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不調時
四大不調時
超定
從維摩示疾說起
有情色身系地水火風四大要素組成,四大調和則身體勇健,行動方便;一旦有一大失調,即一百一十種病起,四大全失調,即有四百四十種病俱生。這是古代阿毗達摩論師的分析。凡有色身,不免有四大不調的現(xiàn)象發(fā)生,有情界如此,諸佛圣人也不例外。譬如遠來的弟子,拜見佛陀,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這是人間的佛陀,與常人一樣的身體,有病有惱,有氣力不順暢的時候。但自從「如來色身實無邊際,如來威力亦無邊際,諸佛壽量亦無邊際」的理想佛陀觀興起,如來是金剛不壞身,一向無病無惱。例如:世尊身有小疾,需用牛乳,侍者阿難一早便持缽至大婆羅門家乞乳。正好遇到維摩詰,被教訓一番:「如來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已斷,眾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往!阿難!勿謗如來,莫使異人聞此粗言,無令大威德諸天,及他方凈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拱㈦y尊者說明為何一早即持缽至此乞乳的理由,沒想到遭受大居士的呵斥一番。維摩詰還不放過他:「阿難!轉輪圣王以少福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外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為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可密速去,勿使人聞。」
阿難尊者聰明利根,親近佛陀二十五年,對佛陀服侍非常周到,世尊有疾,需要牛乳,明明是事實,難道是尊者一時糊涂弄錯了嗎?結論是:「佛出五濁惡世,現(xiàn)行斯法,度脫眾生!挂馑际:世尊已超越三界,解脫生老病死,而今降跡印度,人間成佛的佛陀,如同一般人的生老病死,這是佛陀的慈悲方便,權巧示現(xiàn)。
維摩詰大居士病倒在床上,文殊師利菩薩奉命前往探病。文殊入室問言:「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問無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佛法以慈悲為本,「多情乃佛心」,世尊與文殊充滿慈悲心,問候維摩的詞句,頗富人情味,令人聽來無比溫心。維摩詰答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惯@是一切眾生的病源,如佛所言:「無明之所覆,愛結之所系」,故有色心和合的五蘊身;有此五蘊身,則老病死,無邊苦惱隨之而起。大權示現(xiàn)的維摩詰則不然,「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于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疾者,以大悲起!
這段經(jīng)文,文情并茂,有理智也有感情,不愧為悲智雙運的大道心眾生!钙兴_但從大悲生,不從余善生!箾]有悲心,不成其為菩薩;沒有菩薩即無成佛者。所以人間佛教的奉行者,悲心增上,利他為先,乃不可或缺之德行。
菩薩與眾生有何差別?眾生有病,菩薩也有病,所不同的在于:眾生之病,從癡愛生。因煩惱沖動,故造有漏之業(yè),依業(yè)受報,招感眾病之苦。而菩薩之病,從大悲起。因悲心的驅使,不忍眾生苦,故于生死苦海中,到處尋聲救苦!傅珵楸娚秒x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惯@是菩薩的偉大。
色身與法身熟重?
長者維摩詰運用各種不同的方便,饒益眾生。他以現(xiàn)身有疾故,引起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及諸王子官屬庶民等無數(shù)人,關心他、探望他。長者即藉此因緣,向在座問疾的訪客說法。說法的內容,主要宣示:眾生色身可厭,當求佛陀法身。開宗明義直言:「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菇又e出種種譬喻:是身如聚沫、如泡、如焰、如芭蕉、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浮云、如電。乃至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
佛身呢?「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舍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密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凈法生如來身!菇Y語:「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身者積聚義,眾生色身是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積聚;也是無明煩惱,無量雜染諸業(yè)之所成身。佛身即法身,如上所明,乃是積集無邊福智資糧,清凈功德而證得者。如何證得佛身?簡單一句,當發(fā)無上道心。大乘佛法,以菩提心為根本;忘失菩提心,則一切所修善行皆是魔業(yè),不成其為菩提資糧,故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成佛之正因。
從以上分析,色身與法身熟重,答案很清楚,無庸置疑。然而,對一個體弱多病,長期為照顧色身而疲于奔命的人來說,是否會提出相反的論調,認為健康第一,色身至上呢?約現(xiàn)實與理想說,如來法身是我們修學佛法的理想;現(xiàn)實的色身是危脆、敗壞不安之物,不凈、苦、無常、無我之法。但在借假修真的意義上,四大假合之色身,固然是臭皮囊,不值得貪著,智者不應取著色身而舍棄法身,不過,假使離開色身又如何修證法身?四大不調,百病叢生,苦不堪言,天天忙于照顧色身,也就無暇長養(yǎng)法身了。當然,修行的功夫,在于訓練心力,培養(yǎng)道力,做到于病苦中,身苦而心不苦。如印順導師,一生不離病,而憑其堅毅意志,為教為眾生的悲愿,不斷地與病魔搏斗,愈戰(zhàn)愈勇,在病弱的困境中,完成其一部又一部的不朽論書,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人間菩薩典范,人間佛教的導師!
病中的遐思
學佛的人發(fā)愿:「臨命終時,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菇袢蔗t(yī)學發(fā)達,延長壽命,也延長病苦。重病與死亡,我人如何面對?定期健康檢查,有助于早日發(fā)見疾病,及時醫(yī)療,但往往檢查報告正常,當查出癥狀時,已是癌癥末期。一旦醫(yī)生告訴你:病入膏肓,歲月無多,你能泰然自若,無動于衷嗎?
諸行無常,有生皆有死,死亡之神,遲早會降臨的。生死之道,古今皆然,王侯將相,販夫走卒,都同樣走進墳場。既然如此,想開點,放下吧,這是人生的歸宿,浩蕩赴前程吧!出生是死亡的開始,死亡何嘗不是出生的前奏?悲哀的是:人人具凌云壯志,壯志未酬身先死,宿愿未了,時不我與,非走不可,走得很不甘心。有誰真的體悟到: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回想逝去的歲月,童年在蒙昧中度過,出塵近半世紀,對死亡的恐懼感不深,因為世間值得眷戀的東西不多,該走的時候就走了,做為同愿同行的人間佛弟子,有緣再會吧!至于病苦的經(jīng)驗,偶爾感冒、頭痛、鼻水、喉痛而外,沒有大毛病。但這次突如其來,病因不明的肺炎,左右肺部之下積水,經(jīng)全科醫(yī)生、血液專科和胸腔?漆t(yī)生的診斷,服用最新而強力的抗生素,大約三周后,X光片顯示:肺積水的現(xiàn)象消除,殊為可喜!但距康復的階段,還需要相當時間的調攝;最重要的,千萬別受風寒。
已經(jīng)兩個月沒有領導周日共修活動,病情傳出去,師友與護法們深表關切。當我倒在醫(yī)務室打點滴時,一位在家弟子進來問候:師父您可不能倒下去喔!我說:隨順因緣吧!遇到該倒的時候,強求也無益;要走也可以了。親教上人續(xù)公,四八歲示寂于圣地;剃度恩師虛公享年五十七。比我更有愿力的佛門龍象,不也像我這年紀往生嗎?
掛在墻上的葡萄糖,一滴滴地像鄉(xiāng)村雨后的雨點,我在近于昏迷中進入夢境:歷經(jīng)月余病魔的折騰,我在安祥、清明的景況下,暫時告別人間。擺在眼前迫切的問題:此后何去何從?有兩個選擇:先上生兜率內院,親近慈尊,換換修學環(huán)境,將來再隨彌勒佛下生人間?抑或不走迂回之路,直接投胎這地球村?印公導師悼念妙欽法師,相約回人間;勸請道源長老回人間,因為人間需要純正佛法。許多佛教徒發(fā)愿不要回來了,印公導師的追隨者仁俊長老和為數(shù)不少的緇素大德,也都勸弟子們:「一定要回來喔!」
病危期間,一班舊識和新知,專程來問疾;有些人很解脫地說:老病與死亡,乃是平常事,天天多少人病,又多少人死呀!等到死后舉行告別式,才去送他一程吧!終于那一天來臨,超公走了。有一些好心弟子提議:為師父做七七四十九天佛事。念什么經(jīng),拜什么懺呢?梁皇寶懺,水陸大法會為他超度;或念阿彌陀佛,祈求往生極樂國啊!另一班弟子則反對:師父童真入道,為法為人,老實修行,為何死后要做超度佛事?師父一生立志向印公導師和續(xù)公、演公、仁公學習,服膺人間佛教的理念,我們?yōu)槭裁匆蠓鸾右鞣?
原來是南柯一夢,我從幻夢中醒過來。如今,我不但沒有死去,(業(yè)緣未盡死不了),而且病已痊愈。在中西醫(yī)師的悉心醫(yī)治,弟子盡力的照顧起居飲食,元氣已漸漸恢復。俗語說,危機也是轉機,「大難不死必有后福」。身為印公導師的再傳弟子,任重道遠,愿生生世世,追隨人間佛教的導師,為人間佛教正覺之音,略盡棉薄之力。感謝三寶的加持,感謝所有師友和護法們的慈悲關護!
西元二千年九月二十日于山仔腳
- 超定法師:空有無礙觀
- 超定法師:人間佛教的奉行者
- 超定法師:仁公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 超定法師:幻生幻滅即是不生不滅──謹以此文紀念幻公
- 超定法師:念念向覺的新生活
- 超定法師:各有因緣莫強求──獻給菩提道上的朋友
- 超定法師:略述天臺宗的四教及其四諦義
- 超定法師:四眾歸仰的人間佛教導師
- 超定法師:為不忘正法而懷念人間佛陀
- 超定法師:吾師續(xù)公愿生何國
- 超定法師:唯識大乘菩薩行位
- 超定法師:發(fā)菩提心報親恩
- 超定法師:菩薩道修證的歷程
- 超定法師: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
- 超定法師:積學無限,悲智深廣
- 超定法師:略談法相唯識的空義
- 超定法師:佛法與世俗之間
- 超定法師:皆大歡喜念慈尊
- 超定法師:慈悲無怨害
- 超定法師:佛教的政治觀──謹以此文紀念幻公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