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jīng)
《藥師經(jīng)》,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由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為中文。和《地藏經(jīng)》一樣,《藥師經(jīng)》是贊嘆藥師佛行愿的佛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之一。《阿彌陀經(jīng)》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從一日乃至七日能夠一心不亂,此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詳情]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九)
丙二 有情持奉益
丁一 佛說消災周
戊一 釋尊標示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凈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凈,以諸香花,燒香、涂香,作眾伎樂,供養(yǎng)形象。于此經(jīng)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于彼法師,應修供養(yǎng):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愿滿,乃至菩提”。
此下為正說分中第二機益一大科所開出之第二段有情持奉益之文;正此經(jīng)宗要之所在。如前曼殊啟請言:“惟愿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愿殊勝功德,令諸聞?wù)?a href="/remen/yezh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業(yè)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故”。是知此經(jīng)之發(fā)起,全為利樂像法有情。即世尊贊許中亦說:“汝以大悲勸請我說”,乃至“為拔業(yè)障所纏有情,利樂安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故”。故有情持奉益,實為此經(jīng)之重心。如全部法華,以授記聲聞成佛為主要,故有三周說法:一、法說周,上根悟入;二、喻說周,中根悟入;三、因緣說周,下根悟入。故今經(jīng)以有情奉持利益為主要點,亦即分為三周:一、佛說消災周,二、救脫延壽周,三、藥叉誓護周。三周之文,各自獨立,若彰其義,各有其宗要點;然亦互相攝入,互相交遍,如帝網(wǎng)珠之重重相映也。佛說消災周文有四,今初釋尊標示。
凈信者,轉(zhuǎn)依之基礎(chǔ),正行之要鍵,為學佛者必具條件;蓋由凈信故,一切清凈心心所,皆得相應而起。信心所,居十一善心所之初,善以此世他世順益為義;此信心所自性清凈,亦能令余心所清凈,如水清珠,能清濁水。故此言信,與常言之信異。常言迷信或誤信人言,其信中皆含錯謬成分,不可與此凈信同日而語。以此凈信,具有三個條件:一、信實,信有諸法真實事理;二、信德,信有三寶真凈功德;三、信能,信自己有修行、斷惑、證果之本能。如是依真實事理,三寶功德,本具功能而起信心,方稱凈信;亦可引余善心相應而起。故華嚴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根”。為三乘圣道之源,一切功德之母,諸戒、定、慧善根莫不由此發(fā)生。
如是凈信男子女人,能于藥師如來名號,聞已誦持,即可得益。誦、為背誦,持、即意持不忘。如是誦持名號,由名召德,即能攝取佛果一切功德。晨嚼齒木,即嚼楊枝,清口、澡身,使內(nèi)三業(yè)清凈。以諸香花至供養(yǎng)形象,使外壇場莊嚴。若自書、若教人書者,古印度佛經(jīng)皆以貝葉書寫,中國古亦用紙書寫,自五代宋時以來,乃有刻本流通,故亦可以刻經(jīng)流通代替寫經(jīng)功德。一心受持,包括讀、誦、受持、講習、思維其義,為他人說等等。法華明五品法師功德:一、隨喜品,二、讀誦品,三、說法品,四、兼行六度品,五、正行六度品,皆可于一心受持攝盡。又諸經(jīng)論明十法行:一、書寫,二、供養(yǎng),三、施他,四、諦聽,五、披讀,六、受持,七、開演,八、諷誦,九、思維,十、修習,亦于此一心受持中攝之。受持,即聽受記持,蓋佛經(jīng)結(jié)集,只是經(jīng)大眾會誦,未必即有寫本,故初學者須師傳授,方可從之聽受記持;如今西藏佛徒,尚實行授受之制度。雖然,時至今日,經(jīng)典流通,凡識文者,皆可披讀誦持,思維其義;故中國從古以來,即多從文自悟之師也。
法師之法,狹義言之,如四無礙辯中之法無礙辯,法對義言,但指能詮教法。廣義言之,則能詮之教與所詮之義,法界諸法無非是法。如是思維,通達善解其義,以法自師;復能輾轉(zhuǎn)開示宣說,以法為他人師,故曰法師。吾人于經(jīng)典得以受持讀誦、思維其義者,皆由法師為導引,法師之恩德甚深,故應布施供養(yǎng),盡意敬重。非特物質(zhì)盡量供養(yǎng),即以身命供養(yǎng)亦所不惜,方稱真誠求法。觀夫釋迦因地求半偈而舍全身,可為軌范也。時至今日,邪見熾然,有法不求,反誹謗之,譏毀之而不遺余力,可慨也夫!故學佛者,凈信三寶,方蒙諸佛護念;以佛果功德,皆由因地凈信而起;由凈信而紹隆佛種,續(xù)佛慧命,故為佛所護念;如母憶子,念念不忘,則所求者,皆得遂愿圓滿,善根增長,漸證菩提。
己二 曼殊奉揚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于像法轉(zhuǎn)時,以種種方便,令諸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經(jīng)受持讀誦;驈蜑樗菡f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涂香、末香、燒香、花鬘、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yǎng);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凈處,敷設(shè)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余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yǎng)守護。世尊!若此經(jīng)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shè)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曼殊既聞世尊開示藥師如來本愿功德,利益有情,故發(fā)誓愿奉揚是法,使像法有情,未聞?wù)呗?已聞?wù)咴鲩L,種種設(shè)法傳流此經(jīng);故今日能得以講讀此經(jīng),皆曼殊誓愿加被之力也。華香、涂香、末香、燒香、花鬘、瓔珞、幡蓋、伎樂,皆是供養(yǎng)莊嚴之具;、香、燈、涂、鼓樂,為五供養(yǎng),此中皆已具足。五色彩緞,作囊盛經(jīng),以表敬重;掃灑清凈,莊嚴處所,如是奉揚此法,即能感得四大天王等來護持道場,供養(yǎng)尊重。四大天王,亦曰護世四王,以四天王天處三界諸天之下,距離人間最近,與人間有密切關(guān)系,故能護人護世也。及余無量百千天眾,即指四天王天以上忉利天等諸天。以佛法流通之處,即天人福德得以增長之處,故踴躍歡喜而來護法也。此經(jīng)寶流行之處,即有人依十法行受持之處。但信受奉持,必能解其義,若不了解,即難正信;而信如手,人若無手,雖有人授與珍財而不能接受,無信、則雖有功德寶亦不能受取。故能真實信受奉持及聞名號,皆得離諸橫死。橫死者,種種不一:或不衛(wèi)生而死,或病不醫(yī)治而死,或肆無忌憚遭刑網(wǎng)而死,或遇人禍天災不測而死等,皆為橫死之原因。又有世人所不常見之橫死,即如前魘魅諸惡鬼劫奪精氣等而死也。
戊三 釋尊重詳軌益
己一 開示儀軌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yǎng)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凈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凈食,澡浴香潔,著清凈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愿功德,讀誦此經(jīng),思惟其義,演說開示”。
此因曼殊誓愿奉揚,故世尊重為詳示儀軌,即將應如何去修習奉揚之方法,廣為開示。曼殊之言,上契佛理,下適眾機,故佛印可之以如是、如是。此言修持方法,須先造藥師佛形像,然后以華香莊嚴道場而供養(yǎng)之。但應如何建立形像耶?此須依據(jù)前第一第二愿中,明佛身光,相好莊嚴而建立之。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等,此專指在家信眾而言。即修建藥師法會,七日七夜,齋戒受持,香花供養(yǎng),與今之寺院中修建彌陀佛七等相似。食清凈食,不但素食,尤重過午不食之禁;若過午食,即為不凈之食;五葷及腥血肉之食,更無論矣。澡浴香潔等,即三業(yè)清凈,一心恭敬,七日七夜,受八齋戒,如法修持。
無垢濁心者,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壇既清凈,心須無垢濁,若心不離垢濁.壇凈亦復奚益?穢污堆積曰垢,泥水混沌曰濁,設(shè)以心如凈鏡,因貪等煩惱之穢積,則如鏡著塵垢矣。設(shè)以心如清水,因食等煩惱之污滓,則如清水混泥濁矣。故今應生無垢濁心,即將一切煩惱伏息,起清凈心。既無垢濁,應無怒害。然怒害心,為煩惱中最利之煩惱──怒心為小隨煩惱中之忿,害心即小隨煩惱中之害──,此怒害心形之于外,無非損人的行為。本來、佛心眾生心,一心一切心,交互相遍。由此怒害心起,即與諸佛慈悲之心隔絕,而障蔽與一切眾生相通之本能也。“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即此之謂矣。由無垢濁心,起清凈心;由無怒害心,起慈悲心;對一切有情識有思想的同類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又、無垢濁心,無怒害心,猶為佛教消極方面破除者。而一般不明佛理之人,即以此目佛教為悲觀的或消極的,不知佛教于破壞垢濁、怒害之心后,即隨而建設(shè)慈、悲、喜、舍平等心所表現(xiàn)的積極的行為,不智孰甚!
慈、悲、喜、舍,亦曰四無量心,以此四心普遍平等,量同法界,無界限故。慈心,使諸眾生同得利益安樂,如母憶子,時時念子安樂,而菩薩則遍諸有情。悲心,拔除眾苦,由慈為本,見眾生苦而悲痛,欲救濟其苦,盡力設(shè)法,將苦連根拔除,杜塞苦源。故諸佛菩薩,皆以慈悲為心,由慈悲故,見眾生得樂離苦,起普遍的喜心;喜心、正與嫉妒心相反,以懷嫉妒心,見他好事,即不歡喜。須有上慈、悲、喜三心,等觀若自若他、若男若女,眾緣所生,其性本空,無可取著,自他苦樂平等無別,即起舍平等心。由舍平等故,若慈、若悲、若喜各各平等,即成四無量心矣。故若慈悲等心,從自他觀念而出發(fā),執(zhí)為實有能拔苦者,能與樂者,及所離苦者,所受樂者,則有限量,非平等心;而菩薩從二空無分別智而起與樂拔苦,雖終日與樂拔苦而不見與樂拔苦,故能成其平等普遍之無量心也。
總之、塑畫形像,供養(yǎng)經(jīng)典,受持讀誦,思解其義,開示演說,互相修習,即組成建立藥師法會之儀軌也。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四)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三)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二)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一)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二十)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九)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八)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七)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六)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五)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四)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三)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二)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一)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十)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九)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八)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七)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六)
- 《藥師本愿經(jīng)講記》-太虛大師(五)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