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洝穫魅胫袊螅詵|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詳情]
第5課丨如何降服這顆妄想執(zhí)著的心?
金剛經 第二品 善現(xiàn)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一、本來面目
看話頭就是你看著我們心中生起的煩惱,仔細地去觀察它,知道它從哪里來,又到了哪里去了。你知道人為什么怕鬼嗎?你不知道它躲在哪里,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出現(xiàn),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影響你、危害你。煩惱就是個鬼,捉磨不定,這個被世俗的佛教稱為冤親債主,附體在身。實際上哪有那么多附體,只是自己不了解自己。
所以第二品當中再講一點,就是如是觀,這本來是最后一節(jié)講如夢幻泡影的時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時候跟大家講的。這里主要是講,禪宗里面所提到的叫本來面目。
什么叫本來面目?就是你以為你很好看,一天到晚臭美,照鏡子,化妝,穿漂亮衣服,錢包里有很多錢,吃好吃的東西,實際上它只是一個臭皮囊。你以為你生活活得很好,實際上你累得像條狗,過的日子豬狗不如,豬要起早嗎?不用。狗要勞動嗎?不用。你還以為你活得很好,實際上一點不好。我們不知道生命的本來面目是什么,人都生活在自我的幻覺和自我的幻想當中。
人跟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在這里,動物為本能而生,我們是在本能之外的想象力上面生活。孔老夫子說得就很明確了,飽暖思淫欲,就是物質生活滿足了之后,你不會幸福,因為你還想要的更多。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在當下這個社會中物質生活豐富了之后,生活越來越煩惱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來我們沒得吃,沒得穿,天氣很冷的時候沒有地方取暖,總覺得有個安樂窩,吃飽了穿暖了,人間最幸福。實際上等我們吃飽穿暖了之后呢,煩惱來了,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人與動物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動物是吃飽了夠暖了,它就能過日子。人一直生活在多、美、好,這三個基礎之上。所有的多,就是不但現(xiàn)在吃飽,明天還要吃飽。倉庫有余糧,心中不慌忙。不但要多,還要一次比一次好。不但是要好,還要呈現(xiàn)出來一種美。美是有序,這個世界從來是無序的,我們卻要呈現(xiàn)出有序。
我們圍繞著多、美、好在生活。追求是沒有關系的,追求人生的幸福是人的本能,問題出在我們沒有標準。請問你要要多少錢才算好?答案很簡單,越多越好,蛇吞象的標準。蛇很小的肚子,人心不足蛇吞象,是這個標準。每個人都這個標準,我們這個世界就壞了,實際上我們這個世界已經壞了。
可怕的社會,我們的貪婪,就像饕餮一樣。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其中有一個叫饕餮。饕餮它特別貪吃,它能吃下所有的東西,包括能吃下自己。貪念把自己整個人都吞噬了。
二、如是觀
回到釋迦牟尼佛回答須菩提的這個話來。須菩提的問題:如何降伏其心?釋迦牟尼佛說:心不是用降服的,是要回到它的本來面目,如是。我們怎么樣能看到人生活在肥皂泡的幻想和夢想和幻覺當中?如何從這個幻想當中走出來?那就是要修習禪定。能看到幻想對自己的誘惑,能看到自己生活在幻想和幻覺當中,并且從這個幻覺當中能看到自己本來的面目。
我們本來的面目是什么?人活著,兩件事情,一是生存,二是延續(xù)。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許追求生命的永恒也是生命的延續(xù),就是要活著,害怕死亡。
人生的意義,人生的真實情況是人本來就會死的,任何逃避死亡的方式都是錯誤的,所以印光大師在他的床頭貼一個死字。學佛的人首先要懂得生命是會死的,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的,我們需要做好離開前的準備。這是本來面目。如果不懂得這一點,或者說懂得了,不去認真對待這一點,你所有的修行,所有的生活都在回避死亡,讓自己活得更好。讓自己活得更好的本意就是讓自己不死。天下沒有不死的人,只有感覺到不死的人。這是本來面目。
所以修行是放下人生所有的幻想與幻覺,回到生命本來的特質,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總有一天是會離開的,只不過是要做好離開前的準備。這才是如實觀和如是觀。有人說:“師父啊,人總想到死會不會消極?”總想到死,是積極,不是消極,為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凡是有明天的人,就有一顆懶惰之心,他成不了任何事情。只有感覺到生命是有限的人,生命才會迸發(fā)出無限的光彩。
有限的人生無限光彩,無限的人生沒有光彩,這是如是觀。如是觀,它的實現(xiàn)方式是禪定。禪定的本意是在通過自己心靜下來去看到自己的真實的內心以及自己真實存在的問題,回到生命本來的面目而不生活在自我的幻想和自我的永恒訴求當中,知道生命是有限的。
這是第二品。
原標題:《金剛經的秘密》第5課丨如何降服這顆妄想執(zhí)著的心?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那一座廟
- 上一篇:第4課丨第一次讀金剛經,你被整懵了嗎?
- 下一篇:第6課丨我們將來成佛的因緣是什么?
- 跟著《金剛經》學好心態(tài)!
- 《金剛經》“空”的境界是什么?
- 讀誦《金剛經》的功德殊勝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如何把邏輯思維提升到悟性?《金剛經》的悟性思維
-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名是什么意思?
- 是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是什么意思?
- 在家怎樣去學佛修行?依《金剛經》修菩薩行
- 金剛經分幾部分?講什么內容?
- 《金剛經》都說了些什么?
- 《金剛經》教眾生做什么呢?不要執(zhí)著
- 《金剛經》譯文及注解評析
- 《金剛經》里的法、非法和非非法
- 《金剛經》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金剛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離相修行
- 《金剛經》是我們學佛的基礎
- 怎么理解“一切賢圣,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六祖慧能是怎么開悟的?通過《金剛經》開悟
- 《金剛經》可以解決修行中遇到的誹謗和委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