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告全國僧界文

  恭告全國僧界文

  太虛

  ──十七年七月在南京作──

  近來我全國僧界,亦可謂多故矣!不惟常有毀寺提產逐僧之外患,而僧內亦屢呈水火冰炭之沖突。至全國信佛之士女,固無不一致?lián)碜o三寶者,然以僧內有派別之歧,致居士亦因之莫知所從適,而間呈互異其趣之勢。長此紛亂,誠為自取于滅亡之道。故太虛前有發(fā)起“全國佛教代表會議”之提議。貢獻全國緇素,擬從齊集各地各派之代表,容納各種之提案,成為全會之決議;然后成立一全國統(tǒng)一之佛教法定團體,以為執(zhí)行且實施各決議案之機關。旋偶因蔣總司令之邀至京,與張靜江先生、蔡孑民先生等談及:謂佛教不如改稱佛學,以佛之信徒固須修學,而未信之研學者亦可含攝,故名佛學較為寬廣也。遂將此意會商之旅京之發(fā)起諸君,決采“中國佛學會”名稱。擬定大綱,設籌備處,仍先開全國佛教代表會議,再成立全國緇素統(tǒng)一佛團;并以大綱及籌備簡章,謁薛內長面請核示,亦荷報可,此為進行約略之經(jīng)過。太虛,雖抱振興佛法僧之悃忱,誓以身命為三寶舍,然薄德鮮學,何敢多事!惟以塵隙之明,竊覺非成立一全國緇素統(tǒng)一之佛團,無以安佛徒而興佛事,乃將此一片忠誠獻之十方三寶。茲以須踐赴歐之宿約,放洋在即;而推舉籌備委員及指導委員以成立籌備處也,通啟各省緇素佛團與各學院舉派代表及請各專家之開全會也,根據(jù)全會所提議之各決議案以構成全國緇素之統(tǒng)一佛團也,皆仰待于我全國緇素中先進耆碩、同輩英賢、新起髦俊之群策群力,共同勤勇!然后為不負國府諸公、與蔣總司令、張主席、蔡院長、薛部長等期望改善振興之盛意;及全國信佛士女,護持三寶之熱心!太虛亦惟有再剖心傾肺以恭告之我全國僧界耳。

  一、僧寺財產,歷來所以屢有搖動者,以唯規(guī)定“管理權”屬之住持──若管理寺廟條例等──及于習慣上云水僧眾習得享用于叢林之權利,而未將“所有權”明白規(guī)定何屬也──寺廟管理條例,乃隱然以所有權屬之國家者──。以其“所有權”之無所規(guī)定也,由是地方民眾或任意指為“地方公有”,國家官吏亦間或誤為“國家公有”,由是乃時發(fā)生逐僧沒收寺產之議論或實行。而“僧產所有權”之所以無歸屬者,以僧眾無全國統(tǒng)一之團體,故無代表全國“十方常住僧眾”之可為“十方常住僧產”之有其“所有權”者。由是各個僧眾既但為享用;而各寺住持雖誤以管理權為所有權,認為私有;而一遇地方或國家指為公有時,以無代表全國僧眾團體之保障,遂惟各住持各謀保其所認為私有者。卒之以住持本但有管理權故,以復各住持各顧其寺故,乃無充分保全之理由與能力,而往往聽人宰割。若能有一全國佛會之“僧眾統(tǒng)一團體”,則可代表全國“十方常住僧眾”為“十方常住僧產”之所有權者,在于法律上得明白規(guī)定其“財團法人”資格,保障“全國僧寺財產”,以其“所有權”在于“代表十方僧眾”之“全國僧團”故:除“全國僧團”外,“任何團體或個人”,不得侵占!復以其所有權在于代表全國“十方常住僧眾”之“全國僧團”故,雖現(xiàn)前十方僧眾之公決,亦不能變賣或處分之!由是“僧寺財產”,乃有安全之保障。然若非組成全國佛會之“僧眾部”,則唯有各寺之住持與各個之僧眾,而無掌全國僧產所有權之“財團法人”;因此,故今非組成全國佛會之“僧眾部”不為功。此條若不能確立,則僧寺財產之所有權,顯然將屬之國家機關,而任意處分。

  二、僧寺財產之所有權,雖決屬于“全國佛會僧眾部”;然其管理權,則仍屬于各僧寺住持或其他名義──例如院長或僧委員會等,為一宗之專修或眾僧之掛單等。唯剃徒、傳法,應與住持等傳繼無涉。而住持等當由選賢與能以任之,并對于住持確立其保障權耳。

  三、僧寺財產之所有權及管理權,雖必屬于中華民國國籍之僧眾;至其享用權,則不唯全國僧眾皆得依律同住,即外國僧眾,若能依照中國僧寺律儀者,亦得于中國僧寺中同住同享用之。例如得于規(guī)定之“旅行僧眾招待處”──即云水堂──令招待之類是。

  四、僧寺財產為“全國僧團”所有,選任住持等管理之,國內外僧眾,皆得依規(guī)律來享用。不惟非以“僧寺財產”專歸佛會充辦教育慈善等社會事業(yè)之用,且當增盛僧眾之財產,改善僧眾之享用。年滿十八歲以上,為出家沙彌僧、比丘僧者,務使青年僧得享用之以修學佛法;壯年僧,得享用之宣傳佛法及辦諸佛事;老年僧,得享用之以為禪凈各宗之修養(yǎng);有特殊天才者,得供給之以為深造之修持與研究;依法游行參訪者,得為相當供養(yǎng);并為編印經(jīng)典,及裝修僧宇等,隆建三寶之用。

  五、然對于教育慈善等社會事業(yè),固為僧眾體佛慈以利生之本職;故在壯年之僧眾,亦應廣出其財力、才力,聯(lián)合諸信佛士女及研究佛學者,博濟社會,化導社會,增國民之道德,躋人世于安寧。

  六、全國佛會之組織:應內分“僧眾部”與“民眾部”──民眾部包括信佛士女及研究佛學者。此二部有其分界而又有其聯(lián)合:蓋于信行佛法及研究佛學,則融合為一佛會;而依僧寺財產為生活,以學習修持宣傳辦理于佛法為職業(yè)者,則專屬之不攝受家產家眷之僧眾部。

  七、唯不攝受家產家眷而依僧律儀住者,乃謂之出家僧眾。得成利和同均,戒和同遵等六和合僧。亦唯以“僧寺財產”屬之“全國僧團”所有,各個僧眾乃成真正不攝受家產家眷之出家六和僧。否則攝受其“我寺”“我庵”之變態(tài)家產,乃攝受其傳繼變態(tài)家產之剃徒法徒等變態(tài)家眷,則不成真正出家!亦不成六和合僧眾。蓋剃徒法徒,但為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之法徒屬,傳承佛法;并非傳承寺庵寺產者!凡此皆佛律及歷代以來眾叢林之祖制,本來如是者。亦為“僧寺產”真精神之所在。否則,即無“僧寺產”存在之意義及價值!故今此所言,非是變新,乃為恢復遵依于佛律祖制。

  八、今欲統(tǒng)合全國緇素以組織佛會,以非僧眾則無專以佛法職業(yè)而住佛法者;非加入信佛士女及研究佛學者,則不能將佛法普及于國民,使國民同受佛法之化益,及使佛法僧得以安固。往者主權在君,可藉君相護持;今者主權在全國人民,非佛法普及國民使皆有相當之信崇或諒解不可!故佛會中必須有民眾。

  九、此上所陳各義,乃為太虛個人提議開全國佛教代表會議以組成全國緇素統(tǒng)一佛團之意見。若能協(xié)力籌備,使全會得開,則部眾或緇或素,思想或陳或新,年齡或老或少,地位或高或低,皆可得選為代表,或被請為專家,及托出席者代為提案。凡有高見,皆有盡量發(fā)表之機會,不須互相排斥,互相譏罵,以逞猜疑嫉忌之私。法弱僧危,要當共圖振興!會名大綱,皆可重加討論。佛法無我!天下為公!謹貢芻蕘,惟祈采擇!(見現(xiàn)代僧伽一卷十一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