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

  須菩提向佛請示,發(fā)了菩提心之后,怎么樣能讓菩提心正常的運轉(zhuǎn)不失掉。但是很難,為什么?心無法住,也不能降伏其心。向佛請求,就請佛開示云何使這心能?住就是不動的意思,降伏就使心不要去分別、不要打妄想,這才是真正發(fā)菩提心。佛就因須菩提問答覆他,一切諸菩薩摩訶薩發(fā)了菩提心之后,應(yīng)該這樣降伏其心。如是指以下說的,就是降伏心的法則。我們一天經(jīng)常的心里頭打妄想,那你就根據(jù)這段經(jīng)文用用功,不要起分別,不要生妄想,但是讓他不起分別、不生妄想的時候,這就是降伏了。經(jīng)文是先說住后說降伏,應(yīng)該是先降伏而后才能住,你不降伏它怎么住得住呢?所以降伏其心使心能住。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這是總說,眾生的總類太多了,有卵生的,有胎生的,有濕生的,有化生的;也有有色相的,也有沒有色相的;有的眾生有想,有的眾生沒想,有的非有想非無想,我都令他們成佛;無余涅槃,不是二乘人,是究竟成佛了,無余涅槃而滅度之。這一段就說“胎、卵、濕、化”一共有四種眾生,這是說在欲界、色界無色界受生處的差別相。像我們經(jīng)常說天,六道眾生的天,生天的天人,乃至于地獄,這兩頭,這兩種生都是化生,沒有胎生的。下地獄隨他業(yè)報就化生了,下地獄時候還有父母嗎?沒有,那都屬于化生的人。但是他感受得到痛苦,沒有身形,化身的,但他感受到痛苦。天人也是化生的。人就是都有,“胎、卵、濕、化”四種生的人都有,有胎生人、有卵生人、有濕生人、有化生人。大家看過西游記,可能聽說過西游記吧!根據(jù)佛教上說的,孫悟空是石頭化的,在石頭上化的,因石頭受到孕氣、受到濕氣了而化生的。鬼,也有胎生的鬼,也有化生的鬼。人跟畜生這四種都有,“胎、卵、濕、化”這四種都有。

  先說這一切當(dāng)機(jī)眾,佛跟須菩提說這都是當(dāng)機(jī)眾,不論卵生的也好、胎生的也好、濕生的也好、化生的也好,不論哪一類生的。我們一般說有色的、有色相的,那指色界天說的。無色相的,三界之中有無色界,無色相是無色界的。咱們說有想的都有識,有識處天。等到無想天了,沒有處所,在空中,他沒有思想;不是沒有思想,思想被他的形(業(yè)報)所壓伏住了。有類眾生說他有想、說他沒有想,那是四無邊處,四空天,四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佛說不論哪一類眾生,“胎、卵、濕、化”四生,乃至從天到地獄,我都把他們度了,讓他們都能成佛,把煩惱斷盡。斷盡了煩惱,離開了二種生死,分段生死那是有情的一界,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都讓他們脫離,滅了他的煩惱,脫離二種生死,究竟成佛。無余涅槃就是他究竟成佛的意思。

  總的說三界九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九種眾生他的本性(就是他的體性)與佛無二無別的,但是他迷了就有差別了,能夠讓他自己覺悟,讓他覺悟了之后回歸本心,達(dá)到究竟,究竟成佛。那必須令他悟入無著的境界,無著就沒有“生、老、病、死”四相的執(zhí)著了。但是這二種煩惱斷的時候還要斷習(xí)氣,習(xí)氣就是還有染污;涅槃是圓滿清凈的,沒有染污;不但二種生死斷了,還要把他習(xí)氣都滅盡,永遠(yuǎn)不再復(fù)生。佛就說我的目的是讓一切眾生都能夠度脫生死海,都能夠二死永亡,究竟無余。就說佛是平等看一切眾生,平等的,讓一切眾生都能圓滿清凈證入無余涅槃,都能同度生死大海。這段話是敘述的,沒什么多余警示,只是跟須菩提這樣說。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如是滅度了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句含的意思就深了,就是你得這樣住心。你怎么樣住心?度眾生無眾生相,把這些無量無邊眾生都得度了,都讓他們成佛了,但是度生不見度生相,也沒個生心要度眾生。菩薩發(fā)心度生愿力深廣,度生不見眾生相,實實在在說沒有一個眾生得滅度的。因為菩薩不執(zhí)著相而才說沒有眾生可度,假使說有能度的菩薩,有所度的眾生,有能所,有生死,有涅槃,這就不是菩薩了,不是真正的菩薩了。菩薩在度眾生的時候讓眾生得滅度,滅度的含義就是把煩惱都滅盡了;煩惱滅盡了,沒有煩惱束縛了,也就沒有生死束縛了;不但生死的束縛,乃至于煩惱的習(xí)氣。所以一切的障,就是在你成佛過程當(dāng)中,有一切障礙你成不了佛,把這些個障礙都把它滅盡了,達(dá)到究竟了,那才叫大解脫,真正解脫了。

  佛所教導(dǎo)的,菩薩自己不見自相,也不見眾生相,這才是智者。我們凡夫不是這樣子,自己見著自己的身相,也見著自己的用心,因為不理解佛的意思,就是站在佛所教授的反面,那就執(zhí)著諸相,就是執(zhí)著,執(zhí)著相,不能達(dá)到法性的理,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有這些個知見,不能夠理解到生死涅槃它們是平等平等的,也沒有生死可了,也沒有涅槃可證,這就是佛答的深義了。菩薩滅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實際是沒有一個眾生得滅度者,也沒有眾生為菩薩所度。這個意思佛說的就是佛的境界,恐怕須菩提不能理解,佛又自己來解釋。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何以故,為什么我這樣跟你說呢?因為你要想把你的心住先得無著,離一切相見其性,就是說要離一切相、要見性,這就是總說了。這樣來度眾生的時候,沒有生可度,也不見眾生相,實實在在的沒有眾生可度,也沒有眾生相可見。佛就知道,不但須菩提,很多那些個跟須菩提同樣知見的人,他不能理解的。所以佛又自己解答,什么原因我跟你這樣說呢?假設(shè)說菩薩度眾生有眾生相,一定有分別,有分別就有愛憎,有愛憎就有取舍,有取舍那就不是菩薩平等度生了,這里頭含著意思很多。我們幫助一個人、度一個人分別心很多,以致見到這個眾生第一個感覺到印象很好,這叫有緣,有緣千里來相會;一看見這個眾生就不順眼,心里就發(fā)煩,那就是無緣。這就是因為著相的關(guān)系,這種度生的就不是大菩薩了,學(xué)著度眾生。

  佛跟須菩提說不是這個意思,說:須菩提,假使菩薩要有相;有相,有什么相?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這位菩薩不是菩薩。因為他有執(zhí)著,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這四相都是緣起法,緣有的。眾生的本性跟佛性無二無別,這按性說。咱們最初不是跟大家講過性空緣起嗎?在緣起上可就不同了,眾生是眾生相,佛菩薩是佛菩薩相。假使一有相了,就緣起四相了,那就不是成佛了,就不能進(jìn)入佛的境界,就不能證入無余涅槃。佛要想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無余涅槃,那就是相反了。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叫眾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叫諸佛。佛跟眾生的區(qū)別就是一個迷、一個悟,悟了的時候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迷的時候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都俱在。佛又進(jìn)一步跟須菩提解釋,知道須菩提一時不能領(lǐng)略,佛又再進(jìn)一步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