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十種念佛方法

  至于念佛方法,凈宗經(jīng)典與歷代祖師大德提供了諸多繁簡淺深的行儀。現(xiàn)代凈業(yè)行人可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況,擇一相宜方法修持即可。

  念佛以往生凈土為旨歸,亦以對治煩惱,遣除妄想雜念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為六賊,賊眾則難以一網(wǎng)就擒。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根與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以意根或記數(shù)或作觀想,攝住耳根與意根,其它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脫。

  古往今來諸多凈宗祖師大德在精修凈業(yè)中積累了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軌范,茲擬采其重要且能令末法眾生依之獲益的十種方法,略作介紹。

  1.簡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已后,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shù),唯長唯久,氣極為度。

  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xù)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凈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云懺主依據(jù)阿彌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為事務忙碌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閑忙,均可奉持之法。

  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

  古崑法師亦虔持此法。此法能制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shù)雖少,功德頗深。

  2.十念記數(shù)法

  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涌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

  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

  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久自當?shù)弥?/p>

  此十念記數(shù)法與晨朝十念法,攝妄則同,用功大異。

  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shù)多少。

  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shù)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yǎng)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十念記數(shù),以全心力量施于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高聲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紛起時,振作精神,高聲念佛。聲聲快足,乃至高亢入云,別具一番境界。聲之振厲、拔茅連茹、長謝無憂。聲光所及,萬禍冰消。功德叢林,千山松茂。如牽木石,重而不前,洪音發(fā)號,飄然輕舉。高聲念佛能護耳根而啟心靈,滌蕩五陰之塵垢。觀音入心,則心易專而雜念少。

  《業(yè)報差別經(jīng)》云:高聲念佛誦經(jīng),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xiàn)前,十往生凈土。又經(jīng)云: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高聲念佛一法,愿常行之。

  4.金剛念

  若心氣不適,或人地有礙,但動口唇,用金剛持法。不拘多少,總要字字從心里過,心憶而動于舌,舌動而后返于心。

  舌既有聲,耳還自聽;綿綿密密,歷歷分明,口耳相傳,自他不隔,是為心念心聽。

  心念心聽,則目不妄視,鼻不妄嗅,身不妄動,一個主人翁被阿彌陀佛四字請將出來。

  5.隨息念佛

  或于氣靜心平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吸氣時念南無,呼氣時念阿彌陀佛),方便調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縱令昏寐,含佛而寢;覺即續(xù)之,常自密持,攝心既久,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空等,持至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xiàn)前,得大受用。

  6.系緣念

  行往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系念佛號。雖事務忙碌,內心亦不忘于佛及憶念凈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雖經(jīng)歷語言,去來坐臥,種種作務,而不妨密憶,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應如是;蛉羰,數(shù)數(shù)攝還,久久成性,任運常憶。

  但于潔凈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凈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系緣念佛不妨礙世間法。

  例如,耕田、經(jīng)商、造飯、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種種行業(yè),悉皆可以隨著工作,或默持佛號,或出聲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于手,各司其事,日久純熟。制心一處,相得益彰,事無不辦。

  如黃打鐵念佛往生,葛濟之夫人織布念佛見佛等,足資左證。

  系緣念佛即塵勞而道場,在家人尤宜著力。

  7.觀字念

  當徐徐稱念佛號時,隨每字音聲,內觀字形,或觀中文字形南無阿彌陀佛,或觀梵文字形Namo Amitabha,或觀梵書——(即阿字),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意根觀照字形清清楚楚,聲與字相應不亂,耳根與意根并攝。攝心顯著,凈念易成。

  8.持名與觀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臥時,則一心執(zhí)持名號,凡于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凈土莊嚴。經(jīng)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jīng)行以稱名。如能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循環(huán)善巧修行。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采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shù)端。

  (1)自坐蓮花想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須臺之上,端然不動。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

  當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我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華化生,得未曾有。

  作眼目開想,見佛菩薩及國土想,即于佛前,坐聽妙法,及聞一切音聲,皆說所樂聞法,所聞悉與十二部經(jīng)相合。

  (2)白毫觀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趺坐勝寶蓮臺,端正無比,兩眉之間,有白毫一顆,長丈五尺,周圍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轉,中則虛空,放凈光明,瑩凈明徹,不可具說,顯映金顏,分齊分明。

  作此想時,停心住念,堅固勿移。心內憶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

  《觀經(jīng)》云:“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xiàn)。”

  (3)阿彌陀佛觀阿彌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于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shù)聲聞菩薩,恭敬圍繞。

  另外,亦可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若德風華雨,若妙香天樂,若泉池樓閣,若林樹寶網(wǎng)。一一憶念,一境一幕,神游凈域。先送心歸極樂,臨終定得蓮華化生。

  9.存想攝心法

  有一云水僧,書壁念佛攝心偈,開示念念存想蓮華,即西方勝境而安心,攝六根而念凈。

  昔德森法師將此呈似印光大師,印祖亦贊妙美。

  其偈云:

  若問念佛法 攝心自有方 每念一聲佛 口作蓮華香

  因我清凈心 所以有此香 華從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

  一佛華一朵 有色復有光 念到一聲佛 青色放青光

  念到二聲佛 黃色放黃光 念到三聲佛 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聲佛 白色放白光 如是輪轉想 念念不可忘

  不必記其數(shù) 但想色香光 果能心不亂 決見大愿王

  10.臨睡觀念法

  修凈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聲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凈海眾竟,發(fā)愿云:

  弟子某甲,現(xiàn)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愿功德,一心稱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現(xiàn),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凈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發(fā)愿已,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正發(fā)愿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此法系善導大師所立。

  蓮池大師云:“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凈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輒廢惰,務必久遠行持,必于凈土,功不唐捐。”

  此臨睡觀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質量。獲致身心健康,彌陀名號,亦是世間療效極佳的安眠藥。

  上述十種念佛方法,只是以對末法眾生契機實用的標準作采擷。眾生根機各異,方法亦眾多,諸如畫格記數(shù)法,追頂念法等,不一而足。

  凈業(yè)行人可尋閱相關資料,茲不繁引。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