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講演集》-論鬼的形象(四)
四.鬼的世界與人生
宇宙間,十法界各有他們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譬如東方琉璃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天神有天神的世界,譬如三界二十八天;人有人的世界,譬如三大洋五大洲,人類有種族、身體、富貧、智愚等種種差別;畜生有畜生的世界,譬如天上飛的鳥,地上走的獸,海里游的魚等,種類繁多,同樣的地獄餓鬼也有他們的世界。鬼的世界和人一樣,有他們自己的眷屬,并且還需要工作謀生,鬼的社會也有貧富貴賤的差別,彼此之間少不了是非恩怨。鬼的性格千差萬別,有脾氣暴躁的,有性情兇殘的,當然也不失溫馴善良的。
其實,鬼的存在和我們的人生有很密切的關系,因為鬼不一定在地獄,鬼就在我們的左右,鬼不必到鬼的世界里尋找,在我們的人間到處充滿著鬼。什么是人間的鬼呢?有不良習慣的都名之為鬼。譬如喜歡吞云吐霧,煙嘴不離口的叫煙鬼;貪愛杯中之物,每天喝得醉眼醺醺的叫酒鬼;沈迷方城之戰(zhàn),賭得天昏地暗的叫賭鬼;戀眷朱顏女色,耽溺不知自拔的叫色鬼。我們常常將一些壞的名詞加在鬼的身上,舉凡有惡劣的性情、不良的行為的,我們就稱之為鬼,例如懶惰鬼、膽小鬼、疑心鬼、嫉妒鬼、小氣鬼、貪心鬼、吝嗇鬼、淘氣鬼、缺德鬼,甚至剝削民脂民膏的吸血鬼等等,誰說人間沒有鬼呢?人間不是充斥著這么多的鬼嗎?地獄的鬼雖然可怕,有時人間的鬼比地獄的鬼還要狠毒。
我們只知道請法師道士來超薦陰間的鬼,卻不知道人間也有許多的鬼需要去度化他們。陰間的鬼超薦了,就可以夜行不驚,宅第平安;人間的鬼度化了,就可以民風轉(zhuǎn)善,社會祥和。如何來度化這些人間的鬼怪呢?佛教的三皈、五戒、六度、十善,就是超度人間鬼怪的法門。譬如三皈依,皈依了佛寶就永不墮地獄,皈依了法寶就永不墮畜生,皈依了僧寶就永不墮餓鬼。受持了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從此遠離罪惡淵藪,不再種植落地獄的種子,當然就不會淪為惡鬼了。目前的社會人心澆薄,道德淪喪,如果我們不幸染上惡鬼的習性,趕快痛下決心來接受佛法的治療,多多提倡善良的風氣,提高民眾的知識教育,提升社會的道德水平,把這些在鬼門關里游蕩的鬼,早日解救出來。
這次的人生哲學講座,非常感謝主辦單位的大家支持,希望透過我們大家的努力,共同來凈化我們這個社會,使我們的社會都沒有鬼的存在,每一個都是頂天立地的人,都是悲智雙運的佛。每一人都能轉(zhuǎn)鬼性為佛性,化凡心為佛心,使我們的人間成為人間凈土,而不是人間煉獄!
- 上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說夢的神奇(上)
- 下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論鬼的形象(三)
- 善人要度,惡人更要度
- 慧能詩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的意思
- 普化禪師振鈴入棺而逝的故事
- 人的欲望像個無底的黑洞
- 禪者的榜樣
- 經(jīng)常拒絕一些因緣機會,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一切
- 學習是人生的原動力、希望所在
- 心懷大眾 胸懷法界
- 謹言慎行、攝身防意,不要讓三業(yè)把「福報漏了」
- 對于苦樂都能舍的人,還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
- 貧富在于懂不懂得知足,能不能在當下尋出清淡人生
- 生活在因緣里 彼此相依相助
- 世間的風動幡動,其實是心動罷了
- 修行是一種最純凈的心靈活動
- 亟亟地尋找快速解脫之道 不如在因緣里歡歡喜喜乘涼
- 愿力可大可小,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 生命還握在手心 人生就沒有絕望
- 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
- 缺點需要有人點破
- 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