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極樂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

  前兩天,一位網友給我留言說:「看完博文,我覺得我們這些煩惱強盛的罪惡眾生基本是沒什么希望往生極樂世界了。我生起了對『凈土宗萬修萬人去』結論的懷疑。越看心越慌,凈土宗到底是安樂門還是恐懼門?善導大師還說:『專修者百即百生,千即千生。』師父,到底聽誰的啊?南無阿彌陀佛。」因此,一方面為了回答這位網友的問題,一方面為了讓更多人對凈土法門有更正確的認識,所以,以下的文字將是扼要的重點解答:

  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眾生之所以投生婆婆世界,乃由于無明貪愛的業(yè)力所牽引;是故,慈悲的佛陀為我們巧設了八萬四千法門,而且特別指示凈土持名念佛一法,是最直捷、最方便的功夫,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專心一意稱念阿彌陀佛圣號,透過真誠的持名功德,凈化我們的身、口、意三業(yè),最終回復原有的清凈的靈明覺性。也就是說,當我們身心都清凈了,自然就能往生西方極樂凈土。

  但是,這個菩提心應該如何發(fā)起?初學佛的人難免有很多疑惑,也難免有一些誤區(qū)。相信不少人會有這位網友同樣的問題,但是不必心慌,更不必恐懼;因為執(zhí)著于任何經論的片段義理,或祖師們的某些說法,而作斷章取義的解讀,都是不正確的;我們必須要清楚,我們學佛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減輕并解除我們的煩惱,明心見性,終至成佛?墒怯捎诒娚臒⿶缹嵲谔嗔,如果佛陀只為我們開示一些高深莫測的玄妙理論,試問能有幾個上根利智的眾生可以完全領悟并付之于實踐?因此,才會應眾生之機,開示「三根普被,利頓全收」的凈土法門。而修習凈土法門的基本要求,就是信、愿、行三者必須同時具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心。

  有關信心如何生起,在各種不同的經典與祖師大德的開示中,都有詳細的論述,如《大智度論》中說:「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褂帧華嚴經》中亦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苟鴥敉磷诘氖蛔鎺,沒有一位不是先導人以「信」的。既然這位網友提到二祖善導大師,所以,現在就以大師《念佛鏡》中所說為例。大師在此書的「第一勸進念佛門」中,是這樣說的:

  「夫佛者三界大師,四生慈父,歸信者滅罪恒沙,稱念者得福無量,凡欲念佛要起信心!

  「信意者,信依經中說念佛定生凈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得佛證,信念佛定得佛護,信念佛臨命終時佛自來迎,信念佛不問眾生同信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生凈土定得三十二相,信念佛生凈土定得住不退地,信念佛生凈土定得自在快樂莊嚴,信念佛生凈土定得不死之地,信念佛生凈土與諸菩薩一向為伴侶,信生凈土更不離佛,信生凈土華臺化生,信彌陀佛現在說法,信生凈土不墮三涂地獄,所以遣念佛,念佛一口,準《觀經》說,定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還得八十億劫微妙功德,所以勸信。是故大行和上遣念佛人,心唯信佛,佛則知之!

  所謂「念佛一句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依大師的說法,念佛之所以能滅罪增福,是因為「心唯信佛,佛則知之」,只要我們相信佛,佛是知道的,也就是說,這個信是與佛相感應的,因此,只要我們時時憶佛、念佛,自然定得佛證,定得佛護,臨命終時佛亦定必親自來迎接,往生極樂凈土,與諸大菩薩為伴侶,而且可以得到八十億劫種種微妙功德。這是多么安樂、自在而又令人向往的境界?

  我們都知道,古德講「凈土宗萬修萬人去」,為什么會這樣說呢?這中間除了「信」以外,還必須加上「愿」與「行」;之所以能「去」,就是念佛能念到「功夫成片」,達致「一心不亂」的境界;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實在不容易,不過,每一個人只要有信心而且真心實意地去實行,就必然能做到,而這種「專心一意,稱名念佛」的方法,正就是《無量壽經》中所說的:「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

  問題在于我們能否做到一向專念?能做到一向專念的話,那就是功夫成片了。所以,發(fā)菩提心是智慧,一向專念是功夫。但什么是菩提心?不少的經論以及祖師大德都有不同的說法,如按《觀無量壽經》講,即是:至誠心、真心、發(fā)愿回向心。但這對于一般人來說,實在不容易理解,因此,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中作了簡單明了的解釋,他說:「你誠心誠意求生凈土,這一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實在講得太好了。我們可以看見很多老居士,她們可能對經教沒有多少認識,也不知道甚么是菩提心,只曉得念阿彌陀佛,可是無論是坐著或站著,就這樣便往生了?刹皇钦f,不發(fā)菩提心不能往生嗎?她們?yōu)槭裁茨芡?原來就是因為她們念念求生凈土,這一念心就是真信、實信,就是無上的菩心。

  由此可見,所謂「一向專念」,就是除了一個佛號之外,什么都不念;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也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只要能夠這樣修行,自然就能夠做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也就決定能往生了。

  我們都知道,在極樂世界之中,分為「三輩九品」,所以雖然同樣能往生,但是品位的高低卻各人不同,正如澫益大師所說:「往生與否全憑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低全憑持名之深淺!挂虼,念佛人最重要的就是深信切愿,當前首要的目標,就是只求決定往生,靠定這一句佛號,靠定這一法門,猶如依靠一座大山相似,無論如何也動他不得,如此自然決定得生。

  若于念佛信心不及,今天要誦經,明天學打坐,后天想持咒,大后天又欲參禪,這樣修法,對于「信、愿、行」的第一個「信」字,早已七折八扣了,那能產生真實的力量?信愿不堅,欲生極樂,那真的是背道而馳了!

  所以,念佛法門的基本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必須要做到「信真愿切」,正如十三祖印光大師所說:「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誠懇切念佛名號,求生西方者,無論根之利鈍、惑之厚薄,皆可于現生臨命終時,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褂种^:「唯念佛求生凈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愿力。無論善根之熟與未熟,惡業(yè)之若輕若重。但肯生信發(fā)愿,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垂慈接引,往生凈土。」(《增廣文鈔.卷二.凈土決疑論》)

  由此可見,凈土念佛法門,只要能深信,只要能發(fā)愿,只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是決定可以往生的。故曰:「萬修萬人去!勾四饲Х(wěn)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增廣卷三.傅大士傳錄序》)

  我們再看善導大師的說法:

  「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若能如上念念相續(xù),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請?zhí)釂柕木W友注意,是「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而不是「千即千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愿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若欲舍專修雜業(yè)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愿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系念不相續(xù)故。憶想間斷故;卦覆灰笾卣鎸嵐省X澿林T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懺悔心故!鲈敢磺型说,善自思量,已能今身愿生彼國者,行住坐臥必須勵心克己,晝夜莫廢,畢命為期,尚在一形似如少苦,前念命終,后念即生彼國,長時永劫常受無為法樂,乃至成佛不經生死,豈非快哉?應知! (《往生禮贊》)

  善導大師此段文字指示修行念佛的一個重點就是:「念念相續(xù),畢命為期」、「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愿得相應故」;也就是說,我們念佛,必須是心無任何雜念,專心一意,而且是念念相續(xù),盡形壽地去行持,果能如此的話,必能與佛相應,必然是「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了。

  所以,善導大師一再叮嚀我們這個法門決定是「萬修萬人去」?墒撬嘤袟l件的;這基本的條件,佛在《阿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也就是說,「善根福德因緣」必須具足,少一點都不能往生!干聘故鞘裁?善根就是信解,你要真相信、真理解、真明白、真懂得這善根。福德是什么?得真下功夫去修!怎么下功夫、如何去修?那就是懺除業(yè)障,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如能確切實行,這是福德。至于「因緣」呢?你能遇到真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遇到好的修學環(huán)境,這都是因緣。沒有好的修學環(huán)境,好的良師益友,就很難成就。我們凡夫必須是「依眾靠眾」,大眾熏修,大家一起互相勉勵、互相督促,這樣自然容易成就。這三個條件具足,再加上前面所說的「信、愿、行」兼?zhèn)?那又怎可能不往生?希望我們念佛人必須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心!

  最后,謹錄夏蓮居老居士的凈語三則與大眾共勉:

  《老實念》:

  但只老實念,不必問如何;莫管同與異,休論自與他;

  只貴愿力強,那怕妄想多;散亂固成病,分別易入魔;

  境緣無好丑,佛號一掃過;句句念能真,決定出娑婆!

  (全文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