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愿?略釋普賢十大行愿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愿?略釋普賢十大行愿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愿

  普賢菩薩十大愿,是指《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第四十卷《普賢行愿品》經(jīng)文中記載的普賢菩薩為菩薩眾所說的十大行愿: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yǎng),四者懺悔業(yè)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zhuǎn)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誦持普賢菩薩十大愿,現(xiàn)在仍然是中國一般佛教寺院的常課。

略釋普賢菩薩十大行愿:

  一者禮敬諸佛

  禮者、身禮拜。敬者、語意恭敬。諸者、不定之詞;蚨Y過去佛、或禮現(xiàn)在佛、或禮未來佛、皆約事相說。若約法性佛、則無三際之分。然禮法性佛、不離事相佛、禮事相佛、亦不離法性佛。禮法身佛亦即是禮報化佛。依勒那法師有七種禮、賢首宗之圭峰大師加三種禮、成十禮、判五教、機有利鈍偏圓、故拜法不一。

  1.“我慢禮”慢者不敬意、為色身障、不五體投地、名我慢禮。

  2.“唱和禮”雖五體投地、而身不端肅、意業(yè)不敬、人呼拜某佛、我即應聲而拜、如碓上下、名唱和禮。上二非儀、為當戒者。

  3.“恭敬禮”五體投地、運心觀想、以我最尊之頭、禮佛最下之足、三業(yè)虔誠、屬小教之禮。

  4.“無相禮”深入法性、離自他相、觀自本性、而離自相、觀佛本性、而離佛相。能禮所禮、自他相空、屬始教之禮。

  5.“起用禮”雖無能禮所禮、而普運身心、隨法性身、普遍起用、所禮稱性起用之佛多、能禮稱性起用之身亦多、稱體起用理事不礙、屬終教之禮。

  6.“內(nèi)觀禮”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以吾心中眾生、禮吾自性中佛、身相空處、即法性身、亦屬終教之禮。

  7.“實相禮”實相無相、于無相會得實相、即頓教之禮、會不得實相者、即始教之禮、內(nèi)觀自佛、外觀他佛、同一實相、即能所無能所。

  8.“大悲禮”觀大地一切苦惱眾生、皆在我之心中、我此一拜、即代一切眾生懺悔、消災祈福、由大悲心攝一切眾生于悲心故。

  9.“總攝禮”除去初二、攝前六種禮為一觀故。

  10.“無盡禮”我此一拜、即是普賢行愿、遍塵剎依正二報、乃至極小一毛孔一微塵、悉皆現(xiàn)身。能禮之身無盡、所禮之佛亦無盡、是為普賢菩薩之禮。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圣曰賢、故曰普賢。有普賢行必有文殊智、有根本智知真空理、有差別智知妙有事、法身無邊、智亦無邊、以稱性之智、禮稱性之佛、依正轉(zhuǎn)成光明藏、故能禮所禮、俱無窮盡。

  又者、第三恭敬禮、文外有義、有病不能五體投地、可開方便、支高凳拜。乃至不能立拜者可坐拜。不能坐拜者、隨臥處合掌點頭觀想拜佛、虔誠作觀、與五體投地等無有異。除老病無開緣、五體投地、禮敬諸佛除我慢障、得尊重身、又起敬信善。佛為眾生福田、種福又能增慧、后七種禮皆不能離恭敬。

  二者稱贊如來

  佛之名號、德行所成、故念佛號、即是稱贊如來德行、讀誦大乘經(jīng)典亦是贊佛、以一切經(jīng)中皆稱贊佛之功德故。稱贊如來、有贊因佛、贊果佛之分、稱贊萬德洪名、是贊果佛、如云人人具有大方廣、即是稱贊因佛。稱贊如來、除惡口障、得辯才果報。

  三者廣修供養(yǎng)

  供養(yǎng)有財供養(yǎng)、有法供養(yǎng)。就財供養(yǎng)說、財物為眾生受用物難舍能舍、得大富報、非經(jīng)商者一本萬利之可比。法供養(yǎng)功德最勝無比、如下釋中廣明。廣修供養(yǎng)、除貪煩惱障、得大富饒果報。

  四者懺悔業(yè)障

  惑業(yè)報三障、云懺業(yè)障、不云懺惑報障者、因起惑不造業(yè)、但責心、罪即除、名責心突吉羅。報障已到果上、隨業(yè)受苦、不及修懺。懺悔業(yè)障、如息火、要須釜底抽薪、業(yè)障懺除、惑障報障、不除而除矣。懺悔業(yè)障、得依正具足莊嚴果報。

  五者隨喜功德

  嫉妒為眾生通病、故隨喜心難發(fā)?v聞佛法、而習性難改、用功者宜起覺照、如遇善不發(fā)隨喜心、即菩提涅槃之障、當痛責對治、諺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即是隨喜功德、不隨喜即無功德、而成妒障。隨喜功德、除嫉妒障、得大眷屬報。

  六者請轉(zhuǎn)法輪

  學佛法人、要常時請人說法、請法即是請轉(zhuǎn)法輪。請轉(zhuǎn)法輪、除慢法障、得多聞智慧果報。

  七者請佛住世

  佛有六即佛、此文所請、乃究竟即佛。

  釋迦牟尼佛八十歲示現(xiàn)涅槃、即因無人請佛住世、而有請佛滅度之魔王。佛如宏鐘在架、恒順眾生、默然允許及阿羅漢諸大弟子覺悟、請佛住世、佛已允入滅于先、為不二語、故仍涅槃。

  請佛住世、乃佛弟子本分事、住否則在于佛。若無究竟即佛可請住世、有分證即佛、乃至相似即佛、觀行即佛、名字即佛、皆應勸請住世。凡能說法利生之人、無論是何等佛、皆應請彼住世。請佛住世、除生佛前佛后難、得增長;報。

  八者常隨佛學

  佛為眾生榜樣、因地所修--行、乃至成佛、三業(yè)威儀、動止語默、皆有規(guī)則、我輩既為佛弟子、即應隨佛學。常隨佛學、即回向菩提、向智慧日、背塵合覺。

  九者恒順眾生

  我與眾生、同共一體、故應隨順眾生之善法、隨順眾生之本性、以有我人知見、故與眾生互相殘殺、互相偷盜、互相淫欲、互相誑騙、互相吞啖。一切眾生本性本善、違背本性、故成眾生。若能恒順眾生本性、即可返妄歸真。恒順眾生、除我執(zhí)障。

  十者普皆回向

  于前九門所有一切功德、普以回向一切眾生、愿成佛道、愿證真常。普皆回向有三、稱眾生回向、名回向眾生、即回自向他。稱諸佛回向、名回向諸佛、即回因向果。稱真如回向、名回向真如、即回事向理。

  以上略釋十大行愿、向下廣釋。華嚴經(jīng)中、隨拈一法、皆具十法、以六相圓融、互攝互融、一中具十、表十十無盡。經(jīng)中未明指出一中具十之文、而學法人不可不知也、故將一門具十之義、特列總別十門之相、俾一覽便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