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問曰,觀無量壽經(jīng)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義云何。

  答曰,身名集成。界名事別。如眼界緣根色空明作意五因緣生,名為眼界。是眼但自行己緣,不行他緣。以事別故。耳鼻等界亦如是。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者,法界是眾生心法也。以心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故名心為法界。法界能生諸如來相好身,亦如色等能生眼識。是故佛身名法界身。是身不行他緣,是故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者。當眾生心想佛時,佛身相好,顯現(xiàn)眾生心中也。譬如水清則色像現(xiàn)。水之與像,不一不異。故言佛相好身即是心想也。

  是心作佛者,言心能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心外無佛也。譬如火從木出,火不能離木也。以不離木故,則能燒木。木為火燒,木即為火也。

  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者。正遍知者,真正如法界而知也。法界無相,故諸佛無知也。以無知,故無不知也。無知而知者,是正遍知也。是知深廣不可測量,故譬海也。——曇鸞大師《往生論注》

  《觀無量壽佛經(jīng)》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這段話,我們要反復(fù)去讀誦、去思惟,這段話非常不簡單,是把觀佛和念佛的最高理則展示出來了。

  諸佛如來,在這里就是特指阿彌陀佛,泛指可以泛指所有的佛。但在《觀經(jīng)》講的像觀里面,因為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諸佛如來可以特指阿彌陀佛。所以,見阿彌陀佛就等于見到一切諸佛如來。

  那么,阿彌陀佛是什么身?是法界身。這里的法界就是表達眾生的心法,眾生就是我們介爾一念的心,能夠出生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善法。所以,心就是法界。

  阿彌陀佛的心是緣一切眾生,無心而無不心。所以,阿彌陀佛的悲心、愿心、實相的心,就遍到了我們眾生的心想中。我們眾生是一個法界,阿彌陀佛緣法界,他就叫法界身。緣法界身,就進入到我們眾生的心想中,就是我們的念頭里面。

  那這樣,我們對當下這一念,我們可要有高度的認知和無限的尊重!

  我們念頭里面就有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和應(yīng)化身,乃至于在佛的判斷當中,一切菩薩的每一個念里面都有無量的菩薩成就正覺的。既然我們念頭里面具有著佛的功德,所以我們標心,系緣佛像的時候,在凈土宗,講“指方立相”,指示西方建立相,相有彌陀的相好、有名號之相、有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之相,是要住心而取境,讓我們的心住在這個相上,來取佛的境界,來系住我們這個心。所以,“指方立相”就能住在這個相上,就能證果,證實相之果。

  因為這個相,是阿彌陀佛的清凈之相,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也是實相在形態(tài)上的一種展示,也是凝聚著實相的功德的,或者說法身的功德的。那么,佛的法、報、化三身就在我們念頭里面,實際上我們念頭里面,從性德的層面也本具著佛的相好光明,F(xiàn)在就借助著果地上的阿彌陀佛已經(jīng)成就的相好光明,作為本質(zhì)境,來帶起我們內(nèi)心本具的性德功能。所以,我們?nèi)ハ敕鸬南嗪霉饷鞯臅r候,我們能想的心,當下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這樣就單刀直入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是造作的意思,作意。這就是事相上要事修,性具事造。我們的心念是很靈動的,我們的心如果不作佛,就會作其他的,作其他的都離不開十法界。如果你一念的吝嗇,你就作什么?作餓鬼;你一念的愚癡就作畜生;你一念的五常就作人。所以,心可以造作九法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人,是心是人;是心作鬼,是心是鬼;是心作地獄,是心也是地獄。

  在十法界,我們要作一個價值評判了。六凡法界都是苦,四圣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也沒有離開變易生死,最好最圓滿的就是佛法界了。那佛法界怎么現(xiàn)前?就是我們作佛,觀佛的相好、觀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稱念彌陀的名號,這都是在作佛。那么,在我們觀佛、念佛的名號當中,這個能念佛的心就是佛,是心是佛,不隔一毫。所以,一般這里解釋,是心作佛就是心能作佛,心能在事相上造作佛的境界。是心是佛,是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即心即佛。

  就比喻成火從木頭里面出來,鉆木取火,木頭里面雖然有火,但你必須要有一種善巧方便來鉆。這就是“是心作佛”的意思,你要作,你得用善巧方便作,因為這個木頭不能自然地生起火。但是這個火就在木頭里面,不離開這個木頭。這個火一旦生起來,就能燒這個木頭。那這個木被這個火所燒,這個木頭就是火。木即是火,就等于“是心是佛”。

  我們了解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其他的選擇嗎?最智慧的選擇就是念佛。你念佛才能顯現(xiàn)佛法界,十法界是隱顯同時的,一個法界顯出來的時候,九法界就隱下去。當佛法界現(xiàn)前,九法界就隱下去。人法界現(xiàn)前,其它的法界隱下去,它是這個情形。

  我們希望佛法界現(xiàn)前,我們就得老實念佛。能念、所念是同構(gòu)同體,因為佛號是無量光壽,我們能念的心也是無量光壽,只不過是在這個果覺上成就,就是究竟即佛的境界和我們理即佛的層面的一個區(qū)別。但是,它在體性上是同質(zhì)的,同質(zhì)的就比喻為以空印空、似水投水。能念的心是空,所念的名號是空,能念的心是水,所念的佛號是水,它是這樣同質(zhì)的。

  所以為什么念佛越念越親切,越念越有法喜,越念越能夠打破能所,忘記小我。就是這個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號有高度的對應(yīng),有同構(gòu)的感應(yīng)的同質(zhì)的特點在里面。

  那就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時候,最后一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這里我們把“諸佛”還是解釋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契證一切種智,他能夠真正如法界地知道事理、性相、因果,如是相、如是性、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都了知。

  “正遍知海”,為什么叫“正遍知海”?就是他系緣法界而知,法界的本體是空、無相。法界無相故,阿彌陀佛就無知。由于無知故,就無所不知。在法相本體方面,你不要建立一個知,有能知和所知就沒有智慧的照用了。無知就離開能所,不立一塵,清凈本然的心,無知。無不知,就隨著緣起,他的一種照用,什么都能了解。所以,無知而知,才叫真知,才叫“正遍知”。這個“正遍知”就是智慧極為深廣,不可測量,就用海來比況。

  我們都希望有智慧,尤其要具有像佛那樣的“正遍知海”,像大海般的遍知法界一切真相的智慧。那從哪里來呢?就從心想生。你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佛的智慧就會生起來。暗合道妙,巧入無生,老實念佛就能開發(fā)智慧。

  佛教的智慧不是說我們一天到晚要琢磨很多東西,要刻苦鉆研,要記憶很多東西,要抄寫很多東西。這跟世間考試不一樣,世間考試要記憶、要分析、要分別,要分門別類,甚至還有一個標準答案等等。

  學(xué)佛法,我們說“為學(xué)日增,為道日損”,你做世間學(xué)問,每天天天向上,天天增加,今天學(xué)了10個單詞,明天再多學(xué)10個單詞。他的知識技能是遞增的。但修道是要損的,損之又損,以至于無。到了這個無、空的時候,無知才無所不知。

  所以我們盡量少一點分別,讓自己心越清凈越好,越單純越好,越正直越好。你看世間人可能舉心動念都是機心、都是策劃。但是你看,真正修道的人就不一樣,他就比較單純。你只要看看出家人的樣子,出家人都心直口直,沒有那么多彎彎繞。他也是必然的,可能這種人在社會上吃不開,不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肯定吃不開。但是如果你要修道,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那就麻煩了,自己要見鬼了。

  因為有機心,機心就障礙了智慧。所以,直心是道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