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享受快樂,你就不得自在!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十一面,我們講到實相的義理,講到第三段。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佛陀出世以后,看到我們顛倒眾生,我們沒辦法去改造自己,因為我們心中有盲點。

  所以佛陀出世了以后,講出了三種道法,佛陀先對于眾生根機比較低的,先講安樂道。所以一個人要快樂,你要掌握因果的道理,如果你能夠深刻的理解,善業(yè)決定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yè)決定招感痛苦的果報,你的生命走上了安樂道,因為你已經(jīng)具足一個正確的思考,慢慢的我們從業(yè)果的思想,提升到一種涅槃的思想。

  我們再以無常、無我這兩個光明,再來照世間。人生的確有一些美妙的快樂,比方說身體健康,身相莊嚴,財富廣大,這個的確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快樂的感受。但是當(dāng)我們再用無常、無我的光明,再深刻去觀這個快樂果報的時候,我們發(fā)覺它里面含藏著毒藥,這種快樂是有毒藥的,因為你要付出代價,從今生來說你享受快樂,你就不得自在。

  因為凡夫在享受快樂,一定會執(zhí)著,你會認為這是我的,你會想要占為己有。但是不幸的是,快樂不是你說了算,你想掌控它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是業(yè)力在主導(dǎo)的,不是你主導(dǎo)的,這弄得我們傷痕累累。因為我們一直要掌控快樂,在你的掌控當(dāng)中,萬般皆是業(yè),這是業(yè)力的釋放。

  所以你從無常、無我當(dāng)中,你慢慢覺悟到,這個快樂你要去嘗它,你就有心理準備,你就必須要付出今生的痛苦跟來生的輪回,你要付出兩種代價。所以無常、無我就慢慢慢慢知道,我造了善業(yè),我不應(yīng)該去得快樂的果報,我應(yīng)該回向凈土,回向無上菩提。

  所以這無常、無我的智慧的檔次,這個人的水平更高了,他從安樂道的跑道轉(zhuǎn)成了解脫道,他的心慢慢寂靜下來,他所有的善業(yè),他再也不敢希求把這個善業(yè)轉(zhuǎn)成來生的快樂,因為他怕到了,他趕緊把善業(yè),趨向于凈土,趨向菩提,這個是解脫道。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但是這個還不是最圓滿的,如果我們想快速成佛,我們要把所有的有相的業(yè)果跟無相的涅槃,要把它貫穿起來,吾道一以貫之,就是一念心,貫穿了輪回跟貫穿了涅槃,其實生命只有一個東西,就是現(xiàn)前一念心性,其他什么都沒有。當(dāng)它是真實的時候,它顯現(xiàn)出佛的功德莊嚴,當(dāng)它是在顛倒的時候,你顯現(xiàn)出六道輪回,如此而已。所以離開了一念心性,無有少法可得,這就是佛陀出世,想要告訴我們的真實義,但這個道理很深。

  所以佛陀的慈悲,把心本來是不可切割的,但是不得已,不得已,把它切成兩塊,不得已啦,因為我們凡夫都說我這一念心性,為什么它迷的時候是生死浩然,悟的時候是涅槃寂靜,這種不二法門,生死也是它,涅槃也是它,太妙了,所以佛陀不得已把它切成兩塊,分成體跟用。

  他說,體是清凈的,這個是通十法界的,不管你過去生打了多少妄想,不管你過去生造了多少業(yè),這個體是通十法界,清凈本然,它是本然的,它是不可以改變的。所以體,是大家都一樣,你也清凈我也清凈佛陀也清凈,但是作用就不同,如果它是依空體而起的,叫稱性起修,它顯出的作用是萬德莊嚴;如果它迷失了空體,用貪愛的執(zhí)著生起的作用,那是六道輪回。

  所以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有所相同,有所不同。體相同,但是作用呢,我們迷失了自體,我們向外攀緣。所以我們自己把輪回創(chuàng)造出來,佛陀安住在空性,所以佛陀把涅槃創(chuàng)造出來。所以我們跟佛陀最大的差別,就是作用不同,迷悟的不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