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心經 >

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的大智慧(六十二)

  那么,我們怎么樣體會這個本具的般若智慧?就在我們的六根門頭去找。在我們的六根門頭里面,它在放光動地。在我們的眼能見;在耳能聽;在鼻能嗅;在舌能嘗;在身能觸;在意可以思維、想象、感受。這六根的根性就是我們心性的具體表現。所以,從任何一根進去,我們都可以體會到我們心性的萬德萬能。

  就拿我們的“聞性”來說,有聲音也在聽,沒有聲音也在聽,人家罵你也在聽,人家表揚你也在聽,它是不垢不凈、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所以,我們打坐時,或者平常生活工作的時候,要經常地回光返照,不要被外界的聲塵影響。

  觀自在菩薩是從聞聲入手,成就耳根圓通,在海邊聽海潮音,“嘩嘩嘩……”潮來了就響了,潮退了聲音聽不到了,潮起潮落,雖然聲音有生滅,但是我們的聞性是一直在相續(xù),一直存在那里。有聲音他在聽,沒有聲音也在聽——是聽到“沒有聲音”。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心性都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的,這就是《心經》里面講的——實際上就是描寫我們每個人的心性,一直都是不生不滅。

  聲音響了,我們是不是才聽到?聲音沒有了,是不是我們的聞性就滅了?沒有滅!聲音響,它也不是生;聲音滅,它也沒有滅。是不是?聲音響,它一直在聽;聲音滅,它還是在聽,那個聞性一直在作用。所以叫“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一個人成佛了是不是他的聞性就多一點?一個人下了地獄是不是他的聞性就少一點?沒有!都是一樣的,還是同樣的聽。比如有人下到地獄、跑到油鍋旁邊,他聽到油鍋咕嚕咕嚕地響,還聽到跳油鍋、上刀山火海的時候那種恐懼的聲音,它還是在聽。雖然聲音在變化,但是它的聞性還是作用,還是沒有減的。成佛了是不是聞性就多一點?不是,還是跟我們現在一樣。

  所以,我們的(耳根的)“聞性”,我們的(眼根的)“見性”——不管從六個根性的哪一個說——他都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同時也是不垢不凈的。比如別人罵我、對我說臟話,是不是我的聞性就受污染了?沒有!但我們的問題就是,聽到人家罵自己的時候,心里面就難受,就覺得自己受了污蔑,但是實際上“聞性”絲毫沒動。你罵我,我在聽,聽得清清楚楚,它沒有污染啊。你表揚我,你說我是菩薩,說我修行很好,很用功……表揚也是聽,聽得清清楚楚,它也沒有清凈一分。所以它是不垢不凈的。

  因此我們要好好地體會這個“般若”,用我們天然本具的這種智慧去觀察萬事萬物。如果我們能夠用這個智慧去觀照萬物,就會發(fā)現:外在所有的相都是幻相,都是生滅的幻相;真正的那個東西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這些外相都是生生滅滅的,然而在我們的心性里面——就像在鏡子里面顯現一樣——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了無痕跡。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的大智慧(六十二)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