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受讀經(jīng)法的時候,很容易成就智慧、辯才!

  【凈界法師】【四十八愿導讀65】你在受讀經(jīng)法的時候,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辯才!

  你在受讀經(jīng)法的時候,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辯才!

  凈界法師

  丁四、誦經(jīng)得慧愿(二十九)

  經(jīng)文

  我們看經(jīng)文: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jīng)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消釋

  ┌諷┐

  │ │

  設我 國中 若受讀├誦┤而 ┌辯才┐

  ──┤ ├┤├者─不取正覺

  得佛 菩薩 經(jīng)法 ├持┤不得└智慧┘

  │ │

  └說┘

  我們前面講到菩薩的聽法是在一種休閑的情況自然得聞;這個地方它不是自然,它是菩薩在做功課的時候是什么相貌,他有他的定課的,他不是整天在外面跑、供養(yǎng)諸佛,他還得做功課。

  在我成佛的世界當中,國中的菩薩,這個菩薩在自己的寮房當中、或者在自己的佛堂當中,干什么呢?受讀經(jīng)法,讀誦《法華經(jīng)》《楞嚴經(jīng)》《華嚴經(jīng)》。那么是怎么讀誦呢?

  諷誦持說。

  諷就是朗讀,把這個讀出,讀其音聲、思其義理;或者是誦,把它背誦下來,隨時隨地的來思惟它的義理;或者是持,受持不忘,就是把它的宗旨,把《金剛經(jīng)》的無住生心,把它的宗旨受持在心中;或者是說,你把這樣的一個宗旨為人演說,我們修學應該要無住而生心、生心而無住。

  在整個過程當中成就了一個智慧,智慧是講自受用,能夠決擇是非,決擇我空、法空的是非;而且能夠他受用,以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辯才。也就是說在極樂世界,你受讀經(jīng)法,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辯才。

  在唯識學上說,我們整個第六意識的五十一個心所當中,對修學最有幫助的心所有兩個,第一個是想心所、第二個是念心所,就是你的想象力跟記憶力。

  你看為什么在六道當中佛陀贊嘆人道?因為人道他有很好的想象力、豐富的想象力,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在人道完成的。

  比如說一只狗為什么聽聞佛法沒有用呢?因為狗沒有想象力(呵),一個人沒有想象力很難修學佛法。狗沒有想象力;天人他有想象力,但是沒有記憶力,他記不住,你忘掉了。所以想象力跟記憶力這兩個非常重要。

  有一個禪師,他有一天去聽《法華經(jīng)》,《法華經(jīng)》有一段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誒,他產(chǎn)生一個想象,他說:這個諸法的本來面目啊,我們把整個宇宙生命,把它一直回歸到過去,一直找到原點的時候,是常自寂滅相的。就是我們現(xiàn)在是現(xiàn)在,那么我們過去是什么呢?一直找一直找找到最后的時候,是寂滅相。

  那我們本來是寂滅相,那現(xiàn)在為什么會有你有我的出現(xiàn)?怎么回事呢?他就不明白了。說一切法畢竟空、寂滅相,為什么有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有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他問他師父。他師父說:汝去,我不與汝道。我不跟你講。

  那他這個時候就自己去參禪了,從冬天到春天,他就每天這樣子思惟想象這句話的道理。后來他在打坐的時候,到春天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只鳥飛到他前面的樹上,在那個地方叫,他就突然間,啪,開悟了。開悟以后他就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到百花開,黃鶯鳴柳上。這個人開悟了,真空妙有。

  諸法從本來,就是因為它寂滅相,所以才能夠一切法因緣生嘛;如果一切法的本性不是畢竟空,那就不能改變了,說你現(xiàn)在的身心世界是固定的,你來生還是這樣子嘛。因為一切法畢竟空,所以你來生會變化,所以春到百花開,春風一吹,百花盛開,那么黃鶯就出現(xiàn)了。那秋天的風一吹,百花就凋零,這是因緣生嘛。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智慧呢?他就是在這幾個語言文字上產(chǎn)生想象,想象力。

  我們學佛的時候是先有比量才有現(xiàn)量,先有正確的想象才有真實的東西出現(xiàn),其實極樂世界你修凈土宗的人你要有想象力(呵呵),你要經(jīng)常把極樂世界作想象,然后產(chǎn)生歸依,你相信它是真實的、你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就。

  我看修小乘法的人不一定要想象,我看很多小乘的學者很死板,因為小乘法是思議境嘛,他不需要想象嘛,這個色身是無常的,他一看就知道,昨天跟今天不一樣嘛,小乘法的人不一定要想象力,它是思議境。

  大乘佛法一定要有想象力,都是不思議境,所以這個地方講極樂世界的果報體,他的內(nèi)心世界,你在受讀經(jīng)法的時候,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辯才,就是他那個明了的心識想象力特別豐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