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要—玉琳國師孝親真跡
印光法師開示:曠觀古今出格英賢,軼群碩彥,在家則立大功,建大業(yè),致君澤民,儀型后世,出家則徹悟自心,深入經(jīng)藏,導利人天,續(xù)佛慧命者,皆其祖妣父母之懿德所感。否則何由生此超群拔萃,翼被一切之賢子孫哉。人徒見玉琳國師,道德高邁,悟證淵深。上感九重,下化四眾。佛心祖印,大法昭布人寰。生榮死哀,懿范遺留后世。而不知皆由其祖,與其父母,敦倫盡分,利濟人物,篤信佛法,自行化他中來。
按師俗姓楊,為延陵望族,代有顯人。父諱芳,年逾三十,尚無子。族人楊興,為土豪誣陷,將致之死。其祖命其父往庭昭雪,官遂釋楊興而笞土豪,土豪銜之。未幾,邑中摘奸,上直指。土豪夤緣,竄其祖名于籍,直指頗嚴酷,急逮。其叔與其父爭代,其父不許,乃自去。直指深惡代者,輒以非刑斃之。是日連斃數(shù)人,次及其父,乃大呼曰:“吾代吾父者也!”直指聞之,大感動,詳訊,知其誣而釋之。
是年四月,即生師,乃明萬歷四十二年甲寅歲(1614年)也。生時,其母繆氏,夢觀音抱一童授之而生。又其父母,常以自所受用,減刻之以買放物命。其父母之孝友仁慈,為何如也。次年,其父皈依蓮池大師,法名廣馥。為師亦求皈依,法名大潛。至師十二歲,其父將謝世,于蓮池像前,求高僧代為剃發(fā)說戒,過半月即逝。十九歲,禮磬山出家。未二年,即得大徹,磬山頗器重之。預諭為其母剃發(fā)說戒,取法名為通光。師二十二歲,磬山示寂報恩,師心喪侍龕,兼攝院事。次年,緇素請繼席,百廢具舉,宗風大振。
師二十九歲,遵磬山遺命,代磬山為其母剃發(fā)說戒,乃迎歸報恩,建草堂以終養(yǎng),稱為“大慈老人”。專修凈業(yè),兼事參究,遂得大悟。越十一年,師年四十歲,即清順治十年(1643),大慈老人示寂,壽七十一。師于龕前,席地跏趺七日夜,不沾粒米。一侍者立師側七日夜,至足膝黃水長流,不暫去。報恩大眾,見師哀毀過禮,欲激令飲食,遂封鍋閉廚。師聞,即啜粥,令開鍋。師已出家,尚如此哀毀,世間孝子,亦不過是。而令親悟道,了脫生死,世間孝子,其孰能之。
師念父師母師之恩,思得一適宜地所,為之安葬,以報生育啟迪之深恩。于敔山得一地,遷其父棺葬之。至順治十五年,道風上聞,十二月,天使赍詔至,祈即晉京,師以將欲建塔葬母辭。詔書云:“待見師問道已,即送師還山葬母,決不久留!贝文耆,至京見上,上待以師禮,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至四月辭闕南還,得虞山藏海寺后地,為大慈老人建塔,因開法藏海,命弟子德巖紹,為住持!
光初出家,見南北朝山禪和,聚談玉林國師事者,輒心鄙其人。謂此等僧人,不唯不知佛菩薩之心相,并不知世間圣賢之心相。徒以市井無賴之知見,妄造謠言,以誣蔑古德,罪當何極。后閱國師《年譜》,則彼等所說者,一句也無。而《年譜》所載者,彼等一句亦未聞見。以是知流俗所說,不足取信。所愿明理之君子,勿以彼等所說為實事,而因之藐視古德,輕蔑佛法,則自可深植善根,大沐法澤矣。(文鈔續(xù)編卷下·大慈老人塔院重修記(民十九年))
- 上一篇:不自屈的人則不答應他的皈依請求(文白對照)
- 下一篇:凈土法要—好名惡實為修行大忌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jīng)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