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實用調心法 第一節(jié)、入出息念
第五章、實用調心法 第一節(jié)、入出息念
在這里將為大家介紹三種簡易可行的修行方法,讓我們的心通過專注于特定的目標來培育平靜與智慧。
第一種方法叫入出息念,即通過專注呼吸培育定力的方法。
當您回到家之后,如果沒有其他的雜事,可以抽一個時間段,半個小時、四十五分鐘或者一個小時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里,不要看電視,不要開電腦,把手機、電話都關掉,找個安靜的地方,例如自己的房間、書房坐下來。找一個舒適的坐墊坐著,墊大約高四指,或者更高一點,把臀部墊高一點,這樣的話可以保持身體重心平衡,容易坐得久。然后保持上身正直,不要彎腰、駝背,也不要繃得太直,要自然地平直。
輕輕地閉上眼睛,然后全身放松,讓身體處于輕松、自然、舒服、適合禪修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應當暫時放下工作的事務,放下生活的煩擾,放下家庭的瑣事,把妄念紛飛的心收回來,不要追憶過去,也不要計劃未來,把所有跟禪修無關的東西、外緣都統(tǒng)統(tǒng)放下,決意回到當下,回到這一刻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當身心都處于自然、輕松、舒適的狀態(tài)之后,再把心念確立在鼻頭、人中或嘴唇上方這一帶區(qū)域,嘗試去覺知自己的呼吸。
不要跟著呼吸進到體內,也不要跟著呼吸出到體外;不要注意呼吸的柔軟、細滑、輕盈、流動、熱、冷、推動等感覺,也不要用眼睛去“看”呼吸,只是讓心覺知進出于鼻端、人中這一帶區(qū)域的呼吸就行了。
在覺知呼吸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妄想很多,心仍然沒辦法平靜下來,建議大家這時可以用數息的方法來克服。
數息的方法是:在吸氣的時候,知道入的息;呼氣的時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一”;然后,吸氣的時候知道入的息,呼氣的時候知道出的息,在入出息的末端心中默念“二”……如此默念著數息。
在數數的時候,可以從五到十之間任選一個數字。例如:選擇從一數到八。這樣,則在每一次呼吸的末端數: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入、出、四;入、出、五;入、出、六;入、出、七;入、出、八。如果想選擇在入息的末端數息也可以,即出、入、一;出、入、二……出、入、八。也可以選擇數到十。無論如何,在數息的時候,心應該放在呼吸上,數字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方便,不應當把心放在數字上。
如果這樣數息,心還是有妄想的話,就應當下定決心:“讓我從一數到八的時候,心不飄走!”用數息的方法來設定一個時間段。假如我們數息從一數到八需要兩分鐘的話,那么,在這兩分鐘的時間段里心就不會飄走。如此一個數息來回是兩分鐘,兩個來回就有四分鐘,三個來回就有六分鐘……用這種方法來逐漸增加我們專注的時間。
在數息的過程中,一旦發(fā)覺心飄走了,被妄想中斷了,就應當重來。比如數到六的時候,發(fā)覺心飄走了,就不應當再繼續(xù)數下去,重新回到一!假如仍然繼續(xù)數下去的話,心將會對數息變得麻木,以后可能養(yǎng)成一邊數數一邊打妄想的壞習慣,那么數息就不能發(fā)揮作用。所以,一旦察覺到在數息的過程中心飄走,就回到一!一定要讓自己在從一數到八這段時間內心保持清凈無染。
能夠用這樣的方法持續(xù)地專注呼吸大概十五分鐘、二十分鐘,乃至半個小時,如果心平靜了,妄想也減少了,就可以不用再數息,只是將心安住在鼻頭、人中這一帶區(qū)域持續(xù)地覺知呼吸就行。
覺知呼吸其實是很簡單、很單純的一件事情。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吸,呼吸無時無刻都在,只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忽略它的存在而已。要覺知呼吸,無須造作,無須刻意,只須嘗試去知道、去關心一直都存在的呼吸就行了。
這是通過專注呼吸來使內心平靜的方法,叫做入出息念。只要能經常學習關注呼吸,你將會發(fā)現:你的情緒更容易控制了,你的內心更容易平靜了。
- 佛教常識問答
- 佛陀如是說 (應作慈愛經)
- 佛陀如是說 (大吉祥經)
- 佛陀如是說 (報恩經)
- 佛陀如是說 (可愛經)
- 佛陀如是說 (適當行為經)
- 佛陀如是說 (長膝經)
- 佛陀如是說 (愚人經)
- 佛陀如是說 (綁刀氏之子經)
- 佛陀如是說 (人經)
- 佛陀如是說 (教誡新嘎喇經)
- 第五章、實用調心法 第三節(jié)、正念正知
- 第五章、實用調心法 第二節(jié)、散播慈愛
- 第四章、如何去除煩惱 第四節(jié)、如何去除潛伏性煩惱
- 第四章、如何去除煩惱 第三節(jié)、如何去除困擾性煩惱
- 第四章、如何去除煩惱 第二節(jié)、如何去除違犯性煩惱
- 第四章、如何去除煩惱 第一節(jié)、培育戒定慧
- 第三章、了解您的煩惱 第五節(jié)、煩惱的表現
- 第三章、了解您的煩惱 第四節(jié)、煩惱的產生
- 第三章、了解您的煩惱 第三節(jié)、煩惱的種類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