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三
卷第八之三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三
塔志銘
樵云律師塔志銘
予在江外,即聞樵云關(guān)主,以苦行實修,為八閩敬仰。戊寅冬,渡洪塘,趨溫陵,擔役愚夫,皆能言其為眾之切,自課之勤也。未幾,聞訃,恨緣薄,不及一晤,賦短章哀之。越二年庚辰,予至漳南,高足如田,遵遺命營全身塔於石室之嶺,請予銘。按師為澄邑新安周氏子,出家漳之開元寺,法名真常,樵云其別號也。兒時以瓦缶竹木列為缾錫,父知其志,舍入寺。寺為羅漢琛禪師道場。師剃度時,即有慕琛之心。謁南山閑寂老人,稟尸羅要旨,咨凈土法門。既於堆云嶺頭建亭施茗,每經(jīng)殘月下,一虎當涂,師以杖叩云,此往來要道,慎毋面目憎人,虎馴去。次於三臺石室,瓦釜繩床,課經(jīng)枯坐。閱三載,擬欲他往,聞空中有聲留之,乃啟建佛殿,結(jié)構(gòu)僧寮,額其巖曰閑云石室,蓋閑寂老人曾於此棲遲故也。閉關(guān)峭坐,寢食俱忘,道風日著,檀信日歸。嗣是設華嚴堂,辟接眾舍,延待十方,盡心盡禮。爰感五臺無靜律師,為不請友,飛錫關(guān)前,為師圓具。從此葺三山之大藏,興支提之辟支,參無盡法師於天姆,覲普門大士於普陀,乃至游歷南華,肖六祖檀之像,復歸石室。又以行腳多年,律學疏曠,北登五臺,重咨心地。然後開甘露戒品,於溫陵古莆諸處,而一以凈土為指歸。師一生篤實苦行,普心接納,於禪講名流,尤虛懷靡間。蓋其樂取人善,年彌高而德彌謙,故不必揮塵豎拂,已可扶宗教之衰矣。世壽八十有三,法臘五十有奇,剃度若干人,戒子不啻萬指。銘曰,
先哲既逝,人情日浮。掠虛逞見,誰懷遠憂。海南佛國,淪為荒丘。
髠不稟戒,兵奴獄囚。挺生樵老,愛河之舟。廣設行筏,度彼迷流。
走遍天下,乃集勝猷。尸羅再揭,樂邦橫截。不似諸方,證龜作鱉。
紫竹林顓愚大師爪發(fā)衣缽塔志銘
金陵紫竹林顓愚大師,丙戌仲夏六月坐脫。門人以陶器奉全身,供於林之山陽。次年弟子請歸云居,於是金陵緇素,以所存爪發(fā)衣缽,就山陽建塔供養(yǎng)。徵銘於旭,旭愧學未師安,言無足重。然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旭既謬辱愛敬,迥逾世情,又安敢以無文辭。謹按譜,師諱觀衡,顓愚其字也。順天霸州人,姓趙氏,昆季四人,師居仲。母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急抱之,覺而有娠。萬歷已卯年,八月十八日亥時生,白衣重胞,狀異凡子。年十二,即茹素,喜事觀音大士。年十三,翛然有出塵志。年十四,堅欲入道,父母不許,乃潛逸。涂遇五臺山圓照寺惠仁師,懇求剃度,依住四載。年十八,聞清涼山師子窟空印大師名,潛逸往參,投誠篤事,居侍寮三載,咨決心疑,仰學至德,始終如一日也。年二十二,隨空師入燕都,侍棱嚴講席,進菩薩戒,參紫柏大師。自念習聽義學,未是出家大丈夫事,潛逸南行,參雪浪云棲二大師。獨住天臺華頂峰,讀棱嚴經(jīng),破諸疑網(wǎng)。時高明無盡大師,登華頂訪智者遺蹤。見師孑處茅庵,少年精進,托宿作竟夜談。越三年,移住匡山乾罡嶺。每一飯輟,坐數(shù)日。至第三年,月下經(jīng)行,忽有省悟。三十歲,進曹溪禮六祖。次夏四月,謁憨山大師於端州,一見相契。秋仲辭去,登南岳,住石廩峰。三十三歲,誤食草烏,中毒濱絕,離山就醫(yī)。憨大師特至南岳,嘆曰,禪門下衰,幸得一個半個真為生死學人,與之周旋,稍慰寂寥,今斯人而有斯病,豈龍?zhí)靺挶》ㄩT乎。三十八歲,結(jié)五臺庵於邵陵,覲憨大師於湖東,參侍半月,大師示以法語,大意謂身病已瘳,切不可被禪病侵。蓋眾生身病本乎執(zhí)取,而禪病亦本乎執(zhí)取,若法執(zhí)不忘,已見猶存,亦是病。直須將從前參禪執(zhí)守功勛,并玄妙知見,一齊唾卻,定不可被他養(yǎng)作病根。其語切,至幾數(shù)千言,今親筆手卷,尚供林中。故知顓師從來開示學人,隨機圓活,不似諸方認定一死貓頭。其得力於憨大師者誠不淺也。師曾以授戒法問憨大師,大師答云,老朽未閱律部,於諸戒相,實未細詳,今惟遵梵網(wǎng),以心地法門為宗,以十重為要。其四十八輕,亦未能細說,但令行人半月半月誦持而已。近時學人,識淺心粗,多虛少實,求其果能精持如古人者,所未易見。而弘律者,原非學人事,多杜撰,難可為準。公處若有藏經(jīng),幸一詳檢律部,有以示我,望之望之。維時師亦無暇閱律,但宗棱嚴四種清凈明誨,開示後人,令持心戒,兼令專禮觀音大士。著有圓通懺法,流通最廣。居五臺庵,二十年足不越戶外。度弟子千余人,授記署名者幾三萬人。至年五十九歲,特登匡山五乳寺,埽憨大師塔,建報恩道場,寺眾請主法席,固辭不可。仲秋下匡山,登云居,禮祖塔,寺眾亦堅留主席,黎明潛逸。中涂疾作,不能行,闔山比丘往返虔請,乃復登云居。至六十五歲秋,離山登舟,山為再震,師於此山夙緣深矣。是冬泊石頭城,次年冬十月,卓錫紫竹林。林本城北荒地,師住未幾,蔚為叢席。師發(fā)心深為生死大事,故於父母師長,皆不辭而行。然秉性至孝,每遇親師忌日,設追薦道場,必極誠慤,竭哀慕,觀者無不感發(fā)。生平儀容古樸,不事矜肴。廣顙豐頤,平頂大耳,修髯如戟,短發(fā)覆肩,目光炯炯射人。終夜露坐,不畏大風,或雷雨亦坐大傘下,故學者稱傘居和尚云。衣服不御寸帛,日惟一粥一飯,絕不雜食,每作務必兼人。其接物也,上自王公大人,下逮田夫牧豎,禮不異節(jié)。溫溫言笑,靄若春風。而學者見之,不威而懾。隨所到處,僅一輛草鞵便行,來不先通,去不先辭。錫駐之地,緇素云集,求戒問道,殆無虛日。然未嘗自立涯岸,別建門庭。蓋既得空印大師之教,又得憨山大師之禪,又復匯歸於云棲大師之凈土。故其開示法語,直捷廣大,似紫柏,應機禪語,輕便圓活,似趙州。又眼界雖甚高曠,口角不輕雌黃,謙光盛德,慈念虛懷,真令人目擊道存也。所著有棱嚴金剛四依解,及紫竹林全集行世。法臘五十四,生年六十有八。長旭二十年,兼親侍憨山大師,誠為法門先輩尊宿,乃不惟忘年下交,而每致書問,必反稱辱教某某。嗚呼,旭真慚悚無地已,合掌墮淚為之銘曰,
佛法如大海,潛流注百川。達者知浩浩,昧者泥涓涓。
三宗爭鼎足,五葉分單傳。不有超方志,誰懲斗諍愆。
師承普門愿,憫濁來施權(quán)。奮然脫愛網(wǎng),習教還修禪。
放生廣檀度,說戒結(jié)深緣。慈容藹冬日,機辯赫炎天。
德重如岱岳,懷虛若沖淵。足跡遍寰宇,操持脫言詮。
握拳念大士,撒手宅金蓮。舍利鎮(zhèn)祖窟,爪發(fā)留福田。
照此石城地,永永百千年。
祭文
然香供無盡師伯文
不肖初游臺嶺,即睹慈輝。但欽溫恭之德,罔窺法海之涯,方且甘暗證而蔑義涂,因門庭而昧堂奧,造罪意地者,匪希矣。後出入禪林,目擊時弊,始知非臺宗不能糾其紕。臺教存,佛法存,臺教亡,佛法亡,誠不我欺也。顧於老伯,猶半信半疑。自締盟籌兄,乃甫傾向,而老伯已往生珍池矣。徒增悲仰,竊聆化儀,慚懷悔志,擬將何裨。嗚呼,師弦絕響,野干競鳴。演教者,舍醇醲而取糟粕,參宗者,先發(fā)足而後問津。孰能依教起觀,一洗說食數(shù)寶之陋,知津發(fā)足,解脫盲修瞎煉之紛。老伯實中流砥柱,杲日中天也。憫予小子,不沾法乳於生前,不修微供於歿後。敬以三柱臂香,深達懺摩。三柱臂香,遙伸印手,惟老伯不起寂光,現(xiàn)覺三有,鑒法門嬰杵之憂,錫初心止觀之佑。茍機感之不訛,必含笑而攝受。
吊不忘文
比丘智旭,居靈峰山,聞不忘音公棄世,敬誦梵網(wǎng)戒經(jīng)一卷,金光明空品十卷,滅定業(yè)真言千遍。并為文遙向而吊之曰,嗚呼,千古圣賢,必從豪杰中來,而千古豪杰,必以圣賢為的。舍圣賢之準繩,尚豪杰之意氣,誤矣。認豪杰之意氣,當圣賢之品格,益誤矣。公豪杰自期者也,始予交臂而失,既而肝膽許之。然予之許公也,擬欲進乎圣賢。而公之自許也,終未舍乎豪杰。逮行法華三昧,予訪關(guān)次,作竟夜談。時為公羨,亦為公憂也。公初惑圓談,妄謂乘急而戒可緩,及警心於乘鶴渡海忽折一翅之夢,方知戒亦應急,而未達戒即是乘。是以雖行事懺,理境不彰,況調(diào)身失其方便。進道每任已情,重障造於前,掉悔逼於後。善友隔於他山,聞解局於文字,以此滅罪悟心,難矣。然公未徹者,乘戒源頭,而不迷者,出世因果。源頭未徹,感現(xiàn)在惡疾而終。因果不迷,定可免將來異熟。予為公悲,亦為公幸,公亦可自慰於冥冥也。嗚呼,末世修行,多敗少成。公其諦信法華威力,及阿彌愿輪。頓除愛見之私,速往金蓮之津。迨予報盡,垂手來迎。同覲慈尊,共秉梵音。回視西湖殿里,接引像旁,披誠發(fā)露,盟以肺腸,可謂果因交徹,久要不忘者矣。
奠影渠靈隱二兄文
嗚呼,世固有相愛不相知者,此其愛非道愛也。亦有知愛而不相期責者,此其知非實知也。二兄之相知相愛相期責也二十余年,如形影焉。乃予與二兄為莫逆交,僅自乙亥春始。憶其時,未嘗有投契之思。特以天降霪雨,為吾三人作意外介紹。故靈兄詩曰,只此十日雨,傾予半世懷。噫,奇矣。是冬予遘篤疾,二兄盡力調(diào)治,不啻昆季母子也。逮予住九子游八閩,二兄夢寐予,猶予之夢寐二兄也。今春予從閩中聞影兄之變,痛切肺肝,念佛十萬以悼之。夏五月,予出苕城。秋七月,靈兄冒酷暑,相訪殷殷出世大事。不兩月忽嬰疾,急手書召予,予馳赴,未及百里,竟舍我先逝。嗚呼,自惟解行俱荒,瑕玼非一。謬蒙信許,過於常情。又承治命,欲予演觀無量壽佛經(jīng)首題名義。予既奉命,復念佛十萬為增上助緣。嗚呼,當病苦切身,而大事殷殷之意,生死一如若斯。予無似,若糞壤之助嘉禾,則庶幾矣。每思影兄之沈靜,靈兄之爽朗,俱堪千古。至其戒行冰霜,慧性穎悟,正信力強,出世心苦,誠堪立地超佛越祖。而大愿未克,齎志長騖者,其故何哉。大約身見稍重,遷延晷景,不能向冰凌劍刃上游戲出沒,不肯從荊棘瓦礫中掉臂厝脛,致使無生法忍,必俟凈土花開始領也。然此幻軀,不可保信,縱令愛惜,曾不少矜。養(yǎng)怨入冢,誰曰不然。二兄誠能瞥然覰破,憬無余情,彈指蓮華可敷,不復更俟半劫一劫,乃至剎塵矣。然後為我仰白慈尊,常以慧光折攝我心。幻緣一盡,垂手而迎,是予所深望於二兄者也。
祭顓愚大師爪發(fā)衣缽塔文
嗚呼,人不難相愛,難於相知,翁真知我者哉。世縱有一二愛且知者,而志操相攜。旭雖不敢擬翁泰山之德,幸三事略無違焉。尚質(zhì)樸,詘虛文,不肯茍合時宜。注經(jīng)論,贊戒律,不肯懸羊頭而賣狗脂。甘淡薄,受枯寂,不肯受叢席桎梏,而掣其羈縻。嗚呼,以法門耆宿如翁,而旭過蒙知愛,又志操相合如此,其能已於懷也。翁所證深淺,非旭能擬,而生平最傾心處,請略紀之。當今知識,罕不以名相牽,利相餌,聲勢權(quán)位相依倚,如翁古道自愛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以掠虛伎倆,籠罩淺識,令生驚詫,如翁平實穩(wěn)當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侈服飾,據(jù)華堂,恣情適意,如翁破衫草履茅茨土堦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精選侍從,前列後隨,如翁躬自作役,不圖安享者有幾。當今知識,罕不同流合污,自謂善權(quán)方便,慈悲順俗,如翁不肯茍殉諸方,甘受擔板之誚者有幾。故凡聞翁之風者,頑夫廉而不濫,懦夫立而不傾。伯夷之隘,所以為圣之清也,豈似枉尋直尺,詭遇一朝者,身雖存名已先淪也哉。旭每悲如來正法,一壞於道聽涂說入耳出口之夫,再壞於色厲內(nèi)荏羊質(zhì)虎皮之徒。其父報讎,其子必且行劫,尤而效之,何所不(還-不*至)。翁之爪發(fā)衣缽幸存,則翁之道風未滅,必有聞而興起者,庶共砥狂瀾於末葉乎。
祭在庸維那文
嗚呼,公之從予游也,顓大師命也。公初聽大乘止觀歸,顓師叩大義,公能略答。故顓師再命公登祖堂,予即煩公襄理僧事。然予深取於公,不唯能聽經(jīng),能職事也。聞公同顓師住云居,努力眾務,不惜身命。逮顓師疾,公炎暑不解帶者六旬余,雖大孝事父母,何以加焉。顓師寂,公復以職事來研教理。予且大病,公執(zhí)侍不異事顓師。嗚呼,以公如此心地,如此精神,豈應年未三十,遂爾奄逝。無怪乎公之戀戀,不欲西馳也。雖然,公之見地未遠大矣。吾人無始以來,舍身受身,何止剎海微塵。今幸遇明師良友,聞西方凈土,無上圓頓橫超勝異方便,惟恐歸家不早耳。乃必欲於幻身百年內(nèi),做學問,開叢席,名滿天下,然後快心。曾不思西方有大學問,大叢席,名滿十方三世,得非欲速見小之為害乎。公其盡將生平事師孝德,及無始善根,一一攝取現(xiàn)前,回向阿彌陀佛大愿海中,決志直趨極樂世界,更無疑貳。予不久幻緣既盡,佇望公隨三圣,招予同浴七珍池也。
祭了因賢弟文
嗚呼,了因,爾遂至此耶。爾自幼發(fā)愿,竟不滿其愿耶。予將玉汝於成,汝不及再見我耶。嗚呼,予方悼十子憶汝,汝又復為予所悼耶。嗚呼,汝見我已來,二十五年,從予游十九年矣。汝之長處,我盡知之,短處我亦盡知之。我急欲去汝之短,汝則疑畏,舍我而去。我必欲成汝之長,故時時禮拜持誦而保佑汝,乃汝竟不能自保。嗚呼,此夙業(yè)耶,抑現(xiàn)緣耶。猶憶汝與徹因初侍我也,我即苦口勸二人互相師,汝宜師徹因立志,徹因宜師汝樸實,是後徹因長於律學。終以不樸實而喪身,不謂汝微會入於臺宗,亦終以不立志而死於房頭耶。夫煩惱力強,此我短處。信心慚愧,我長處也。不肯諸方宗教,此我短處。獨具宗教只眼,不肯自足,日研日進,我長處也。善學者,學其長,舍其短。故孔子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改之。汝乃不學我之慚愧,不學我之研求進入,此豈稱善學耶。嗚呼,汝半涂而廢,罪誠在我不在汝。獨哀汝幼志未遂也,哀汝師叔苦心成就不獲大成也,哀汝於圓頓大法,甫入門,不能升堂入室也。哀汝獲惡病歿在房頭,未知臨終正念現(xiàn)前否也。哀我諸子可充一椽一柱者,相繼去世,不為我聊存一線也。嗚呼,
法門之衰,非一日矣,眾生障重劇矣。佛慈如日,
生盲不瞻。佛慈如雨,覆盆不沾。汝既稍瞻,亦既稍沾。
奈何中輟,弗竟勉旃。為汝禮懺,為汝誦經(jīng)。汝靈不遠,
應知我忱。歡喜領受,助汝西生。汝西生已,為我白佛。
愿以慧光,照我幽窟。俾我開曉,有善無忒。旦晚命盡,
早歸凈域。與汝同觀,七珍八德。自行早圓,化他無極。
虛空可消,愿輪不息。嗚呼哀哉,尚饗。
寄奠新伊大法師文
嗚呼,宗說之不明於世也久矣。古人得宗說之源,故雖分之而愈合。今人拾宗說之似,故雖合之而愈分。此其可痛哭長嘆息者,何止若三若七而已。旭生也晚,不及親炙云棲老人。暨紹覺尊者,猶幸獲與老師為忘年交者,幾三十年,不異得見云棲紹公兩尊宿也。方今法道淆譌,日甚一日,紫亂朱,鄭聲亂雅,大似刻人糞為栴檀。獨賴老師以耆年碩德而默鎮(zhèn)之,宏法宏戒,身為律,聲為經(jīng)。正不必如孟軻好辯,野犴狡狐,已自褫魄。今何不幸示寂如此其速耶。客歲效華祝,方擬一二年猶得拜見慈顏,歷陳衷曲。而今竟不可復得,豈不痛哉。老師久已監(jiān)旭苦心,故破格下交於旭,今又高據(jù)蓮臺,洞開慧眼,必倍知旭之艱苦。而茫茫斯世,旭安敢更以知即己望他人哉。伏讀老師囑語,字字堪為末世金錍,及門諸賢,必能恪遵而宏擴之。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可謂度人事畢,無復遺憾。奈法日既沒,舉世皆盲,旭能不為後流未度眾生,興悲感耶。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三
- 上一篇: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七之一
- 下一篇: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八之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七)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五)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三(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五)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一(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四)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三)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二)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二(一)
-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三之三(九)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