,言若符契。為性率達,不厲小檢。修行者頗疑之。然什自得于心,未嘗介意。時有須耶利蘇摩,專宏大乘。什亦宗而奉之。遂專務方等。誦中、百二論,及十二門等。龜茲王迎請還國說經(jīng)。年二十受戒。從卑摩羅叉,學十誦律。時母辭龜茲王,往天竺,已登三果。臨去,謂什曰:‘方等深教,應大闡震旦,傳之東土,唯爾之力。但自身無利,奈何。’什曰:‘大士之道,利眾忘軀。必使大化流傳,洗悟蒙俗,雖身當爐鑊,苦而無恨。’遂留龜茲。后于寺側故宮中,初得放光經(jīng),讀之。魔來蔽文,唯見空牒。什心愈固,魔去字顯。遂廣誦大乘經(jīng)論,洞其秘奧。龜茲王為造金師子座,以大秦錦褥鋪之,令什升而說法。盤頭達多,不遠而至。時什正欲尋之,告以大乘也。因與達多辯論大小乘義,往復苦至。經(jīng)一月余,方乃信服。反禮為師,曰我是和尚小乘師,和尚是我大乘師。什每至諸國講說,諸王皆長跪座側,令什踐而登座,其見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東國,所以前秦苻堅必欲得之也。然呂光本不信佛,雖得什師,種種虐遇,師皆忍受。繼因言無不驗,光始異之。姚興少崇三寶,既迎至長安,因請于逍遙園譯經(jīng)。并令名僧睿、肇等,咨受什旨。自漢明、歷魏、晉,所出經(jīng)論,往往文滯義格。什覽之,多不與梵本相應。遂與僧枳、僧遷、道恒、道標、僧睿、僧肇等,先出大品。姚興自亦持經(jīng)仇校。其新文異舊者,義皆圓通。眾心愜伏,莫不欣贊。興復自作通三世論,以示因果之理。王公以下,并贊厥風。屢請什于長安大寺,講說新經(jīng)。什師能漢言也。所譯經(jīng)論,凡三百余卷。名僧道生,慧解入微。特入關,向什師請決。廬山高僧慧遠,亦每以經(jīng)中疑義,通書咨什。什每為睿言,西方重文,宮商體韻以入弦為善。凡覲國王,必有贊德。見佛之儀,以歌嘆為貴。經(jīng)中偈頌,皆其式也。改梵為漢,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姚興慮法種無嗣。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自爾不住僧坊,別立廨舍。每至講說,常先自說,譬如臭泥中生蓮華。但釆蓮華,勿取臭泥;蛴幸妿熍c女人處者,莫測究竟。師取針一握,謂之曰:‘若能吞得此針否?若其未能,何堪學我。’由此可知什師為宏大法,不得已暫示隨緣,實則處污泥而不染,何可以跡相疑之耶。以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臨入滅時,謂眾曰:‘自以闇昧,謬充翻譯。若所傳無謬,當使焚身之后,舌根不壞。’荼毗之,果然。
所譯經(jīng)論共九十八部,三百九十余卷也。后有天竺人來云:羅什所諳,十不出一耳。本經(jīng)即其所譯也。本經(jīng)后于元魏、陳、隋,復重譯之。唐時又有兩譯本。前后共六譯。然古今流通,唯尚秦譯。至什師事實,古人著述中,往往言之,頗多異詞。與高僧傳所載,不無齟齬。茲略述之,不及詳考也。吾人觀于什師譯經(jīng)之事,有兩事當注重者:(一)譯經(jīng)有兩大派。一,即羅什一派。融會全經(jīng)之義,以漢文體裁達之。故其所譯,往往字句章節(jié),不與梵文盡合。而無幽不顯,無微不彰。東方人讀之,尤為應機,較易領解。蓋依義不依文也。即今人所謂意譯也。一為玄奘一派,拘守梵文格式,不順漢文方法。東方人讀之,殊為格格,義亦難通。此殆今所謂直譯者歟。夫弘揚佛法,重在宣通其義耳。非為研究梵文。則所譯之佛經(jīng),應以何派為善,可不煩言而解矣。(二)羅什以前,因譯本不善,不但深微之義未達,即就淺近者言,亦多未能圓滿其說。故士大夫信佛者少。自什師新譯之經(jīng)論出,遠公在廬山,復力為宣布。于是文人哲士,始得漸通佛理。佛法之光明,乃始如日初升,至唐而如日中天矣。故大法東來而后,直至什師,方為大顯。不然,其時雖先有道安,后有慧遠兩高僧,亦未必能蔚為后來之盛。何以故?依據(jù)之經(jīng)論,未足備數(shù),未足明義故。什師既是菩薩再來,及門弟子如睿、肇等,又皆文理湛深,于吾國舊學,老莊、六經(jīng)無不通曉。師弟皆非凡人。故其所譯,遂爾無理不達,而能深入人心也。自宋而后,佛法由盛而衰,至于今日而極。而國亂人苦,無異晉時。彼時有什師師弟之宏揚,佛法由此而大興,人心由此而改善,國政亦由此而漸獲太平。然則欲世事太平,先當人心良善。而欲人心良善,先當佛法宏興也,明矣。一觀今日之情勢,為何如耶。不但世事紊亂已也,佛法中亦復紊亂至極。無他,未明佛法之真實義故耳。是故欲大興佛法,先當了解佛法之真實義。而欲了解真實義,先當弘宣紹隆佛種之金剛般若。是在吾輩之群起而荷擔之矣。
什師譯經(jīng),先從大品般若始。則欲荷擔無上菩提法,當從金剛般若始。不尤彰明較著也哉。敬以此愿,普皆回向。
金剛般若之要旨。括以八字,曰:理顯三空,觀融二諦。
先從苦說起,所謂三苦,八苦?嘤蓸I(yè)來,業(yè)由惑生,所謂見思惑也。因詳說之,而惑之本,則為我見。我見除,則諸惑不生。不生,則無業(yè)系之苦。所謂了生死是也。金剛堅利。喻般若能斷惑故。本經(jīng)宗旨,唯在破我。我執(zhí)之粗者,為四大五陰。細者,則取法,或取非法。凡有所取,便是我執(zhí)未盡。故須重重空之,即無我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也。此之謂三空。
法字義廣,事事物物,皆在其中。四大五陰,亦事物之一也。故約粗細分言之,則為人我相,法我相。而約有相言,則同屬于法。故人我、法我,可合而為一。此一切有相之事物,世俗眼光,莫不認為真實,故名之曰俗諦。諦者,真真實實之意。殊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言其雖有而虛。(有而不有。)作此觀者,名為假觀。非法相者,約一切法之性言。相假而性真。以相由緣生,性乃不變,故知是真,故名之曰真諦。作此觀者,名曰空觀。以性本無相,故名空也。然若取此空相,乃是偏空,非大乘之第一義空。(亦名勝義空。)何則,譬如虛空,雖本無相,而萬相森羅,且必萬相森羅,乃成其虛空。須知性是體,相是用。有體必有用,故有性必現(xiàn)相。但相不可著,著則逐相而昧性,逐用而昧體矣。然亦不容斷滅相,斷滅相則雖證體而有何用,且亦不成為體,以決無無相之體故也。故大乘之義,必作如是觀,乃名空觀。(空而不空。)如是,則二諦之觀融矣。融則為中道觀之第一義諦矣。非二諦外,別有第一義諦。亦非假空二觀外,別有中道觀。經(jīng)中作如是說者,名為遮詮。蓋以遮遣為說也。若法華經(jīng)等說三諦者,則是表詮,乃以表顯性德之二邊不著,二邊雙照為說者。遮詮,則是說著有不是,著空亦不是,為說兩邊俱遣,則兩邊融矣。般若正以遣執(zhí)為宗,故只說二諦。須知凡夫病在處處著,故妄想多。必當先用遣蕩功夫,而后性德乃能彰顯。故世尊先說般若,后說法華也。此義極當注意。又大乘佛法,徹上徹下。切不可高推圣境,以為此是出世事,與世法毫無干涉,則辜負佛恩。當知三空、二諦不明,即做人亦做不好。因暢說其理。以上分作三數(shù)座說之。
- 跟著《金剛經(jīng)》學好心態(tài)!
- 《金剛經(jīng)》“空”的境界是什么?
- 讀誦《金剛經(jīng)》的功德殊勝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如何把邏輯思維提升到悟性?《金剛經(jīng)》的悟性思維
- 《金剛經(jīng)》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名是什么意思?
- 是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是什么意思?
- 在家怎樣去學佛修行?依《金剛經(jīng)》修菩薩行
- 金剛經(jīng)分幾部分?講什么內容?
- 《金剛經(jīng)》都說了些什么?
- 《金剛經(jīng)》教眾生做什么呢?不要執(zhí)著
- 《金剛經(jīng)》譯文及注解評析
- 《金剛經(jīng)》里的法、非法和非非法
- 《金剛經(jīng)》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金剛經(jīng)》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離相修行
- 《金剛經(jīng)》是我們學佛的基礎
- 怎么理解“一切賢圣,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六祖慧能是怎么開悟的?通過《金剛經(jīng)》開悟
- 《金剛經(jīng)》可以解決修行中遇到的誹謗和委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