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這是表般若的智慧,以般若智慧契入真空。般若智慧就是咱們經(jīng)常禪宗說是頓證無為,禪門一炷香,立證菩提,這是頓證立悟的含義,頓證無為的含義。那這個福德還有窮盡嗎?這不是有相,也不是有形的福德。佛舉這個福德來顯,來顯什么?顯性空,把這個福德以圣義的空義來認識這個福德,所以佛說這個福德多,不是世間相,也不是世間所認為的福德,這是說的福德性。咱們一般說的福德都說的相,沒說福德性,如來現(xiàn)在在這說的福德多就直徹空義了,甚深的空理。以空來說福德,空是遍的,遍一切處,那福德也無窮無盡了。非福德而說福德,那這個福德就大了。

  我們世間相因為有福德、求福德是把它當(dāng)成實有的。我們諸位道友可以想想你出家以來,我們每位道友不論出家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不論出家時間長短,你看看你自己的福德有嗎?當(dāng)你出家的時候,放下社會的一切,這個福德跟世間的福德不一樣的了,但是你見到了福德相了嗎?證道歌上有兩句話,“窮釋子,口稱貧,徹底窮來有幾人,信手打開無盡藏,磚頭瓦塊盡奇珍”,這就是福德相。有的福德是世間可見的,有的福德不是世間可見相,你得這樣認識。我們出家的道友,不論男眾女眾二眾弟子出家道友,你在福德當(dāng)中,你根本就不認識福德。此話怎么講?世間上奔波勞碌想掙錢,掙錢為了生活,也就是吃穿而已。好像這人很富有,以為這很有福德了,但是這個不是福德。德是行道有德于心,是心地上的福德,這心地福德不可見相的。你從外相看,咱們一個窮出家人沒有什么財富的,不論哪一位都如是;但是你的財富很大,你認識到了嗎?這叫性功德,自性所含的福德,但是這個福德沒有窮盡的。

  過來古德人講“窮釋子,口稱貧”,說貧僧,有的出家人寫貧僧,口里總說我窮得很,什么都沒有,窮釋子,口稱貧。“徹底窮來有幾人”,真正窮得徹底了,什么都沒有了,有幾個人能達到。什么含義呢?真到你徹底窮的時候,那個境界相就不同了,是什么境界相呢?所以古德說徹底窮來有幾人,真正受窮的,窮的什么都沒有了,徹底窮的有幾個人?沒有。真正達到徹底窮了,那是個什么樣呢?那福德無窮無盡,稱性的福德,形容這個福德。我們有一位老道友他跟我說他窮,“去年窮,不算窮,去年尚有立錐地,今年窮得錐也無”,去年窮,我還有插椎子的地方,今年連個錐子都沒有了,什么含義?去年窮的時候我還有一念,今年窮的把這一念都沒有了,那就是徹底的證得無為了。要證得了無為,還講什么世間財富?

  須菩提,你怎么樣認識這個問題?假使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都拿來舍了,舍得很多吧?寧為多不,佛又問話,問須菩提這個供養(yǎng)的多不多?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都拿來作供養(yǎng)了,他得的福德多不多?須菩提就老實答,甚多,世尊,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供養(yǎng),那這個福德多了。但是他下頭又一句,何以故,這個福德非福德性,福德即非福德,是故如來說福德多,世尊是隨著世間相說的,不是稱性而談的。這個是說般若的妙慧,以般若的智慧徹底三空,我相、人相、眾生相,一切的有為法、無為法頓證得了,那福德還有窮盡嗎?沒有窮盡的。福德即非福德性,這樣的世尊才說福德,拿這是顯意思。

  【若復(fù)有人。于此經(jīng)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完了又舉例子來說,怕這個人還不能懂、不能入。這個福德這么多,有相的,把它形容如來說的福德多是隨順世間說的,若是依著本經(jīng)說,依著金剛經(jīng)上說,這個福德不算大,有形有相。你把金剛經(jīng)誦它四句,不要多,四句;乃至于把金剛經(jīng)的四句話向其他的人說,這比供養(yǎng)三千大千世界七寶還多得很,功德還大,因為這是無相的、無作的、無為的。

  我現(xiàn)在跟大家不是說四句,我跟你講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那我這福德大得不得了了吧?沒有福德,不要這樣理解。我說的話意思明白嗎?你以三千大千世界供養(yǎng)的這個功德,跟我講金剛經(jīng)的這個功德,兩個不能比。因為那是有為法,這個是無為法。不但解說,你就自己念,念四句,隨便念哪四句沒有說,于此經(jīng)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完了再給他人說,把你所念的四句再給他人說;其福勝彼,這個福德比那個供養(yǎng)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功德還大,功德福德勝過那個。怎樣理解?咱們每天道友都念金剛經(jīng)吧?不是四句吧?你受持就是一部金剛經(jīng),你想過我念這金剛經(jīng)有福德,我看沒有一個人這樣想,念經(jīng)就是念經(jīng),沒有還想福德了。為什么?因為我們思想沒有求福德念,沒有這個念。那我們念經(jīng)為什么?為求解脫,求解脫,求那個性,求福德性,不是求福德相。自己誦,又給別人說,那個福德比那個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供養(yǎng)給別人的福德還要大。信嗎?

  【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jīng)出!

  須菩提,一切諸佛,乃至諸佛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皆從此經(jīng)出。所以金剛經(jīng)說你求福德,有些人求福德要念一部金剛經(jīng)就好了,就是念一遍,還不說你天天念。但是佛恐怕須菩提不理解,說何以故,什么原因佛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金剛經(jīng)就是諸佛一切法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一切諸佛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從金剛經(jīng)出的,所以念一遍金剛經(jīng)比你拿那個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供養(yǎng)那福德還大的含義就這個意思。你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供養(yǎng),這是有相的、有形的、有作用的,不可以說多。若能在金剛經(jīng)受持四句偈,乃至還能給他人說,這個福德超過以前三千大千世界供養(yǎng)諸佛的功德還要大。

  因為我們一切的眾生心,他供養(yǎng)的時候一定要有所得、有所求。我們看見我們在家道友,哪怕買點水果供養(yǎng)什么,他都還自己嘟嘟囔囔的念個四言八句,完了還求師父你加持我,我這個不好了、那個不好了,或是生意不好了干啥,全是有相的。這個福德很局限,因為我們講的無相法。

  【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以說佛法即非佛法,這個話大家特別要注意,不是說我們講一切佛法所有佛法非佛法,因為你能達到一切佛法非佛法,乃是真正的佛法,還得加一句。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但是這句話是承上頭來的,一切諸佛乃至于諸佛所證得的無上正等正覺都從此經(jīng)出的,那此經(jīng)所說的佛所說的法即非佛法,就是讓你千萬莫要執(zhí)著。你對于佛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乃至于諸佛,你怎么樣認識的,就這么樣一個含義。

  金剛經(jīng)能生諸佛,那金剛經(jīng)本身是法,所生諸佛即是法。因為它非佛非法,不要在相上取,但是這么一說怕有人在佛上頭法上頭生起執(zhí)著。須菩提本來問云何住、云何降伏,你不能住在佛法上,你要降伏你的心,你住著在佛和法上,那就把佛說法的含義;含義,令你領(lǐng)悟的意思;那就錯了。所以佛所謂的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得加一句話,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所謂佛法者,你不要執(zhí)著,一執(zhí)著就不對了。所以說佛法即非佛法,就是你不要執(zhí)著,再回來是名佛法。眾生,沒有眾生可度,沒有佛道可成;完了時候眾生可度,有佛道可成。一個是遣,遣是遣除,不要執(zhí)著。說沒有執(zhí)著了,隨順世間,那一切法就是一切法,佛法就是佛法。這個意思就說在一切法上頭千萬莫要執(zhí)著,去執(zhí)著義。假使說離開迷離開悟、離開染離開凈、離開凡離開圣,那有什么佛法可說嗎?這樣子沒有佛法可說。離一切相,所以說佛法即非佛法,還得最后加一句解釋的,是名佛法。

  所以我們講緣起性空,緣起在前,性空在后;有時候說性空緣起,性空在前,緣起在后,這都是對機的,對眾生的根機而說的。信產(chǎn)生力度這就叫受,你的念(念力)這叫持,你的念力念念不忘、持之不舍,受持佛法,以信力念念不舍持佛法,這在歷史上各種經(jīng)卷很多的大德祖師爭議非常之多。金剛經(jīng)是講最空的,受持金剛經(jīng)的福德無量,空嗎?既然是福德無量,不空!但是你一執(zhí)著可就沒有了,經(jīng)的義就不同了,這種含義必須得經(jīng)過你反反覆覆思考。

  佛法,前頭加個所謂的佛法,所謂的佛法不是真實的了。佛法就是佛法,所謂的佛法不是佛法,因為加個“所謂”,什么事情加個所謂不是的了。但是它隨順世間,在俗諦理上,就在世間法中,世間法叫俗諦;因為俗諦理上在世間法上有迷有悟、有凡有圣、有染法有凈法,這些世間相隨著說佛法。如果是沒有染凈、凡圣了,那么佛法也不叫佛法了,即非佛法是這個意思;是把這個都空掉了,什么都沒有,那佛法當(dāng)然也沒有了,即非佛法。但是一定得分開,是按俗諦說的、按真諦說的。佛在說俗諦的時候,迷悟、凡圣佛法具足的,都是具足的;但是佛有時候說真諦的時候,染凈、凡圣皆沒有了,就是這個含義,看你從哪一方面說。

  從空義方面說沒有,你的信力就叫領(lǐng)受的受,你的念力就是持之不舍的持,受持,我只念金剛經(jīng)受持四句偈,信力受,念力持,就是信念受持金剛經(jīng)的四句偈,那是有的,隨順世間;等你離世間來說沒有了,一切文字都沒立了,那就沒有了。受持演說金剛經(jīng),或者是一句,或者是四句,或者一卷經(jīng),那看你在什么立場,站在空諦說,站在俗諦說,或站在隨緣說,站在性空上說,這有分別的。隨緣義萬法皆立,佛法就是隨緣義;佛法即非佛法,就是性空義。佛跟須菩提說得很清楚,怎么樣住心,怎么樣降伏心,現(xiàn)在你明白了嗎?就是這樣住這樣降。經(jīng)常經(jīng)上說的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因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還有心生嗎?無心可生,也無有心。這道理一直演變下去,都是解釋這么個問題,佛舉很多例子來說。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