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丨如何面對社會上的“潛規(guī)則”
還有一個階段就是無論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學習階段。目的性學習,從此不愛學習,這個可能是我們都要去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高中畢業(yè)之后大家把書都燒掉。
古人一本書能看一輩子。三字經(jīng)上說,書壞了以后,有個字沒有了,你要把它補起來,把它縫縫修修補補的,而我們畢業(yè)了卻把書燒掉。這個就是我們長期壓抑的一種結果。
我回老家的時候,看到我們那里的小學生晚上做作業(yè)要做到九點半之后。有一些拖拖拉拉的小學生,自律性不是特別好的,甚至要做到十點,早上還起來上課。這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工作節(jié)奏啊,加班加到十點以后,但小學生的早晨不是九點鐘上班,而是六點半起床,這樣的童年誰想過呀?誰都不想過。所以學習當中極大的目的性,和應試教育用結果來衡量一個人,在單一的學習競爭環(huán)境之下,使人失去了感知力。這樣一個可以說幾近殘忍的氛圍,抹殺了我們的天性。
所以各位,我們在座的小伙伴,大家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要把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起來。除了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釋放自己的天性。在自由度上、感受力上,智力培養(yǎng)和情感的心智的培養(yǎng)上,你要獲得這些能力。因為我們現(xiàn)在的學習,應試教育最多是在智力上面鍛煉,但是在情感上,與人打交道上是欠缺的。
對于初入社會的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有兩點,首先就是不知道社會是什么。原來只以為不用學習了,走上社會就好了。哪知道,這只是個苦難的開始。因為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大家覺得以前學的專業(yè)好像用不上?花了那么多年的經(jīng)歷,視以為珍寶——特別那些學習好的孩子,像我們這些學習不好的也就算了——學習好的,引以為自豪的專業(yè),你根本用不上。
還有就是,我們在單一環(huán)境之下,養(yǎng)成的判斷力,不足以能夠讓我們了解生活的規(guī)則。這就如同你用一根很小的竹竿,去測量大海的深度。你們不覺得社會上的人,他們生活的方式你很難了解嗎?特別有兩點特別難學會,“話說三分,點到為止”。哇,這是什么東西?就是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形態(tài)當中,除了明確的法律條文之下,還有一套所謂有法有德的另外一套體系。我們一開始是學的是正規(guī)的層面,當然也不是說我們社會潛規(guī)則不正規(guī),就是它游離于我們書本上所學的,可是流淌于人情社會當中的種種的東西,你不覺得這是一個復雜的難以學會的東西嗎?
所以,這就是單一環(huán)境生長出來的人,對社會多樣性的不適應。所謂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而對這個社會多樣性的適應,決定了你的情商多高,你的路走多遠。
我們這個社會很奇怪,不太講什么專業(yè)性。所以有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有一些單位當中,有一些人不學無術,但是練了一嘴的好話,就是那些有能力的人所見不得的那些溜須拍馬,可他們?nèi)兆舆^得很好啊。有一種人就是,他盡管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他知道領導需要什么,因為資源掌握在領導手上。這樣就導致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他吃不飽、穿不暖,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知道別人需要什么的人,過得好好的,豐衣足食。以至于那些有能力的人,要不然不得志,要不然就認為不公平。結果他以后去創(chuàng)業(yè)變成領導,他也變成用這樣的人的人。
所以我們怎么樣去適應這個社會,不僅僅是適應這個潛規(guī)則。我要說的就是,原來我們在單一的環(huán)境之下,養(yǎng)成了單一的個性,我們的適應能力實際上是很差的,我們是溫室里的花朵。而現(xiàn)在這種單一的個性,要放在所謂的多樣性當中來生長,那應該如何去面對?就是一個學習,就是一個了解。
學習不意味著是妥協(xié),這個社會上書本丟得最快的年輕人,可能是融入社會是最快的人;可是路走得最遠的,永遠是在自己那個領域里面鉆研最深的、沒有放棄的人。這樣的人一開始看上去過得很苦逼,但是他的路走到最后是厚積薄發(fā),就看你能不能經(jīng)得住一開始這個歷練和磨難。
可是我們畢竟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要對這個社會了解。這個了解、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讓我們身上的這種單一性的生存習性,變成多樣性的生活習性,使心智更發(fā)達。因為智商是對單一目標簡單直接的判斷,所以它是更快、更好、更強。而所謂的多樣性是綜合素質(zhì)的感受力,對一個完整事物不同角度的感知,而這個能力是取決于你內(nèi)心世界生長的程度。八面玲瓏,觀世音菩薩是千手千眼,實際上就是這個能力。
這個是我們身上可能經(jīng)歷的這樣一個過程,實際上是很多的。因為你要協(xié)調(diào)好太多的人事關系。而且雞毛蒜皮的事情,能力天大也不一定處理得好;而天大的事情手法高明的話,能夠變得雞毛蒜皮。小事能變大,大事能變小,全在什么?沒有法律標準。因為在我們這個社會土壤當中,當一個事情訴諸于法律的時候,那已經(jīng)是斷裂狀態(tài),而不是協(xié)商狀態(tài)。盡管這個很難學,可是各位一定要學,不斷不斷地歷練自己,不斷不斷地去學習。
原標題:《人生是道場》第9課丨如何面對社會上的“潛規(guī)則”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那一座廟
- 學佛人可以參加清明祭祖嗎?應如何“在家祭祖”?
- 為什么好人沒好報我們還要做好人?
- 為什么同樣的佛號,個人受持的效果不一樣?
- 怎么樣的人生才能有未來呢?
- 三皈依中的“兩足尊”是什么意思?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
- 番外篇4丨閉關一年,破繭重生
- 番外篇3丨為什么佛法的精華大家會聽得瞌睡連天?
- 番外篇2丨如何面對對治心中的迷茫?
- 番外篇1丨昌樂法師的非正式自傳-從出生到出家
- 第12課丨你不是怕鬼,是怕死!
- 第11課丨地藏菩薩教你如何與惡人相處
- 第10課丨每一個叛逆的孩子,都有難言的苦衷
- 第8課丨弄明白這個問題,你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 第7課丨覺悟的基本屬性是什么?
- 第6課丨為何受持一句經(jīng)文,就能有無量無邊的福德?
- 第5課丨生活,是把殺人不見血的刀
- 第4課丨對你來說,修行是調(diào)味品還是必需品?
- 第3課丨經(jīng)歷為什么是修行呢?
- 第2課丨越不愿意干的事情越要去做!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zhì)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