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做人

  (一)若無道德,則對家庭不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養(yǎng)育妻子,對外不能忠信朋友,和睦鄉(xiāng)黨,不守公德,凡公共場所不肯擁護,公用物件不肯愛惜,不恤同胞,不濟苦難,祗圖己利,不顧損人,此皆無道德之行為,不合做人之道。余嘗謂道德為立身根本,若無道德,何以立身?

 。ǘ┤魺o學(xué)問,不特佛學(xué)哲學(xué)理趣洪深不能了解,即對各種科學(xué),各宗學(xué)說,亦不能披閱,世間常識,亦復(fù)茫然,名為白丁,問若啞漢,此皆無學(xué)問之表現(xiàn),亦不合做人之道。余嘗謂學(xué)問是應(yīng)世經(jīng)綸,若無學(xué)問,何以應(yīng)世?

 。ㄈ┤魺o閱歷,即無經(jīng)驗。無論政軍學(xué)商各界,必有閱歷,方富經(jīng)驗。倘無經(jīng)驗,為政者,難收治國安民之效;為軍者,莫獲建功立業(yè)之策;教學(xué)者,不得因才教育之功;經(jīng)商者,安望貨殖生財之道,乃至百工技藝,農(nóng)作之人,皆須經(jīng)驗,方能獲利,如無閱歷亦不合做人之道。余嘗謂閱歷是成功左券,若無閱歷,何以成功?

  以上所講道德、學(xué)問、閱歷三者,如寶鼎之三足,闕一不可。雖有道德而無學(xué)問,不能利人;若有學(xué)問而無道德,不足服人;即使道學(xué)兼具,而無閱歷,必定不能辦事,遇境逢緣,無由應(yīng)付。譬有良好機器,不諳使用,亦屬可惜,故做人必須具足三種資格,方算得會做人。

  現(xiàn)見世界上許多人,昏昏度日,過了一天是一天,并不想著做人道理,也不知做人如何做法,只曉得穿衣吃飯。故古人對此等不具道德學(xué)問閱歷之人,呼為衣架子、飯袋子,此即寓有譏諷不會做人之意。

  現(xiàn)在對世間法上,講做人道理,要具三種資格,已是不容易的,今再講佛教與做人,有密切關(guān)系。佛教者,即釋迦牟尼佛度生之教法也。我佛是在中國周朝時代,生于中印度迦維衛(wèi)國,為皇太子,年至十九歲,因見世人有老病死三種痛苦,無法解決,所以發(fā)心出家修道,欲度眾生。至三十歲成佛說法四十九年,稱為佛教。共有五乘教法,人天乘是世間法,余是出世間法,說人乘即教人做人的道理,現(xiàn)在多人,不曾研究佛學(xué),不知佛教與做人的關(guān)系,都認著佛教是出世法,與世人無干,此是錯誤。

  又有隨聲附和之流,指佛教為迷信,更屬非是。佛是大覺悟的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方能成佛。覺就不迷,迷就不覺,佛既大覺,豈有教人迷耶?佛教正是破迷之教,如五更洪鐘,能醒世人迷夢,望諸位一定要信佛教,研究佛教,由信而解,因解起行,有修得證,能得無量利益。古來許多大學(xué)問家皆信佛學(xué),得大受用。

  如何是佛教人乘?就是佛說五戒為人道之因,五戒全無,必失人身。五戒者,第一戒殺:不但不可殺人,乃至一切動物,凡有命者,皆不得殺,應(yīng)生慈悲心,與眾生之樂,拔眾生之苦,以仁德及物,豈可殺彼身命,養(yǎng)我口腹耶!第二戒盜:不但貴重財物不得強取盜取,乃至微小之物,亦不可竊取。他人財物,是他人所有權(quán),不與不取,見利思義,豈可明瞞暗騙,偷竊詐取耶?第三戒邪淫:世俗之人,一夫一妻,倫常所許,夫妻之外,不可邪淫。非但不可強奸,乃至和奸,亦所不許,他人妻女,他所守護,豈可不遵禮教,淫亂行事耶?第四戒妄語:不但未曾得道說得道,未曾證果說證果,大妄語是當(dāng)戒的。乃至見言不見,是言不是,皆屬無有信實,豈可虛妄發(fā)言,不守口業(yè)耶?第五戒飲酒:酒雖不是葷腥,亦無性命。然酒能亂性,多見醉后惹禍招殃。故佛為防非止惡,亦復(fù)制止,不許飲酒。即我國圣君夏禹,以儀狄制酒佳味,貶向蘇海,亦此意也。

  此五戒即我佛教人做人之法,若前生能持一戒,亦可不失人身,但為下等之人,一生困苦,能持二戒尚在中人以下,能持三戒,可為中等之人,能持四戒,則在中人以上,但美中而有不足,全持五戒,則為上等之人。人類之有富貴貧賤壽夭窮通之不等者,皆由前生持戒多少之故也。

  此五戒即儒教中五常:不殺生,仁也;不偷盜,義也;不邪淫,禮也;不妄語,信也;不飲酒,智也。能持五戒即具有道德。能知持戒,可以生善滅惡,即是學(xué)問。如是閱歷世情,以驗持戒不持戒之得失,自可深信因果,看殺人之人,結(jié)果必遭他人之殺;偷盜之人,必至破案受刑;邪淫之人,必定喪身敗名;妄語之人,必不為人信用;飲酒之人,必然醉后為惡受苦。有此閱歷,如是持戒之心益堅,道德學(xué)問日見增進,佛之教人持戒,即令人具足做人三種資格。身戒易持,口意難守,不說殺盜淫妄飲酒之言,不起殺盜邪淫妄語飲酒之念,自屬不易。我們做人,必須時刻留心,常存臨深履薄之心,如是做去,方可算得會做人。

  上約佛教人乘做人講好,再約佛教大乘法說做人的道理,做人第一須除慳貪心:慳者,慳吝,自己財物,不能施舍,乃至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肯為。貪者,貪婪,他人財物,最好都為我所有,慳貪是病,故佛教人做人,應(yīng)行布施,以度慳貪。第二做人須斷惡念;惡念不起,身自然不行惡事,口自然不道惡言。故佛教人做人,必須持戒以度諸惡。第三做人須斷嗔恨心;惟是逆境之來,必要忍受,要明反忍亡忍觀忍慈忍四種工夫,故佛教人做人,當(dāng)修忍辱以度嗔恨。第四做人須除懈怠心:無論何人,心多懈怠,一生功業(yè)無成,故佛教人做人,須要精進以度懈怠。第五做人要止散亂心:如若散亂,沒有把握,難免為境所動,為物所轉(zhuǎn),故佛教人做人應(yīng)學(xué)禪定以度散亂。第六做人要斷愚癡心;愚則不能成事,癡則不能明理,觸向多乖,心常暗昧,故佛教人做人須求智慧以度愚癡。

  世人若能依佛教以做人,不但可以完全人格,照此六度之法修去,即成佛也是不難。以六度具足萬行,前四度以求福,后二度以求慧,;滿足,自能成佛。

  諸位!今天所講做人道理,先約世間法講,次約佛教人乘講,后約菩薩乘講,講到人能成佛為止。我們?nèi)巳司哂?a href="/remen/fox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性,人人皆當(dāng)作佛,迷之則為眾生,佛性埋沒于五蘊山中,如金埋在礦中,悟之修之,則煩惱斷盡,佛性現(xiàn)前,可以成佛。如一座礦山,已知有金,肯加開采煆煉之功,則渣滓既盡,真金出礦,可以不受埋沒,而為世間之寶;眾生成佛,而為佛寶,亦復(fù)如是。

  深望諸位將今天所講的話,仔細加以研究力行,由做人而求成佛,亦分內(nèi)事也;況且這個時候,浩劫當(dāng)前,民生痛苦,我們做人的人,當(dāng)先依佛教做人,再進一步而求成佛,方能永離痛苦。諒大家一定很愿意,很歡喜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