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集白話(九)

  第三大門譯:

  第三大門中,分四部分來說明。

  第一、分辨難行道及易行道。第二、說明時間劫數(shù)的長短不同之處。第三、說明從無始劫以來,眾生三界五道之中,由于造了善業(yè)及惡業(yè),而受到苦報及樂報,于是不停的輪回,不停的受生。第四、引用佛經(jīng)證明修成的例子,勸后代的人相信而求往生。

  第一、分辨難行道及易行道,分二部分來說,一、說明難行道及易行道。二、回答問題。我自己既然身居三界火宅之中,想來實在很害怕,只有仰仗佛陀以三種車子來招呼安慰。然而羊車與鹿車的運載,只是權宜的暫時休息而已,并未抵達目的地,因此被佛陀訶責為執(zhí)著邪見,以致于障礙向上求得菩提。即使后來回小向大,仍叫做走迂回之路。如果直接就攀登大車的話,也是一條途徑,不過就怕現(xiàn)在只能證到仍會退步的果位,危險的路徑還遙遠得很,而自己的功德又尚未成立,因此很難前進到不退位之地步。所以龍樹菩薩說,求不退位有二條道路,一條是難以行走的道路,一條是容易行走的道路。難行道是指,在五濁惡世,沒有佛出世的時候,求不退位是很難的。困難的地方,大略說來有五種,就是:一、和外道相親近,而亂了菩薩的修行法。二、聲聞自利的修法,障礙了大慈悲心。三、沒有羞恥心的惡人,破壞別人殊勝的功德。四、所有的人類和諸天,顛倒善業(yè)果報,破壞人們修梵行。五、只有自力修行,沒有他力的扶持。像這類的事情,到處都是,譬如走陸路,步行是很辛苦的,所以說是難行道。所謂易行道是說,以信佛的因緣,發(fā)愿往生凈土,于是就生起菩提心,造立功德,修諸善行。由于佛陀的愿力加持,所以就能往生凈土。往生之后,由于佛力的住持,于是就得以進入大乘的正定聚。所謂正定聚,就是阿毗跋致的不退果位。這就譬如走水路,坐船是很快樂的事,所以叫做易行道。

  問:證菩提既然是相同的一件事,那么修行的因也應該相同才是。因此,為何在娑婆世界修因以求佛果,叫做難行道,而往生凈土求大菩提,才叫做易行道?

  答:諸大乘經(jīng)所說的一切修行法門,全都有自力與他力,自攝與他攝的分別。什么叫做自力?譬如有人,害怕生死的苦果,于是就發(fā)心出家,修行禪定而發(fā)了神通,于是就能夠游行四天下,這就叫做自力。什么叫做他力?譬如拙劣的人,以自身的力量,都騎不上驢背。如果靠轉輪王的輪寶,他就能在天空飛行,也能游行四天下,這是靠轉輪王的威力,所以叫做他力。眾生也是如此,在此娑婆世界起菩提心開始修行,發(fā)愿往生凈土,這就是自力。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以光臺來迎接眾生,于是眾生就能往生,這就叫做他力。所以無量壽經(jīng)說:‘十方世界的人類和諸天,想要生到我的國土,全都是以阿彌陀佛的大愿業(yè)力作為增上緣的。’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四十八愿就是虛假的。所以說,諸位后學之人啊,既然有他力可以借助,就千萬不要自己局限在自己的能力之內,最后落得仍在三界火宅之中。

  第二、說明劫數(shù)時間的長遠。大智度論說,劫有三種,就是小劫、中劫和大劫。譬如方廣四十里的城,城內裝滿了芥子,有一個長壽天的天子,每三年來拿一粒芥子,直到把芥子拿光,叫做一小劫。有方廣八十里的城,城內裝滿了芥子,長壽天的一位天子,每三年來拿一粒芥子,直到把芥子拿光,叫做一中劫。有方廣一百二十里的城,城內裝滿了芥子,和前面一樣,把芥子拿光,才叫做一大劫。或有方廣八十里的石頭,一位長壽天的天子,每三年來用天衣把石頭拂一下,此天衣的重量只有三銖,直到把石頭拂磨盡了,才叫做一中劫。至于石頭的大小,可比照前面小劫和大劫的情形,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第三門中分五部分來講:第一、說明從無始劫來,眾生不停的輪回,受了數(shù)不盡的色身。大智度論說,在人間投胎時,有時以姓張的身份死亡,然后投胎到姓王的人家。后來又以姓王的身份死亡,而投胎到李家。如此在閻浮提界之中,或投胎在同一家,或投胎到別家。有時候在南閻浮提死亡,而生到西拘耶尼。其他三天下的人,投胎的情形,和閻浮提人一樣。

  在四天下死亡的人,投生到四天王天的情形也如此。有的在四天王天死,而生到忉利天。有的在忉利天死,而生到上面的四層天,也是如此。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天。在這一天界死亡之后,生到另一層天界,每一層天的投生也都如此。也有的在色界天死亡之后,生到阿鼻地獄。在阿鼻地獄死了之后,生到其余罪比較輕的地獄。在罪比較輕的地獄死了之后,生到畜生中。在畜生身死了之后,生到餓鬼道中。在餓鬼道死了之后,或許會生到人間或天上。眾生就如此的在六道中輪回,受到痛苦和快樂的二種果報,就這樣不停的生生死死。胎生的情形是如此,其余的卵生、濕生、化生也是如此。所以正法念處經(jīng)說,菩薩化生告訴諸天眾說:‘凡夫在此投胎百千生,都耽著快樂的日子,很放縱而不修行,不知不覺間,過去世所積的福報就享盡了,于是又墮落到三惡道去受眾多的痛苦。’涅槃經(jīng)說:‘這個身體是痛苦所積聚而成的,全身都不清凈,又被煩惱緊緊束縛住,還會長出毒瘡來,根本就沒有什么益處可言,即使是諸天的色身,也是如此。’所以涅槃經(jīng)又說:‘勸告眾生要修行,不要放逸,為什么?因為放逸是眾惡業(yè)的根本。而不放逸,是眾善業(yè)的源頭。猶如日月的光明,是所有光明中最亮的。不放逸也是如此,是諸善法中最高無上的。也猶如須彌山王,在諸山之中,是最高無上的。不放逸也是如此,是諸善法中最高無上的。為什么?因為一切的惡法,都是由于放逸而發(fā)生的,而一切的善法,是以不放逸作為根本。’

  第二個問題:雖然說無始劫來,眾生就不停的在六道中輪回,不過不知道一劫之中,到底要受身多少次?

  答:涅槃經(jīng)說,把三千大千世界的草木,都截成四寸長,來數(shù)一劫之中,當過自己父母的人之數(shù)目,都還不夠。又說,一劫之中,所飲母親的奶水,比四大海水還多。又說,一劫之中,所死亡的身骨,猶如毗富羅山。如此久遠劫以來,白白受生死,一直到今天,都還是凡夫之身,何曾思量此事而傷心感嘆不已呢?

  第三個問題:你說久遠劫來眾生受身無數(shù),這種說法是為了要使大家對世間起厭惡心,還是經(jīng)典上有證明?

  答:經(jīng)典上都有證明的,譬如法華經(jīng)上說:‘過去世不可說那么久遠的大劫之時,有佛出現(xiàn)世間,叫做大通智勝如來。有十六位王子,各自升座說法,來教化眾生。每一位王子,都各自教化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shù)的眾生。大通智勝如來滅度之后的時間,久遠到數(shù)也數(shù)不完。’為什么?經(jīng)上說,把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地,磨成為粉墨,佛說,有人飛越過一千個佛國土,才撒下一點如微塵般大小的粉墨,如此展轉飛越無數(shù)國土,把粉墨全都撒光。佛陀說:‘此人所經(jīng)過的國土,不管是撒粉墨的,還是沒有撒粉墨的。把這些國土的土地,全都又磨成微塵,以一微塵當一劫來算,大通智勝如來滅度到今天的時間,還超過這些微塵的數(shù)目。而今天在會中聽法的眾生,都是當時十六王子座下,聽受教法的弟子。’所以經(jīng)上又說:‘由于這個本來因緣之故,所以要為大家講法華經(jīng)。’涅槃經(jīng)又說:‘一位是王子,一位是貧人,這二個人,互相來往。’所說的王子,就是如今的釋迦如來,也就是當時的第十六位王子。所說的貧人,就是涅槃會上的眾生。

  第四個問題:這些眾生,久遠劫來生死流轉不已,他們在三界之中,大多投生那一道呢?

  答:雖然說是在六道中流轉,不過大多是在三惡道中受身。譬如經(jīng)上說:‘在虛空之中,取方圓八個手肘的面積,從地上一直到色界天的頂點,在此面積之內,所有可以見得到的眾生,就比三千大千世界人類及諸天的眾生還要多。’所以可以得知,惡道的眾生多,為何如此?因為惡法容易生起,而善心甚難生起之故。看看現(xiàn)在的眾生,富貴中的人,就只知道放逸、破戒,而天上的眾生,又大多耽著逸樂。所以經(jīng)上說:‘眾生在六道中流轉,經(jīng)常以三惡道為家。’做人或生天,只是暫時停留,馬上就會離開,所以叫做客居之舍。大莊嚴論中,勸告一切的眾生,必須要常常當下收攝心念,偈語中說:‘壯盛年歲及沒有災患的年頭,如果懈怠精進,只貪心的經(jīng)營各種事務,而不修行布施、持戒及禪定的話,等到臨命終時,才來懊悔想要修善業(yè)。有智慧的人應該要善修觀察,以斷除五欲的念頭。這樣精進勤力修習心念的人,臨終時就不會起悔恨之心。專心收攝心念,不起錯誤雜亂之念,有智慧的人勤力攝心,臨終的時候意識就不會散亂。如果不專心修習的話,臨終一定會心意散亂的。那時心如果散亂的話,猶如用齒磨來調伏馬,這樣臨當戰(zhàn)斗之時,馬只會回旋而不會向前直行。’

  第五個問題:一切的眾生都具有佛性,久遠劫來,也應該遇見很多佛了,為什么一直到今天,都還在生死中輪回,而出不了三界的火宅呢?

  答:大乘經(jīng)上說,因為眾生不依照二種殊勝的法門,以排除生死,所以出不了三界火宅。那二種殊勝法門?一種是圣道,一種是往生凈土。圣道法門,現(xiàn)在的人是很難證得的,一方面是由于佛陀涅槃已經(jīng)很久遠了,一方面是因為佛理甚深奧,佛義甚玄微之故。所以大集月藏經(jīng)中說:‘在我涅槃之后的末法時期,雖然有億億的眾生修行,但卻沒有一個人能證得道果。’現(xiàn)在正是末法時期的五濁惡世之中,因此只有凈土法門,是可以通行的道路。因此無量壽經(jīng)說:‘如果有眾生,即使一輩子都在造惡業(yè),只要臨命終時,十念相續(xù),稱我的名字,如果不能生我國土的話,我就不成佛。’一切的眾生,都不自量力,不要說修大乘的人,連真如實相第一義空的道理,都未曾放在心上。就連修小乘的人,連見諦道證初果、二果,乃至于三果的斷五下分結,羅漢的除五上分結,不管是出家眾或在家眾,都沒有一個人有分的?v然是生人間或生天的果報,也都必須要修五戒和十善才能獲得此果報,然而能持五戒和十善的人也是十分稀少的。而至于造罪惡的行為,則像暴風快雨般。所以諸佛大慈悲,勸眾生歸向凈土。即使這輩子造作惡業(yè),只要能經(jīng)常一心一意精進的念佛,一切的障礙自然就能消除,一定能夠往生。為什么大家不想一想這個道理,而都無心求往生呢?

  第四、引用佛經(jīng)證明往生成功者,以勸大家相信而求往生。

  在觀佛三昧經(jīng)中說,當時在法會中,財首菩薩告訴佛陀說,世尊,在過去世無量劫的時候,有一位佛出世,也叫做釋迦牟尼佛。這尊佛滅度之后,有一位王子,叫做金幢,非常的傲慢,充滿了邪知見,而不相信正法。

  他有一位當比丘的朋友,叫做定自在。比丘告訴王子說:‘世間有佛像,樣子非?蓯,你可以進去塔寺一下,看看佛的形像。’

  王子就聽了這位善友的話,進入塔寺去看佛像。他見到佛像的美好,就向比丘說:‘佛像都已經(jīng)這么端正莊嚴了,何況是真的佛身。’

  比丘就告訴他說:‘王子,你如今見到了佛像,如果不想向佛像頂禮的話,那么至少稱一聲南無佛。’

  王子回到王宮之后,心里就一直在想念塔寺中的佛像,于是就在醒過來之前,夢見了佛像。這時王子心里很歡喜,就舍離了邪知見,而歸依三寶。王子命終之后,由于之前進入塔寺稱南無佛的功德,而能遇到九百億那由他的佛。他在諸佛之處,常常勤力精進,而恒常獲得甚深的念佛三昧。由于念佛三昧力的緣故,于是諸佛出現(xiàn)在眼前,一一為他授記。從此之后,經(jīng)過百萬阿僧祇劫,都不曾墮落惡道之中。一直到今天,獲得了首楞嚴三昧。當時的王子,就是我財首。

  這時法會之中,有無數(shù)無量的十方諸大菩薩,都各自說得道因緣,他們全都是由于念佛法門而得道的。佛陀就告訴阿難說:‘觀佛三昧是一切犯罪眾生的藥,是破戒者的守護神,是迷路者的向導,是盲人的眼睛,是愚癡者的智慧,是黑暗中的燈光,是煩惱賊中的大勇猛將軍,是諸佛世尊的游戲,是首楞嚴等諸大三昧的入門。’佛陀告訴阿難說:‘你要好好護持此經(jīng),千萬不要忘記了。過去世、未來世及現(xiàn)在世,三世的諸佛也都同樣說此念佛三昧。我和十方的諸佛,及賢劫的千佛,從最初發(fā)菩提心開始,都是因為念佛三昧的力量之故,而獲得一切種智。’在目連所問經(jīng)里,佛陀告訴目連說:‘譬如在萬條川流中,人們依附著草木浮在水面上,雖然前后左右的人都顧不了,不過大家都會流到大海中。世間也是如此,雖然有人富豪尊貴,日子過得快樂而自在,但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只因為不相信佛經(jīng)所言,所以后世做人時,就更辛苦,而不能生到有佛的國土中。

  ‘所以我說,無量壽佛的國土,容易往生,容易取證,而人們卻不想修行往生,反而去侍候九十五種邪魔外道。我說這種人,叫做沒有眼睛,沒有耳朵的人。’經(jīng)典上都這么講了,各位為什么不舍棄難行道,而依易行道修行呢?

  (安樂集卷上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