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法事介紹

  第十二課 法事介紹

  法事是寺院道場重要行事之一。在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的是自我懺悔的方式,如懺摩;有的是經(jīng)大眾附議通過者,如布薩;有的是對大眾宣說佛法,如陞座說法;也有于新春時為國家、檀那祈福祝禱者,乃至到山門迎春等;一年當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關齋戒的多次舉行等,方便社會大眾參于修持。今略述數(shù)條于下:

  一、布薩羯磨:僧團中,僧眾若有犯戒者,則于大眾前發(fā)露懺悔,稱為「布薩」。凡與大眾有關的決策,須經(jīng)大眾三次決議通過,稱為三番羯磨。

  二、懺摩請戒:三壇大戒中,每于登壇受戒前夕,由羯磨和尚引導戒子懺悔發(fā)愿,以便身心清凈,納受戒體。

  三、護戒誦戒:僧團中受過菩薩戒的僧眾,每半個月誦菩薩戒法一次,借以勉勵自己不忘發(fā)心,行菩薩道。

  四、陞座說法:叢林中,大和尚晉山就職,或逢節(jié)日慶典,乃至平日對大眾說法,都稱為陞座。陞座就是正式對外宣布、通告。例如新春陞座即正式昭告一年的行事。

  五、年慶祈禱:叢林中,在大年初一的早課時,大眾一起唱贊、誦經(jīng),為國家祈禱國泰民安,為護法檀那祈求福慧圓滿。所以〈寶鼎贊〉中有「端為世界祈和平,地久天長」。

  六、山門迎春:叢林生活,僧眾平日不輕易走出山門,唯過年時,在初一到十五的某一天,早課后,由大和尚或監(jiān)院領導大眾,從大雄寶殿到山門外巡禮參訪,藉此接觸大自然。

  七、上燈勝會:燈代表光明,點燈主要是點亮自己的心燈,因此,信徒在佛前點燈,是表示佛與人的心光互相輝映。一般寺院均在新春期間舉行上燈法會,江蘇省的揚州,有所謂:「十三上燈,十八落燈,十九算帳,二十開張!乖谂_灣的北港燈會是從農(nóng)歷二月一日才開始,佛光山則自農(nóng)歷正月初一開始舉行半個月的春節(jié)平安燈法會。

  八、結夏解居:結夏就是結夏安居,日期為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五日,解居則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另有冬安居,是于每年十月十五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解居。

  九、大座講經(jīng):以講經(jīng)為主,講演前先唱香贊、鐘聲偈等,并有信徒請法等儀式,是一種解行并重的佛事法會。

  十、三皈五戒:指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乃至「自性三寶」,皈依即是肯定自己、尊重自己;受持五戒則是尊重別人、不侵犯別人的善行。

  十一、八關齋戒:提供在家信徒學習出家生活,培養(yǎng)出離心,而于一日一夜遠離家庭,進住寺院,并持守八條戒。過去一般均于六齋日舉行,現(xiàn)在一般寺院均在星期日舉行,一個月舉行四次。

  十二、家庭普照:以信徒家中為聚會場所,一般均邀請法師主持并說法,透過輕松的佛法座談方式,增進參于者對佛法信仰的理解及解答有關信仰、行持上的疑問。

  十三、供佛齋天:供養(yǎng)三寶并請諸天吃飯,臺灣習俗稱為「拜天公」,佛教則稱為「供佛齋天」。一般于農(nóng)歷元月初九舉行。

  十四、春祭秋祭:指農(nóng)歷四月清明法會與七月孝道月的報恩法會,稱為春秋二祭。

  十五、生亡普佛:指延生普佛與薦亡普佛。延生普佛用于消災、作壽、喜慶;薦亡普佛用于往生、超薦、冥壽。普佛者,即對三世一切諸佛普遍恭敬,普遍禮請,普遍結緣的意思。

  十六、三時系念:元朝中峰明本禪師著。屬凈土法門,主要目的是藉著系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超薦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離業(yè)海,直證不退,圓滿無上菩提。

  十七、蒙山施食:為超度亡者舉行的施食法會,有大小蒙山之分。源于宋朝不動法師(也稱甘露法師)于蒙山所發(fā)起,后由上海興慈法師大力倡導,今日一般寺院大都于晚課后隨堂施放小蒙山。

  十八、盂蘭盆會:是藉著供佛齋僧的功德,以解救餓鬼脫離苦趣,并且報答七世父母恩德的佛事法會。一般寺院道場均于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舉行。

  十九、瑜伽焰口:施放焰口,能令餓鬼得度,也是對亡者追薦的佛事之一。除了施食,以解除餓鬼的饑虛之外,最重要的是為他們說法、皈依、授戒,令其具足正見,不再造罪受苦,以祈早日脫離苦趣,成就菩提。

  二十、水陸法會: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著重對水陸眾生的普濟,除了施食,并有誦經(jīng)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

  弘法利生是寺院的使命,雖然接引眾生的法門很多,然而八萬四千法門,皆是不離佛語,重要的是,要能應機教化,應病與藥,如此才能示教利喜,接引眾生悟入佛的知見。

精彩推薦
推薦內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