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東方雜志漫感

  閱東方雜志漫感

  本刊(海潮音)二十四卷未間斷,今年東方雜志三十九卷又在重慶復(fù)刊了。

  復(fù)刊號上的“耶律楚材逝世七百年紀念”:‘公文集卷十二為子鑄作詩三十首,句云:“十二學(xué)詩書,二十應(yīng)制策,禪理窮究竟,方年二十七”,是公至二十七歲始窮究佛理也。后奉萬松為師,文集卷八有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序曰:“前復(fù)九書,間斷七年,才蒙見寄”。公學(xué)佛可謂誠矣’。按禪錄上亦許湛然居士──即耶律──為得法人也。又云:‘元初、天下甫定,殺戮甚眾,公請禁之。汴京將破時,或欲屠之,公勸阻得全者一百四十萬戶’。汴京之免屠,是一顯明之事實,人所易知:而“殺戮甚眾,公請禁之”,實為救了整個中華民族,其同湛然居士為佛友之劉秉忠實同救之。秉忠原為某禪師沙彌弟子,攜見元祖,賞其才,乃還俗做官,漸至宰相,與耶律最相得。元初、欲盡殺農(nóng)業(yè)漢人,化中國成游牧草原,湛然與秉忠力勸,才阻止其殺戮。此誠佛子地獄而救苦之實行者,其為中華民族救脫大難的恩人,方古佛圖澄之于石勒,道安之于符堅,其功更偉!儒史僅知嫉排佛徒,若著民族史,則當(dāng)用另眼看之。

  第二號“峨眉山與中國文化”云:‘晉以后之中國文化在四大名山,峨眉、五臺、普陀、九華是也。尤以峨眉為普賢道場,五臺為文殊道場,于是佛教始在中國立定腳跟。佛教盛行而中國之文化始復(fù)雜,中國人之哲學(xué)思想亦大改觀;其中釋、道之融和,尤為不可思議,凡此奇跡可求之于峨眉而見其大概’,亦為妙文。以此而觀中國文化,則知繼承之、整理之、振興之者,非可局宋、元、明、清儒學(xué),而當(dāng)從隋、唐以來儒、釋、道文化統(tǒng)籌之也。

  第五卷“明末清初旅華西人與士大夫之晉接”一文,載利瑪竇與虞淳熙銓部書,辭義優(yōu)雅,‘惟淳熙之友蓮池和尚則頗疑之。蓮池與淳熙書曰:“利瑪竇回柬,灼然是京城一士大夫代作!向?qū)嵙x、疇人二書,共語雷堆、艱澀,今柬條達明利,推敲藻繪,與前不同。知雅說入人,有深信而為之羽翼者”’。又‘原書尚有利先生復(fù)蓮池大和尚竹窗天說四端’。吾昔閱云棲法匯之竹窗隨筆,有辦“外道羅祖”及“西洋天說”等,得今人從西國所藏文獻譯回對照,亦足觀當(dāng)時西教與中國原有佛教文化發(fā)生交涉情形的一斑。(見?木硎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