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為天下太平之根本發(fā)隱講記

  這篇重要的開示我們分成三個段落來學習: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 二、今天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 三、勸勉大家一致在根本上努力

  一、家庭母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分二:(一)點明宗旨 (二)開示家庭母教的兩個要點

  (一)點明宗旨

  【世亂極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勞。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講求,治何可得乎。】

  現(xiàn)在世道已經(jīng)非常亂了,有心之士都希望得到治理。如果不知道治理的根本,期望也是徒勞,并不會收到實效。那么,天下太平的根本在哪里呢?這要盡快求得了解。其實,家庭的母教才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的根本,不在母教上講求,怎么能得到治理世間的效果呢?

  (二)家庭母教具體的做法分二:1、開示家庭母教的兩個要點 2、強調教女兒尤其重要

  1、開示家庭母教的兩個要點分二:(1)胎教 (2)幼年教育

  (1)胎教

  【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稟質之初!

  母教第一就是胎教。所謂胎教就是在“稟質之初”便開始對孩子進行教導,而不是出胎后才進行教導。

  “稟質之初”是指業(yè)識入到精血中后,形成這一世身體的最初位。在這時已經(jīng)大有關系了。

  【凡女人受孕之后,務必居心動念行事,唯誠唯謹,一舉一動,不失于正!

  凡是女人懷孕之后,居心動念做事一定要真誠、恭敬,一舉一動不失純正。

  這是說母親的心念、語言、行動,直接和胎兒住胎的氣氛相關,如果母親居心動念做事,保持真誠、恭敬,一舉一動不失中正,由于母親身心有正氣,胎兒就稟受母親的正氣而得以孕育。就像種子在良好的水、土、陽光等中受到滋潤、長養(yǎng)那樣,孕育出來的身心氣質就是良好的。

  母親和胎兒的關系實際是心與心的關系,母親受孕后能夠居心動念做事,保持真誠、恭敬,這個氣氛就是胎兒二百多天孕育的氣氛。如果母親居心動念行事,思想、語言、行為邪而不正,那在這樣污濁不正的氣氛里孕育,就時時受到母親身心邪氣、濁氣的影響,而導致孕育不良。

  【尤宜永斷腥葷,日常念佛,令胎兒稟受母之正氣,則其生時,必安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姿聰明!

  尤其應當永斷葷腥,平常心里至誠地念佛,這樣來使胎兒稟受母親的正氣,時時得母親念佛的加持、得佛光的加持(這就是求得佛光照耀胎中的環(huán)境,讓胎兒二百多天里,以佛力的融入而使他得到最好的孕育),那么出生時就一定安樂無苦。所生的兒女一定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姿聰明。

  印祖在另一篇法語里說:“孕婦能吃素念佛,行善去惡,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身不行惡事,口不出惡言。使胎兒在胎中稟受正氣,那胎兒天性就很精純,生后再加以教化,沒有不能成為善人的。”歷史記載:文王的母親太任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在她有身孕時就開始胎教,所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這樣生下了文王。這就是胎教成功的典范。

  (2)幼年教育分二:①初開知識的階段 ②稍微長大的階段

  ①初開知識的階段分二:A、觀念的教育 B、行為的教育

  A、觀念的教育

  【及至初開知識,即為彼說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輪回之轉變。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

  等到孩子初開知識的時候,就要開始給他講做人的道理,比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等;其次要給他講三世因果的罪福和六道輪回的轉變,比如怎么由前世行善而在今生得到福報,怎么由前世造惡而在今生得到罪報;如果今生行善,將來會得到怎樣的好果報;如果今生造惡,來世會得到怎樣的壞果報;以及眾生在六道里如何隨業(yè)流轉、轉變。這都是家庭教育極重要的課題,要由母親來教給孩子。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教導這些方面。他聽了之后,對于造惡、受報心里常常有所恐怖。講到造惡的人怎么受慘烈的報應,比如殺生的人怎么受報,偷盜的人怎么受報等等。幼小的心靈接受了這種教育,內心就會對罪報產(chǎn)生恐懼。這個觀念灌輸?shù)蒙钊?以后就不敢造惡。其次給他講,做人孝、弟、忠、信等等怎么得好報,行持五戒十善怎么得好報、怎么修行、生凈土、成菩薩成佛等等,目的是使他生起希圣希賢之心。從小接受了這種教育,以后就喜歡做好人、做好事,不喜歡做壞人、做壞事。

  B、行為的教育

  【再令念佛,念觀世音,以期增福增壽,免災免難!

  還要教孩子念佛、念觀音菩薩,以求增長福德和壽命,避免人生當中的災難。

  【不許說謊話,說是非,打人罵人。不許遭踐字紙,遭踐五谷,遭踐一切東西。不許亂吃食物。不許與同里群兒聚戲!

  對孩子身口意的行為、對他的習性、生活習慣,都要嚴格地教導、管理,而不能放任自流。也就是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有哪些不良的習性和行為,這些惡習、惡行就是將來毀壞他一生前途、一生福慧的因素;更遠地是毀壞他生生世世前途的因素,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之后,就要嚴加管教,加以制止。

  相反的方面,孩子身上有哪些賢善的習性和行為,這些就是將來帶給他一生幸福、一生美好,讓他增福增壽的因素;更遠地,是能利益他生生世世的因素。所以要及時地鼓勵他、支持他,而且讓他發(fā)展得更好。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許說謊,不許說是非,不能打人、罵人。幼小時就要養(yǎng)成賢善的習性。如果從小打人、罵人,沒有及時地制止,一旦養(yǎng)成惡劣的習性,以后一開口就說臟話罵人或打人,喜歡說張家長李家短、挑撥是非,或者說話不誠實。

  而且要讓他珍惜字紙,珍惜五谷,珍惜一切物質用品,這也是教他惜福。如果從小就對字紙、五谷、物質用品糟踐慣了,以這樣的惡習串習增長,將來就一定折福折壽,沒有好結果。像這些都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方面。要告訴他一衣一食來之不易,都是農(nóng)民、工人心血的結晶,不能隨便浪費。還要禁止他吃零食,吃了零食,就損壞胃口,減少米面等正食的消化吸收,這樣就長不好身體。(今天的零食更糟糕!有的里面含有激素,含有各種添加劑的毒素。吃多了就損壞身體。)而且不允許跟其他小孩一起聚戲。

  ②稍微長大的階段

  【稍長,即令熟讀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關帝覺世經(jīng),俾知有所師法,有所禁戒。一一為其略說大意,以為后來讀書受益之前導。】

  稍大一點,就讓他熟讀《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和《關帝覺世經(jīng)》。這三本書都是講善惡因果的問題。

  這時候首先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刻上做人的準則,要讓他知道:我應當做哪種人,不應當做哪種人;哪些是善行,做了將來得好報;哪些是惡行,做了將來得惡報。這個觀念灌輸?shù)蒙钊搿⒗喂讨?以后就不會受不良觀念、風氣的影響,不會被時代潮流所轉,在一生一世中都會堅持做人的準則。不論做什么事,心里都有善惡因果的標準。

  為什么要讓他讀熟呢?這是很有講究的,小的時候記性好,很快就能背誦,而背熟的東西一生都忘不了。過了這段時間,年齡越大記性越差,即使背出來了也很快忘記。從小對這些不懂也不要緊,只要輸進去就行。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這些東西就能指導他的一生。不但讓他背,母親還要針對這些文章講解一下大意,作為他以后讀書受益的前導。做好了這個學前教育,以后讀書就只會得利益,不會受損害。

  【幼時如是,愈讀書愈賢善,不患不到圣賢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則任性驕慣,養(yǎng)成敗類,縱有天姿,亦不知讀書為學圣賢,則讀的書愈多愈壞!

  幼年時有這樣的教育,以后越讀書越賢善,不怕不到圣賢的地位而光宗耀祖。不然從小沒有良好的教導,而只是任性嬌慣,養(yǎng)成敗類(就是已經(jīng)養(yǎng)成惡劣的習性),那縱然有天姿,也不知道讀書是為了學圣賢,就讀的書越多越壞。

  【古今大奸大惡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學圣賢,躬行實踐。止令學文字,為應世謀利祿之據(jù),其智識之下劣,已到極底。以馴至于演出廢經(jīng)廢倫,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劇。此種禍亂,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

  古今大奸大惡的人都是有好天資、大作用的人。要沒有好天資、大能力,也不可能做到大奸大惡的地位。都是有能力的人做的,但這份能力用在造惡上,就做成了大奸大惡。

  這是教育方向上的大錯誤。原因是從小父母、老師不知道教他學圣賢,聰明才智沒放在學圣賢上,如果放在學圣賢上,再加以躬行實踐,又有好天資、大能力,當然能做到圣賢的地位!但現(xiàn)在教育的方向反了,父母、老師只教孩子學知識、技能,作為將來在世間謀取名利的工具。

  今天的父母多數(shù)只有這樣的見識。她也曉得孩子從小要學外語、學電腦等等,會想方設法參加各種班,學習各種技藝,她的愿望就是孩子將來能考一個好大學,好出國,有好的能力,可以發(fā)大財、做大官,就是這種想法!這是見識已經(jīng)下劣到極點(只知道教他學知識技藝,將來得到名利享受,就只有這么一點。很少有父母、老師教孩子學圣賢)。

  “以至演出廢經(jīng)廢倫,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劇”,就是這些所謂有好天資大作用的人長大了他們做什么事,就是廢棄古代圣人的經(jīng)典、廢棄傳統(tǒng)倫理,要創(chuàng)新出一套新的東西來。乃至演成國家的戰(zhàn)爭、動亂,爭城奪地,互相殘殺。這也是有大能力的人做出來的。這種禍亂都是他的父母、先生不知道教子弟之道所導致的。

  【自己縱無大惡,而壞亂世道人心之罪,當與彼子弟同受惡報于永劫矣!

  父母、先生縱然自己沒有造大的惡業(yè),但是教出來的子女、學生卻造了大的惡業(yè),連累到父母、先生,也背上敗壞世道人心的罪名,也就和子弟一同受惡報于永劫了。

  2、強調教女兒尤其重要

  【吾故曰,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為尤要。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所行所言,皆足為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guī)。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如熔金鑄器,模型若好,器決不會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為緊要也。】

  因此我說:教兒子是天下太平的根本,而教女兒尤其重要。因為今天的女兒就是來日的母親。人在幼年時專門依靠母親的教導,父親不能常在家中,母親則常常不離孩子。如果母親賢惠,所行所說都足以給孩子做榜樣。孩子天天待在母親身邊,母親怎么說話、怎么做事,孩子時時受到熏陶,不斷地看、不斷地聽,不斷地在心里落印象,時間一久就串習成性,也就按這樣去做了。

  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就是母親。幼時養(yǎng)成的習性會影響到一生。母親如果賢惠的話,不論語言、行為、心念,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影響。見聞熟悉之后,心里已經(jīng)有了成規(guī),說話、行為都由模仿母親而養(yǎng)成習慣。再加以時時訓誨、教導,就習已成性了。就像金子融化要鑄成金器,模型如果好,做出的金器絕不會不好(這個模型就是母親的儀范,母親的儀表、行為就是塑造孩子稟性的模器)。所以教女兒比教兒子還緊要。

  【以賢母由賢女而來,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

  因為賢母是由賢女而來,如果沒有賢女,哪來的賢母呢?沒有賢母,又哪來的賢子女呢?

  印祖常說:“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而且舉歷史上三太的典故作為勉勵。老人家說:“世俗都稱女人為太太,要知道太太這兩個字的意義很尊貴。查太太兩字的淵源,遠起周代,以太姜、太任、太姒,都是女中圣人,都能相夫教子。太姜生泰伯、仲雍、季歷三位圣人。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這祖孫三代女圣人,生祖孫三代數(shù)位圣人,是千古最盛之治。后世稱女人為太太,就是以其人比于三太。這樣看來,太太是至尊無上的稱呼。女子須有三太的品德,才不辜負這一尊稱。”

  其中說到的三太就是從賢女做到賢母,以賢母的品德而教育子女,因此成就了三代數(shù)位圣人,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最盛的周朝八百年的王業(yè)。三太當中,太任的胎教事跡上面已經(jīng)講過。太姜性情貞靜柔和,而且極有智慧,教導孩子直到成人從沒有過失。至于太姒,《列女傳》里講她生了十個兒子,親自教誨,從小到長大沒見過做邪僻的事。文王繼續(xù)教導,終至成就武王、周公的品德。

  二、今天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

  【此種極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為之,所痛惜者,絕少提倡之人,俾為母者,唯知溺愛,為父者亦無善教。及至入塾讀書,為師者亦由幼時未聞此義,故亦絕不知讀書為學圣賢,不教生徒躬行實踐圣賢所說之道。但只學其文字,以為謀利祿計。】

  這種極平常的道理誰都可以做。所痛惜的是,絕少有提倡的人。使得做母親的只知道溺愛孩子,做父親的對孩子也沒有很好的教導。等到進學校讀書,做老師的從小沒聽過這些道理,所以也絕不知道讀書是為了學圣賢。這樣不教學生實行圣賢所說的正道,只知道學文字、技藝(今天來說就是學語言、學數(shù)理化),而讀書的目的就只是為將來獲取名利而已。

  【而不知學圣賢有莫大之利益,自己與子孫,生生世世,受用不盡。謀利祿,謀之善,不過現(xiàn)生得小富貴而已。謀之不善,現(xiàn)生身敗名裂,子夭孫絕者,比比皆是!

  卻不知道學圣賢有極大的利益,能讓自己和子孫生生世世受用不盡。所以這是最根本的教育,把握住了這個根本,其它支末的東西都自然會得到。

  也就是說,從小教子弟學圣賢,努力實行圣賢之道,將來就一定會成為好人才,能造福社會、造福國家。這樣不求名譽,名譽自來,不求福報,福報自來。而且得到的不只是今生一世的利益,而是生生世世無窮無盡的利益;不僅是自己得利益,凡是和自己接觸的人、受自己教導幫助的人也都能得到利益。所以這才是根本的教育之道。

  如果棄離了這個根本而只是在支末的知識、技藝上教導,見識又非常下劣,只知道為自己一個人謀求現(xiàn)世的名利享受,這樣謀得好,不過今生得一點小富貴;謀得不好,在今生就身敗名裂、子孫夭折的人比比皆是。這就是走錯路了。

  【人與天地共稱三才者,以有以先覺覺后覺,繼往圣,開來學之功能,故得此尊稱。若不以學圣賢為事,則是行肉走尸。唯知飲食男女之樂,則與禽獸何異。人之一字,尚是冒名,況與天地共稱三才乎!

  古時把人和天地并稱為“三才”。“才”是具有德能的意思,有大作用的意思。那么,天能普蓋萬物、光照萬物,地能負載萬物、滋潤萬物,而在天地之間“人”可以和天地共稱為“三才”,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人有以先覺覺后覺、繼往圣、開來學的功能,也就是人能以自己的覺悟開啟后來人的覺悟,能繼承古圣先賢的大道,而在自己身上荷擔起來、實踐起來,由此開導后來的人,所以人就有共稱三才的尊稱。

  作為人,如果不以學圣賢作為人生的根本,那就是行尸走肉了,一具行走的尸體,里面沒有人的品德,這和禽獸有什么差異呢?“人”這個字尚且是冒名,只是稱呼為“人”,卻沒有人仁、義、禮、智、信的品德。其實所謂的“人”不是指有個人的形象,有人身體的皮、肉、骨骼、內臟,而是指有人內在的品德。內心如果喪失了人的品德,沒有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不是以學圣賢為理想。那么心在干什么?就是盡情享樂。這樣和禽獸有什么差別呢?可悲的是現(xiàn)在多少人已經(jīng)失去人的資格,失去人的實義,只有“人”的假名而已。這樣連人字尚且是冒名,怎么能和天地共稱為“三才”呢?(比如今天的享受派已經(jīng)淪為禽獸之流,多少人“身在迷中不知迷”,沒有理想、沒有道德,連一念學圣賢的心都發(fā)不起來,就只想盡情享樂。怎么享樂?就是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然后還有男女之樂。這樣和禽獸有什么差別呢?)

  三、勸勉大家一致在根本上努力分三:(一)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二)啟發(fā)修德和日后的效果 (三)勸勉大家一致實行

  (一)修德有功、性德方顯

  【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為堯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無有克己復禮,閑邪存誠,及修戒定慧,斷貪瞋癡之修德耳!

  然而人性本善,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可以做堯舜、做佛,但不能做堯舜、不能做佛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只有性德,而沒有修德。

  從性德這一點上說,一切有情都有佛性,單有佛性就做了佛做了圣賢嗎?當然不是。多少人都活在愚癡蒙昧當中,有些墮在三惡道中受苦,有些做人也只是行尸走肉而已,毫無覺悟。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沒得到啟發(fā),沒從內心發(fā)起修德,導致本具佛性而不能做堯舜、不能做佛。就是只有性德,而沒有克己復禮、閑邪存誠以及修戒定慧斷貪嗔癡的修德。

  古德說:“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修德這里講了四句,就是“克己復禮,閑邪存誠”:克除自己內心的私欲,恢復心上本有的禮;防護、制止內心的邪念妄情,讓內心恒時存有誠敬。再加上修戒定慧、斷貪嗔癡。有這樣的修德,性德就會顯發(fā)出來,也就可以為堯舜、做佛了。

  (二)啟發(fā)修德和日后的效果

  【此之修德,最初由賢父母師長而啟發(fā)之,繼則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雖未能即到堯舜與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沒者,已天淵懸殊矣。】

  這個修德最初要由賢善的父母和師長來做啟發(fā)。這樣把孩子的善根啟發(fā)出來之后,他內在的善根蘇醒了,最初的覺悟出來了,就會孜孜不倦地往成圣成賢的道上走下去。雖然一時還做不到堯舜和佛的地位,但努力地往圣賢之道上求上進,這和下劣、愚癡、整天在人欲中埋沒的人相比,已經(jīng)是天地懸殊了。

  (三)勸勉大家一致實行

  【書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經(jīng)云,迷則佛即眾生,悟則眾生即佛!

  所以《書經(jīng)》的話:你是圣,但是你迷了,就做狂,就落在狂亂之中;你在狂亂中,忽然覺悟了,克制了邪念,就做圣。經(jīng)上說:迷了就是佛淪為眾生,悟了就是眾生做佛。

  【幸其為堯舜,作佛之機在我,有血性漢子,豈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錮蔽,永為沉淪苦海之下愚眾生乎!

  幸運的是,做堯舜、做佛的主動權掌握在我手上,只要我肯做,就能做堯舜、做佛。有志氣的人怎么肯以本具的性德任人欲(貪嗔癡慢嫉等)把它障蔽住,而永遠成為沉淪苦海的下愚眾生呢?

  【愿世之為父母,為師長,為兒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則吾國幸甚,全球幸甚!

  祈愿世間做父母的、做老師的、做兒女學生的,各自在自己身份上盡好責任,努力地學圣學賢,這樣我們的國家就幸運了!全世界就幸運了!

  【人之一生成敗,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萬不可學時派。當學孝,學弟,學忠厚誠實。】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人一生的成敗都是由幼年時的栽培和因循所致。(也就是小的時候栽培得好,一生就會有成就,就像樹木在它最初根芽的時期栽培得好,以后就會成為棟梁,如果栽培得不好,等長成粗壯的樹干,再修改從何著手呢?所以年幼的時候因循,任自己的惡習發(fā)展而不加改正,以后的人生就一定會失敗,還會有大的災禍降臨。)

  你已經(jīng)到了少年懂事的時候,應當知道好歹(就是應當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不能跟著現(xiàn)代的新派去學,你應當學孝、學悌、學忠厚誠實。新派主張的是自由、開放、個性,無拘無束,認為忠孝仁義是迂腐的一套,是束縛人性的東西,以盡情拋棄為快。實際上,孝弟、忠厚、誠實才是做人的根本、成圣成賢的根基。人有了這些才會成才,對社會、對國家才有利益。人不學這些,就越聰明越壞。

  【當此輕年,精力強壯,宜努力讀書!

  現(xiàn)在你年輕,精力充沛,正是讀書的好時節(jié)。所以要努力讀書。

  讀書要費心力,年輕時精力充沛,能背誦、思維。年歲一過,再要記憶思維,已經(jīng)不堪能了。所以人生有少年、青年、中年各個階段,前面沒栽培好,后面要補就難了。什么階段做什么事,都要好好把握,不然過了這個階段就再沒有機會了。

  【凡讀過之書,當思其書所說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讀了就算數(shù)了。】

  凡是讀過的書,要思維書上所說的事是要人照這樣去實行。書是給出一個原則或者提供一個范例,讓你有樣子好效仿。這都是指古代的圣賢書,書的功能是傳授做人的道理,成圣成賢的道理,這也是一切學問的根本。今天的書教給人的是知識、技能,人讀書是作為求取名利享受的手段,所以古今的書很不相同。

  【書中所說,或不易領會。而陰騭文,感應篇等皆直說,好領會。宜常讀常思,改過遷善。】

  古書上講的或許不容易領會,書寫得很深。尤其是典籍,更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心得的記載,其中的人生境界需要自己達到那個程度或有所經(jīng)歷之后,才會越來越明白。

  如果一時領會不了,就可以讀《陰騭文》、《感應篇》等,這些書都是直接說,好領會。讀這些書不是讀過一遍就算數(shù),要常常讀、常常思維,“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利益、我要怎么在自己身上來實行”等等,這樣以書作為一面鏡子,對照自己的身心,改正缺點,往好的方面轉變,就是讀書的方法。

  總之,要常常讀書、常常思維、不斷地反省、不斷地對照自己改過遷善。

  【于暇時尤宜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以期消除業(yè)障,增長福慧,切勿以為辛苦!

  有空閑的時候,尤其應當念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來求得佛力加持,消除業(yè)障、增長;。不能怕辛苦而不去做。

  【古語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此時若錯過光陰,后來縱然努力,亦難成就。以年時已過,記性退半,所學皆用力多而得效少耳!

  古語說:年輕時不努力,到老來徒自悲傷而已。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如果錯過了這一段寶貴時光,以后縱然努力也難以成就,因為最好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一去不復返了。年歲一過,記性已經(jīng)退掉一半,所學都是用力多而收效少,因為身心的精力已經(jīng)衰退了,尤其是意識的力量不行了。

  【第一先要做好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焉!

  第一、首先要做個好人,見到好人、好事,就應當歸在自己身上想:我能不能向他學習,能不能做到和他一樣;見到壞人、壞事,也要在自己身上反省:我有沒有像他那樣做,如果有就要及時改正。

  像這樣不斷地改過遷善,就是做好人的方法。如果沒有時時在自己身上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那么修行就只是空談而已,沒有落實在自己身上,就沒有任何進步。

  【第二要知因果報應。一舉一動,勿任情任意。必須想及此事,于我于親于人有利益否。】

  第二、要曉得因果報應,一舉一動不能隨心所欲地放縱,不能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這是現(xiàn)代派崇奉的自由、個性。你要曉得這叫放縱自心、放任煩惱。

  不論做什么事,一定要想到:我做這件事,對我自己、對我父母、對別人有沒有利益。如果有利益就可以做,沒利益就不去做。

  平常一舉一動要這樣嚴格管住自己,用理智來把握好一切行為。

  【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動念,亦當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壞心,即有罪過。要想得好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有利于人物,無害于自他方可。】

  不但在做每件事的時候這樣考慮,連居心動念也要這樣取舍,時時要觀察自己的心:我起這樣的心,對我自己、對父母、對眾生有沒有利益。如果有利益,就可以這樣起心,而且付之行動;如果無利益,就要停止這樣起心,更不能發(fā)出身口的行動。

  你要曉得:起一個好心,就有一分功德;起一個壞心,就有一分罪過。要想以后得好報,就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凡是舉心動念、說話、行事,都要有利于人物、不害于自他才行。不然想求好報也不可能求到。

  總之要做到三個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能做得到,將來就會有好報,不必問別人。

  【倘不如此,何好報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鏡之前,決定莫有好像現(xiàn)出。所現(xiàn)者,與此丑像了無有異!

  如果不是這樣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哪里有好報可得呢?就像以丑相放在鏡子前,決定沒有好相現(xiàn)出,所現(xiàn)的一定是和這丑相一樣的。

  丑相是指心里起了壞念頭、口里說了壞話、身體做了壞事,這就是身口意上的丑相。鏡子里丑的影像,是指惡業(yè)感召的果報,這和因上造業(yè)的相完全對應,比如因上造殺生業(yè),就現(xiàn)短命的相;造偷盜業(yè),就現(xiàn)貧苦的相等等。這樣動多了惡念、造多了語惡,做多了壞事,就會大損福德、加深罪障,等到業(yè)力成熟的那一刻,就顯現(xiàn)出惡趣極為恐怖的果報。

  【汝果深知此義,則將來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愛慕之也。祈審慎思察,則幸甚幸甚。】

  你真的能深深認識到這善惡因果的義理,具有純正的知見,已經(jīng)知道應該怎么來居心、行事,將來就一定能做一個正人君子,讓一切人都尊重你、愛慕你。

  希望你仔細、慎重地思維觀察,你能有正確的知見,存心、行事都合乎正軌,那就值得慶幸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