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九十六)

緣起的存在有怎么樣的規(guī)律?

  第一個,緣起有“相關(guān)的因待性”。

  什么是“相關(guān)的因待性”?就是說,有這個東西才有那個東西,即有因才有這個果。因為造了善因所以有這個樂果。因為他以前做了財布施,所以他現(xiàn)在得有大財富福報。“有此故有彼”,這就是因待性。因、果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亦即“相待”;它們之間的緣起不會紊亂。

  第二個,緣起有“序列的必然性”。

  這個是說因果、緣起生滅,有序列的必然性。如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因果的必然性,有它生死輪回必然的序列,它的次第不會紊亂。

  比如說,十二因緣:因為我們有無明,造作行,行就引起種種業(yè)(識),就牽引我們投胎,肉身處于沒有完成胎兒的狀態(tài),然后長成六根,接觸境界的時候就有種種的感受,有種種的感受就會有種種的愛——喜歡的就愛、不喜歡的就乖離愛(就是嗔)——就“取”或排斥,就有了種種的業(yè)力,種種的業(yè)力又召感以后的生老死結(jié)果。緣起之間有一定因果必然序列,次第不會紊亂。

  緣起確確實實是有序列的。如制造這筆記本的整個過程,原料造成紙,然后才開始印刷,它們之間是有一定的序列,不能紊亂。不能先有印刷再搞紙張,那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先有紙才能印刷文字。要先有造紙的材料,才能把紙造出來。

  從“因待性”,我們可以看出因果之間有必然的聯(lián)系;“序列性”就告訴我們事相上有它的次第性。比如說我們到這個教室來上課,也是有次第的:首先教室要準備好種種的設備,如要有電燈、風扇、桌椅、黑板等,如果之前沒有準備好這些,即使你們?nèi)藖砹艘膊恍,教室是空的,也沒法上課。

  廚師炒菜也是一樣,要先把菜洗好、切好,準備好所需的配料、調(diào)料、鍋、柴火等,都準備好了才能起火炒菜。這就是有它緣起的序列性。講到它的因待性,也是有一定的關(guān)系:在配料、調(diào)料上搭配得好,火候掌握的好,就能炒出一盤好菜來。

  講緣起,就是要講這些具體的事相上的東西。

  若講空性,一切法時時刻刻都是空性。比如蘿卜、白菜都是緣起之法,炒菜也是一種緣起,前期的準備不同,炒出來的菜也就不同。我們做事有一定的次第,而空性就沒有次第了。但次第里有空性,空性不妨礙有次第。我們學習就從這里好好學。

  我們學禪宗,并不妨礙學教。學教也要通達空性、通達心性,也是不妨礙的。講到事相就決定有一定的因果關(guān)系,有一定的次第性。所以次第法和禪宗的頓悟法之間是不打架的。如果我們真正明白了,都沒有妨礙的。因為禪在任何時候都是從空性、心性上下手,它不妨礙做任何事情。但在事相上一定有因果關(guān)系和它的次第關(guān)系。

  如果從“空”的角度來說,任何一點都可以切入,在果上、因上都可以切入,過程里也可以切入。這就告訴我們——學禪、學空性是不妨礙我們學一切法。若學了空性后什么事情也不要做了,亂來了,比如青菜不拿鍋來炒,直接放到火上燒,這就不行了。在事相上還是有一定的次第關(guān)系,不能亂來的。

  緣起必然遵循因果關(guān)系、次第關(guān)系。我們還是以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事相上該怎樣做就怎樣去做。學空性不妨礙我們學一切次第法,不妨礙學一切緣起的、事相上的觀照,不妨礙學一切教理。大家不要學了空性就毀謗學教的,或者學教的不能理解圓融、空性,都不對。圓融不礙次第,次第不礙圓融。這樣才能學好。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九十六)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